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
8323500000070

第70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典】

《战国策·赵策一》。

【原作】

张孟谈对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作者简介】

《战国策》,简称《国策》,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又名《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作者姓名已不可考,大约只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经西汉末学者刘向整理编订,正式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此书记载春秋以后至楚汉之起的245年间史事(前453-前209)。内容主要为当时策士、谋臣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和有关主张、言辞,广泛地反映了战国时代错综复杂的历史。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策。较之其他史书,则显虚构成分多,文学性强,对汉以后的辞赋家、散文家均有深远影响,对后世小说、戏剧创作之作用也巨大。

【故事】

春秋末,智伯、赵、韩、魏四家大夫瓜分了晋国。随后智伯又联合韩、魏进攻赵地,不料就在快攻破赵城晋阳的时候,赵襄子手下的大臣张孟谈乘夜出城说服韩、魏,反过来联合起来,消灭了智伯。从此,韩、赵、魏三家正式成为诸侯。

赵襄子建立赵国后,封赏功臣,其中以张孟谈的封地最多,官职最高。可是,张孟谈却推辞说:“以前晋、齐、秦、楚、燕之所以能牢固地控制政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君能够驾驭下面的大臣,而不让大臣控制国君。封了侯的人,不宜当宰相;掌握兵权的人,不宜有大夫的职位。这是治国之道啁!现在我愿意交出权力,退还封赏。”

赵襄子失望地说:“为什么呢?赵国刚建立,需要有人帮助。我听说辅佐君王的人,名声要大,地位要高,才能使众人信服。”张孟谈回答道:“大王所说,不过是表示大臣办事是臣获得成功的标志,而不是巩固国家的办法。天下的事都这样,当大臣的希望得到权力,当君主的也希望得到权力,可是哪有那么多的权力呢?不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今后遇上事情,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应付。大王给我的封赏,不是我不想要,而是我没有能力接受。”

赵襄子见张孟谈决然推辞,便难过地走了。

张孟谈辞去封地和官职后,回到家乡亲自耕田种地,世人都称赞他是真正的贤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