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启迪成功的哲理(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8358000000037

第37章 不断充电(5)

物品用了会折旧,人才也会因知识的停滞而不断折旧,而终身学习是防止知识折旧的最好办法。终身学习已陆续为人所重视:在美国、加拿大,终身学习制已开始执行,一些发达国家也陆续提出要构建学习型社会,而我国,“终身学习”的口号也日渐被响亮地喊出。终身学习观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必将成为时代的趋势。懂得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就要把学习视为吃饭、睡觉一样为需所求,终生不辍。

中国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至圣孔子主张“学而不厌”;庄子提到“吾生有崖,学也无崖”;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整个寿命的学习”。这些古老的教育观念放在今日的社会中仍然适用。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当知识经济时代来临时,无论经济、科技还是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学习即生存”,谁掌握知识,谁就占据主动。每天更新的知识才进步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更新知识的历史。在知识更新周期迅速缩短的今天,只有比别人更早地更新知识,才能在社会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一位学生向老师感叹,虽然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刻苦,却越来越看不到自己有什么进展,觉得很困惑。

老师拿起身旁喝水用的杯子,往里面滴了几滴墨汁摇了摇,顿时水变得很浑浊。他问学生:“如果我继续往杯子里加入清水,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回答:“虽然墨汁的颜色会变稀,但还是免不了污浊。”

“很对,”老师摇了摇杯子,“即使把杯子里的水再倒掉一些,再加入清水,还是不可能变得完全清澈。”

说着,老师把那一整杯水全部倒掉,再注入了一杯清水,“你看,只有把之前受到污染的水全部倒掉,之后倒入的水才是干净的,我们吸纳知识也是同样一个道理,把脑中陈旧的东西全部清空,才有空间容纳新的东西。”

学生一听,恍然大悟。

只有吐故,才能纳新。每一分钟人的体内都有无数的细胞死去,同时又有无数的细胞诞生——这是我们始终保持青春活力的最佳秘籍;每一时刻,人们心中每生出一个新问题,就同时推翻或解决一个旧问题——这就是世界持续发展的最大秘密。如果没有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没有旧观念的不断被颠覆和新观念的不断被确立,世界的进步又从何而来呢?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查拉图士特拉如是说》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

“查拉图士特拉决心独自远行。在分手时,他对自己的弟子们说:‘你们忠心地追随我,数十年如一日,我的学说你们已经可以出口成诵了。但是,你们为什么不以追随我为羞耻?为什么不把我的著作撕毁?为什么不骂我是骗子呢?因为只有在那时,你们才真正地掌握了我的学说!’”

知识需要被质疑,需要不断创新,查拉图士特拉并不畏惧自己的弟子颠覆他的学说,撕毁他的著作,他认为仅仅学会他人的学说只不过是一种模仿,是一种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如果世界上只存在盲目跟从,而没有新的独特的观点和理论来跟进、质疑或颠覆原本的旧观点理论,那么终有一日,已存在的很多东西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为废弃品。

有一个国家的国王,每日接受朝拜后都喜欢问大臣们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这一天,国王和他的大臣来到御花园,国王问道:“你们看到那池子了吗?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几桶水?”

群臣面面相觑,无人能答。

这时,花园里有一位小王子在玩耍,当他见到大臣们一个个对着水池发愣,显得手足无措的样子,说道:“这有何难?父王,我能回答这个问题。”

国王有些疑惑,看着他:“那你就说说看吧。”

小王子说道:“这要看是怎么样的水桶,如果桶和水池一样大,那么池里是一桶水;桶是水池的一半大,那么池里就是两桶水;桶是池子的三分之一大,池里是三桶水……”

国王一听,喜出望外,对这个小儿子赞赏不已。众大臣自叹不如。

当大臣们凭着自己几十年固有的旧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时,他们其实早已被平日所见般大小的水桶给禁锢了自己的思维,而若以这些平日所见般大小的水桶去凭空度量一个池子的水,自然是怎一个“难”字了得。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若没有不时反思旧事物关注新东西的习惯,长此以往下去,陈旧的东西便会充塞整个大脑,而新的事物无从接收,这样的话,你整个人便会像那些旧事物一样,迟早会被时代无情地抛弃,自我超越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爱因斯坦认为,人必须经常思考新事物,否则就会变成和机器一样。思考是一种习性,也是一种观念。每个人内心的观念形成往往受主客观两种因素的决定:客观在于人的学识、阅历及人生成熟度,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提升和培养;主观在于人生观的确定,极大程度上它是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像生了根的作物一样越长越深越长越壮,成为一种强烈的意识趋向,时刻左右着人的行为。不进则退,如果你想增加生命的黄金含量,让成功时刻伴随着你的人生,你就必须将你的观念和知识不断更新、再更新——驱除旧思想,接收新知识。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主要通过学校获取知识。这些知识一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它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可反复证实性,是人们经过社会的实践反复检验后的认识,对所有的人都是适用的。但在知识爆炸的年代,这些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新知识和新环境的挑战。

据证实,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毕业后6至10年,曾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就有一半会失效!知识如同行驶的车辆,既有损耗,又有折旧,企图一劳永逸简直是不可能的。

今天,您的知识更新了吗?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科技革命的不断创新,使知识总量在不断翻番,也使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据有关专家分析预估,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相当于过去知识总量的总和!

更有一份关于知识更新周期的资料,清晰地显示了这个周期的巨大变化:

知识更新的周期在18世纪是80至90年;到了19世纪后缩短为30至40年;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是15至20年,70年代以后是5至10年;而到了90年代以后,这个数字竟然缩短为3至5年!

知识在急剧膨胀的同时,其有效期限却在大大缩短。社会发展的这种变化,使学习知识作为人们适应环境的基本手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据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民众大声呼吁:“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人们不懂得更新知识或者更新过慢,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美国福特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对此也是深有感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像鲜奶,纸盒上贴着有效日期……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拥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要腐蚀掉。”

知识的更新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既然它的意义如此重大,那么到底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已经在积极地为此做准备了呢?

在某次信息产业人才招聘会上,调研人员对5500位应聘者中的1000人作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员中,67%为男性,大专以上学历占到97%以上,其中硕士占21%,博士占6%,工程师占92%。

调查结果显示,63.7%的高学历者认为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专业知识更新快,知识结构不完整”。

这些被调查者肯定自己的工作压力既不是竞争对手所致,也与“工作时间无规律,时常加班加点”无太大关系,而与过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其中,又有两成多的人认为“公司无法给予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更加剧了自己在知识更新速率过快这个情景下的焦灼感。

可见,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已经为绝大部分尤其是高学历者所认同并加以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自己的知识更新速度赶不上时代的要求而感到担忧。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得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更新知识的历史。在知识更新周期迅速缩短的今天,只有比别人更早地更新知识,才能在社会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如果你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认识不足,对自身所提出的发展要求也有欠考虑,用已过了“有效期”的知识去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其结果必然是将自己之前的期望变成了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样,被时代的潮流淘汰出局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