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教学的趣味歇后语设计
8323300000003

第3章 歇后语教学的指导(2)

那么歇后语有什么特点,作用呢?

歇后语有点像谜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像谜语的谜面起到了打比方的作用,后半部分又像谜语的谜底,起到了形象生动说明事物的作用。不同的是说歇后语时可以把两部分都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

歇后语在使用时往往只用前半部分的比喻,而“歇”去了后半部分的说明,让听话的人、看书的人自己去揣摩领会,“歇后语”的名称正是这样得来的。“他要是能办成这件事,那是西边出太阳。”“西边出太阳”,比喻说明“不可能”。“歇”去了“不可能”,话说得既简洁,又含蓄,真叫一举两得。这也就使歇后语具有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特点。

歇后语的分类及运用

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1)谐音类歇后语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旧”就是借“舅”的同音而表示按照以前的规矩。

又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2)喻事类歇后语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

(3)喻物类歇后语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如: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4)故事类歇后语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如: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都能答上来。

(5)交叉类歇后语这类歇后语具有其它类的特点,若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一般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那一类。

如: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上面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两类,由于谐音比较明显,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若用之得当,会使文章顿时生色,让小学生掌握一些歇后语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歇后语运用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浅显易懂的表意内容,语言幽默的表达效果。小学生掌握一些歇后语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引领学生主动挖掘歇后语宝藏呢?这位教师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巧设情境,活跃思维

在课堂中,教师的身份是导游,学生便是游客。活动刚开始,导游向游客讲述了一个故事:

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歇后语王国,那里有许多居民,他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天过着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的平静日子。

有一天,来了两个外地人,见这里环境幽雅,人们悠然自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东看看,西看看,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于是,向正在下其的一老一小打听,小孩是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的话说不出,老人说:“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来者道:我可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哟,你不说便罢,别赖好人,说不定有一天,我们那比你这里强百倍,来个“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老者回答:“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段歇后语通过声情并茂地描述,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听的欲望。

在活动中,导游带领大家游览了动物园、故事园、数字园,还观看了歇后语表演。每游览一处,导游便会相机抛出一系列有趣的歇后语题目,使孩子们在愉悦的身心的同时,更有思维的火花的碰撞。

正确引导,训练表达

歇后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各个方面,要真正掌握并不常用而又如此有趣的歇后语,平时要注意留心积累,同时还要恰当运用,学会表达。

在这节课里,教师设计了歇后语表演台,让学生围绕一个歇后语的意思,发挥想象,表演小品:

一学生戴着老鼠的头像,在“街道”窜来窜去,几个女同学举起棍棒跟着追打。这时,老师问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一条什么歇后语?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接着,一个男同学兴致勃勃地站起来说,我来给大家表演一个。他拿着本子卷成的喇叭,伸向窗外吹起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表演的是什么歇后语吗?”“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表演使同学们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动物园、用找朋友的形式,找出了许多带有动物名称的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语文活动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很多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位老师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说说、想想、画画、看看、演演,调动学生多感官活动,高频率接受,全方位运转,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活动中,教师十分注意引导,巧妙地安排了用简笔画画出歇后语的意思,孩子们兴趣盎然,都想把自己知道的画在黑板上,有的画“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孩子们兴奋地欣赏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体会着歇后语的含义。

在数学园,他们还发现了一语多义的歇后语:如,三岁孩子贴对联——不知上下;石头蛋腌咸菜——一言(盐)难尽(进)。

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的口、耳、眼、嘴、手都充分自由地“动”起来了,多样的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有机地统一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地统一了。

活动中,活灵活现的课件,栩栩如生的头饰道具,色彩鲜艳的图画展示,给学生们的刺激是多感官,全方位的,由此而触发的学生灵感火花也是令人惊喜的。

5.教学中巧用歇后语编故事

教学目标

通过此次习作,让学生学会用歇后语改编成童话故事,并鼓励表演出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说、乐演、乐写。让学生初步学会修改的方法。

教学过程

(1)谈动物,导入习作要说起动物来,大家肯定是“长江的水——滔滔不绝”,谁来说说动物中谁最狡猾?

歇后语是我们祖国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生动幽默,表现力很强,所以受到我们喜爱。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偶尔用上一两句,就会显得生动活泼。你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动物的歇后语,能不能说两句给老师听听?

这些歇后语真有意思,它们都可以用来编写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用刚学的“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2)引导编故事

首先,大家用心思考,发挥想像,一起来编个童话故事,要求做到:故事新颖合理,描写具体而有情趣。

接着,让学生构思,同桌交流。也可以自由结合,商量商量,用童话剧的形式表演故事。故事的情节怎么开始,怎么发展,结果怎么样,展开想像。

最后,班级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补充想法,丰富内容。

师适时提供帮助,鼓励与点评。可以直接讲讲自己编的童话故事,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绎童话故事。

(3)生自主编写童话在刚才交流表演的基础上,学生动手编写故事。基础好的,提倡独立编写新颖的故事。比一比,看谁的童话故事编的新颖而合理,描写具体而生动。

(4)习作交流评议挑选一篇内容单薄,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的习作,全班交流,提供合理的修改建议。展示一篇优秀的习作,大家共同欣赏、学习。学生用朗读的方式修改自己的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