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8395900000015

第15章 内卷化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5)

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是克服农村社会内卷化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否则,物质文明搞得再好,如果精神文明大幅度地倒退了,实际上,农村社会仍然没有真正的发展,也不可能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农民得到实实存在的利益,要把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政治生活水平贯彻始终;不仅要满足农民的基本物质需要,又要满足农民对政治参与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农民对思想文化教育等精神方面的需求。正视这些问题,科学分析这些问题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对推动今后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村民自治的健康运转,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的表现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除少数村庄外,大部分村庄的集体经济已基本解体,农户与村集体的经济利益联系很少,农民集体观念很容易丧失存在的客观基础。再加上一些地方的村委会选举中并未产生出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班子,农民的依法维权意识和自主意识日渐增强,许多农民认为,种田、纳粮、吃饭,天经地义,只要自己向国家上交了农业税,不做违法的事,天王老子也拿我没办法,日常活动紧紧围绕着小家庭转,对集体和国家的事漠不关心。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的合作互助通常只局限于亲友之间,一般村民之间的联系则很少,乡邻关系日渐淡化。

部分农民片面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诚信道德缺失。受拜金主义的影响,部分农民价值观念严重扭曲,生产经营急功近利,或不信守合同,或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一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这些行为或者不管不问,或者予以庇护,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封建迷信思想沉渣泛起,出现了信仰危机。一些农民在遇到重大困难时,往往去求神拜佛信鬼信巫,甚至一些地方借弘扬传统文化之名从农民手中集资大修庙宇,使封建迷信思想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在生育、就学、婚嫁等问题上仍表现突出;部分农民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精神空虚,在物质上稍微富足之后,追求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黄、赌、毒屡禁不绝,严重恶化了社会风气。

亲情关系日益淡薄化,传统家庭美德正逐渐失去其内聚力。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农村家庭伦理关系受到冲击。在当今农村,父母与子女之间因赡养问题而对簿公堂,兄弟妯娌之间因利益纠纷而反目成仇,丈夫赚了大钱,喜新厌旧,另寻新欢,抛妻弃子或在外包二奶者均不乏其例,家庭摩擦不断。

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发达地区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对于后发地区具有参照意义,本节以广东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例进行说明。广东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形成了珠三角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978-2005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长到3255元,广东人均纯收入从193.23元增长到4690.5元。自2000年广东GDP超过1万亿元后,在2005年生产总值再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648.44亿美元,超过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005年,广东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806.0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2.1%,继续蝉联全国第一。全年人均生产总值23616元,比2000年增长84.7%,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882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90.5元,比2000年增长28.3%。在这些背景下,作为先人一步的广东,其市场经济发育水平比较高,农民也较全国其他地方先富裕起来,精神文明建设也大踏步地走在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道路上,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模式凸显出来,形成了广东模式。认真研究广东模式,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全国更好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实现农村既有经济发展又有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实践参照价值。

(二)发达地区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广东为例

1.强调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与时俱进是广东模式持久活力的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观念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广东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广东的广大农村区域也成为多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集散地,这对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广东敢于迎难而上,在农村坚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正确的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地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政府的“红头文件”,即《广东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要》、《关于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决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实施意见》等出台,不但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铺平了道路,而且显示了广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决心。精神文明建设把新的理念和实际活动结合了起来,2001年,在农村开展《公民道德格言》征集活动;2002年,开展公民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开放兼容、科学理性、环保惜物”32字道德规范活动,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大力提倡“诚实守法”的良好风气。精神文明建设优化了社会道德风尚,使得广东农村不仅抵制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还使先富起来的广东人更有人情味,更乐于助人。如今在包括农村在内的先富起来的南粤大地上逐步形成了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奉献包容等现代道德观念,广东人民正在树立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思想,将为全国增添一道亮丽的高尚道德风景线。

2.注重开发地方传统资源,挖掘其中的爱国爱乡、开放兼容、求真务实的积极因素,是广东模式的一大特色

广东地处祖国南端,西学东渐,广东人得风气之先。但是西方列强欺凌侵略中国、奴役中国人民,广东人则首当其冲,令广东人民遭遇切齿痛恨。岭南文化独有的刚烈之气以及所秉承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在广东人身上达到了一种实践理性的高度:不做亡国奴,抵御侵略者,这种爱国主义英勇行为转而升华为一种睁眼看世界,寻求富国强民的深层次的爱国主义理性。无论是近代社会民主革命还是抗日救亡,以至到新中国建设,广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始终都在履行着爱国主义的神圣义务。在广大的农村区域留下了众多的抗击侵略、建设家乡的英勇事迹和遗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这些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保护,如从化的钱岗广浴祠及古村落、屈洞防御使钟公祠,神岗镇的邓村邓氏宗祠、木棉五岳庙古村落、钟楼古村祠,街口镇水口文峰塔和流溪学宫、温泉旅游区的松园、翠溪、天医处、周总理红梅、老帅白梅、陈济棠别墅、良口镇良明村63军抗战纪念碑、流溪湖62军157师抗战纪念碑公园、吕田镇的狮象村钟乳岩洞古人类遗址、塘基村老区红楼等。

3.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反哺农村是广东模式的一大优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是城乡共同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是城乡共同进步的精神文明。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在物质条件、人才资源、技术手段、工作经验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在广大农村物质基础薄弱、人才缺乏、技术手段落后、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抓好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反哺农村的工作,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广东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就是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中形式之一。其主要做法一是抓好集中活动。在元旦、春节及其他重要节日期间,精心设计,周密安排,集中推出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活动,掀起“三下乡”活动热潮。二是采取多种办法鼓励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到农村去,满腔热情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使“三下乡”经常化。三是逐步建立起正常的渠道,把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戏剧、科技资料、卫生服务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村去。要发挥城市的人才智力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地抓好农村骨干人才培训。宣传、文化、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农村建成一支“三下乡”队伍。近年来,一些地方组织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在条件允许、单位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对口帮扶活动,推动文明村镇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4.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使精神文明建设化“软”为“硬”,是广东模式的一大亮点

在南海市里水镇里水村,曾有一位计划到村里投资办厂的新加坡客商,因发现村里没有一间干净的厕所拂袖而去,这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激发了全村干部群众开展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的积极性。佛山广大农村在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户”的活动中,还制定出定性定量的“文明村镇”、“七化”、“八风”评选标准。“七化”是:村头标志化、道路沟渠硬底化、食水自来化、厕所卫生化、禽畜专栏化、保洁经常化、村前村后绿化美化。“八风”为:爱国爱乡风、遵纪守法风、兴文重教风、敬老爱幼风、邻里和睦风、计划生育风、婚事新办风、丧事简办风。对于“文明户”制定出“十个自觉、十个没有”的评选标准:自觉完成国家和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按时缴纳土地承包款项,没有弃耕荒地;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有关政策规定,没有违反计划生育行为;自觉执行《土地管理法》,没有乱占、乱建、乱堆放现象;自觉执行《兵役法》,没有不服兵役行为;自觉遵纪守法,没有赌博、偷窃、嫖娼、卖淫、吸毒等违法行为;自觉移风易俗,没有搞封建迷信活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没有虐待老人、儿童和夫妻打架、邻里纠纷现象;自觉执行《婚姻法》和《殡葬改革的规定》,没有违法婚姻和违章土葬现象;自觉遵守抓好子女教育,没有适龄子女弃学现象;自觉搞好个人和家庭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没有脏、乱、差现象。

5.注重以人为本,在为老百姓办事中提高教育的影响力,是广东模式最根本的出发点

广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极力避免发号令多、办实事少、流于形式的现象,努力把宣传教育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抓住广大家庭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各种服务、培训、咨询和环境整治美化等活动,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群众的参与面,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工作进家入户、深入人心、长久不衰的关键。并且以人民群众渴求的内容和充满时代气息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吸引影响家庭成员。从化市在从化电视台、《今日从化》开设了“落实整改承诺,实效取信于民”的专题栏目,各镇、街主要负责人通过电视、报纸向广大群众公开抓好村级整改的承诺和措施。温泉镇宣星村党支部向村民公开承诺创建生态文明村,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党员群众纷纷捐款修路,共筹集资金24万元,投入劳动力1.2万个,解决了该村“脏乱差”的问题,基本完成了“五改五有”(“五改”即改厕所入屋、改水、改排水排污渠、改巷道、改牛栏猪栏等牲畜栏;“五有”即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和有小公园)。

(三)广东模式的借鉴

1.优化认识,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工作是党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认识问题上,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解决好一些领导只重视经济工作,忽视精神文明教育工作的现象,改变工作浮在面上,停留在口头上和会议上的状况。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牢牢掌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绝不能丧失农村这一阵地。

2.优化资金投入机制和干部队伍建设

要增强精神文明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工作,各级干部的自觉性和内动力仅仅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其实是要有足够的资金、人员,这样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适应党的建设的需要,成为经济建设的推进器。精神文明教育工作开展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省和市县财政对精神文明教育工作的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精神文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充实更多专业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工作干部队伍,切实解决乡镇精神文明教育工作不“专”的问题,才能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战斗力。要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工作干部队伍的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增加能力的平台,使农村精神文明教育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