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启迪成功的哲理(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8358000000024

第24章 口齿伶俐(2)

一个人文字上的表达能力和语言上的简洁表达,能反映出这个人本身的文化修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很有风度和品位,而有的人初结交时觉得很有意思,再深入交往时就觉得华而不实,内心没有什么真正的东西。

不管是文字上或语言上的修炼,都是人内在的精华,是一种精神的完美体现,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修为。它难以用固定的模式加以评论,也不能从别人的身上取来。它是自身的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修炼,而且是要靠自己慢慢地体会与领悟。

文字与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工具,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表达都达不到,还谈什么成大事。

事业上成功的人,他们的信函是行文简练、内容全面、主题明确的。别人需要两页纸的篇幅,他们只要十行字就可以说得一清二楚。

很多人应聘失败,得不到自己理想中的职位,就是因为求职信写得乱七八糟,让人不想再看第二眼。相反。一些人得到了理想的职位是一封整洁、严谨的求职信帮了大忙。

有经验的人事部经理,在一大堆应聘材料中,只会挑写得简洁、干净、一目了然的信看。

虽然没有看见求职者本人,但从他风格独特的信件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整个思想状况。如果连一封信都写得拖沓冗长、充满自我吹嘘之词,怎会让人相信他的能力呢!

在这里先介绍一些意见,因为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迷惑,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取得成功,不知道自己是否具备这种能力。

首先要看你是否具备这方面的才能:说话直截了当,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而不是拐弯抹角、拖泥带水。如果缺少这方面的能力,那就可以肯定你做什么都难以成功。

模棱两可的人总是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他们辛苦劳作、四处奔波,最后却一无所获。而直截了当的人知道问题核心所在,能一举击中问题的要害。正是这一习惯,帮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写信时,要看你是不是能够做到惜墨如金,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境界。

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发电报,每个字都需要花钱,力求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含义。并且做到多看几遍,多改改,尽量删去多余的话,做到字字珠矶、句句精炼。

通过学习简洁的表达方式,可以改掉说话长篇大论的坏习惯。同时,这样的练习也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如果用三言两语就能表达出丰富的含义,你就成为了驾驭语言的高手,别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这样所做的一切就如同一位乳品工人告诉我们如何保存奶制品一样。为了保证奶制品的质量,哪怕一小块可能变酸的脱脂乳或其他杂质也要清除掉。

所以,要想使我们的想法能够让人牢记于心,就要做到表达精确,用最少的字表达最清晰的思想,做到语言平实、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其实,一个刚刚从事文学写作的人,都应该牢牢记住这种思想,尽量在写作中删去每一个无益的字,使作品表达简洁,短小精悍。

长期下去,这种严谨的写作方法就会使作品充满新奇,同时在不停地进行加工润色的情形下,使自己的表达更有力、更清晰、更简洁、更明了。

成大事者能用明白无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会删除那些赘语和不必要的词句,对每一个词都精挑细选,对每一句话都精雕细琢,他们尽量让每一篇文章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磨蚀了思想。

林肯驳斥道格拉斯的辩论、朗费罗的《生命之歌》、莎士比亚的不朽名作等等,并没有因时间久远而失去魅力。

现在我们就看一看林肯驳斥种族歧视者道格拉斯的精彩辩论:

我想耶稣基督并不真正渴望任何一个凡人能和天父一样完美,“由于你天上的父是完美的,但愿你也完美。”把这个树立为标准,谁尽最大努力达到这个标准,谁就达到了道德完美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实现“人人生而平等”这个原则。即使不能给予每个人自由,至少不要做奴役人的事情

让我们的政府回到宪法制定者们最初安放的轨道上来吧!让我们把所有关于某个人或某个种族因为劣等所必须受歧视的诡辩统统扔掉吧!让我们扔掉这一切,在这块土地上团结得像一个民族,直到我们再一次站起来宣布:人人生而平等!

与语言表达相同的,凡是被称为不朽作品的文章,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精心锤炼、谋篇布局,努力寻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那些名垂千古的作品中每一首诗或每一个章节都是经历时间考磨写出来的。

正是因为语言简洁能给作品注入一种经典的成分,从而使有些作家只是因为某段精辟的话或几行诗而声名鹊起,而有的作家虽然著作等身,却没有什么名气。

由此可见,作品是深受读者喜欢,还是如过眼烟云,其决定性的力量在于作品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语言简练。

不管是凭短篇作品成为名流,还是通过长篇大论流芳千古。他们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反复的推敲,使其作品最终受到读者的欢迎,使其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有些人常常把英国小说家吉卜林取得的成就归结于天赋。我们不能否认,吉卜林确实具有非凡的文学才能。

但是,有多少人会像吉卜林那样,为了把意思表达得恰如其分、简明扼要,在一篇文稿问世之前把它重写八到十遍呢?

在一个人想成为著名作家,却不具备著名作家才智的情况下,若再不愿付出比他们更多的劳动,怎么会写出好作品呢?

许多人的毛病是沉溺于堆砌语言,让华丽的词藻掩盖思想,冗长的篇幅让人昏昏欲睡。他们应该认真想想特罗姆·爱德华的建议:“还有东西要写吗?如果没有,赶紧打住。”

在一个作家还没有对一个主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前,是不可能写出有分量、能够吸引读者的文章的。

所以,你必须倾注满腔热情,投入全部的身心,去了解某一个主题,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只有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出来,才能打动读者,才能吸引读者。

言语密才能无懈可击

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只有这样,说出来的话才能既生动准确,又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此外,还须运用标准的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词汇、渊博的知识,具有自信心,对人诚恳等。只有这样,说出的话才有分量,才能起到强于百万之师的威力。

要成大事,没有好的口才,至少是一种遗憾。相反,一个人如果有果敢的行动,再加之良好的口才,就会尽善尽美,推动事业的成功。因此,口才也能打开一条成功的通道。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反映,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知识、才能、阅历和修养。不管他治学严谨还是做事马虎,不管他思维敏捷、思想积极,还是思想懒散、不求上进,都可以从语言中看出来。

从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中,你可以看出他读了哪些书、掌握了哪些思想;你可以看出他的择友之道;你可以看清他的思想轨道、生活习惯;你可以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和生活阅历。可以说,谈话中囊括了一个人的一切,不管他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掌握了多少知识,都可以从谈话中得到反映。

一个人能力的大小,语言交际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谈吐可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可令人一败涂地。说话产生的效果天差地别,说话能力差者,成功将会与他拉开距离。所以,你必须努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成功才能伴你左右。

一个健谈者会表现出各方面的素养:机智灵活、思维敏捷、判断准确、精力集中等等。同时,健谈者还必须心胸开阔、慷慨大度,如果心胸狭窄、心存偏见,这些不良品质也会在谈话中暴露无遗。

在交谈时,应该充满爱心,不触及对方的难言之隐,不随意公开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应该对听者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不是用语言伤害对方。善于辞令者应该表现出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丝丝入扣的分析能力,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空前频繁,每时每刻都需要语言的现实社会中,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钥匙。

交谈开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先河。如果世界离开语言,那么必将变得黯然无光,架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也就会塌陷。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无数诸如孔子、孟子、苏秦、张仪等一大批凭“三寸之舌”就能“一言兴邦,一言衰邦”的杰出游说家。春秋时期出现的纵横家,更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在西方国家,口才更受到重视。

一个人的才干要被人认识,要被人了解,如果不借助口才,那结果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工作需交谈,政治要辩论,学术需争鸣,外交得斡旋,经济上需谈判,而这些无一不需要口才。

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中,里根在底特律的演说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他说:“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卡特走过来问我为什么抢他的工作。我对他说,我不想抢你的工作,我只是想做总统。”

这里描述的“工作”意思是指做总统,而里根偷换了概念,把卡特的总统身份转换成了“工作”,让人们对卡特的总统身份产生一种错觉,强烈的幽默效果在变换中产生一种强烈的作用。

卡耐基先生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美国费城有一位青年为谋取职业,成天徘徊在费城的大街上,幻想着有哪位富人能发现他的“存在”。然而不管他做出怎样引人注目的举动,都毫无结果。

有一天,他突然记起欧·亨利的一句话:“在‘存在’这个无味的面团中加入一些‘谈话’的葡萄干吧。”于是,他突然闯进著名富翁贾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吉勃斯先生能挤出哪怕仅仅一分钟的时间来见见他,并允许他讲一两句话。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吉勃斯先生破例接见了他。

起初,吉勃斯只想与他讲一两句,然后将他打发走了事,没想到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吉勃斯先生很快替这个穷困潦倒的青年人找到了一份工作。

很显然,如果这名青年继续在大街上徘徊,而不去找吉勃斯先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他还是找不到工作。他正是通过自己良好的口才打开了一条人生通道。

俗语说“舌灿金花”,可见三寸之舌的功用,有时强于百万雄师。但为什么同样的话在不同人讲来就不一样呢?这就需要一个人语言的准确度和表达能力等有效地结合。口才并非常人所谓的“耍嘴皮子”,它实际上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

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只有这样,说出来的话才能既生动准确,又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此外,还须运用标准的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词汇、渊博的知识,具有自信心,对人诚恳等。只有这样,说出的话才有分量,才能起到强于百万之师的威力。

曲折委婉可化解争论

从古至今,你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故事,有许多人都是凭借他们卓越的口才,缜密的思维,入情入理的分析,最终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一个被人们铭记于心的成大事者。

短短的几句话能胜过千军万马,恐怕只有在语言方面极具天赋的人才能做得到,具备这种才能的人就是成大事者,其技巧是:曲折委婉、类推同理。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一个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士兵奋起还击,拯救国家,这是人人都明白的事情。如果有人说,能言善辩的口才可以使对方放下屠刀,从而拯救了一个国家的话,你是否相信?

你可能不会相信,但有事实为证。

战国时,赵国自恃兵力强于燕国,遂起伐燕之念。苏秦当时在燕辅佐昭王,为减少合纵内部的摩擦和实力消耗,共同抵御强秦的武力威胁,前去游说赵惠王,希望通过和平外交途径解决两国争端问题。

然而当苏秦到达赵国时,赵惠王并不想谈赵燕争端问题,于是故意避开这一话题,只是礼节性地说:“苏卿远道而来敝国,寡人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苏秦也知道惠王的用意,便只字不提两国争端之事,更不说自己的来意,而是十分客气地同赵惠王寒暄了一番,然后又漫不经心似地与赵惠王聊起天来:“臣今天来的时候,途经易水河,见蚌打开盖正在晒太阳,此时一只鹬上前直啄其肉。蚌急忙合壳而紧紧钳住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日不下雨,你蚌即死矣!’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抽不出来,明天抽不出,你要变成死鹬了!’两者互不相舍,最后一渔翁连鹬带蚌,一同得之。”

赵惠王听了这个故事,觉得挺有趣,便随口说道:“从没听说苏秦你还懂野兽的语言呀!”

苏秦笑了笑,沉吟一会儿后,又说道:“现在赵国想讨伐燕国,赵、燕两国倘若久以刀枪相见,血流飘杵,恐怕秦国会收渔翁之利啊,大王何不再好好考虑考虑呢?”

赵惠王听到这里,方知苏秦聊天的用意。沉吟片刻后,惠王脱口而出道:“好!从今以后,赵、燕就没有刀枪相见的时候了。而要代表坐到一起,友好地进行外交谈判。”

两国相争,气氛中自然充满了火药味。因此,作为被征伐国的代表苏秦这时来游说征战国的赵惠王,可以想象是何等艰难之事!因此,当苏秦到达赵国时,赵王就明确摆出拒绝的态度,只是一味做礼节上的寒暄与客套,哪里有什么丝毫的诚意听苏秦游说。苏秦此时若是单刀直入,说明来意,直陈说词,很可能要吃闭门羹。所以,苏秦根据当时实际情况,以一种曲折委婉的方法不讲来意,而是佯装与赵王闲聊,给赵王说了个“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麻痹赵王,等到赵王在随和的气氛中,在津津有味的闲聊中解除了敌对游说心理号情绪后,才话锋一转,一语点破故事的真意,使赵王如梦方醒,才使赵国未对燕国用兵。

西楚霸王项羽素以“杀星”闻名,因为他所攻占的每一个城市,其百姓总被屠杀净尽。

魏相彭越联汉抗楚,夺楚国十七城,恼得项羽眼冒火星,亲率大军围攻彭越占据的外黄城。彭越难支,半夜逃走,外黄城开门投降。

项羽入城后,首先下了一道命令,城里凡15岁以上的男子都集结于城东,准备全部活埋。此令一出,全城呼天号地,悲痛欲绝。

这时,一个年仅13岁,长得面白唇红,眉清目秀的小孩,竟去楚营求见项羽。项羽听说小儿求见!倒也惊异,问他:“看你小小年纪,也敢来见我吗?”小孩说:“大王是人民的父母,我就是大王的儿子,儿子见父母,有什么不敢呢。”

耳根软的项羽听了这小孩的一番夸奖,欣喜得不得了,问他还有什么事情?

小孩不慌不忙地说:“外黄百姓,久仰大王恩德,只因彭越突然攻来,无奈暂时投降,但仍然整天盼望大王来救。今天大王驾临,赶走了彭越,百姓非常感激。但大王军中有一种谣言,说要把15岁以上男子都活埋了,我认为大王德同尧舜,威过汤武,不会这样做的。况且屠杀后,对大王有害无益。所以请大王颁布明令,稳定人心。”

听了此话,项羽虽觉入情入理,却又碍于面子,于是威胁小孩说:“如今我杀死这些人,即使无益,也不见得有害。你要能说出有害的理由,我就下令安民;要说不出,连你也要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