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
8323500000052

第52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典】

《论语·述而》。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相传曾问礼于老子,又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曾在鲁国为官,但仕途不顺。之后,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可惜都不曾获得重用。于是孔子返回家乡,将他满腔的政治理想抱负投入在整理古籍经典与讲学。孔子讲学不倦,重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他的思想学说虽曾遭遇秦始皇焚书坑儒,然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孔子身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政治家,他的学说至今仍对中华文化发挥深远的影响。明朝时明世宗谥孔子为“至圣先师孔子”,后世奉为至圣先师。公元1952年由专家换算历书推算孔子诞辰为9月28日,将此日订为孔子诞辰。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生平与弟子、时人之间的对话,也包括弟子之间的对话,由孔子门下弟子辑录。汉初原有鲁论、齐论、古论共三论,可惜齐论与古论早已佚失,只剩鲁论流传至后代,宋朝时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宋太宗时的宰相赵普据说只读过《论语》,但却能辅助宋太祖“半部论语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的价值不但跨越时代,也超越东西方的界限,其内容共二十篇,记载了孔子的名言懿行,经过弟子的谨慎编排而具备一贯性,其脉络从头到尾相呼应。今天当我们观赏好莱坞的电影时,竟能听见西方的银幕巨星在片中引用孔子的名言,更可看出《论语》智慧的普世通行,历久弥新。

【故事】

公元前489年,孔子从楚国重返卫国,卫国国君卫国公想委孔子以重任,但是孔子又不合时宜地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当时,卫国公正在同他的父亲蒯聩争夺君位,孔子所提倡的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的“正名”主张,无疑是哪头也不讨好,还哪能被重用呢?当时,连孔子的学生子路,也为老师的这种不识时务的顽固而气恼,粗鲁地指责自己的老师:

“您可真是个迂腐的先生啊!”

孔夫子就是这样一个顽固的老头儿,他不会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更不会像猫头鹰一样,去吃那些腐烂的死老鼠。他曾经说: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主张行不通的时候,就坐上一个木做的筏子到海外去了。

这正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的典型方法与行动准则。当他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绝不会去曲意苟且以取得荣华富贵。这也正是一个一心希望创建理想政治局面的理想主义者,与那些以求取功名富贵为目标而关心政治的人的最大不同之处。

晚年的孔子,一心致力于教育事业。有一次,他对弟子说:

“吃着粗菜,喝着清清的水,再枕着自己的胳膊睡上一觉,这真是极大的乐趣啊!那种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就是《论语·述而》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