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例子
疯狂英语李阳如是说:“中国父母在把孩子养大方面是合格的,但在从小培养孩子自信、自强方面非常欠缺”。
这是一个小时候极度自卑,一度被认为是不良少年,为了逃避高考放火点自家房子,曾“坏”到让父亲给他下跪的孩子。这也是一个开创疯狂英语,成就非凡,全中国无人不知的成功人士。上述评论就是这个人深刻的成长体会。而这不仅只是李阳的体会。
普遍现象
在我们的家庭里,有这么几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父母过分保护。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怕孩子失败受挫,不让孩子独立做任何事。
父母过分干涉。下意识里低估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做得不好或不可能做好,总是打击孩子,放不开手脚。
父母包办一切。总认为孩子还小,一切事务都想包办代替;或为了让孩子一心学习,不让孩子做其他事。
父母一言堂。父母负责说,孩子负责按父母说的做。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意愿,更不能反对父母。一切由父母说了算。
父母的这些做法,无疑是对孩子独立自主精神的忽视,导致孩子依赖性强。
举例说明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身患重病躺在床上对儿子说想吃他做的馒头,儿子为了尽孝,就向家中的厨师学习,不久就学会了做馒头。一天,儿子端了一盘亲手做的馒头走到父亲的床边,可父亲已经不幸去世,再看看书桌,上面赫然留下了一张遗言:“吃自己的饭,淌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是英雄好汉!”
古人尚有如此真知灼见,我们更该适应时代要求,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敢说能说;解放他们的手,让他敢做会做;解放他们的脑,让他们敢想会想。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学会自理,长大了才能自主,走上社会后才能自立。
提高认识
父母过分保护,会使孩子遇事退缩、胆小怕事;事事干涉、包办代替,孩子只会死读书、读死书;而父母一言堂,会使孩子没有主见、没有头脑。
过分限制,给孩子定太多规矩,在限制孩子自由的同时,不但荒废了孩子的巨大潜力,也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培养和发挥,致使孩子成长受到限制,甚至导致其未来的危机。
父母不可能为孩子包办一切,更不能包办一生。孩子总有一天要从我们身边离开,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做一个独立的社会人。
如果我们不培养孩子学会自理、自立、自律、自强,等孩子走上社会,如何适应比家庭、学校复杂得多的社会。许多孩子正是因此患上了“社会不适应症”。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能力有限、缺少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其发展也是相当有限的。而一个缺乏独立性,事事依赖他人,没有自己的头脑,没有责任感的人,更是难以立足社会。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适应社会、独立生存。因此,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和责任感。
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孩子们将面临许多选择:选择所学的专业,选择从事的职业,选择再深造还是就业,选择创业还是求职,选择继续现在的工作还是另谋他就……
一个人,想要在现今社会站稳脚跟,并取得长足发展,知识和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独立性、责任感、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等。我们的孩子,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自主精神和责任意识。
具体指导
为此,我们应彻底改变以往的错误做法,寻求新的教育方式。
1.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
1)从小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2)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激励孩子尝试新办法解决旧问题,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4)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去努力并承担结果,既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又能培养孩子分析、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5)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合理利用孩子的健康喜好,让孩子得到发挥潜能的空间。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人们对自己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责任意识与自主精神一样,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1)教导孩子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当一个人具有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但是,儿童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举例说明
小区里,一个3、4岁小男孩手拿一个小皮球和爷爷在散步。孩子边走边拍皮球,爷爷对他说:“到球场再拍,这里停着这么多汽车,滚到汽车底下拿不出来了。”小男孩不理会爷爷的话继续拍,一不留神皮球真的滚到一辆停着的大巴底下了。爷爷说:“瞧你不听话,滚到车底下了吧。”孩子指了指车子,对爷爷说:“帮我捡起来。”爷爷无奈地趴在地上看了看车底,接着又爬起来找了根树枝费力地将皮球掏了出来。爷爷将皮球交给男孩,并对他说:“不要在路上拍了,听到了没有。”没想到,小男孩根本没理他,又拍了起来。爷爷生气地抢过球,小男孩大叫起来。爷爷没辙了只好随孩子去了。
如果大人总替孩子承担后果,孩子只能将大人的告诫当作耳边风。比如例子中的爷爷,虽然告诫过孩子后果,但替孩子捡球的行为使孩子无所谓,反正爷爷会捡的。拒绝替孩子收拾残局才能让孩子明白后果。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善后,否则孩子不但得不到教训,不知改过,而且也不会懂得“做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谨慎行事”的道理。
例子中的爷爷可以告诉孩子,要么自己捡(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么等明早大巴开走了再来捡。让孩子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一定责任,才能让他们逐渐懂事起来。当然,在让孩子自己负责的过程中,父母的开导、建议、从旁协助也是不可免的。
2)安排任务由孩子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或一时好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做一些事,并清楚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怎样做,明确告诉孩子由他来负责,并设立科学的奖惩,让孩子明白这不是游戏,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
举例说明
例如,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安排孩子负责自己房间的清洁工作:首先,给出明确具体的任务:“你已经长大了,有能力承担一些劳动。从现在起,自己房间的清洁工作由你自己负责,包括每天叠被子,收拾学习用品、玩具,还有你自己的衣服,每周最少扫地两次。”
孩子很可能说到做不到,父母不必为此发火,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鼓励、督促孩子做好。培养孩子并非提出要求而已,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给孩子努力的时间,父母不妨先与孩子一起努力,通过适当指导和示范教会孩子如何实践,再逐渐过渡到由孩子独自承担。再通过合理的奖惩(多鼓励、少惩罚)帮助孩子巩固。
通过授权、指导、合理奖惩,让孩子逐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3)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举例说明
例如,有位5岁的小姑娘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夸她能干,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么做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使孩子慢慢地形成了习惯,自然而然地担负起这项劳动的责任。
4)父母自身要做好榜样。父母自身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也才能要求孩子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