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表现出众的能力(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8357900000023

第23章 幽默口才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技巧(2)

(2)情感之趣,是由人的感官刺激而产生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如电影、音乐、文学、绘画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感官引起感情的。从情而趣,是一种自发反应,不必经过特殊训练,所以,这种趣味很普及。

(3)理情之趣,即理性智慧和感官的情感的结合。如智力游戏就属于此类。它既有理性的必然性、严密性,又具有情感的虚幻和自由想象。

游戏幽默就是利用智力游戏的原理和特点,不受智性局限,多加情感的虚幻和自由想象,不在于反应客观的理性之趣,而在于主观的情感自由之趣,从而产生幽默感。

由于游戏幽默是智慧和情趣相结合的产物,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能发挥出来,为人欣赏,引起共鸣。

某省在某市召开摄影工作会议。到会的几十名代表中,女代表只有三人,于是他们便成为大会瞩目的对象。

会议结束时,有人提议请三位女士表演一个即兴节目,全场顿时一片欢乐,响起热烈的掌声。

三位女士悄悄地商议了一会,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要我们表演可以,但大家也要答应我们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这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很简单,就是我们数一、二、三,大家就把手举起来。答应这个条件我们就演。”

男代表们一想这有什么关系,便异口同声地说:“可以,可以。”

三位女士便一齐数“一、二、三!”顿时,全场的代表都把手举了起来。

三位女士便说:“现在准备好了,记者先生,请你快来拍照。”

摄影记者不解地问:“拍什么呀?”

“拍一张《看谁的手最干净》。”

三位女士的所谓游戏,其智慧并不表现在游戏形式本身有什么高明之处,而在于那个丝毫不为人察觉的圈套的巧妙。开始大家真认为三位女士在表演一个正儿八经的游戏,因此心甘情愿地“上当”,使固有模式化的心理期待落了空,幽默感顿时产生,把大家变成了幼儿园的小娃娃们。

可见游戏幽默中的游戏是通过机智变换成情趣,游戏的目的是为创造幽默服务,让人感到你既有高度的机智,又有令人愉快的幽默感。因此,游戏幽默应情趣胜于理趣。

一次几位文友在一起做游戏,看谁写的小说悬念最妙。

有位文友写道:“有个男人居然生下一条牛。”

这真是耸人听闻,大家急等下文,但见他笔锋一转,写出了下文:“原来这个人是女扮男装,她生了一个男孩,小名叫牛牛。”

大家释然一笑,当然他这篇被评为最佳悬念艺术小品。

其实大家并非欣赏他的悬念如何妙,主要是其情趣,即幽默感。

理趣是有限的,欣赏时要求对方具有同样的推理能力和知识;情趣不同,一望而知,一目了然。而且人的情感是自发的,因此,一个人的情趣容易与一切感觉能力正常的人沟通。

在游戏幽默中人们也有攻击性或其目的性。例如:

一个旅行者骑着马赶路时,天下了大雨。浑身又湿又冷,后来他终于来到县城的一家小客店。客店里挤满了人,使他无法去接近火。这时他喊出客店老板,说:

“拿点鱼去喂我的马。”

老板说:“马并不吃鱼呀!”

旅行者接着说:“不要紧,按我告诉你的去做。”

客店中的人群听到这奇怪的命令,都纷纷跑去看马吃鱼。这样整个房间里只剩下了旅行者一个人。他在火旁坐了下来,暖和自己。

自嘲幽默术

一个人如果有了缺点或缺陷或做了蠢事,这本不是件好事。但如果能够勇于自我暴露问题,揭露自己的缺点,笑话自己的缺陷,却能显示一个人坦诚和责任感,往往被人视为可靠和勇敢的人,使自己显得豁达和自信。

自嘲幽默术,是利用人们的上述心理因素,当自己陷入窘境时,运用戏谑的语言自我超脱,采取自嘲自讽,自贬自抑的方法,故意嘲笑自己的缺点,嘲弄自己的缺陷,贬低自己的优点,以此作为摆脱窘境的良方。

有这样一件事:

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自恃功劳大、资格老,对人极其傲慢无礼、刚愎自用,即使在上司面前也鲜有恭敬。

一次,杜鲁门总统亲赴麦克阿瑟军驻地威克岛视察,麦克阿瑟前往机场迎接,他却没向总统行礼。总统是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按规定全体军人都应向他行礼。

接下来进行会谈,会谈中,大家谈兴正浓,麦克阿瑟掏出他的大烟斗,装满烟丝,正要划火时,他停下手,转头瞅着杜鲁门总统,显出犹豫的样子问道:“我抽袋烟,您不至于介意吧?”

周围的人静下来,都看着杜鲁门总统。谁都知道,这不是真心实意地征求意见。他已做好了抽烟的准备,如果总统说自己介意,那反倒显得太粗鲁,太霸道了。

杜鲁门狠狠盯了麦克阿瑟一眼,甜蜜地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杜鲁门总统巧妙地运用自我嘲弄的办法,以玩笑的方式,既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境况的心情,又表现了自己的大度。使之摆脱了难堪的窘境,维护了总统的尊严。

从心理角度来讲,出于某种目的去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与社交对象之间虽然只有几米或更近的距离,然而,和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要远远超过空间距离。心理距离越大,与他们之间的交流越困难。虽然,他们可以听到你的声音,看到你的形象和表情,但是他们与你之间的感觉、情感不能相通。这是为什么呢?

社交作为人际交流的方式有它的现场性。它不仅靠思想观点的传输,而且靠感觉情感的交流。正确的观点只触动人的理性,却很难使人有感觉、有感情的共鸣。如果你能使对象不但理解真理和你的目的,而且和你一起感觉和享受你的思想及情感,那么,不仅你的惊人妙语会引起他们的欢笑,热烈的鼓掌,就是很平淡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他们的心领神会的微笑,甚至突然顿悟的欢呼或心里的欢乐的美感。

把对方的注意力提到相当的高度,最具强烈效果的就是自嘲——一种列入最高层次的幽默。

自嘲无非两种,一是嘲笑自己的短处如自己的长相,二是自嘲自己做过的蠢事。

我国的一位女歌星,歌唱得好极了,相貌却平平。有人问她:“你有男朋友吗?”

“没有!”

“为什么?”

“这是上帝的过错。”

“这话怎讲?”

“他把所有的女歌星都创造得那么美,而把我创造得形象太差,还让我比其他女同行更多的丢人现眼,这样男同胞们谁还敢光顾我呢?”这位女歌星的长相或许不如一般歌星那样漂亮,但绝非丑陋不堪,丢人现眼。正是由于这种明显不实的自我贬低,就产生了一种特别超然的自由的情趣--幽默感,不但保护了自己(这里的问话人,有意无意带有攻击性),也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表面的遗憾和深层的得意之间形成一种复合的反差。特别关键的是这种得意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一句曲折的反语暗示出来,这就更增加了幽默的微妙程度。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最爱讲一个有关他本人的笑话,用来嘲笑他自己改革苏联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他曾经在俄罗斯联邦大会上对记者说:“有一个总统拥有100个情妇,其中一个染有艾滋病,但很不幸,他分不出是哪一个;另一位总统有100个保镖,其中一个是恐怖分子,但很不幸,他不知是哪一个。”

戈尔巴乔夫环视了一下周围的记者,自我嘲笑说:“而戈尔巴乔夫有100名经济专家,其中有一个是聪明的,但很不幸,他不晓得是哪一个。”

戈尔巴乔夫想用经济改革的成效来挽救他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仍无济于事。他在这里的自我嘲弄,实际上是把经济改革的失败归罪于经济专家的“愚蠢”,为自己制定的政策失败开脱罪责。

脱困幽默术

脱困幽默术是指在社交人际关系处于尴尬狼狈的特殊境地时机智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趣言妙语而成功地摆脱困境的技巧。

老王退休后每天上茶馆,但总是第一个离开茶馆。一天同伴们问他:“你如此害怕老婆,从来没有和我们一起晚回去过,你是一个男子汉,还是一只小老鼠?”

老王答道: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男子汉。”

众人又问:“不见得吧?”

老王说:“你不信,我老婆不怕人,单单怕老鼠。我要真是一只小老鼠就好了。”

显然众人问话的目的是说老王是只老鼠。而老王用老婆怕老鼠证明自己是男子汉,从而摆脱了困境,又取得了众人的欢笑,据说老王在这个茶馆很受欢迎,每天缺他不可。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遇到比上例更难堪的局面:

苏格拉底正在与友人高谈阔论,他的妻子突然闯进来大吵大闹,并将一盆冷水浇到他头上,把他淋得像落汤鸡。苏格拉底镇静不失态,微微一笑道:

“雷声过后,必有大雨。”朋友们忍俊不禁,他的妻子也惭愧地退了出去。

正如苏格拉底碰到他妻子泼水这事,如果你置身于难堪境地时,如果过分掩饰自己的失态,反而会弄巧成拙,使自己越发尴尬。而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取悦于人的话,便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尴尬,摆脱困境。

幽默的目的是保护自己,一般说来在不利情境中,越是带着自我保护色彩,后果就越不严重,幽默的成分就越多。

古时有个暴君问一个算命的:“我哪一天死?”这可是个难题,答得不好,性命难保,这位算命先生想了想说:“你一定死在节日里。”

暴君问:“你怎么这样肯定呢?”

算命的说:“因为不论你哪一天死,对我们来说,那一天都是节日呀!”

暴君听了一笑,算命先生就这样得到解脱,全因机智性的幽默而免于杀身之灾。因为日常交往的情境一般并不像算命的见到暴君那样严峻,人们有更多的情感自由,以充分的幽默感进行自我保护,利用幽默达到某种目的。

德国国王享利四世路过一个小城堡时,受到市民代表的列队欢迎。一位当地官员刚想致欢迎词时,不料附近的一头驴子竟大叫起来。

享利四世转头看着那头驴子,一字一板地说:“先生们,请一个一个地说。”

话剧主角按剧情的规定表演跳河。当他跳的时候,管音响效果的人应当在台后及时做出溅水声。一天晚上,管效果的人忘了发出溅水声。主角砰地一声掉在地板上,沉寂了片刻之后,只听他长叹一声:“我的天,这条河这么早就上冻了!”

一名马戏团演员上台时,总喜欢即兴发挥几句,害得跟他搭档的演员无所适从。因此,导演要求他不要再搞什么即兴创作了!第二天夜场,当他骑马出台时,那马竟然在台上撒起尿来,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你怎么忘了。”著名马戏演员昂扎曼对那匹马厉声喝道,“导演已不允许我们作即兴表演了!”

多么幽默的口才艺术技巧:“先生们,请一个一个地说。”“我的天,这条河这么早就上冻了!”“你怎么忘了,导演已不允许我们作即兴表演了!”寥寥妙语,机智、幽默,成功地摆脱了困境。

化怒为趣幽默术

化怒为趣就是在特殊情况下抓住时机把愤怒转向幽默,不管多激愤的语言,只要把它夸张到非常荒诞的程度,愤怒的情绪就能缓和,因为荒诞到极点就产生了虚幻性。

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之中时常碰到让人愤怒的事,随时随地都有许多因素在刺激你想出言不逊或与人发生冲突以求发泄。要是你能在发作以前的泻泄,化怒为趣,很可能会留下愉快的记忆。

愤怒与幽默是完全不相容的,幽默是一种宽容大度的表现,有幽默感的人的本领不是放任自己怒气冲天,而是化解怒气。

人在愤怒时,总是直接针对所要攻击的对象。一旦攻击,轻则怒目而视、愤愤不已;重则恶意谩骂、大动干戈。离幽默甚远,情感紧紧被伤害对方的意向所控制,很难从中解脱出来,更不可能对自己做冷静的审视,做自我调侃。只有有幽默感的人才能化怒为趣。

有一天,老李头在自家街口买了一条围巾往回走,碰到邻居的一位姑娘。她也买了一条,并高兴地对老李头说:她今天只花了三元钱,就买了一条漂亮的围巾。

老李头一听,顿生怒火,转身去找那摆摊的小青年。

“喂,你刚才卖给姑娘才三元而卖给我六块钱,你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她是我的亲戚。老头子,你知道吗?”

老李头一听,二话没说,又拿了一条围巾就走。

小青年紧追上前:“你怎敢不付钱就走?”

“因为咱是亲戚,我是那姑娘的爸爸呀!”

“啊……”

老李头怒中生智,抓住时机,歪打正着,小青年的话是想怄老头,老李头同样也攀亲。由于都是假亲戚,就产生了一种荒诞,这样荒诞到极点上,可笑的特点就淹没了令人恼火的特点,那小青年此时不得不为之诚服。

自相矛盾幽默术

自相矛盾幽默就是通过言行不一、言语的前后矛盾和行为的相互抵触,造成彼此对言行不同认识的交叉。自相矛盾幽默是人们幽默的重要手法,有着鲜明、强烈的幽默效果。

大家都知道,讲话不能自相矛盾,这是逻辑思维得以顺利进行的起码条件。自相矛盾是智力上低能的表现。然而,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却能产生幽默的趣味。因为幽默趣味恰恰从逻辑上不通的地方开始,这不通的逻辑作为一种结果引起人们震惊。推动人们去想象它的原因,而这原因往往是十分有趣味的。

自相矛盾的幽默就其功能来分,一是讽喻他人的;一是自我暴露的。例如:

一位朋友起身要回家去,而外面正下雨,他向主人说:

“下雨了,请你把雨衣借我用一下,好吗?”

主人说:“可以的,不过你要留心点,千万别把我的新雨衣弄湿了。”

明明下雨,把雨衣借给朋友,却又不让弄湿。这是自相矛盾,这种幽默是戏谑性的,之所以幽默,是因为所说的所谓条件不可能办到。

在社交场合有这样一种规律,越是生疏的人,越是彬彬有礼,而越是关系亲昵,越是可以开可怕而荒谬的玩笑。由于是自我矛盾的,玄虚的,因而无攻击性,而且风趣可笑。

在一个企业俱乐部的舞会上,有一青年职员逗他偶遇的舞伴开心说:“你瞧一瞧那个老傻瓜,他就是我们的经理,我在一生中没有看见过像他这样的白痴。”

“您知道我是谁吗?”女的问。

“还不了解。”

“我就是你们经理的妻子。”

“而你知道我是谁吗?”男青年问。

“不知道。”

“啊,这就谢天谢地啦!”

男青年明明已经告诉了对方是“白痴”经理的职员,还认为对方不知道,也许这是他故意自我暴露,以幽默感染对方,好不因失礼而被“炒鱿鱼”,如果对方有幽默感会原谅他,否则,其后果难说。

可见,幽默的弹性会因人而异,调笑和攻击没有明显界限可分。

自相矛盾幽默也有纯攻击型的。其特点是把矛盾的不相容性以夸张的形式突出出来,以显示其荒谬性,来批评某种对象。例如:

甲:“昨天的美展我只看了你画的那幅。”

乙:“谢谢。”

甲:“因为别的画前都挤满了人。”

甲的话前后矛盾,幽默从中而生。但其攻击性不是很强,对方如果宽容大度,不过一笑了之。

幽默在发挥中既要顾全对方的处境,也要考虑自己的处境,这样心理差异才能平衡。爱护了对方,也照顾了自己,这才是真正幽默。

概念转移幽默术

概念转移幽默就是概念的内涵暗暗转移,转移得越是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就越大,幽默的效果就越强烈。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甲乙二人在路上碰到有人抬着棺材。乙迷信,问:“我要想得到吉利的话,应该走在棺材的前面,还是走在棺材的后面?”

甲说:“前面,后面都一样吉利。”

乙又问道:“那么左面和右面,哪一面吉利?”

甲说:“只要不走进棺材里去,都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