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规范化管理
8324200000010

第10章 教学的管理制度(2)

教学常规制度的管理细则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以教导处为主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的宣传、指导、督促、考核、评价、提出奖惩意见,每学期末负责做好教师的量化考核工作。

(1)对教师执行基本要求情况作常规检查。不能根据学校规定按时完成和上交各种资料,不能根据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课件制作等情况的,在期末常规考核时予以扣分。

(2)对教师认真备课情况作常规检查。课前缺乏准备,甚至无教案进教室上课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扣0.1分。

(3)对教师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作常规检查。按《教学常规》第13,14条的要求和《瓦房子镇中学教师业务检查条例》要求批改学生作业。教导处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还将对学生作业进行抽查。

(4)对组织考试情况作常规检查。平时的月考工作不负责任,一学期不进行阶段考查;或者考查全部采用外来试卷,不能够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出卷。期中评估、期末考试不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不能认真进行试卷讲评,或者考试成绩弄虚作假的,查实后作为一次扣0.1分。

(5)对尊重爱护学生情况作常规检查。课堂上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查实后,扣减任课教师0.05分,该教师将承担一切后果,学校将给予纪律处分,并记入其业务档案。

(6)对调课情况作常规检查。未经教导处同意,擅自调课或改上自习课的情况,查实后扣0.1分。

(7)对上课情况作常规检查。没有特殊情况,不准时进教室上课或提早退课(包括辅导课),上课时接听手机等,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违纪扣0.1分。

(8)对忠于职守情况作常规检查。工作时间擅离岗位影响到调课、会议、活动、学生教育等学校正常工作的情况,查实后扣0.1分。

(9)对认真监考情况作常规检查。学校组织的期中评估、期末考试,发生监考教师没有按规定时间到场,或擅离试场放任学生,或在试场中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以及在试卷的收发、整理、装订中因主观原因造成差错而影响阅卷工作的情况,查实后扣0.2分。

上述违反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的各种情况,将作为教师在校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在学期量化考核和年度量化考核中得到反映,并视情况扣减学期末的量化考核分数。

8.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1)教学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组织全部教学活动,全面而有效地控制对教学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有效地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这些因素。

指导教师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因素,他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技巧。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应指导教师不断地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是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素质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等都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做到全面发展。

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教法。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教材的质量及教学的方法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目前,中小学使用的教材难度较大,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要善于组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秩序的好坏,是能否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秩序是以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日常工作安排的合理化,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组织纪律为基础的;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必须全面抓好这些工作,并随时注意和制止一切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的思想和行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以利教学工作循着正确轨道有序地运转。

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充实必要的教学设备,如图书、资料、仪器、教具、体卫器材、活动场地等,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根据本书有关章节对教学设备提出的各种要求,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以求实现。

(4)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水平和修养、指挥能力和领导艺术,教务行政工作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的工作质量,对教学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提高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和修养,提高教务行政人员、教学辅导人员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自觉性,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5)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

9.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备课

(1)对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明确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体内容,掌握重难点以及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及各章节内在联系,了解与本课程前后衔接的课程教学内容。

②了解学生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③认真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④准备好补充教材、辅助教材、案例、习题和作业;作出教具、实验器具、电教器材的使用计划。

(2)任课教师应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认真编写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时授课计划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的要求,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新课的重、难点,复习旧课的内容和方法,讲授新课的内容,课堂练习的内容和方法,课外作业安排,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3)教师备课以个人备课为主,在个人备课基础上重视开展集体备课。教研室要组织同一课程的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讨论贯彻教学大纲、处理教材重点难点,研究统一教学进度,安排练习和作业,总结交流教学经验体会等。

(4)教师备课应比上课超前两周以上,保证上课前有充分准备。教师担任重复讲授的课程,也应有新的准备,注意更新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法。

(5)教务科长、教研室主任应经常了解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定期对教师备课进行讲评;对集体备课作出安排。

讲课

(1)对教师讲课的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讲授正确,重点突出,语言清晰,板书工整,组织严密。教师讲课要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应在上课铃未前站在教室门口,做好上课准备,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教师缺课误课,要按教学事故严肃处理。

作业

(1)任课教师应重视作业练习,精心准备,及时布置,认真批改,细致讲评,使作业收到预期的效果。

(2)作业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深度、广度适当,数量适中。

(3)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时应作批改记录,认真分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并据经进行讲评。

(4)教务科、教研室要经常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教务科每学期要检查1~2次学生作业和批改情况。

(5)重视课堂练习。对于课堂大型综合作业,教师更应充分重视,列入学期授课计划,认真作好准备,深入进行指导。

辅导答疑

(1)任课教师应深入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答疑活动。对学生辅导和答疑应以个别进行为主,除非遇到普遍的问题,一般不要面向全班辅导。

(2)任课教师应在教学单元结束,讲授重点、难点及布置较大量作业时,利用自习时间到班上辅导。

10.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为更加深入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规范实践教学行为,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学生加深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1)凡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占重要地位的课程都要单独进行实验考核。考核时间按当学期教学进程规定,一般为半周。实验指导人员提前一周将考试题交由教务科印制,并认真组织复习和考核。实验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单独记入学生成绩册。实验考核不及格者,作为一门课程按有关规定进行补考。

(2)凡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教务科要组织有关教研组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选用或编写实验讲义或指导书,制订实验考核方案。

(3)实验结束时,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人员一起检查各小组实验结果、实验记录以及设备完好和清洁卫生情况。

(4)实验指导人员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

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

教学实习(含专业周)是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规定的要求和课题,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在校内实习基地完成。

生产实习是一种综合性实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及管理工作的各种实际问题。并通过生产实践获得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管理知识,形成初步的职业综合能力。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实习的具体要求如下:

(1)教务科提前一学期负责组织有关教研组根据教学计划选用或编写实习大纲和指导书。凡编写的实习大纲或指导书需按照有关程序报批,经审批的大纲和指导书才能投入使用。

(2)凡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项目、内容及时间,都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的要求进行。

(3)教务科应督促有关教研组在每学期开学前(校内实习)或实习前三周(校外实习)制定实习计划。其内容包括:实习目的,任务,地点,时间安排,主要内容,实习的组织与轮换,指导教师的分工与安排,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作息时间、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实习笔(日)记、实习报告等),实习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等。

(4)实习结束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统一格式和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5)实习结束后一周内,实训指导教师应写出实训总结连同学生实训成绩报告表、成绩分析表交至各教务科备查、存档。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含制图测绘,下同)都是结合课程教学安排的一种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及有关参考材料,综合本门课程的知识,独立完成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具体要求如下:

(1)课程设计必须有与教学计划配套的大纲、指导书和考核目标。大纲和指导书由教务科组织有关教师选用或编写。凡编写的大纲和指导书均须按有关程序报批后方可投入使用。

(2)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要全课时跟班指导,认真审阅学生拟订出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学生使用手册和工具书等技术材料,并随时掌握设计进度。

设计结束时,指导教师要写出课程设计总结,连同学生成绩分析表、报告表以及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并交至教务科备查、存档。

11.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二条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条实验教学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实验教学工作在主管院长领导下,由教研室、实验中心负责组织进行。

实验教学计划管理

第三条实验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由各教研室制定,中心负责审定和管理。其制定(修订)按照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原则、要求和程序同步进行。在培养计划中应对实验课程的设置、学时数的分配、教学进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安排,并将实验课名称、开课学时、学期等单列,以便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安排。

第四条实验课按计划规定的课程性质可分为基本型、提高型(设计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创新型三大类。各门课程提高型、创新型实验项目应占一定的比例,积极向学生开设自选实验项目,并为学生提供条件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同时做到有课外实践环节,逐步实现实验课的开放式教学。

第五条实验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和实施实验教学的基础文件,应保持相对稳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增减或调整内容、学时应由理论课程所属教研室提出申请,经教研室主任主持论证、审查后报中心主管主任批准实施;新开实验应由中心组织专家论证,论证内容包括:实验与所属课程的内在关系、作用与创新性、师资情况、仪器设备配制情况和教学资料的完整性(含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或指导书、考核办法等),完成论证并将材料报教务处批准后,方可列入培养计划。实验教学计划经学校审定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未经中心同意,不得随意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