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财有门道赚钱有秘招
8321900000021

第21章 发财赚钱先写好人(4)

损己利人,在所不惜

最让人感动、最让人敬佩的是祁县的大德通票号。清末到民初,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很多票号都处于快歇业倒闭的状态。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德通也历经幼难,特别是1926年,冯玉祥要走了大德通票号500万石粮食、150万银元,大德通因此元气大伤。

到了1930年中原大战,大德通真正是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头。因为蒋、阎、冯的中原大战,当时山西自己发行的一种钞票叫晋钞。阎锡山失败以后,晋钞大量贬值,最后25元晋钞才只抵1元新币。

这其实也是大德通东山再起的一次绝好机会,它可以拿晋钞支付别人的存款,趁机发一笔横财。但大德通没有这样做,把多年积累起来的老本都投入到兑付存款之中,这是大德通做的最大的一次赔本买卖。经过这次折腾,原本就在困境中挣扎的大德通雪上加霜,最终造成30万两白银的亏空。两年之后,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大德通悄然歇业了。

大德通做出这个舍生取义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认认真真地算过一笔良心账。东家乔映霞神情凝重、大义凛然地说:“即使是大德通为此倒闭,也不至于让自己人陷落到衣食无着的地步,但对于一个个储户来说,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对他们的威胁将会是身家性命,两者相比,孰重孰轻,不言自明。”

愿意分享财富

世界钢铁大王卡耐基在33岁的时候,就在日记上写道:“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面。”他对财富有自己的态度,不愿意为赚钱而赚钱,而是希望在赚钱之后用它来回报社会:

越是有钱的人,越是懂得金钱的价值,越是能正确地对待金钱。他们在打拼财富的过程中,正确的理财观念引导着他们走向财富的巅峰。当他们拥有极度的财富之后,仍然拥有这种对待金钱的坦荡的态度,能视之泰然。

对待金钱,有坦荡胸襟

在2007年《福布斯》富翁排行榜上,宜家家居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位居第四。他的财富观念是:“钱不能当饭吃。”

坎普拉德在拥有财富之后,退而寻找轻松舒适的休闲生活。从1976年起,50岁的坎普拉德就移居瑞士,在洛桑附近一处秀丽的村庄安了新家。从他家别墅的窗户望出去,湖光山色影映之中的洛桑尽收眼底。1986年,坎普拉德辞去宜家公司总裁职务,将公司大权移交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2002年,坎普拉德正式离开宜家,到瑞士过起半隐居的养老生活。

在生活中,巨商坎普拉德从不奢华。他不追求光鲜的外表,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和豪华的轿车,出门旅行总是坐经济舱。如果公司为他预订了昂贵的东西,他会非常恼火。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他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他喜欢喝酒,但不一定要贵重,一瓶廉价的威士忌能让他更加愉快。

坎普拉德的梦想是:“把追逐利润的商业动机同永恒的人类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他先后设立了各种公益基金,力所能及地帮助儿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建立了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会。每到圣诞节的时候,他都号召总部的员工们向这家基金会捐款。

自己很省,慈善大方

富人们自己在生活中非常节省,但是在大笔的捐款面前却又非常大方。他们为什么“省自己,顾他人”呢?因为他们不愿意在自己身上浪费更多的钱,但是却愿意把钱用来帮助穷人。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满足了他人的需要,就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是慈善排行榜上最前面的浙江富翁,但这位超级亿万富翁多年来曾一直乘坐经济舱,他还有一些节俭得让人吃惊的生活习惯。他吃的是很普通的豆腐、青菜等,穿的是50元一件的衣服,夫人也还自己工作赚钱。

正泰集团是经常参与捐款的民营企业,老板南存辉也上了慈善富翁排行榜。这个传说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钱的温州亿万富翁,他的年开销还不到20万元,只相当于温州的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

南存辉一年会用多少钱呢?他住在工程师宿舍,不掏房租,平时就在单位吃职工食堂。南存辉说:“中饭五块钱、晚饭五块钱。”

他的朋友圈里,大家都说他不赶时髦,但是南存辉却说:“比如买一个手机几十万,我觉得没必要。”他的爱好几乎都不花钱。南存辉说:“我唱卡拉OK,在家唱。”

这么节省的南存辉在慈善事业中却毫不含糊。他带头成立了民营扶贫济困总会,另一个会长叶逢林说:“南存辉牵头是会长,他认捐2000万。胡成中是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发起人之一,他同样认捐2000万,是我们的名誉会长。还有八位1000万、300万以上的……”一次捐款就达到2000万,南存辉在慈善事业中,是真正的大方。

南存辉:“我希望能够和更多的人联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叶逢林:“我们的行动口号是:做好事最快活”。

当有人问南存辉,打算以后给孩子留多少钱时,南存辉说:“我跟小孩子讲,以后钱不一定给他们。给谁呢?给社会。”

这些富翁在自己花钱的时候都很节省,而对他人则慷慨大方。他们花钱的观念是:把钱花在值得的地方。

用财富来回报社会

富翁在创业的时候努力占有财富,在得到财富后,愿意用自己的财富来回报社会。

1900年,年逾花甲的卡耐基已经功成名就,他决定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去做他早已想做的事情。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毅然从他那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引退,以5亿美元的价格将卡耐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然后,开始实施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1901年,他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以向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接着,为帮助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他当年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建设事业持续了16年,他总共捐资1200万美元,兴办图书馆3500座。

1902年,他捐款2500万美元,在华盛顿创立“卡耐基协会”,主要用来发展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该协会曾建造一艘“卡耐基号”海洋调查船,修正了世界航海图。此外,还在加州山顶上建造威尔逊天文台来观察太空。对这个协会,卡耐基在随后的一些年里一再追加资金,累计捐款达7300万美元。

卡耐基在他的第二故乡匹兹堡创办了“卡耐基大学”。后来,又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这类用于建造教育设施的捐款,达9000万美元之巨。

在随后的几年中,卡耐基又设立了若干项基金。他捐资500万美元,设立“舍己救人者基金”。他捐资3900万美元,设立“大学教授退休基金”。他还设立了“总统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此外,他向11个国家提供了“卡耐基名人基金”,并以1000万美元设立“卡耐基国际和平财团”,专门资助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人们。

1911年,年迈的卡耐基决定再以仅余的1亿5千万美元设立了“卡耐基公司”,让公司人员代理他们的捐献工作。

直至生命结束之前,卡耐基都在为社会奉献着他的财富,其捐献总额高达3亿3千多万美元。在他身后,“卡耐基公司”及各项卡耐基基金依然在实施他的捐献计划,这笔巨款还不断地增加利息,赚进红利,他捐献的数额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分享财富的原因

为什么大多数富翁在获得成功之后,都很愿意用一部分财富来回报社会?这里有一定的经济原因,但更多的原因还在于富翁的为人处世态度。

1.愿意与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

大多数的商人在获得成功之后,对金钱和财富看得很淡,他们的财富已经用不完,于是捐赠出自己的一些财富,希望能改进社会的某些方面。

美国洛斯财团董事、亿万富翁安德鲁·迪许曾捐出一笔巨资,给康大退休终身教授提供工资,让这些年事已高但经验丰富的教授们重新回到教学岗位,不用从事科研而专心教学。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都把自己几乎全部的财富捐出来成立慈善基金,他们扶持的项目包括改善教育、提高医疗质量,扶助贫困人口以及防治艾滋病等人类顽疾,这种做法决不仅仅为了名声或者得到税收优惠,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地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2.热衷慈善是美国文化的重要传统之一。

这个传统最早起源于教会,救助弱者和贫困者是维护社会公平,保障人权平等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家的财富来源于大众,通过慈善和支持教育可以很好地回报社会,也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年轻时为事业拼搏,年老时把财富回报社会,带着财富死去是一种耻辱,这就是美国人的财富观念。

3.富翁们不愿意让子辈坐享其成。

富翁们愿意给孩子的不再是如何继续当个富翁,而是如何奋斗。他们认为,留给后代的钱够用就行了,其他的用来“服务民众和造福社会更有意义”。巴菲特在宣布捐款的时候,告诉台下的儿子:“自己努力,创造财富。”

富有更多表现在内心里

富人拥有大量的财富会表现在哪里?是穿着上,住房条件上,还是食品讲究上?其实,真正的富人有了钱之后,并不喜欢穿金戴银,把财富写在脸上、身上,他们的富有更多地表现在内心。

富人对财富的理解和观念,直接表现在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也表现在普通的衣食住行之中。这不是他们的经商秘诀,却是他们为人处世的秘密。而经商与为人,又是密不可分的。

讲究价值对等

富有的人重视商品的等价交换,不愿意花冤枉钱。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普通车位上停了很多车,车位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到贵宾车位上去。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他愿意花钱为慈善机构捐款,但不愿意把钱花得不值。

富有也低调

美国船王洛维格成功以后,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个神秘的背影。洛维格和妻子居住在一个小镇上,深居简出,从不抛头露面,他们的邻居压根儿也想不到他们身边的这一对老年夫妇就是世界有名的大亨。

洛维格生性少言寡语,从不轻易谈论自己的事。无论是接受记者采访,还是在公开场合露面,没有人能够有机会与他深谈。集团公司里只有少数几个高级管理层的人才认识他,在公司的总机目录上,也找不到他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虽然已是亿万富翁,但洛维格的生活依然非常俭朴。他多年居住在属于中产阶级人家的小型住宅里。平日他习惯步行,很少驾车外出,从不前呼后拥摆排场。

他的背部有点驼。那是在他创业之初,有一次运输途中,轮船上的油箱爆炸了,舱里有两位船员被浓烟熏倒。许多人只顾自己逃命,而当时已经身为公司老板的他奋力冲了进去,冒着生命危险把两个人拖了出来。在救人的过程中,他的背遭到重创,导致一直背部弓曲,时常疼痛难忍,而他多年来对此事却一直不曾向别人提起。

这位世界闻名的富豪像一个普通老人一样,弓着背,步行在小镇的街道上。

勤俭节约的习惯

富人的财富大多是从勤劳中赚得的,所以他们对于金钱有着独特的看法和理解。他们重视每一笔财富。即使他们身家上亿了,也不轻易浪费。

有一次,洛克菲勒来到纽约一家旅馆,要住最便宜的房间。他向经理问道:“这里最便宜的房间一晚多少钱?我是一个人住,只需要一个很小的房间。”

经理告诉他后说:“您为什么要住这样简陋的房间?您的儿子来我们这里从来都是住最贵的房间,您却要住最便宜的房间。”

洛克菲勒打趣地说:“是的,因为他的爸爸是个富翁,但我的爸爸不是!”

话是这样说,洛克菲勒在捐资支持教育、卫生等方面却毫不含糊,数以亿计。他是不愿意浪费每一分钱,能省的地方就节约着用。

衣着随意

许多人往往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有些富人非常注重名牌,而有些富人则表现得很随意,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这表明富人们在消费时的一种独立的价值观。他们在消费时并不会人云亦云随大流,而是始终有着自己的独立判断,按照既定的思路去实现价值,而不会随意被其他人所左右。

在消费习惯方面,富人购买新品与名牌的比率都比一般人要高一些。富人买名牌主要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更在乎产品的质量,比如会买15元的纯棉T恤,也不会买昂贵的莱卡制品。

有的富翁在穿着打扮上与普通人无异,以至于一些以貌取人的人误以为他们是穷人。

多年前,有一对老夫妇,妻子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丈夫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他们没有预约,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

校长的秘书看了看这一对穿着俭朴的夫妇,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土包子”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于是对他们很冷淡。

丈夫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说:“他整天都很忙!”

妻子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离开。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