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茶苑:讲述茶文化
8396600000033

第33章 沏茶技艺(2)

三、水温控制

水温的需求

冲泡不同类型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

温度与泡茶的关系

浸泡的时间是随“置茶量”而定的,茶叶放得多,浸泡的时间要短,茶叶放得少,时间就要拉长。可以冲泡的次数也跟着变化,浸泡的时间短,可以多泡几次,浸泡的时间长,可以冲泡的次数一定减少。

泡茶水温与茶汤品质有直接关系,这“关系”包括:

口感上,茶性表现的差异:

如绿茶用太高温的水冲泡,茶汤有如婴儿般活的感觉会降低,白毫乌龙如用太高温的水冲泡茶汤有如女性般娇艳、阴柔的感觉会消失;铁观音、水仙如用太低温的水冲泡,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

可溶物释出率与释出速度的差异:

水温高,释出率与速度都会增高,反之则减少。这个因素影响了茶汤浓度的控制,也就是等量的茶水比例,水温高,达到所需浓度的时间短,水温低,所需时间长。

苦涩味强弱的控制:

水温高,苦涩味会加强,水温低,苦涩味减弱。所以苦味太强的茶可降低水温改善之,涩味太强的,除水温外,浸泡的时间也要缩短。为达所需的浓度,前者就必须增加茶量,或延长时间;后者就必须增加茶量。

什么茶用什么水温冲泡易得出高品质的茶汤,可区分为三大类说明:

低温(70~800C):

用以冲泡龙井、碧螺春等带嫩芽的绿茶类与黄茶类。

中温(80~90℃):

用以冲泡白毫乌龙等嫩采的乌龙茶,瓜片等采开面叶的绿茶,以及虽带嫩芽,但重萎雕的白茶(如白毫银针)与红茶。

高温(90~100℃):

用以冲泡采开面叶为主的乌龙茶,如包种、冻顶、铁观音、水仙、武夷岩茶等,以及后发酵的普洱茶。这两类偏嫩采者,水温要低,偏成熟叶者,水温要高。上述乌龙茶之焙火高者,水温要高,焙火轻者,水温要低。

泡茶用水是先烧到100℃再降到所需温度?或是需要多高的水温就烧到所需温即可?这要看水质是否需要杀菌或利用温降低某些矿物质与杀菌剂而定,如果需要,先将水烧到100℃再降到所需温度,如果不需要,直接加温到所需温度即可。因为水开滚太久,水中气体含量会降低,不利香气挥发,这也就是所谓不可烧老的道理。

泡茶水温还受到下列一些因素的影响:

温壶与否:

置茶之前是否将壶用热水烫会影响泡茶用水的温度,热水倒入未温热过的茶壶,水温将降低5℃左右。所以若不实施“温壶”水温必须提高些,或浸泡的时间延长些。

温润泡与否:

所谓温润泡就是第一道冲水后马上倒掉,然后再次冲水,浸泡后得出饮用的第一道茶。第一次冲水倒掉的过程称为温润泡(不一定要实施),这时茶叶吸收了热度与湿度,再次冲泡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一定加快,所以实施润泡的第一道茶,浸泡时间要缩短。

茶叶冷藏过没有:

冷藏或冷冻后的茶叶,若未放置至常温即行冲泡,应视茶叶温度斟量提高水温或同时延长浸泡时间,尤其是“揉捻”后未经“干燥”即行冷冻“湿茶”。

沏茶水温与茶汤品质有直接关系,这“关系”包括:

从口感上,茶性表现的差异:

如绿茶用太高温的水冲泡,茶汤应有的鲜活感觉会降低;白毫乌龙用太高温的水冲泡,茶汤应有的娇艳阴柔感觉会消失;铁观音、水仙如用太低温的水冲泡,香气不扬、应有的阳刚风格表现不出来。

可溶物释出率与释出速度的差异:

水温高,释出率与速度都会增高,反之则减少。这个因素影响了茶汤浓度的控制,也就是等量的茶水比例,水温高,达到所需浓度的时间短,水温低,所需时间长。

苦涩味强弱的控制:

水温高,苦涩味会加强,水温低,苦涩味会减弱。所以苦味太强的茶,可降低水温改善之,涩味太强的茶,除水温外,浸泡的时间也要缩短;为达所需的浓度,前者就必须增加茶量,或延长时间,后者就必须增加水量。

四、水质控制

泡茶用水影响茶汤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项:

矿物质含量:

矿物质含量太多,一般称为硬度高,泡出的茶汤颜色偏暗、香气不显、口感清爽度降度,不适于泡茶,矿物质含量低者,一般称为软水,容易将茶的特质表现,是适宜泡茶的用水,但矿物质完全没有的纯水,口感清爽度不佳,也不利一些微量矿物质的溶解,所以也不是泡茶的好水。若以“导电度”说明水中矿物的含量,10~80度是很好的状况,150度以上就嫌硬了点。台北等一些城镇的自来水硬度都在适用的范围。

消毒剂含量:

若水中含有消毒剂,如台湾自来水使用液氯,饮用前应使用活性炭将其滤掉,慢火煮开一段时间,或高温不加盖放置一段时间也可以,消毒剂会直接干扰茶汤的味道与品质。

空气含量:

水中空气含量高者,有利茶香挥发,而且口感上的活性强,一般说“活水”适于泡茶,主要因活水的空气含量高,又说水不可煮老,因为煮久了,空气含量降低。

杂质与含茵量:

这两项东西愈少愈好,一般高密度滤水设备都可以将之隔离,后者还可以利用煮沸的方法将之消减。

市面上销售的“矿泉水”与“饮用水”适不适于泡茶?要看是高矿物质含量还是低矿物质含量,前者不宜泡茶,后者可以。泉水是不是适宜泡茶,要看矿物质、杂质与含菌量而定,不是每一口泉水都有好的水质。

水的来源也是地缘的限制。如果不方便,总不会去买小罐装的矿泉水来泡茶。所以不是人为可以随意控制的!但是冲茶的常识却可以。

烧茶水的壶,应该避免使用金属制的材料。建议使用陶壶。出水口不要太大的。因为泡茶还是以两人壶、四人壶最佳(严谨说来,应该是说四人壶、八人壶)。所以出水口太大不好控制。

烧水最好是用炭火,但是使用炭火需要技术,没有浸润一季,烧水容易有问题。科学昌明,学茶不必从烧水开始!可以使用电、瓦斯、酒精……。

首先要回忆一下物理,水中溶有气体,到沸点时,溶解的气体几乎被排出水中。所以,忌讳用开水养鱼。而泡茶时,水中若是溶有足量的气体,对于冲泡出来的茶汤香味、滋味有增进的效果。相较以尚未开的水泡茶,开水泡茶有点“死死”的感觉,失去应有的鲜活感!

增加水中溶有的气体量,最好的方法有:

生水不要煮到开。可以从烧水壶的咕噜咕噜声判定,也可以从将近沸腾时,热水中的泡泡大小来区别。近乎沸腾时,关火;温度不够时,开火。但是不同的烧水材料和方式就有不同的反应,需要自己去体会。科学进步,顺便买一支摄氏100度的温度计,可以缩短学习路径。

冲茶时,将壶举高些,高冲有助于气体的溶入。但是,这会降低温度,不可不考虑。

冲茶时,把壶盖放倾斜于壶口,当它是篮板。因由媒介物增加溶气体量。但,这也会降温。

将茶壶的水倒出时,高冲也可增加溶气体量。

从茶海倒入杯中,高冲也可以增加溶气量。

把握住溶解气体的原则,泡出来的茶汤会较鲜活,甚至会泡出以前从没泡出的香气!但是,如果泡出来的茶汤和以往相较,喝起来有闷闷的感觉,那种香气扬不起来的感觉,大半是因为冲泡温度太低。

用蒸馏水、去离子水、逆渗透水泡茶会比自来水好。只能算普通。外面的矿泉水品质不一,可以试用看看。接触过磁化水的心得是:刚从“水机”流出来的水,好!但是“水机”用了半年之后,刚从“水机”流出来的水,差!尤其是香气、滋味都称上品的茶,用较好的水和自来水泡起来差异更大。

五、浓度控制

茶汤浸泡到所需的浓度后,一次将茶汤倒出。

方法有三:

将茶汤全倒于如“茶盅”容器内,再持茶盅分倒入杯饮用。

一次将茶汤倒于大杯子内饮用。

一次将茶汤倒于数个杯子内。这时要来回倒以求茶汤浓度的不均。

茶叶浸泡到所需的浓度后,将茶渣取出。

方法有二:

将茶叶放于可取出的内胆浸泡,至所需浓度后将内胆取出。

浸泡到所需浓度后,用漏勺将茶叶舀出。

将茶浸泡到超过一倍(或二倍)的浓度,饮用时稀释至所镯的浓度。(此法即“浓缩茶的泡法”)以“可溶物全部溶出”也不至于太浓的茶量沏茶。这时的茶量往往是略低于水量的2%,浸泡时间要在八分钟以上。(此法即“含叶茶的泡法”)

浓度须力求一致吗?

一壶茶的数道茶汤,其浓度应力求一致吗?这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从每一道茶都应将此时之茶表现得最好角度看,应该尽量将每道茶汤泡至所需浓度,因为我们是将“所需浓度”定义为“此时之茶的最佳表现”。每道茶汤的浓度应力求一致,但品质在三、五道后难免开始下降,直到饮用者认为不宜再泡为止。

有人认为每道茶泡出不同的浓度与特性,正可多方面了解茶的状况。这个观点从“评茶”的角度可说得通,但在欣赏的解度上在与茶为友的态度上,是应该依第一条的理念才是,因为即使“为人”,也无需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面目”;“评茶”也只宜在特定时间为之,平时喝茶,哪能时时以“批评”的态度与茶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