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8383800000046

第46章 说话不可两面三刀

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以故事敷衍说唱,与后世的说书略同。从事说话的艺人称为说话人。说话一词乃隋唐以来的习语。“话”即口头述说的故事,一称话本,犹言故事,敦煌写本已有《韩擒虎话本》,唐人有《一枝花话》,五代以后,又有“古话”,即说唱古代历史故事;尚有“小话”,《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举凤皇渴睡小话”,犹言小故事也;又谓之“调话”。《青楼集》云:“时小童善调话,即世所谓小说者。”可见这一文学形式,由来已久。对说话有直接影响的应是变文。

会说话是本事,就是凭口才赢得人心,赢得财富,赢得一切。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不得不承认口才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拥有会说话的本事,打造你心仪已久的财富和人生。一手好字,两片巧嘴,是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对你的基本要求。

南怀瑾先生告诫我们,一个人讲话要特别注意,有时一句话是两面刀,害自己也害别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你以为自己会玩心眼,会玩嘴皮,倒霉统统是自己玩嘴皮玩出来的。

南先生的话可谓一针见血。中国民间有一句话:“言多必失。”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得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你对事物的态度,你对事态发展的看法,你今后的打算等等,会从谈话中流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战胜你,而且,你的话多了,其中自然会涉及其他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话由于地点不同、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别人在传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他个人的主观理解,等到你谈的内容被谈话对象听到时,可能已经大相径庭,势必造成误解、隔阂,进而形成仇恨。另外,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讲话时心情不同,话的内容也会不同。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也许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赞誉之词可能会多;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祸从口出”的真理,所以指出:“恂恂,便便,侃侃,訇訇,忠信笃敬,盍信诸神;讷为君子,寡为吉人。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口三五之门,祸由此之来。《书》有起羞之戒,《诗》有出言之悔,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缄口之铭。白硅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齿颊一动,千驷莫追。”

恂恂,诚实不欺的意思;便便,明白流畅而善辩的样子;侃侃,刚强正直的意思;訇訇,和颜悦色而爽直的意思。《论语》记载:孔子在本乡的同僚间,实实在在,特别诚实,而且还谦逊恭顺,就像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在宗庙、朝廷上,却明白善辩;同下大夫说话的时候,刚毅而朴直;同上大夫说话的时候,和颜悦色,直言不讳。这是圣人的作为,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也是很有益的教诲。

古人认为竭尽自己的力量叫做忠,诚实相待叫做信,厚道严肃叫做笃,始终如一叫做敬。子张向孔子请教为人处世的准则时,孔子回答他说:人一旦开口说话,就要忠诚老实,这样才不会有偏颇夸大、随口胡说的言词了;行为处事必须忠厚严肃、谦恭,这样就不会有放纵邪恶、胡乱行事的行为了。如果能这样做,即使到了最远的地方照样行得通;如果不能够这样做,即使是在最近的地方也行不通。

小刘是高材生,本科毕业直升读硕士,硕士毕业以后本来还有计划念博士,可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薪水高,一去就是部门主管,于是他成了城中一位全新的青年才俊。总部对小刘十分满意,半年下来,小刘交到总部去的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条理清楚、思路新颖,让总部觉得选对了人。可是,小刘部门里的同事和小刘的顶头上司对小刘却颇有微辞,说他太过自满。据说有这样几件小事:

午餐的时候,小刘和小张一起去吃饭,席间说到上海的交通问题,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小刘顺口发表评论:“上海这几年交通恶化实在是因为外地来的大学生太多,我认为应该好好严格户口制度,二三流大学的家伙就不要给他们机会了。”小张自己就是从浙江到上海来发展的,心里自然不爽,到公司里一说,一班外地同事立刻觉得小刘太过狂妄,遇上工作上的事情小刘严格一点,就成了一种他要整治外地人的信号。其实小刘有口无心,他自己的女友还是从西安来的呢,小刘已经到了和她谈婚论嫁的地步。

再一次是小刘看见秘书小王在处理一叠报名表格,是一个普通大学办的MBA班的入学申请表,小刘又没忍住,跟小王搭讪起来:“怎么,奋发图强呀?这种文凭水得很,要它干吗?不值钱的。别说中国的MBA,现在英国回来的MBA也不吃香了,花钱买来的,谁不懂?!”小刘不知道小王是在帮他的顶头上司张总办入学手续。

小刘还跟丽莎笑话过前台小张拍的写真集,说她应该整整容再去拍;小刘见到老陈穿的新西装,一口报出它在置地广场打折之后的价钱;丽莎买了新手机,小刘说这种款式不灵的,网站上只要几百块。

结果上个月小刘自己弄丢了客户资料,被老板狠狠批评了一顿,走出老板办公室时,他四处寻找却没有看见一个同情的眼神。上厕所的时候,他听见老陈和小张在议论:“整天说人家,我还以为他是不会犯错误的超人呢。”

“超人打瞌睡,我们可没办法为他补台,我们哪有超人的本事!”

《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到周朝观礼,进了后稷的庙,见有三尊金铸人像,几次闭口不说话,而是在金人像背后题字:“这是古时说话小心的人,要以他为戒啊!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就会有更多过失;不要多找事,多找事就多祸害。不要说没什么危害,那是很大的灾祸。”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说话太多。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不难理解先哲们对言辞要忍耐的论述。

富有智慧的人都是善于克制自己的,他们说话做事谨慎小心,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怕梦话泄露内心的隐秘。舌头如同一头笼中野兽,如果不小心让它溜出来,就很难让它重新回到笼子里去。语言是心灵的信使,聪明人可以根据言词来判断和品评他人,以便决定如何与之相处和合作;而别有用心的人则会通过你的话语来探测你内心的秘密,听出一些弦外之音,加以居心叵测地利用。让人无奈的是,往往在最需要谨慎的时候,我们却会出现信口雌黄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那些最需要谨言慎行的位置上,安排的往往是些口无遮拦的人。

唐朝功臣刘文静也是因为爱发牢骚而丢了性命。

刘文静是李世民起兵反隋时的主谋,在后来进军长安时,又立了大功,说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元勋,那是当之无愧的。裴寂是经刘文静的介绍才得以认识李世民的,他在起兵的过程中虽然也起过某些作用,但他更主要的是善于讨好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同李渊酒肉不分家,并且将归自己管辖的隋炀帝的宫女私自送给李渊,是李渊的一个酒肉知己。

李渊称帝以后,对裴寂的宠爱异乎寻常,授他以右丞相之职,每次上朝时,必令他同登御座。退朝之后,又相携入宫,对他的话言听计从,赏赐无度。而刘文静呢,则不像裴寂那样受宠,官职只达到尚书这一级,比裴寂低了许多,不免感到不公,因此在朝上议事时,故意同裴寂唱反调,两个人因此有了隔阂。一次在家人集宴时,刘文静以刀击柱,发誓道:“我一定要杀掉裴寂!”

这些话被他一个失宠的小妾听到后上告朝廷,朝廷在审问时,刘文静如实相告:“当初起兵时,我与裴寂的地位相同;如今裴寂被授以丞相的高官,赐以甲等的住宅,而我的赏赐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我每次出兵打仗,家中老小都无可托付,的确怀有不满之心,酒醉时说些过了头的话也是可能的!”

李渊据此斥责刘文静谋反。许多元老重臣一致不同意,李世民更是据理力争,指出首先策划起兵反隋的是刘文静,裴寂是后来才知道这件事,现在天下平定了,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发些牢骚,也是人之常情,没有必死之罪。可李渊对刘文静一直比较疏远,对他的政治能力也不大放心,裴寂看出了这一点,乘机进谗说:“刘文静的才智谋略的确是当代之冠,无奈他已经有了反心,如今天下还不太平,若是赦免了他,必有后患。”

这话正好击中了李渊的心病,就这样,刘文静被杀掉了,临刑时,他叹息道:“飞鸟尽,良弓藏,的确是这么一回事呀!”

裴寂和刘文静之争,其实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争的一种折射。李渊对他这个功盖天下的儿子的态度十分矛盾,没有李世民,他根本当不了皇帝;有了李世民,他又觉得自己的帝位受了威胁。出于政治上稳定的考虑,也出于父子之情,他不好对李世民下毒手,作为李世民主要谋士的刘文静便做了替死鬼。

刘文静太斤斤计较眼前的利益了,试想年老的李渊在位还能有多久呢?只要刘文静能忍耐、能韬晦,继续跟着李世民,帮助他谋取帝位,将来还少得了他的高官厚禄吗?放长线,钓大鱼,这也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姿态。

裴寂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只顾迎合老皇帝李渊,却忽视了代表着未来的李世民。果然李世民一继位,便宣布裴寂有四大必死之罪,将他赶出了朝廷。

老子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与孔子所说的“君子当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相近的,可见古代的修身处世大师们都告诫人们要限制自己的语言。应该说,他们的教诲是非常正确和到位的。

会说话的人,都要懂得创造高潮。他先在前面慢慢营造气氛,把听众一点点带进去,再在大家情绪的高潮,把最精彩的呈现。说话最重要的是要把握重点。对于需要引人入胜的题材,譬如形容你去旅游的经过,你可以按部就班、娓娓道来,但是对于急迫的事,则要开门见山。而所谓的“实话虚说”,就是虚说的实话,基本上还是实话,只是说得不够精确,或者说得松散。实话虚说还有个特色,是你可以把“语气”或“语法”掉换一下,内容没改,感觉改了。

说话艺术不是低水平的人考虑的问题,而是最高水平的人试图办成大事的杀手锏。看不起说话的艺术的人,常犯的通病是:不靠嘴巴打天下,而只靠手脚出苦力。结果是浪费了人生许多大好良机。

在人生的胜局中,说话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不会说话是万万不能的。

说话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是在官场中左右逢源的“法宝”,也是打开上级心的扉“金钥匙”,更是获得下级拥戴的“如意棒”。

国学话谋略

那么如何限制自己的语言呢?一是要少说话,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和主张,虚心向有才能的人学习,才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讲话要慎重,不要妄发言论,信口雌黄,让人觉得你不知天高地厚。三是讲话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和讲话的对象。四是要注意讲话内容的选择,该讲的则讲,不该讲的不要到处乱讲。如此才能避免祸从口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