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8359200000018

第18章 严父慈母不科学

现实例子

初中生小田,出生在条件优越的家庭。只要他提出要求,不管多么无理,只要他坚持母亲都会满足他,可以说是要什么给什么。不同于母亲一味溺爱,小田的父亲则是暴力打骂。情绪不好时,父亲常常打孩子,情绪好时,即使孩子表现再差父亲也不管。在父母无原则的教养下长到青春期后,小田开始消极反抗。对父亲的打骂,小田就是一个“挺”,不论怎么打都不说话,父亲从此不敢对他动手。

夫妻两人本以为在一宽一严的教育下,儿子能更有出息,却造成孩子性格过度任性、脆弱,暴力倾向和性格缺陷,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普遍现象

中国家庭有一个传统一直影响到现在:严父慈母。

传统的严父慈母,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制度上的。封建父亲成天板着面孔,动辄家法伺候,甚至罚跪,直至“就范”!同时在严父面前,母子或母女“同病相怜”,都得看丈夫或父亲的脸色。如此一来,母亲自然而然会走向另一极端,对丈夫百依百顺,对儿女无限溺爱。这样的传统,致使所谓的“严父”苛责粗暴,“慈母”溺爱无度。

不论是粗暴还是溺爱,都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而且以上两种教养方式,也是致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纠误

传统严父慈母型的教养方式很不科学。对此,教育家陶行知有过深刻的分析:“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施办法宽严不同,子女竟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这都是父母主张不一致的弊端。”父母双方科学一致的教养方式,是保证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

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不一致,不但会使教育大打折扣,甚至付之东流,而且还存在极大的负面影响。

提高认识

1)教育不一致会使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争执,致使家庭气氛紧张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教育不一致会使孩子产生不良习气。许多父母在教育问题上发生分歧,孩子便会“钻空子”,或者扮演“两面派”的角色,不但致使教育作用抵消,还使孩子养成了见风使舵的不良作风。

3)父母意见不一,会削弱父母的权威。如果父母一方对孩子提出要求,而另一方讲情或反驳,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时间一长父母双方的威信都会大打折扣。因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教育威信,逐渐被孩子对利益的权衡所取代。

4)有的家庭,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孩子,不但不支持父母教育孩子,反而阻挠教育。当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或批评孩子时,孩子就会寻找保护伞,致使教育失效。

5)孩子由于尚未成熟,其评判是非的标准往往来自成人,如果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能达到科学一致,势必有利于孩子是非观、价值观的建设。否则,家庭成员各执一词,特别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相互矛盾,则会导致孩子观念模糊、是非不明。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品德和人格的发展。

具体指导

想要教育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父母一定要摒弃“严父慈母”的陈旧作风,建立科学一致的教养方式,并在具体实践中尽可能保持一致。

即使存在分歧,也不可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应该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心平气和地商讨,力求达成科学一致。如果分歧较大,父母可以查询书籍,也可以请教专业人士给予建议,为达成一致共同努力。

值得提醒父母朋友的是:

1)父母不能盲目自信,必须有学习意识和反省精神,应该了解一定的教育常识,具备一定的教育知识,并不断学习。想要教育好孩子,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知识和理念为基础。

2)父母双方或其他家庭成员绝不可意气用事,绝不能因为死要面子而固执己见。要知道,重要的不是谁是谁非,而是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要因为彼此间无聊的争斗而忘记我们共同的目的——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此,父母必须克服人性弱点,抛开偏见、恩怨,和压倒对方的自私念头,以科学的态度为基础,以先进的观念为依据,保持头脑冷静、心态平和,寻求教育一致,才能保证教育出成效。

3)家庭成员之间要及时沟通,在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后,再向孩子提出来。例如,当孩子问妈妈可不可以多看会儿电视时,妈妈最好能问一下孩子:“爸爸是什么意见?”或对孩子说:“我去听听你爸爸的建议。”无论结果是否同意孩子多看会儿,都要让孩子明白,这是爸爸、妈妈商量过一致的要求。

4)从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协调夫妻之间的不同意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并非简单地“夫唱妇随”、“意见一致”,而要看教育要求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是实现教养一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