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麦克阿瑟没有忘记到美军驻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看望美军官兵。在那里,有人告诉他,每当部队集合点名时,都会点到麦克阿瑟,由一名中士答道:“精神犹在!”
更大的荣誉随后而来。1962年5月,西点军校决定将本年度的西尔维纳斯·塞耶奖授予麦克阿瑟,以表彰他曾为美国做出的突出贡献。当时麦克阿瑟的身体状况很差。他患有结石,还饱受疥癣的折磨。因此所有的医生都劝他少行动为好。妻子费尔克洛思也恳求他以健康为重。然而重归西点,向学员们发表演说的诱惑力实在难以抗拒,麦克阿瑟隐约地感觉到,他的来日不多了。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去西点军校了。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能沉浸于西点军校那灰色花岗岩建筑的壮观之中。这些建筑让他想起命令、纪律和他的目标。他曾在此生活、学习并编织过人生的梦想……这是他最后一次感觉一下西点军校操场生长着的硬硬的黑麦在脚下倾倒,就像65年前……因此,麦克阿瑟坚持要亲自参加授奖仪式,他非常坚决回答:“即使我不得不手脚并用地爬,我也要爬着去参加塞耶奖颁奖仪式。”
为了能够体面地出席西点军校活动,麦克阿瑟不顾身体病痛,反复练习他亲自拟定的演说稿。
1962年5月2日,82岁高龄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接受军校最高奖励——西尔维纳斯·塞耶荣誉勋章。在授勋仪式上,一草一木,令他眷恋不已,他浮想联翩,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时光。在授勋仪式上,他即席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感人的一次演讲:
“今天早晨,当我走出旅馆时,看门人问道:‘将军,您上哪去?’一听说我要去西点,他说:‘那是个好地方,您从前去过吗?’这样的荣誉是没有人不深受感动的。长期以来,我从事这个职业,又如此热爱这个民族,能获得这样的荣誉简直使我无法表达我的感情。然而,这种奖赏主要并不意味着对个人的尊崇,而是象征一个伟大的道德准则——捍卫这块可爱土地上的文化与古老传统的那些人的行为与品质的准则。这就是这个大奖章的意义。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美国军人道德标准的一种体现。我一定要遵循这个标准,结合崇高的理想,唤起自豪感,同时始终保持谦虚……”
最后,麦克阿瑟以极其少有的激情说:“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暮色已经降临。我过去的音调与色彩已经消失,它们已经随着往事的梦境模糊地溜走了。往日的回忆是非常美好的,是以泪水洗涤,以昨天的微笑抚慰的。我渴望但徒然地聆听着远处那微弱而迷人的起床号声,和那咚咚作响的军鼓声。在梦境里,我又听到隆隆的炮声,劈啪的步枪射击声,战场上古怪而悲伤的低语声。然而,在我黄昏的记忆中,我总是来到西点,耳边始终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
“今天是我对你们的最后一次点名。但我希望你们知道,当我死去时,我最后自然想到的一定是你们这支部队——这支部队——这支部队。我向你们告别了。”
说完后,麦克阿瑟望了一眼自己的妻子,亲吻了她以后便坐下来。此时,满座的成年人都摸出手帕擤着鼻子。演讲结束后,麦克阿瑟检阅了学员队,并同他们共进午餐,重温昔日的感觉。
1964年,麦克阿瑟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这年初,麦克阿瑟的胆结石已经非常严重,危及到他的生命。医生劝说他必须做手术解决,但是麦克阿瑟依然固执己见。自从在朝鲜战争被解职以后,麦克阿瑟就怀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烦恼,连自己的健康也满不在乎,两次得疝气都没在意。麦克阿瑟对健康问题掉以轻心的态度,与他春风得意时的观念形成了明显的反差。那时,麦克阿瑟魅力十足,令众人嫉妒,他仪表堂堂,在公众面前威风凛凛,认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军人首要的职责”。
但是,麦克阿瑟毕竟是美国有影响的人物,美国当局对麦克阿瑟这样的元老不敢掉以轻心。不久,陆军军医局安排他进行手术,约翰逊总统甚至派“空军三号”军用飞机将麦克阿瑟送往华盛顿最好的医院检查和治疗。3月2日,麦克阿瑟住进医院。记者们也闻讯赶来探访。麦克阿瑟躺在病床上,腰身弯曲,面容憔悴,瘦骨嶙峋。有人形容说,麦克阿瑟看上去像是“一张羊皮纸包着一捆木棍”。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医院方面组织专家为麦克阿瑟进行诊断,随后为他做一次小手术,切除了他的胆囊,并取出阻碍输胆管的胆结石。手术后大约一个星期左右,麦克阿瑟似乎开始恢复。然而他毕竟年迈体弱,随后出现严重的大出血。为了止血他又做了一次手术。手术成功了。但是不久,腹股沟疝阻塞血流,麦克阿瑟做了第三次手术。此后,他的病情一直不稳定,此后又急转直下。医院全力抢救,但是终于回天无力。4月5日2点30分,麦克阿瑟停止了呼吸。他的妻子费尔克洛思、儿子亚瑟和要好的朋友一直守候在他的床前,从他昏迷一直到溘然长逝。
麦克阿瑟去世后,哀荣备至。他的遗体被先后摆放在华盛顿、纽约和诺福克供人们瞻仰。4月11日,美国政府按照军葬礼仪式为麦克阿瑟举行葬礼。在哀乐的低回声中,人们绕着棺木最后看了看已经沉睡不起的麦克阿瑟。牧师念起《圣经》,为他最后送行。接着,一名军号手吹起熄灯的号声,盛放着麦克阿瑟遗体的棺木被缓缓地放入墓穴中。曾经在20世纪多事之秋中叱咤风云的麦克阿瑟长眠于地下。
麦克阿瑟的墓地是他生前亲自挑选的,墓地纪念碑的火焰昼夜不息,几个经过专业训练的守墓人忠诚地守护着麦克阿瑟的纪念馆。后来,人们又为他在纪念碑前塑了雕像。麦克阿瑟站在高大的大理石柱上,他的衬衫领口散着,裤缝笔直,头戴陆军元帅帽,眼光向远方望去,像是在寻找一个地方。
麦克阿瑟不同于美国历史上其他任何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西点的成绩名列第一,并创造了该校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军中最年轻的准将,后来又成为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之一、最年轻的少将和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他是被外国授予陆军元帅的惟一美国人,是美国历史上参加过三次重要战争的惟一将军;也是对日本的命运和太平洋地区影响最深的美国人。他所受到的赞誉和非议也超过了任何一个美国人。他是最有才能的军事家,但又是最糟糕的政治家;他忠诚于他的国家,但却对抗这个国家的总统;他取得过最辉煌的胜利,但也遭到过最惨重的失败;他有时似乎宽宏大量,有时又显得小肚鸡肠;他有时温文尔雅,有时又暴跳如雷;他爱慕荣誉,但最终被荣誉所毁灭。
尼克松这样评价他:“麦克阿瑟是美国的一位非凡人物,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就像一则传奇故事一样,包含着各种矛盾和对立。他既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知识分子,又是一位趾高气扬、惟我独尊的军人;既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又是一位民主主义者;他是一位天才的、很有感染力的演说家,喜欢发挥丘吉尔式的雄辩口才,打动过千百万人的心,同时也使许多自由主义者气得晕头转向。他应该算作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但也是一位最招摇的将领。因此,有时他的风度比他的成就更惹人注意。他的贵族派头和夸夸其谈的作风很容易成为赶时髦的人和讽刺作家攻击的目标。他们把他描绘成一位虚荣十足的过时人物,一位自命不凡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遗老,可惜出世晚了50年。他的演讲往往满篇都是慷慨激昂地宣扬美国制度如何伟大的高谈阔论,许多人讥之为沙文主义的滥调。”
麦克阿瑟的个性复杂和丰富多彩,以至于人们很难把握。麦克阿瑟去世后,好莱坞曾试图把他的一生用电影艺术表现出来,并请大明星格雷高里·派克出演,但最后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另外一个演员乔治·斯科特却成功地扮演了美国军界另外一个很有争议的将领乔治·巴顿,因为他的性格中有很多易于把握的东西。
曾长期跟随麦克阿瑟的李奇微曾说过一段精彩的话,对他复杂而丰富多彩的个性进行了较为贴切的刻画:“他追求对自己的颂扬,这导致他在某些场合公然要求或者接受那些本不属于他的荣誉,或者推卸那些明明是他自己所犯错误的责任。他爱出风头,这常常使他在所属地面部队参加每次登陆作战时和参加的重大进攻行动发起时,俨然以战地实际指挥官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他热衷于培养自己那种似乎天才人物所必须具备的孤独精神,结果,他几乎发展到与世隔绝的地步(在东京,他的办公室连电话也没有)。这种与世隔绝使他得不到一个指挥官所必需的从自己主要部属那里得到的批评意见和客观评价。他个性倔强(这种个性的形成是由于他在遭到人们坚决反对的情况下曾成功地强行通过了许多出色的计划),这使他有时不顾一切所谓常理而坚持按自己的办法行事。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这使他养成深信自己一贯正确的毛病,并且最后导致他发展到几乎不服从领导的地步。我认为,其中一些毛病的产生应当归咎于他那非凡的才能。他透过现象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他的胆略和魄力,他那乐于迅速、勇敢地追求明确目标的精神,所有这一切最后使得人们不愿意否决他的看法,甚至不愿意在他面前提出有力的反驳。他那雄辩的口才以及阐述自己论据时那种生动的样子,也往往能使反对意见烟消云散,使本来怀疑他的那些人转而怀疑他们自己。”
尽管对麦克阿瑟的评价不一,但是谁也无法否认,麦克阿瑟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他具有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为国家牺牲一切的精神。麦克阿瑟生前很喜欢一首诗歌,从中或许可以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石头是坚硬的,
但更坚硬的是人的意志。
它受到理想的指引。
它能征服和铸造最坚硬的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