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使文化开花
三国人在吃饭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使用牙签。五花八门的餐具虽然有各种差别,但饭后都用牙签。
中年男人爱用牙签也是三国的共同现象。但相同之中也仍然存在其不同之处。
例如,日本人在饭后会将牙签剔出来的食物重新和着茶水吞下去,但是中国人和韩国人则多是把剔出来的食物吐在废纸或饭碗上扔掉。我还没有足够的知识从文化角度来解释这些现象的文化背景,所以只想先阐明一下这些有趣的现象的差异。
我在日本经常做关于比较文化的演讲。有一回在演讲后的提问时间里,有一个日本朋友问:“中国人也用牙签吗?”结果惹得听众发笑,大概日本人误以为牙签和卫生筷子是日本的专利吧。但实际上不用说是东方人,就是西方人也广泛地使用牙签,并且西方的牙签自古以来就有多种用途。在我们的周围也可以看到,在鸡尾酒的橄榄、果盘、西餐上装饰着的可爱的小伞或万国旗上都有牙签。
当然牙签是用来清洁牙齿的小工具。在韩国,大概因为自古以来只用其来挑牙缝,所以直接称之为牙签。而上面提到的牙签的用途应该是西方文明传入以后的事。
在日本,牙签称为杨枝,这个名字特别文雅而富有情趣。这是由中国传入的名称,据文献记载,牙签以前在中国叫做杨枝或齿木。但是现在中国也像韩国一样直接称作牙签。
现在,虽然一次性的竹制或木制牙签用完就扔掉,但在古代欧洲和中国,制作牙签的材料不仅仅是木头,还有金、银、青铜、象牙、龟骨、兽骨、牛角等,而且就同贵重的钢笔或化妆用具一样,牙签是作为正宗装饰品使用的。同时,用于挑牙缝和挖耳的套装装饰品也不少。人们把牙和耳的清洁放在同一层次上考虑,这也是十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最近在日本大阪创立了一所牙签陈列室,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这所陈列室设在从市区乘电车约需30分钟的距离的一条街上,可算是世界上空前的牙签博物馆。
我曾经跟一位中国朋友提起过这所陈列室。中国朋友听后笑道:“这真是典型的日本人的想法,只有日本人才会想出这样的事。像中国人哪有时间把心思放在牙签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文化也许就是在环境的余裕中诞生的吧。”
我对这位历史专业的朋友的话深有同感。
闲话少提,继续来谈我们的博物馆吧。我也出于好奇心去那儿转了一趟。那里展示着古今中外的各种各样的牙签。于是“牙签文化”这一新词应运而生。到了这种程度,可以说人类创造的“牙签文化”也绝不亚于华丽的服装文化或饮食文化。
17世纪前后期,欧洲的贵族十分流行把贵重金属制的牙签当做项链挂在脖子上,还把象牙、龟甲制的牙签放在高级小盒子里,盒子的盖上嵌着金制边框,里面装饰着珍珠,可谓珍品,也是一种富贵的象征。
另外据说清朝的慈禧太后用过一种豪华牙签。金制的牙签上装饰着珍珠和翡翠,真是稀世珍品。
我简直无法想象把如此精致的极品用做牙签的人的一日三餐会有多么奢侈豪华!
神木礼赞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金属、象牙、龟甲、竹子、木头等制作的牙签。韩国不仅有从中国进口的这几种牙签,还有用金、银制作的牙签。日本自古以竹制和木制的牙签为主,另外渔民则普遍使用鱼骨制的牙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这与本国的饮食文化和环境有直接关系。中国自古以来不仅吃素食,而且也多吃肉食,所以就要用金属或比较结实的材料做的牙签把齿间的肉渣剔出来。韩国的情况也和中国差不多。而且,这些制作材料在中国大陆上也比较多。
但是日本人自古不怎么吃肉食。日本人开始食肉是近代明治维新以后的事,至今不过一个世纪的时间。所以不需要用金属或动物的骨骼等制成结实的牙签。
在日本,木制牙签十分发达。日本是木文化国家,韩国是土文化国家,中国是石文化国家。日本自古以来就使用木制的房屋、榻榻米、筷子、碗具等,寺庙或者神社、神具、佛具也都是木制的。
日本人相信古木通神,所以敬拜树木为神木。
竹制或木制的牙签在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乃至欧美国家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日本的卫生筷和日本式牙签的出口。
实际上,据说牙签起源于佛教文化。相传,公元前 500 年左右,释迦牟尼曾用木刷刷牙,也劝妻子使用木刷。
日本在从中国传入佛经的同时,把牙签译成齿木、杨枝。这是因为中国没有与释迦牟尼所用的木刷材质相同的木头,于是就写为“杨树的枝”,由此产生了“杨枝”一词,并经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所以直到现在日本仍然称之为“杨枝”。这样,原本是佛教僧侣用品的牙签,逐渐变成了生活卫生的工具,并且逐渐为世俗的贵族和普通百姓所使用。
透过这每天都在不经意间使用的牙签,我们也能窥视东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