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下)
8416000000045

第45章 回忆张掖地下党支部的斗争(1)

刘德胜王定国武杰

经过严冬的人,知道春天的温暖;走过夜路的人,珍惜星月的光亮。我们是在旧社会苦海里泡过,在党的哺育下成长的“红小鬼”,经过西路军英勇悲壮战斗历程的严峻考验,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

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还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消灭敌人打胜仗,是革命战士的最大快乐;而脱离党的组织,失去党的领导,则是共产党人的最大痛苦。我们在西路军的一段经历,就饱尝了这方面的痛苦和辛酸。

(—)

1937年3月初,西路军在梨园口、康隆寺战斗后,部队被敌冲散,很多同志先后流落到张掖南山一带。在那里,同志们饥寒交迫,处境十分艰苦:有的惨遭敌人活埋、杀害;有的负伤被俘,关进监狱;有的送进“补充营”,受劳役之苦;有的流落街头,沿门乞讨;有的女战士被弄到青海,强迫配给敌军官兵为妻……但是,经过长征锻炼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在强敌面前不低头,不屈服;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叫苦。千人万人一个信念:一心向党,革命到底!千难万险一个目标:坚持斗争,团结胜利!

甘州是甘肃张掖县的县城,当时国民党马步芳部第一○○师三○○旅旅长韩起功的司令部,就驻在这里。

甘州城里有一个骆驼店,关押着20多个被俘的红军战士。一天,韩起功的“补充营”来骆驼店挑兵,一共挑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是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五团九连连长刘德胜,他是在祁连山掩护左支队领导同志突围后,滚下冰河负伤被俘的,敌人把他从花寨子押到甘州,关在骆驼店里。

刘德胜来到“补充营”,被编在一连一班。过了半个月,刘德胜的左脚枪伤因感染发炎,又患上了关节炎,经营长批准,到伤兵医院住院治疗。在伤兵医院里,刘德胜可以拄着双拐到处转悠。

有一天,刘德胜遇见了邱均品和蔡文良二位同志,他们原来在西路军电台工作,失散后被俘,后被分配到韩起功部队的电台工作。刘德胜早就认识他们,战友相见格外亲,从此经常来往,互相鼓励。他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建立党的地下组织,营救西路军被俘、失散人员,争取早日找到红军、找到党。

当年6月初的一个傍晚,刘德胜、邱均品、蔡文良等同志来到福音堂医院附近的芦苇塘边,三人秘密商谈,成立了地下党支部,推选刘德胜任书记,邱均品任组织委员,蔡文良任宣传委员。党支部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大组织,团结同志,营救西路军失散人员,送回延安去。

党支部成立不久,邱均品与王定国同志、武杰同志取得了联系。王定国原是西路军总部前进剧团的,她和孙桂英一起,被马步芳的骑兵抓到青海西宁,又从西宁押来甘州,放到韩起功的剧团里。武杰同志原是红三十军八十八师的参谋,石窝会议后被编到二六八团三连当战士,失散后率领20余人在祁连山里打游击,出山时被民团抓住,5月初送到甘州,关在骆驼店里,后被编入“补充营”,不久又调进韩起功的参谋处当勤务兵。因为他的年纪小,都叫他“共产尕娃”。

为了扩大党的组织,地下党支部进行了分工:“补充营”和电台的党员,由邱均品联系;张掖看守所的党员,由王定国联系;韩起功司令部和张掖县邮政局的党员,由武杰联系;流落失散在甘州城的党员,由刘德胜联系。在甘州城的街道上,武杰先后与寇惠民、李心政、李传珠、李学儒等同志取得了联系,后来成立了街道临时党支部,李心政同志任书记;在敌人的修械所里,联系了汤利仁、袁清平、李绍海等同志,组成了党的小组,汤利仁同志任组长;王定国以做衣服为名,与胡嘉滨同志取得了联系,还与在街道上流浪的周强、黄志亭、刘克先同志也接上了关系。这样,党支部很快联系了20多个党员,使张掖地下党组织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

我们支部了解到,张掖看守所里关押着刘瑞龙、魏传统、董光益、刘静生、袁正明、徐宏才、张玉清、惠子明等八名红军干部,他们建立了秘密党支部,由刘瑞龙同志任书记,魏传统同志任党支部副书记。

7月的一天,张掖县县长马鹤年突然来到韩起功的剧团里,见了红军女战士王定国、孙桂英、徐世淑、陈桂兰、蔡德珍等同志。他对王定国等同志说:“红五军打高台时,是我开城门迎接红军进城的,我是高台县县长,归甘肃省管辖,不属马家军管。你们的董振堂军长、杨克明主任待我很好,把我释放出来,现在我要设法优待你们。”后来经王定国等同志了解,才知道马鹤年说的是实话,马鹤年获释后,甘肃省政府又任命他担任了张掖县的县长。

过了几天,马鹤年又找到王定国等同志,并介绍说:“我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脱离了关系。我是真心实意拥护红军和共产党的。”王定国借机说:“欢迎你常来,希望你能为我们做点好事。”不几天,他又来到剧团,对王定国说:“我们县的看守所里关押了几位红军干部,是马家军打仗俘虏来的,我对这些人好,但就怕他们发现了找我的麻烦。”王定国一听,非常高兴,便接着马鹤年的话茬说:“我有个舅舅被马家军俘虏了,不知道在不在你们的看守所里。”马鹤年说:“你去看看,注意不要被马家军发现了。”王定国又问:“我们去找谁呀?”马鹤年爽快地说:“有个看监的老头,姓何,你去找他。”

第二天上午,王定国和孙桂英来到看守所,看监老头问:“你们找谁?”王定国回答:“看我舅舅。”“你舅舅姓什么?”“姓李。”老头转脸喊到:“你们谁姓李?出来!有人看你们。”刘瑞龙(化名李占魁)同志拖着沉重的脚镣,哗啦哗啦地走了出来。看监老头喝问:“是不是他?”王定国立即回答:“就是他。”王定国同刘瑞龙进行了交谈,刘瑞龙同志说:“大家坚信党,坚信红军会来救我们,就是饭吃不饱,体质弱。”王定国听了,心里十分难受,回来后向支部委员邱均品作了汇报。

经过党支部研究,进一步做马鹤年的工作,争取改善看守所同志的生活。有一天,马鹤年带领监狱长到看守所看望了八名红军干部,他对这几位干部说:“现在要打日本了,国家需要人才,你们将有大用。”又向监狱长交代:“听说他们饭不够吃,可以把粮食分给他们自己做。”后经秘密党支部讨论,决定由惠子明和徐宏才同志做饭,监狱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此后,马鹤年还派人到看守所给同志们理了发,同志们自由活动的范围也扩大了。

(三)

1937年7月下旬,谢觉哉同志担任了中央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的党代表,他和彭加伦、朱良才、伍修权等同志一起,为营救西路军被俘失散人员做了许多工作。

经吴波和张文彬同志介绍,谢老认识了高金城先生。高金城虽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是党的忠诚朋友。他早年担任过冯玉祥部队的军医院院长,后又在兰州办过福陇医院,在甘州办过福音堂医院。8月1日晚上,在兰州五泉山,谢老与彭加伦、朱良才同志一起,找高金城先生谈话,请他去甘州,与张掖地下党支部取得联系,寻找陈昌浩同志和收容西路军被俘、失散人员。高金城欣然接受了党的委托,谢老派红军干部蔡光波同志同去张掖,开展工作。

高金城先生来到甘州,以基督教办慈善事业为掩护,在国民党上层人物中积极活动,被甘肃省政府任命为甘肃省甘凉肃抗敌后援委员会主任。他拿着省政府的介绍信,寻求各界人士支持,并宴请张掖县长马鹤年及各方爱国人士。高金城在宴会上宣传国共合作,表示要重开福音堂医院,接受抗日战士伤病员入院治疗。福音堂医院很快就开办起来,这个医院实际上变成了张掖地下党组织活动的秘密联络站。

王定国早就认识蔡光波。一天晚上,她同蔡见了面,蔡向她说了他与高金城来甘州的经过。

不久,王定国、刘德胜等同志就分别与高金城接上了头。高金城穿得西服革履,显得很有派头。王定国与他见面后,他即拿出20元钱交给王定国,让她送给监狱里有困难的同志。后来,有的红军战士到福音堂医院看病,高金城热情接待,并为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如果说,前一阶段我们地下党支部的工作,是处在自发状态,那么,自从和高金城先生、蔡光波同志取得联系后,党支部的活动就转入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营救工作。王定国、徐世淑到福音堂医院工作后,又介绍了几位同志到医院当护士,福音堂医院开始收留西路军伤病员,经常有20人左右住院治疗。

经高金城先生精心治疗,许多同志得到初步康复,又发给路费,让他们经兰州回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