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8383800000005

第5章 心静,才能如云烟

南怀瑾说:以佛法来讲,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来,所谓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什么叫净心呢?平常无妄想,无杂念绝对清净,才是净心。有妄想,有杂念,有烦恼,是因喜怒哀乐、人我是非而来的。

关于这个观点,南怀瑾曾提到过一个著名的故事:

慧能大师修成正果之后,开始云游四方。他最先去了法性寺。在那里,他看到两个和尚在飘动着法幡的旗杆下面争论不休。

一个和尚说:“明明是旗子动吗!这还有什么好争论的?”

另一个和尚反驳说:“没有风,旗子怎么会动,明明是风在动嘛!”

两个人争论来争论去,谁也不服谁,引来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大家都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慧能大师见状,不禁又摇头又叹气。随后,他走上前去对人们说道:“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子动,而是你们大家的心在动啊!”

南怀瑾先生讲述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对外界的观点完全是反求自心,而不是滞留在事物的表象上,现象的存在是片面的,其所以有分别,完全因为我们的起心动念。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现前,因此要达到动静如一的境界,其关键在于去除妄想杂念,做到心静、心净、心定。

人生是充满着变数和诱惑的,社会又是极端浮躁和功利的。古人云:“人来熙熙,皆为利来;人来往往,皆为利往。”这句话说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争名夺利,原也无可厚非,在这个充满变数和诱惑的社会,谁不想把握机遇以求富裕,以求发财,以求飞黄腾达?然而,人们在寻求发展发财机遇的时候,却常常利令智昏,不择手段;所以,这个社会确实是极端浮躁和功利的。许多人在高尚的名义下,干着种种卑鄙的勾当,结果春风得意,八面风光;于是,自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了。而在善良的人们看来,这样的现实是不公平的,正如西人所言,“上帝死了”,“卑鄙”反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而“高尚”却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在这种情况下,善良的人们将何以自处?有这样一句格言也许能更好的诠释,这就是:“心静则明,无欲则刚”。

我们的心像钟摆一样在得失间摇摆,而懂得放弃则是一种智慧。

庄子提出,人得了道就是真人,真人有真智慧。南怀瑾先生讲到,庄子将人的生命价值说得十分清楚。什么叫真人?“不逆寡”,即顺其自然,一切不贪求,摆脱常人贪多的通病。“不雄成”,走出自大的负面心理,得道的人不觉得自己了不起,一切的成功都是自然的,看淡成败得失。

汉代司马相如所著《谏猎书》有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

得失都是一样,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是人们为俗尘羁绊,总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我们的心,就像钟摆一样,得失、得失,就这么样摆,非常痛苦。塞翁失马,怎晓得是福还是祸呢?所以,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

从前,在普陀山下有个樵夫,世代以打柴为生。他整日早出晚归,风餐露宿,辛勤的劳作却没有换来富足的生活,家里常常揭不开锅。于是,他老婆天天到佛前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让他们夫妻早日脱离苦海。

有一天,樵夫在大树底下挖出了一个金罗汉,转眼间变成了百万富翁。于是,他买房置地,宴请宾朋,好不热闹。亲朋好友像是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似的,纷纷前来向他祝贺。

按理说樵夫应该非常满足了,可以告别贫穷尽享荣华富贵了。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很快就犯起愁来,茶不思饭不想,坐卧不安。老婆看在眼里,不禁上前劝道:“现在吃穿不缺,又有良田美宅,你为什么还发愁?就是贼来偷,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了:“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怕人偷只不过是小事,关键是18个金罗汉我才得到了其中1个,那17个还不知道埋在哪里呢,我怎么能安心?”

从此后,樵夫抱着金罗汉整日愁眉不展,落得疾病缠身,最终一命呜呼。禅宗说:无欲则刚。无所欲求时,人的心才会真的开始平静。总以为人生有很多事太过于重要,经历过,回首再看,不过尔尔。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深得佛禅真谛的人毕竟不多,所以有很多人终日被世俗的名利所缠绕,被欲望的包袱所压迫。但是,人的心一旦与欲望牵扯到一起,就很难再有真正知足和快乐的时候了。

中国有句古语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偏偏有人就是执迷不悟,因此,烦恼都是自寻的。

人生有些错误是无法挽回的,有时,需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放弃。外在的放弃让人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让人得到解脱。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皱一下眉头就轻易丢掉,情感上的垃圾也无须抱残守缺。

超然忘我,放下得失之心,得失随缘,心无增减。不苦苦执著于自己的失与得、喜与悲,便不会活得那么“屈服”了。有人说,人的一生之中只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一件是“别人的事”,一件是“老天爷的事”。

今天做什么,今天吃什么,开不开心,要不要助人,皆由自己决定;别人有了难题,他人故意刁难,有人对你的好心施以恶言,别人主导的事与自己无干;天气如何,狂风暴雨,山石崩塌,人力所不能及的事,只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过于烦恼,也是于事无补的。人活得“屈服”,离道越来越远,只是因为,人总是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的事。所以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爷的事”。

南怀瑾先生说不贪求,奥妙其实就在这里。得失这东西,关注它本身太久了,遗祸就越发明显。心不挂怀,才是最高境界。懂得在盈余时放手,在充足时放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毕竟舍得二字,于凡人讲,太多人参不透的。

道家说:修行宜绝迹于尘寰,悟道当涉足于世俗。我们终归是凡人,逃不开这繁华的尘世,不可能一了百了。那就只有改变自己的心,去承受这一切。宽窄都是路,宽敞有宽敞的舒适,狭窄有狭窄的风景,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祸福苦乐,皆在一念之差。在纷繁的尘世,固守一片宁静的天空,任凭云卷云舒,天高云淡。

庄子说:“惟止能止众止”,水静而明,火静而朗,所以一个超迈的心灵应该如“冰壶澄澈,水镜渊渟”。而一个宁静洁净的灵府是从容的,无所沾滞,无所挂碍。

国学话谋略

有句话叫“人心不足蛇吞象”,尤为形象地表明了人的欲望永远不知满足的丑态。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基本信条就是“知足常足,知止常止”。洪应明说:“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