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8323800000025

第25章 岗位与职责管理(2)

5.注意反馈

(1)教师的情感表达会作用于教学对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情感反应反馈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实现情感的反复循环。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准确、敏锐地捕捉学生情感变化的外在表现。

(3)教师要针对学生情绪发生的心理规律巧妙组织教学活动,使师生情感和谐共振。

6.贯穿全程

情感交流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作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不能间断,不能截流。

情感交流的常用方式

教师内隐的情感是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显现出来和作用于学生,并将学生情感的变化情况反馈于教师的。教师与学生实现情感交流的墓本方式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主要为体态语言)2类:

1.朗读含情

教学离不开读。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语言环境中的审美体验。教授课文,不能将朗读理解为只是认字。教师要遵循朗读心理过程的情感伴随规律,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细心品味情感内涵。然后再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快慢强弱的节奏,把感情极力表达出来,读出神韵,读出情味,以声传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他们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领悟。

2.形象载情

情寓于理成于形,具体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栩栩如生、具体逼真的形象最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最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形象的塑造可以是言语描述,或实物模拟,也可以是图画呈现,或音乐渲染,还可以是角色扮演,或实践创造等。

3.借景抒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某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境。

4.点拨激情

学生情感的发展是从外部、被动、自发的情绪表现逐步转化为内部、主动、自觉的情感体验的。促使这一转化的关键之一是明理。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情感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师要积极点拨诱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把某种情感引入到理性思考之中,在情感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

5.因文表情

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文为依据,分析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表露出来。

6.体态寓情

它是指教师将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

4.课堂教学导入工作方式

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熟悉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利于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全面把握,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的导入方式。

1.直接导入

(1)直接导入又称开门见山式导入。就是在上课开始后,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

(2)直接导入是通过启发诱导学生逐步进入新课的,因此它只适宜于学习积极性较高且具有一定意志力的较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宜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

2.复习旧知识式导入

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好地利用与新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的知识,以此设计导入语,引出新的内容。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这种导入有4种具体方式:

(1)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其运作方法与要求是:教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节课新讲的内容概括地小结一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这样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2)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前节课学过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回忆思考,再找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在个别学生回答、教师做出订正和补充的基础上,带动全班学生复习旧课,进而导入新课。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以听、写、板书、朗读、翻译、练习等活动方式复习旧课,使学生再现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导入新课。

(4)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或者有关的知识、事件导入新课,该方式又称联想式导入。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提示学生回忆前节课讲过的几个问题,或让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关的事情、知识。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在头脑中再现提问的内容,不经由学生直接回答即转入新课。

3.提问式导入

也是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它通过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已经了解的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4.悬念式导入

这种导入方式是利用上课头几分钟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疑、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问题导入到新课之中。

5.直观演示式导入

(1)这是一种通过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而然过渡到课题教学的导入方式。

(2)因为这种导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加强对将要学习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这类导入方式运用很广,各学科,各年级均可运用,尤其在中低年级和自然学科中,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效果更好。

(3)直观演示式导入重在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因此运用这种导入方式要注意:

①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的内容,必须与新课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②在观察中,教师要及时且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为学生学新课做好准备。

③设计好演示程序,所用时间不要过长。

6.实验演示式导入

(1)这种导入方式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提问或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某一现象,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以得出的结论或观察到的现象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导入方式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或操作实验、多种感觉器官并用,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导入方式经常应用在自然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7.故事式导入

(1)这是一种适当地选讲与新授新课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轶事导入新课的方式。

(2)青少年儿童(包括青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趣闻轶事。各学科的发现史、发展中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适当地选一些与讲授新课有关的小故事或故事片断,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

(3)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创造了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的优秀典范。

(4)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

①故事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②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

③语言要精炼,故事要短小精悍,用时不长。

8.讲评式导入

(1)一般是通过对学生练习、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或教师有意设计的某种错误,进行分析、讲解,借端生议,导入新课,或者是对学生对一问题的具有创见性特殊处理方法或特殊看法,进行讲评导入新课。

(2)运用这种导入方式要注意:

①讲评的内容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若是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讲评,“问题”应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者虽不普遍但能反映某一倾向的问题;若是讲评学生有创意的作业,应考虑其示范性,对学生具有开阔思路、树立榜样的作用。

②讲评的内容应少而精,并与新课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③避免指名道姓地批评学生。

9.检查预习式导入

(1)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巧妙导入新课。

(2)上课时,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再板书出该节的提纲,然后逐一讨论和充实有关的具体内容。

10.生动实例导入

这是一种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导入新课的方式。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学生一般能感觉而不能理解。一旦把它提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给予科学的解释,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而且也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1.铺垫式导入

受知识面的限制,学生对部分课文的背景不甚了解,若直接进入课文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此可通过简要介绍有关背景或补充有关资料来导入新课。

12.比较式导入

有些课的教学内容,表面上看很接近,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有的学生容易把它们混淆起来。对于这类课,采用比较方式的导入,既利于运用已学知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新旧概念区别开来。

13.测验式导入

其动作要求是:教师走进教室宣布上课后,让学生拿出笔和纸,就上节课或上一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测验。测验题应少而精,方式可以是听写、计算、简要回答问题等,时间不超过5分钟。教师收回试卷后即宣布本节课的课题。

14.剖析关键词式导入

这是通过对教学内容题目中的关键词的剖析导入新课的方式。每节课都有题目(章目、节目),有些题目简洁明快,有些题目中则往往包含一些生疏的又是重点的词(或概念)。使学生弄清这些词的含义既十分必要,又是导入新课的好方式。这种导入方式的突出优点是诱发学生尽快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

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具体要求

运用导入方式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短。即教师在导入时的语言要做到简短、明白、易懂,以生动有力、简洁明快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新。即导入的语言要有新意,形式新颖,避免平铺直叙、千篇一律。因为后者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导入的效果;但也不能过分夸张,更不能为吸引学生而猎奇,或者收集一些庸俗的东西去迎合一部分学生的好奇心理。

3.精。即语言精炼、讲解精彩,能抓住关键;切忌拖泥带水、词不达意、吞吞吐吐。

4.平。即教师在导入时的知识坡度不宜太大,由已知到未知的知识点(联系点)要讲准,最好都在同一水平上,这样易使学生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转移。

5.熟。即运用的导入方式,语言、动作的衔接、配合要舒展自如、运用熟练。特别在运用演示操作类导入时,一定要在课前进行预演,以避免课堂上出现演示操作不当、衔接不自如的现象。

6.准。即新旧知识衔接点要找准,语言要用准,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导入的宗旨是为了新课,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导入的运用一定要自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不能为导入而导入,更不能在导入时牵强附会,信口开河,胡编乱造,愚弄学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7.快。即课堂教学要向时间要质量、要效益。因此导入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3分钟为宜,尽量不要超过5分钟,以便有充足的时间释疑、解疑。

8.活。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导入的运用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师生的情感在上课开始就得到交融。切忌教师自己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情绪。

5.课堂教学讲授工作规范

恰当地确定、组织教学内容

1.教师的讲授内容要根据备课时的设计,有顺序、有层次、有重点地展开,使讲授内容本身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符合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要求。

2.教学的知识目标的要求之一,是使学生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必须具有系统性,而不能是杂乱无章的知识。教学中传授系统知识的必要性在于:只有系统的知识、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才容易为学生掌握,才能够促进知识向智力、能力的转化,才能够使所学的知识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发挥迁移作用。

3.课堂教学的直接任务之一,是使学生突破教材内容的难点,通过领会、理解,掌握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并使当前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衔接起来,使所学的知识相互贯通起来。这要求教师在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学生认识事物、领会理解知识的顺序,认真组织教学内容。

4.具体要求:

(1)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特殊“不断分化”的原则,加速知识的同化。

(2)遵循综合贯通的原则,建立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

(3)遵循以点带面、以简驭繁的原则,力戒面面俱到、四面出击地讲授。

(4)根据备课时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关键的确定,围绕“3点”组织讲授内容,力戒讲授内容芜杂、混乱、重点不突出,使学生难以掌握要领。

很好地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

1.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首要条件: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具有适当的知识与新学习内容,建立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否则,教师的讲授内容再富有逻辑意义,也不能为学生吸收。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讲授,是使学生领会理解新教材内容的重要措施。这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根据备课时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述、讲解,努力增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