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
8321400000015

第15章 心理健康基本常识(5)

5.缺乏自信和实践锻炼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于能力平平之辈,因此他们在交往中没有信心,患得患失。长期的谨小慎微不仅使青少年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使他们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加之多数学生生活环境比较顺利,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些往往是导致害羞的重要的原因。

二、坚定信念,克服害羞

害羞不能成为一生的负担。害羞的人可以尝试着融入一个新的社交环境,逐渐克服害羞心理。那么,应如何帮助青少年克服害羞心理呢?

1.提高自信心

青少年羞怯的根源是青少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认为自己无知无能,害怕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其实,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很好地发挥,从而提高自信心,克服羞怯心理。

2.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

羞怯的人,总会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友。这时,就应该多结交朋友,在生活中找个没有羞怯心理的伙伴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另外,还要多参加有益的公众活动,如果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就会很容易摆脱羞怯。

3.挖掘自己的特长

有很多青少年因为孤陋寡闻、平庸无能,造成与别人没有话可说,并且对自己的成就也不欣赏。如果在某个领域中掌握常人所没有的知识和技巧,就会因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而增加自信心,从而,结交更多的朋友克服羞怯心理。

4.勇于和别人交往

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著名人物都曾有过羞怯心理,如美国前任总统卡特及他的夫人、英国的王子查尔斯、著名的女影星凯瑟琳·赫本等都曾坦率地承认自己曾经是一个十分怕羞的人。可是,经过他们有意识的磨练,最终克服了羞怯心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最后都成为了社交界的明星。所以,有羞怯心理的青少年,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用持之以恒的态度,就能克服羞怯心理。

也许青少年并不能一夜间就能完全克服羞怯心理,也许青少年内心深处仍感到害羞。但是,只要青少年能够不断和人们沟通,努力锻炼自己,那么就能拥有自信与大方的笑容。

青少年自私心理的矫正

自私是社会中普遍的病状心理现象。“自”是指自我的意思;“私”是指自身的利益;“自私”就是只顾自身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这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一般有自私心理的人主要表现在不讲理,把自己的东西看得最重要,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

一般情况,自私的青少年朋友嫉妒心很强,心中只有自己根本容纳不下别人。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是对卓越才能产生的反感”。如果谁的能力比你强并取得了好成绩,甚至容貌、身材等超过你,你就会感到不舒服,就会想办法诬陷或为难比他强的人。这种不良的心理现象害人又害己,严重地影响了你的身心健康。当周围人的本事比自己强时,或取得了好成绩时,你都会感到难受而老想方设法诋毁、诬陷、为难比你强的。

一、自私心理,损人利己

自私的人会斤斤计较个人的胜败得失,整天处于小算计之中。如此一来,就难以把目光投向远大的人生目标,自然也就难成大气。也就是说自私会消磨意志,使其不会有大的作为。

自私会损害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一个过于自私的人是不会乐于帮助别人的,因此也往往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得不到关心和爱护,相反,很多同学和朋友可能因为你过于自私而疏远你、蔑视你、敌视你。这样,自己就会觉得孤立无援,就会丧失对学习、对生活的乐趣。自私的人即使对父母也是自私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成家后,仍然缺乏对父母的孝心,仍然算计父母的为数不算少。

韩女士感冒发烧好几天了,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女儿不仅没关心问候她,每天还像往常一样等着她做饭、泡咖啡、冲牛奶,而且不管费事不费事,仍点着要做她平时爱吃的饭菜。

她想责怪女儿不懂事,但一想到女儿每天学习那么紧张,嘴边的话就没说出来。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星期天女儿突然来了兴致,要去郊游,还生拉硬扯着要母亲陪她一块去。

韩女士此时头晕无力,对女儿说:“娟子,妈实在去不了,妈妈下地走几圈都没力气,要不你自个去吧。”

谁知女儿一跺脚,任性地说:“妈!你平时不总说是为我活着嘛!我就要你去!叫我一个人去游东湖,想照张相还得求别人,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韩女士说:“娟子,妈真的去不了。”

“去不了也得去!”女儿蛮横地说。

母亲拗不过女儿,只得陪女儿一起去十几公里外的东湖,结果回来就住进了医院。

自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青少年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私倾向。有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与心理不健康没有关系,多是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观念的影响。

其实,有自私心理的青少年朋友主要是因为当周围人的能力比自己强时或是取得了好成绩,内心会感到很难受,就会想方设法诬陷、诋毁、为难比他强的人。

这些多是因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得当和社会的消极所影响,导致有些青少年朋友一直停留在有我无物的阶段,并没有把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统一结合起来。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青少年的行为表现上都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二、产生自私心理的原因

1.嫉妒别人

一般自私的人嫉妒心很强,对别人的不满心理很是发作,想着别人这样了,为什么我就不能这样。这就严重影响了你的心理健康了。

2.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子女,于是集父母爱于一身,甚至垄断了父母的整个身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他(她)一个人享用,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孩子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之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3.受父母的言谈举止

成长的时期的模仿能力都很强。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对夫妇对自己的儿子百般疼爱,而对父母却万般挑剔,有一天,这对夫妇恶劣行为被他们的儿子看到了,孩子大声叫着说:“我记住了”。

父母紧迫地问他记住了什么?

儿子说“记住你们怎样对待爷爷奶奶,长大了我就怎样对待你们。”父母一时不知所措。可见,成人自私的言行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自私心理的形成。

4.社会原因

现在的社会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确实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如果不自私,那么就会被别人抢先或者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机会,而青少年的认知不是很强,很容易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三、调试自私心理,拥有宽阔心态

自私是不健康的自我观念。自私就是站在自身的利益上考虑问题,把自己的利益和意愿放在首位,从不顾虑别人的感受,更有甚者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伤害他人的自尊或荣誉。多表现在心中狭隘、斤斤计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等。

自私这种病态心理严重地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因此,要学会调适自私的心理。

1.培养自身的集体荣誉感

自私是指自身的言行举止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集体观念比较弱,只为个人的前途和利益着想。如果能通过自省,来反思自身的某些心理现象,从自己自私行为中看到不良后果和危害,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处处为他人和集体着想,尊师守纪,勤奋学习,慢慢地就走出自私的心理。

2.取消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给自己一些特殊的待遇,对于需求只是适当地给予满足,让自己知道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久而久之,就消除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