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教养卷)
8376200000017

第17章 第17种好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习惯点滴

所谓金钱观,是指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如果父母问孩子:“金钱是什么?”“金钱是从哪儿来的?”“金钱可以干什么?”“金钱应该怎么花?”孩子能回答上来吗?孩子可能会说:“金钱就是人民币、美元。”“钱是从银行(钱包)里取出来的。”“钱什么都可以做。”“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相信这些回答都不是父母愿意听到的。

事实上,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给孩子造成了许多不好的印象。父母往往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孩子并没有开口,父母就已经给买好了。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追求名牌,追求时尚,别人有什么,自己也一定要有什么的坏习惯。他们会错误地认为,金钱是与生俱来的,金钱是万能的,金钱就代表着成功。这些就是拜金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

金钱观与人生观密切相关,如果孩子从小就是拜金主义的俘虏,那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都将会非常有害。因此,帮助孩子及时认清金钱的价值,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非常重要。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金钱并不是衡量成功的标准,也不是所有劳动最后都以金钱为报酬,除了金钱以外,我们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亲情、友谊、健康等等,这些东西都不是金钱能够换来的。还有,如果我们有了金钱,我们要乐于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才会使金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更多的人带来温暖和幸福。

习惯故事

泼留希金曾经是个简朴的当家人,儿女双全,家世兴旺。妻子热情好客,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两个女儿娇艳得像玫瑰花一样惹人喜爱,还有活泼的儿子给家里增添了许多欢笑。除了一家五口人以外,家里还有两位家庭教师,一位负责辅导儿子,一位负责教导女儿。泼留希金为家业四处奔波着,他的产业(如制毡厂、纺纱厂、木工房等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他的谈吐深谙人情世故,邻里们经常到这里来请教治家之道。整个家庭生气勃勃。

忽然有一天,善良能干的主妇去世了,家务和琐事都要交给他来决定后,泼留希金开始象其他的鳏夫一样犯上了疑心病。他不再信任周围的人,他先后辞退了两位家庭教师,因为他认为孩子们已经长大到不再需要人教导的程度。他对自己的亲人也越来越吝啬。大女儿私奔之后他就完全放弃了她;在儿子没有按照他的意思找个好差事而是进了军队之后,他也不再关心他的死活;等到留在身边的小女儿也死了,他就把金钱财富看成自己唯一的亲人。

泼留希金牢牢地看守着自己的家产,农户的租赋仍然是该交多少交多少,丝毫都没有减少,但他却恨不得一个钱儿也不要花出去。凡是他的所得全部都堆在了仓库里变成了破烂:干草和粮食烂了,庄稼垛和草垛成了泥,地窖里的面粉硬得像石头,各种布料一碰就会成灰。他牢牢地记得自己橱柜里放着的各种零碎,还在酒瓶上做了记号防止有人偷喝。院子里的房舍摇摇欲坠,屋里昏暗惨淡,家中的窗户每年都要钉死一些,最后只剩下两个,其中有一个糊着的还是糖纸,简直像冰窖一样寒气袭人。邻里们已经不愿意来这里做客,甚至连收购农产品的商人们也不肯到这里来了,因为他简直是个鬼。

金钱就是泼留希金的生存动力所在。他总是认为奴隶们在偷懒不干活,或者就是怀疑他们在小偷小摸,窃取属于自己的财富,连一张纸都要计较半天。他成为人们口中的“清道夫”:只要他走过的道路就用不着再清扫,因为他已经把所有能捡的东西都拿走了。嫁了人的女儿回来看望他,看看是不是能从父亲那里得到点什么东西。很遗憾,她除了对父亲不伦不类的衣着感到羞愧外,没有半点收获。是的,泼留希金已经完全不是以前那个简朴整洁的绅士,而是捡到什么就穿什么:布满油污的女式长罩衫、仆妇常戴的尖顶帽子,大概乞丐也比他体面。他自己甚至吃的都是下人的饭菜,完全不愿意享受茶炊,因为这实在是太花钱了。任凭谁见到他,也不会想到他会拥有万贯家财。

确实是这样,就算是见多识广的乞乞科夫在第一次见到泼留希金时,也没弄清楚他的身份:最开始是以为他是一个老妈妈(因为他的衣着),进屋后觉得他可能是一位管家(因为他刮了胡子)。当乞乞科夫得知他就是自己要结交的对象时,整个人都吃了一惊,因为他附近的一位地主挥金如土,和泼留希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泼留希金不同,乞乞科夫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金钱对于他来说,是所有价值的衡量标准,也是他毕生努力的动力所在。他抓住一切的机会来牟取暴利,甚至于钻法律的空子,寻找到了一条发财的捷径——收买“死魂灵”。

所谓的“死魂灵”其实就是死去的农奴,它对于地主来说毫无价值,所以当泼留希金听说乞乞科夫要购买“死魂灵”时感到非常吃惊。不过泼留希金对于乞乞科夫的举动毫无兴趣,他只担心这笔转让会让他交上几个税,当他听乞乞科夫说签文契的费用不用他承担之后,他也就大为放心。金钱的魅力已经让他们把应对死者的尊重抛到了一边。在贩卖“死魂灵”的时候,泼留希金还力荐自己已经逃亡的农奴,希望也把他们换成金钱。乞乞科夫当然是乐意之极,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两个人都各有所获。经过这场交易,两个人也对彼此有了深刻的认识,或者说也结下了那么一点友情。泼留希金甚至想把自己的一块坏掉的银表赠送给乞乞科夫,表示一下自己对他的喜爱之情。不过他思考了很久还是决定把这份礼物留到遗嘱里,这样可以让乞乞科夫有计划悼念他。

“死魂灵”交易结束了,最终金钱至上的乞乞科夫当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泼留希金呢,死死地躺在积攒下来的财富上面,等着金钱为他陪葬,人和钱一起化为粪土。

教育良方

对于父母而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金钱是从哪里来的?

要让孩子知道金钱是要靠劳动获取的。让孩子做家务来换取酬劳曾经引起过较大的争议,但这种方式只要掌握好分寸是可以采用的。比如说父母可以确定周末为“工作日”。在这两天里,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时可以按劳付酬,制定标准,报酬不宜过多;给孩子安排的“工作”难度也应适当。周一到周五孩子做家务就是“义务劳动”,因为这期间父母正在为全家的生活工作挣钱。让孩子体会一下劳动的辛苦和挣钱的不易,对孩子来讲是很积极的教育,但切勿一味拿金钱来奖励孩子的学习成绩。

金钱不是最重要的

让孩子了解金钱能做什么,仅仅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的一部分,父母还应当让孩子了解金钱的局限性。可能孩子在最初接触金钱时,会天真地给所有东西“标价”,父母让孩子做点什么,他也会提出用金钱来交换。这个时候父母就一定要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比如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无论别人给多少钱爸爸妈妈都不会换的;或者可以说,在周末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爸爸妈妈也不会去工作,即使周末工作会有很多的钱,但全家人的快乐比金钱要重要很多。

金钱不是评判他人的唯一标准

有时候孩子会进行天真的比较,我的书包花了多少钱,你的书包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因为长此以往就会发展成为相互攀比,可是这也不是洪水猛兽,因为这表明孩子正在认识周围的世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正确地引导孩子去判断这个书包的价值,比如说书包的材质、颜色、大小,书包主人的兴趣与偏好,而不是集中于这个书包的价格,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评论书包的主人的性格和特长,帮助孩子正确地评判他人,也使得孩子认识世界的标准变得多元化。

延伸阅读

《死魂灵》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原计划创作三部,由于后期创作力的衰退和思想局限,第二部于?1852年被作家自己焚烧,第三部未及动笔,仅完成并且流传下来的只有第一部。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死去的农奴)的故事,通过乞乞科夫四处奔波的过程,展示了俄国形形色色的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

《死魂灵》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犀利的笔下,俄国的黑暗社会被揭露得淋漓尽致,从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世界讽刺文学的典范。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死魂灵》与果戈理的教育观

在《死魂灵》中,果戈理不仅揭露了当时俄国的黑暗现实,更在其中以文学家的敏锐和对教育的热切关注,从多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果戈理通过对主人公乞乞科夫成长过程的描写,阐述了自己的家教观。乞乞科夫之所以成为骗子和投机者,是与他父亲对他从小的教育密不可分的。父亲教会儿子骗人,不择手段地赚钱,儿子也确实成为父亲所希望成为的人:骗了师长,骗了上司,甚至欺骗政府部门。可以说,父亲的教诲影响了他的一生。同时,果戈理认为社会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主人公乞乞科夫对省长女儿一生的规划的描述,可见贵族上流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几乎没有人能“出淤泥而不染”,省长女儿也逃脱不了周围环境对其的负面影响。因此,这篇小说可以给我们现在的教育一些启发。

泼留希金与“四大吝啬鬼”

在欧洲文学长廊中,有四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吝啬而著称。他们对利益有着狂热的追求,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在金钱面前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性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吝啬鬼》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这四大吝啬鬼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性格特征,每一个都是非常经典的不朽的人物形象。

推荐版本:《死魂灵》,(俄)果戈理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徐河编写)

习惯箴言

财富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法”比才)金钱和时间是人生两种最沉重的负担,最不快乐的就是那些拥有这两种东西太多,却不知怎样使用的人。(“英”约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