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场雪的圣经
841600000090

第90章 殷谦评郭敬明:跋涉在漫漫文学之路的独行侠(一)

郭敬明: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

“一头染成黄色的长发,削得长短不一,半遮半掩地挡住了眼睛,不仔细看,很难注意到那双眼睛竟然是蓝色的 是隐形眼镜的功劳 ;额头上横系着一条淡蓝色的细带,长长地垂到肩上——见郭敬明的第一眼,感觉他像极了漫画里的人物。”这是我在资料上看到的对郭敬明外貌的描写。大致很确切,因为我们在公众场合见到的他的确是这个模样,那是经过化妆和装束过了的郭敬明。生活中的郭敬明也许要更自然随和一些,特别是写作时,郭敬明的面貌无法形容,由于他的早晨也是从中午开始的,所以,除了眼睛外围有黑眼圈之外,再就是他的精神面貌很差,他本身就很瘦,这种通宵达旦的日子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习惯,每当他拖着一副疲惫和憔悴的样子起床的时候,真的让人生怜。

无须我将他的个人简历在这里重新抄一遍。郭敬明这个名字对喜爱读书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在80年后出生的少年一代中大名鼎鼎,少男少女们几乎对他的个人简历能倒背如流。郭敬明是“80后”少年作家中出尽风头的大人物,从两届“新概念”的冠军到他的代表作《幻城》的出版,真正把他推向了一个人极为辉煌的时刻,郭敬明被许许多多少年人所认可或者膜拜。在今年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排行榜”上,这个瘦小得男孩和韩寒同样被《福布斯》列入其中,并且赫然名列第93位,他在榜上的收入是160万元,名列其后的是包括闾丘露薇、刘震云、杨丽萍、李咏等这些大家都熟知名人。郭敬明俨然成为中国的又一位纳税大户,一个著名的少年作家,也是中国的一位富翁。

被媒体誉为“80后”少年作家领军人物之一的郭敬明不容分说就是“80后”少年作家里的老大。有评论说,在成人面前,“郭敬明”似乎是个略显陌生的名字,“他的名气和影响力被‘80后’作家中的标志性人物韩寒遮蔽了”、“但在20岁上下的读者群中,不夸张地说,‘郭敬明’却是足可以引起尖叫或眼泪的一个符号。”诸如此类的评价举不胜举,小小年纪能让中国的少一代人视其为偶像,能让中国的一大半媒体围着他转,除了郭敬明,还能有谁?我很佩服他的才华和勇气,从《幻城》我佩服他那些优美空灵的文字和令人浮想联翩的故事情节,和他后无来者的才气;从《梦里花落知多少》到他被法院被判抄袭《圈里圈外》,我佩服他还是傲然挺立在人声鼎沸的声讨中桃花依旧笑春风,和他直面人生的勇气。

曾经有人开玩笑说,新世纪中国出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马加爵,另一个就是郭敬明。马加爵因为杀了同宿舍的四个人而一度名列中国新闻媒介的焦点前沿,这么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背后的故事也曾被炒的沸沸扬扬,博来诸多马加爵同情者,甚至被有些青少年视为犹如《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很短的时间内就家至人说,名噪一时。当然马加爵岂能和郭敬明同日而语,一个是被枪决在历史尘硝中的亡命之徒,而另一个则是正在展翅翱翔的青春小鸟。郭敬明以笔下文字为自己开拓了广泛深远的声誉,后来更因为抄袭官司的事也名声大振,一度成为偶像人物。“星迷”、“歌迷”历来是影视界和歌舞界的专用词,那些歌坛影界的大红大紫的明星会拥有数以万计的追随者和崇拜者,我们称之为“星迷”、“歌迷”;没想到这个字眼也会成为文人们的专利,爱读武侠作品的喜欢金庸,就有了“金迷”,爱读爱情小说的喜欢琼瑶,就有了“琼迷”;年少的郭敬明为自己在中国80年代后文学史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名词“郭迷”。

从郭敬明转身又挤入娱乐圈更让许多人对他刮目相看,看来,郭敬明并没有因为抄袭事件而感到沮丧和退缩,他在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不是弱者,而且是有真才实学的。

郭敬明是忧伤的,不论从他的作品还是他的生活中都能反映出他的这一性格。

“名气是虚幻的,对我没有什么意义。”郭敬明面对媒体说得很从容,很认真,让我看到了他的无奈和无助。“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这些词语,也许还未成名之前的郭敬明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它的含义,而后来他也终于顿开茅塞,才说出了“受到的伤害比爱护多”这句话。面对媒体,他很坦诚地说:“外界只看到了金碧辉煌的一面,但没看到我们承受太多的压力。不过我确实已得到一些东西,所以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至少,在碰碰撞撞中,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也明白了一些生活的真理。

“我一直一直地书写着青春中那些模糊而透明的时光,我记得自己对青春的定义是‘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 胡子刚冒尖的年纪,总有许多莫名的刻意夹杂莫名的浪漫莫名的善感,他只是想把它们记叙下来,和别人一同分享。

“写《爱与痛的边缘》的时候我只有17岁,总拿30多岁的作家,甚至苏童、余华这样的作家跟我们比,我觉得有失公允,你如果这样比,我承认我们确实幼稚和浅薄,为什么不拿他们十几岁的作品跟我们比 你怎么就知道我到了35岁时写不出那样的作品来呢?”当媒体采访他时,他也有过个性的一面,这正是真实的他,一个不愿服输,不愿任人摆布的他。

郭敬明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

“我站在岸边,看着组成我整个青春的一个个零散的日日夜夜像流水一样从眼前以恒宣的速度不可挽回地流走。看着看着我就觉得很哀伤,于是我就想做点什么,于是我就想到了写字。我想我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把我的青春完完整整地写出来,就像高晓松、老狼、沈庆、朴树、叶蓓他们一样,唱出了所有青春的涟漪,唱得喜悦而又忧伤。”(《郭敬明成长日记》,郭敬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