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8397300000018

第18章 拥有健康人生(1)

——乐观让你延年益寿

如果说人生来就是要追求快乐的,那么痛苦又是怎样来的呢?因为人有各种欲望,这些需要和欲望应该得到满足。如果一旦得不到满足,在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就会出现差距。这时,人就有了挫折感,就产生了痛苦。有道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说明痛苦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它像鬼魂一样跟随着我们,折磨着我们。

培养乐观的好习惯

表达快乐情绪更多、个性更开朗的人比悲观的人寿命要长。人越乐观,给自己施加的压力就越小。

1.乐观开朗,延年益寿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年轻时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助于防止疾病、延长寿命。这一结果是在对天主教修女的衰老过程和老年痴呆症进行15年的研究后得出的。

肯塔基大学神经病学教授、桑德斯·布朗衰老研究中心修女研究项目主任戴维·斯诺登说:“人们多年以来一直知道,抑郁、仇恨等情绪的病态表现会引发疾病。”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焦虑、憎恨、愤怒等消极情绪会随着时间推移在体内积聚下来。以后的几十年中,人们在一天之内会先受到这些消极情绪的影响、再恢复常态,反复数次。这样的人比较容易得心脏病和猝中。”

斯诺登自1986年以来一直在小心地追踪研究对象——篷母修女学校的修女们。所有678名修女都同意每年接受认知能力和体格测试、血液测试,以及在死后将大脑捐献给研究小组。这项研究还找到证据,猝中和脑部损伤都有可能增加以后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研究还发现,叶酸有助于抵抗老年痴呆症的毁灭性后果——在结束老人的生命之前剥夺他们的认知能力。

几年前,斯诺登和同事们对这些修女在20多岁的时候写的180篇自传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在早期的文章中能够在更复杂的层面上表达感情的修女,上了年纪后不大容易患老年痴呆症。

现在,斯诺登又把这些自传仔细研究了一遍,寻找诸如“开心”、“愉悦”、“爱”和“怀有希望”这样的关键词。他发现,表达快乐情绪较多的修女比表达较少的寿命长10岁。

期诺登说:“还有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表达快乐情绪更多、个性更开朗的人比悲观的人寿命要长。人越乐观,给自己施加的压力就越小。”

期诺登说,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寿命有不利影响,并学会控制这些情绪对于长寿和健康很重要。

2.乐观者比悲观者长寿

多年前,我曾问一位高龄睿智的导师,长寿的奥秘是什么?是饮食、锻炼、小吸烟,还是其他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生活态度”。梅奥诊所所做的一项调查表示,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的寿命长20%,这证明他是对的。

当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开始退休时,老龄化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在20世纪初是47岁,如今已经达到77岁,而医学的进步势必会使这个数字提高。但是,健康长寿不仅仅是寿命长,混混沌沌地多活一两年绝不是人们所期望的。改善健康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恰当的目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实足年龄,但同时还有一个生理年龄。有些50多岁的人的体质同20多岁的人一样,而一些20多岁时的体质就像50岁的人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体质是可以控制的。

健康的体魄意味着健康的心脏、肺和增氧肌肉功能,所有这些都来自锻炼。经过多年的锻炼,肌肉的力度和柔韧性可以保持,甚至增强。研究表明,在疗养院居住而又出外工作的人的体力会大大增强,在一些情况下体力还会倍增,这会增强他们的能量级,并大大改变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大部分人说,他们运动时的感觉更好。研究显示,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并降低心情抑郁的可能性。

大脑也是这样——如果你不用它,你就会失去它。大脑一直处于高度运转的人,认知功能在年老时会保持得更好。阅读、玩填词游戏和打桥牌,任何活动都可以,只是不要无所事事地蜷缩在电视前。

营养影响着衰老的过程。不过,重要的营养在药丸中是找不到的。大多数医生都认为,防止心脏病和癌症的饮食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和全麦食品,少吃加工过的食品、快餐和肉,可能有助于长寿。

如果你不想长寿,吸烟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有必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戒掉它。少喝一点儿酒会有助健康。尽管保持正常的体重会很难,但是,减掉多余的体重会降低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的概率。

退休通常伴随着一个过渡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不要将退休视为生活的后退,而是前进。你终于有机会追求业余爱好,尝试你一直想从事的工作,参加社区活动、做义工、旅游,还有很多事可以做。积极融入生活是健康愉悦地安度晚年的关键。

3.幽默保护心脏

在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上,马里兰大医学中心发表的新近研究表明,笑声伴随积极意识的幽默可以对抗心脏病发作。

研究者发现,与同龄的无心脏病者比较,40%的心脏病患者较少笑声。对年长者而言,说笑胜于良药,对其原因我们迄今仍不甚明了,但我们已知这与血管内皮相关,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皮系列的炎症反应,导致脂肪胆固醇沉积于冠状动脉,最终使心脏病发作。

研究者比较了300人对幽默的反应,一半的参与者或心脏病发作,或经受过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手术;另一半人是未患心脏病、年龄相同的健康人。结果表明患有心脏病的人似乎较少认识幽默或用它消除不适状念,他们表现更多的是愤怒与敌对情绪。

养成利导思维习惯

只是忧愁,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损伤了健康;若转忧为喜,至少不忧,则可增进健康,这也是一种利导思维。

“利导思维”是个新名词,可能未听说过吧?更不知它如何与习惯挂起钩。它是个什么样的“思维”?21世纪需要它吗?就字面上讲,它是个新名词,但就实质内容上讲,却又是个老问题。您大概总听过“凡事总向好处想”、“净想好事”的说法吧?您认为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是讽刺还是夸赞?不管怎样理解,它肯定是一句普通的话语,没什么学术味。如今把它上升到科学的高度,便成了“利导思维”这一新名词了。

1.什么叫做利导思维

利导思维是谁先提出的?这就要介绍一下《脑内革命》这本畅销书了。这是日本田园都市厚生医院院长春山茂雄著的一本医学保健书。在这本书中揭开了人体潜能的奥秘,他运用脑生理学的最新理论,证明了“病由心生”的心理机制。例如,一个经常处于郁闷心境的人,他的体内就会经常分泌一种叫做去甲肾上腺素的物质,他称之为“毒素”,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尤其是使大脑的氧、糖、蛋白质和脂肪(主要是磷脂,尤其是卵磷脂)的利用率提高,从而消耗能量和代谢率增加。久而久之,则会造成高血压及相应器官如心、肾的病理改变,以及机体细胞的老化等不良后果。这些都已被现代医学所验证了。从而更生动、更科学、更具体地说明心理不良对健康、长寿的危害。

书中还证明,如果一个人经常乐观,脑子就会有节奏地、均衡地分泌“快乐素”——脑啡肽,尤其是其中的β—内啡肽等有益物质,共有二十几种,春山统称为“脑内吗啡”。因它们的结构与我们平时所见的吗啡相似,此类物质能使机体降低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使细胞修复能力得以加强,并使机体免疫功能得以加强。日久天长,这些效应从长远来说,能起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就近期效应而言,可使人头脑清醒、冷静,产生愉悦、欣慰感。

以上一反一正的效果,关键在于心理状态如何。人在生活中总难免会遇到麻烦事,此时就看你怎样想,“凡事都向好的方面想”,从积极方面考虑、对待,便称为利导思维;反之,则称为弊导思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但决定了你当时的心境,也决定你的“命运”——健康、愉快、智慧、长寿。这一崭新的健康长寿观点赢得了全世界广大读者的赞同与共鸣。1997年即再版了17次,畅销700万册(我国1998年已有了中译本,书名仍译为《脑内革命》)。在此基础上,春山进一步阐述开发人体潜能的有效方法。例如,他提出“冥想”,只要适时放松身心,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目标上(例如“意守丹田”),就会进入冥想状态。这与我国的“人静”差不多,这在善于利导思维者身上很容易做到,而惯于弊导思维者却难以做到。可见利导思维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创造分泌脑内吗啡的环境。例如认真做气功、太极功等者可“得气”,也可“入静”,从而进入冥想状态,脑内吗啡则得以大量分泌。当然,也不应忘记与之相配合的适当运动与均衡营养,这三个必要的基础条件相互作用,正是开发自身潜能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