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如今的和平年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却不降反升。也许是生活环境变复杂了,也许是利益纠纷变频繁了,也许是人际关系变紧张了,也许是职业竞争变激烈了……而将这成千上万的理由综合起来,无非是人们的心变坚硬了,不愿意慈悲为怀。
看破红尘、大彻大悟只需要找到一条光明之道,而修行的关键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从前有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出家,但都喜好打坐参禅,时日一久,为了求得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约外出云游。
一日,三人于日落时分借宿于一户农家,恰巧这户人家的妇人刚死了丈夫,带着五个子女过活。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对两位哥哥说:“兄长们继续前行吧,我决定留在这里。”
两位哥哥对弟弟的“变节”非常不满,明明说好了出外参学,如今只一个小寡妇就让他动心了,气愤地拂袖而去。
从那以后,这个年轻人便留了下来,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妇人感动不已,遂要以身相许,起初年轻人以妇人的丈夫尸骨未寒为由拒绝了,等三年孝期一过,妇人又提出结为连理,年轻人又说自己也需要为孩子们的生父守孝三年将成亲之事推迟了。
一个又一个三年过去了,转眼间几个孩子已长大成人。年轻人见其助人的心愿已经达成,就和妇人道别,重新走上了参学之路。慈谓仁慈,即儒家之仁爱,佛教之与乐;悲谓怜悯,即佛教之拔苦。慈悲是儒佛两家所强调的人性与佛性的根本。佛家讲做人要慈悲为怀,是以行动为基化作黑夜里的明灯,并不是说说而已。这位年轻人不为世间的五尘六欲所转,反而变秽土为净域,在诚心向佛的三兄弟之中,无疑他才是真正懂得禅机的。
西方智者曾说过:“如果你的麦捆遗落在地里了,那就不用去找了。你已经把它留给了流浪人,你已经把它留给了贫弱者,你已经把它留给了捡麦穗的孩子……”佛教宗派法门众多,彼此各有宗师及不同的修行方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慈悲心。尼泊尔一位年仅14岁的宗教领袖曾经说过:“只要你心存慈悲,善待他人,信教与不信教,信什么教都无所谓。”
拥有“塑料花大王”、“地产大王”、“石油巨擘”等众多称号的一代传奇人物李嘉诚曾谈到要留给孙子一句很重要的资产:“作为一个有能力的森林之王,却能心存慈悲,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句话概括了慈悲心于做人的重要性。
慈悲心就像患上了流行性感冒——你一旦沾上它,周围的人很难不受传染。要令这个世界变得美好,并不需要大声弘扬什么理念,只需要令自己成为慈与悲的化身。当心中洋溢慈悲时,你就像一盏明灯,燃亮了周遭的人;当他们心中的慈悲之灯被燃亮时,自然会再燃亮更多的生命。
一群猎人正追杀一只藏羚羊。眼看走投无路,藏羚羊突然不再奔跑,而是面对猎人跪下了。猎人心想,畜生也会求生吗?但未动恻隐之心就扣动扳机将近在咫尺的藏羚羊打死了。宰杀时才发现羊腹中有一小羊,原来藏羚羊临死前的求饶是为了腹中的孩子。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如果人能心存一念慈悲,常以慈和的爱语、慈祥的笑容、慈悲的善行来相处,定能增进整个世界的和谐。而如果人们懂得这个道理,那人类之间的杀戮、纷争必将消失,人们的生活也必将更加美好。
“圆满箴言”慈悲,不仅以济世为怀,还是一种最为彻底的自利:当我们内心的大门敞开,以慈悲的心态为人处世时,将会从中发现审视人生的另一种角度——它更为容易,也更为圆满。愿我们都能够从培养慈悲心开始,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