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8359200000072

第72章 让孩子快乐成长

现实例子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有一个信念——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一次,蔡志忠的夫人到法国出差,蔡志忠担任了接送孩子上钢琴课的责任。车到了钢琴学校门前,女儿却坐在车上闷闷不乐,不想下去。蔡志忠问女儿:“为什么不高兴?”女儿说,自己最想学的不是钢琴,而是笛子,可妈妈却觉得女儿该学钢琴,因为在妈妈看来,学钢琴比学笛子有用。蔡志忠听完女儿的话,二话没说,便把车掉回头,一路开回家。女儿对爸爸的做法有些担心,不禁问爸爸:“妈妈刚交了4000元学费,如果不学钢琴,人家也不退钱,那怎么办?”蔡志忠说:“那只好算了。”女儿又问:“妈妈回来埋怨怎么办?”蔡志忠说:“什么也没有你的快乐重要。”

反省

父母并非孩子本身,不该代替孩子选择,不该强迫孩子学习。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东西,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厌学情绪。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孩子终将失去自我,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这就是“投射效应”。

家庭教育中,父母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包括两类——希望孩子成为和自己一样的人;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想做没做成或未完成的事。

由于“投射效应”的作用,父母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孩子身上,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忽视孩子的意愿,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

当然,每个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每个父母也都憧憬着孩子的美好未来,这是值得理解的。可我们在规划孩子的发展时,更应基于孩子的潜力、个性和爱好,客观地做出判断,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提高认识

父母切忌不顾孩子的能力和兴趣,只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强行支配孩子。如果孩子的潜力、爱好与我们的希望不谋而合,那再好不过;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意愿和规划,我们也应尊重。

当然,如果父母有很好的资源,可以从孩子幼年时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引导他们走上继承和发扬的道路,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经过父母有意引导,孩子果真树立了相同的志向也是好事,毕竟父母的宝贵经验与丰富资源,对孩子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如果孩子并不感兴趣,或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强求孩子从事令他们不悦甚至痛苦的事,就没有意义了。

改变观念

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这个孩子是自己的,但孩子有自己的未来和人生。身为父母,我们在孩子的人生中应扮演知己与伯乐的角色,而孩子人生的主角应该是他们自己。

孩子应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重要的不是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要成人、成才。只要对社会有价值,对自身有意义,不论孩子志向何方,我们都应给予尊重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