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找对方法教出优秀孩子
8320900000005

第5章 交流篇

父母总是试着与孩子交流,但很多时候以失败而告终,那是我们没有掌握好与孩子的交流的技巧与姿态。我们首先要做孩子的朋友,跟他们无话不谈,不要总是把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唠唠叨叨自然让孩子厌烦,找到合适的时机,用信任和鼓励的话语与孩子谈心,你会发现,原来孩子身上也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

1、走出唠叨的误区

【坏孩子案例】

雯雯家的早晨永远都是这样的景象:妈妈早早地起来,一边为孩子准备早餐,牛奶、鸡蛋、面包一样不落地准时端上桌,一边准备好洗脸、刷牙水,然后就开始一遍一遍地叫雯雯起床。雯雯每次都是快到点的时候才懒洋洋地起来,胡乱刷刷牙,随便洗洗脸,做到饭桌前用最快的速度对付着早餐,根本都不听妈妈说的话,甚至也不和妈妈说上几句话。

这时,妈妈开始为她叠被子,收拾凌乱的衣服、物品,嘴里还不停地唠叨着:“看看你,老是把那、那儿都弄得乱七八糟,让人跟在你屁股后面收拾。每天叫你起床都得喊破嗓子才动,早饭都凉了吧?总吃凉饭,还这么狼吞虎咽的,胃要坏的,天天跟你说也没用。要是妈一叫你就早点起来,不是就不用这么紧张,也不会老是迟到挨批评了……”

雯雯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只顾把吃的、喝的填进肚子,用手背抹抹嘴,抓起妈妈早已经为他放到客厅沙发上的书包,转身就往外走。妈妈追在她的身后喊着:“着什么急呀,就吃这么几口呀,一上午的课呢,会饿的。哎,上学的东西都带齐了吗,别又落点儿什么,每天得让人提醒也不行……”

等妈妈追到门口,雯雯早已经没影儿了。妈妈站在门边,无可奈何地摇着头:“我这是造的什么孽呀,你为她忙活来忙活去,这孩子竟然连理都不理你就走了……”

【好孩子案例】

老师留家庭作业,让大家写一篇名为《家长会后》的作文,很多同学的作文中都描写了家长碎碎念的情景,觉得父母不理界自己,心理很难受,只有阿丽的作文充满了快乐和温馨。阿丽甚至很盼望家长会的到来,因为每次妈妈都会跟阿丽讲老师都在会上说了什么,是不是表扬了阿丽等等,阿丽觉得和妈妈聊天、讨论学校的事情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

阿丽很听话,妈妈说的话总是牢牢记在心里,还经常给同学们讲起妈妈的事情。同学们都感到十分好奇,问阿丽:“你怎么跟妈妈的关系那么好啊,她不唠叨你吗?”

阿丽笑笑说:“我妈妈从来不唠叨我,有些事情只会提醒我一遍,我就记住了,我要是记不住,吃了亏,回家后妈妈肯定坏笑着说:‘别怪我没提醒你哦,这回不用我提醒都记住了吧?’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妈妈特顽皮,也觉得和妈妈的距离更近了!”

阿丽自豪的说:“我最听妈妈的话了,她可是我的偶像,她常常拿出老照片给我讲起她以前的故事,可浪漫呢,有时候也是奇怪,和妈妈聊天就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点都不觉得她话多。”

【比较分析】

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总是怕孩子忘记什么,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做错了事情又着急,所以就一遍又一遍地在孩子耳边说。听得多了,孩子自然会做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个时候,妈妈就会以为孩子没有记住、没有听清楚,于是便是又一轮的耳边轰炸,但无论妈妈再怎样唠叨也是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和爱护,可孩子大多数都不能理解,其实不光孩子,就是大人也不喜欢别人在耳边一遍一遍的重复相同的事情。

妈妈不停的唠叨是因为对自己的孩子不放心,同时也是对自己管教孩子的不自信,他们往往觉得孩子会把自己的话当作耳边风,听不进去,所以就不断的重复,孰不知,越是唠叨,妈妈说出来的话就越没有份量,久而久之,只要妈妈一说话孩子就根本不听,只当作一只苍蝇在耳边嗡嗡叫,说多了还会觉得越来越烦,于是便开始跟妈妈发脾气了。

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优势,多表扬孩子,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和父母的距离拉近,并愿意听父母的教诲,这个时候在为孩子指出错误,孩子就容易接受了,而且只要说一遍,他们完全可以记住。很多时候孩子能够分辨是非,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是很难做好,没有信心和毅力改正,再加上父母的唠叨更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需要做得是帮助孩子怎么去做,要么以身作则,要么跟孩子一起去做,而不是一遍一遍地重复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不唠叨不是让父母们不管孩子,孩子毕竟不够成熟,需要加以指导和教育,但是指导和唠叨由本质的区别。指导孩子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不像唠叨好像时时刻刻都在说话;指导一般只说一遍而且效果明显,而唠叨就非要把一个简单的事情一遍一遍地讲给孩子听;指导是在孩子不懂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唠叨的内容却是孩子听了无数遍的,心理里早就明白的事情;指导往往是对孩子充满希望信任并让孩子感到亲切的,而唠叨却总是充满了对孩子的埋怨和失望;最后的结果是,指导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启发了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并使孩子感到快乐更加充满自信,而家长不停的唠叨让孩子厌倦、反感、浮躁甚至产生更多的问题。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唠叨是不自信的表现,而懦弱和紧张的人更容易唠叨,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压抑环境中生活,很容易受到影响,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不够自信,容易紧张甚至没有耐心,做事浮躁。其实,唠叨还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和心理疾病,首先,唠叨可能让孩子变成慢性子,做事拖泥带水,妈妈不停的催促和唠叨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做事拖沓的人,于是就习惯于干什么都漫不经心,但当妈妈说自己的时候,孩子还会感到厌烦,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妈妈没必要总是说,还有一些孩子就故意越来越拖沓,以此来表现对妈妈的反抗和不满。就像雯雯的妈妈一样,总是为一些小事情唠叨,雯雯已经不小了,那些生活中的事情,雯雯都懂,妈妈的唠叨只会让雯雯厌倦并且越来越严重,并不能起到好得效果。时间久了和孩子产生更多的隔阂,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就更加无法进行,妈妈的唠叨也就变成了永远的耳边风。

妈妈对孩子的指导一定要讲究方法,和孩子在一起不能只唱独角戏而应改多和孩子交流,对话的形式要比演讲更有意思的多,当孩子积极的参与进来的时候,会记忆更深刻,也不觉得妈妈说得话多余,反而容易接受了。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并学会用艺术的语言。就像阿丽的妈妈总会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让阿丽明白道理,教育阿丽的时候也总是尽量用幽默俏皮的语言,当通过讲自己过去的事情教育阿丽的时候,也从不用例如“想当年、我们那个时候……”等老套的说法,而是拿出生动的相片,与阿丽交流,通过聊天让阿丽明白一些道理。正是妈妈具有艺术的表达和方法让阿丽更愿意接近妈妈,更愿意跟妈妈聊天,也就更容易接受妈妈的教诲和指导。

因此,怎样把唠叨变为快乐的指导很重要,孩子总是喜欢在新鲜而轻松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枯燥又夹杂着责备的重复只会成为无效甚至危险的激将之音。

【锦囊妙计】

1、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之处,不要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去比较,尤其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说:“你看人家……。”这样的语句来打击孩子,要多指出孩子的优点,给予希望,以此鼓励他们改进不足,做得更好。

2、和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产生分歧的时候不要马上说“不”字,而是要耐心的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并指出孩子的合理之处,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征求孩子的意见。

3、提醒孩子的话不要说很多遍,一些生活中的细节稍加指导即可,不要担心孩子记不住,当他们因为没有认真听而碰了钉子以后,就会反省自己,孩子从实践中接受教训比听唠叨效果好得多。

4.孩子犯了错误,只需要就事论事,不要把孩子以前犯过的错误全部摆出来,也不要乘机发挥,指出孩子一大堆的缺点与不足。

5、给孩子指出错误或者交流的时候要幽默一些,可以适当的用一些孩子常用的新词汇,和孩子们拉近距离,切忌对孩子的全盘否定,说话不要总是“语重心长”,也尽量少用类似“你又……,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你总是……”这类带有埋怨和失望色彩的语句。

2、努力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坏孩子案例】

姗姗是个聪明活泼,又有些叛逆的女孩。虽然上课偶尔会和同学小打小闹,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

有一次,老师向姗姗的父亲反映,“你女儿最近上我的课总喜欢捣乱,和同桌同学闹个没完,还敢上课吃泡泡糖,越来越不象话了。”姗姗父亲听了老师的话,回家后也不询问女儿上课不专心的原因,立即就开始严厉地批评女儿。父亲的一番教训并没有使姗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更加使得姗姗觉得:为什么父亲根本都不关心自己的感受,父亲为什么都不问问自己上课为什么不专心听讲的原因。姗姗所有的心里话只有写到自己的日记中,原来最近上课捣蛋的事情是因为老师怀疑她抄同桌作业,暗地里调查她,还向她的家长告状。姗姗觉得很委屈,就在老师的课上故意捣蛋。

从此姗姗觉得反正父亲也不会理解自己的心理,干脆也不再和父亲进行交流,父女俩无话可谈。

【好孩子案例】

小涛是一个努力的孩子,虽然平时看上去学习用功,但是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与平时的表现反差很大。据小涛自己说是得了考试“恐惧症”。他整天担心自己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怎么想,父母又会怎样看待自己,这无形当中给他在考试中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小涛课堂上认真听课,复习也从不落下。但每次考试之前,他总是会试探着问母亲:“妈妈,你想让我考多少分?”他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

小涛的母亲看出儿子的问题后,并没有严厉斥责儿子为什么考试不理想,而是作为儿子朋友的角度,一同与儿子找出原因的所在。母亲告诉他:“儿子,不就是考试吗?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有什么呀?比赛都会有个第一、第二呢,更何况考试的同学那么多,肯定会有个名次之分,好坏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你自己真正努力过了,爸妈都支持你。”一番话后,小涛顿时觉得母亲真正了解自己,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也逐渐一步步提高了。

突然有一天,小涛放学回到家里,神秘地告诉母亲:“今天放学回来路上我们几个好朋友一起讨论爸妈对自己上次考试的态度呢,好几个朋友都说很羡慕我有这样一个妈妈。”

仅从对待考试的态度这一件事情上,小涛母子的关系就上了一个台阶。

【比较分析】

每一个孩子在心底都希望家长能和自己成为好朋友,而不仅仅作为孩子仰视着高高在上的“权威”。但这个看上去简单的要求,在不少家庭却难以实现。

父母总是习惯于用命令的口气说孩子,他们觉得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甚至有些家长不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定,他们总是怕和孩子站得高度一样了就没有了家长的威严,就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所以家长们总是想尽办法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权威的形象。

很多孩子和姗姗一样,由于一开始和家长在地位上的高低悬殊,孩子在心理上都会有一种隔膜,倘若这个时候家长还安于这种“崇高”地位,或者是像案例中姗姗的父亲一样,不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考虑一下,不主动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也就只把父母当作“父母”了,到最后冷漠地与父母封闭起自己的心灵大门。

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总会碰到许多的快乐和忧愁,在有需要有人与他们一同分享或承担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在小涛的案例中,小涛的母亲能准确、敏锐地看出小涛在考试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没有单纯地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要求孩子考出高分,而更多的是出于孩子朋友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苦衷。这样一来,拉近了母子之间的距离,使得小涛感受到母亲是自己一个可以信赖的好朋友,那么当遇到任何问题,孩子就都会愿意与父母分享。

当代孩子,大多数都是独身子女,家庭条件好了,孩子都在电视机或电脑前渡过,与父母的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不能抱怨孩子冷漠,而应该主动去了解孩子,积极与孩子做好朋友。孩子总是希望爸爸妈妈像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而不是有什么事情就直接命令,孩子希望父母能跟自己分享秘密,保守秘密,并且和自己分享心情。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和父母说话,而是因为害怕家长的身份,当家长能够真正放低自己的身份的时候,就能够倾听到孩子的声音。

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就应该努力做到与孩子志同道合,因为,只有志趣相投的人才能成为好朋友,因此,和孩子做好朋友不止是说说那么简单的,还要从心底去了解孩子,真正喜欢上孩子所喜欢的东西。

当孩子真的把父母当作好朋友的时候,他们就会格外的信任父母,有什么事情都会和父母倾诉,父母自然会在第一时间掌握孩子成长的动态,只有充分的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指导孩子,及时的教育孩子。

当孩子把父母当作朋友的时候,孩子内心就会放松的多,他们会很快乐,整个家庭的气氛也不一样了,孩子更乐意听取父母的意见,父母有什么事情也能够和孩子一起分享和商量,这样的和谐气氛有利于孩子形成乐观热情的性格。

父母只要放低姿态就可以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也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喜怒哀乐父母要用心去感受,用言语安慰,同行动去帮助,真情实感地去触动孩子,这样比高声讲道理,厉声斥责孩子来得更有效。

当然,和孩子成为朋友并不是什么都和孩子平等,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父母必须保留权威性,可以和孩子商量事情,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但是原则性问题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切不能因为和孩子成为好朋友所有事情都按照孩子想法去做,孩子毕竟还不够成熟,很多事情的方向还需要父母来掌握,因此,既是孩子的家长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才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

【锦囊妙计】

1、家长要当孩子忠实的听众,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倾诉。应做到赞许孩子的坦诚、并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去解决。

2、关注孩子的爱好,努力将孩子的爱好变成自己的爱好。抓住孩子的各种爱好,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这是与孩子做朋友的一条捷径。

3、努力与孩子的朋友也成为朋友。父母应该记住自己孩子朋友的名字,并与他们一起成为好朋友,这在一定程度上向孩子表明自己愿意与孩子做朋友。

4、父母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孩子客观存在着的心理差距,并缩短这一差距,尽量使自己的思想与孩子靠拢。父母可以通过浏览孩子喜欢的网站、看孩子喜欢的图书去关注、了解孩子的思想。

5、要重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例如多利用周末举行家庭活动;多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的决策等,孩子感到自己得到了朋友式的待遇,就会把家长视为自己的好朋友。

6、要善于夸奖孩子。家长的鼓励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当孩子倾诉时,善于夸奖孩子,孩子就会有一种愉悦感,也就愿意与父母坦诚相交。

3、有时也要向孩子学习

【坏孩子案例】

阿康最近挨打了,原因是给妈妈取绰号,叫妈妈:“老恐龙。”阿康觉得妈妈又老又丑,这个其实也不是关键,最终要的是阿康埋怨妈妈是个老古板,总是不能理解年轻人的心情。

妈妈听到孩子给自己起了这样一个绰号,还嫌弃自己又老又丑,很是伤心。妈妈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越来越难和儿子沟通了。妈妈还记得阿康小时候写的作文,名字叫作《我的妈妈》,第一句话妈妈记得特别清楚,阿康这样描述自己:“我的妈妈并不是最漂亮的,但是在我眼里却是永远年轻美丽的……”妈妈总是用这句话来向别人炫耀自己有个懂事孝顺的儿子,可是就是因为阿康给妈妈起的这个绰号,让妈妈彻底伤心了。

妈妈最讨厌阿康整天抱着电脑,一回家就“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不知道在搞些什么明堂,平时说话也是怪词特别多,妈妈总是是一头雾水,时常唠叨阿康,为什么总是自己创造,不好好说话呢?妈妈还一度担心阿康被电脑传染上病毒,还被阿康笑话了好长时间。

妈妈觉得阿康整天不务正业,阿康觉得老妈太落伍、太古板,时间久了代沟变得越来越深了。

【好孩子案例】

阿爽一直在寄宿学校读书,毕业的那年,有很多的东西需要重新搬回家里,爸爸妈妈还在商量怎么把那些没用的东西搬回来,再处理掉的时候,发现阿爽早就自己搞定了。

原来,阿爽快要毕业的时候,就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发布消息,卖东西,不但把所有的东西都处理掉了,还在网上做起来生意,阿爽兴高采烈的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的成就,很是自豪。

爸爸妈妈一边感叹女儿能干,一边也在感慨自己的落伍,于是阿爽的爸爸妈妈开始跟阿爽请教了,不久,爸爸妈妈也学会了在网上交费,买东西,最后干脆接下了阿爽的网上小店来经营。阿爽每次和别人提起自己爸爸妈妈都很是自豪,觉得他们真是跟得上时代,每次阿爽有什么好得想法都会第一时间跟爸爸妈妈商量,有什么事情也会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阿爽从来没有担心过会和爸爸妈妈有代沟,他总是感叹自己有让人羡慕的好家长。

因为爸爸妈妈总是向阿爽学习一些东西,因此,从来没有让阿爽感到他们的落伍,对于爸爸妈妈提出的意见也总是特别乐意接受,阿爽还时常称赞老爸老妈真厉害。阿爽如今也算事业有成,她常常感叹,她的成长是因为有爸爸妈妈的伴随与支持,爸爸听了总是笑着说:“我和女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比较分析】

我们总是抱怨和孩子存在代沟,那是我们缺乏交流,之所以我们不能和孩子打成一片,不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可能并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一直努力向父母学习,向父母靠近,但是父母却不去主动接近孩子们的世界,家长们忽略了孩子和大人成长在不同的时代,因此总是用自己的观点来要求孩子,其实既然大人和孩子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那就应该容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家长要想了解孩子,走进孩子,教育好孩子就必须向孩子学习。只有家长和子女双方互相学习,才能互相理解。

父母总是习惯于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些地方不如孩子,父母越是想激极力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就越是不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阿康妈妈的烦恼就来自于不能了解阿康,之所以不了解阿康又是因为缺乏向孩子学习的勇气,阿康知道学习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也很希望自己的妈妈能够接受,可是妈妈却从不理会,甚至觉得阿康不务正业,渐渐地阿康便与妈妈的代沟加深,阿康因为妈妈的误解而苦恼,妈妈因为阿康与自己越来越远而难过。

其实,孩子小的时候一直把爸爸妈妈视为权威和最信赖的人,他们从爸爸妈妈身上学习很多东西,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妈妈永远都以老师的姿态自居,很多时候需要家长向孩子学习。

首先,知识是不断更新的,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与孩子相比,家长在某些方面开始落伍了,这个时候家长必须向孩子学习,只有学习更新的东西,才能转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才不至于教育孩子的时候慢半拍,才不至于用过时的思想去影响孩子,我们要向孩子学习,用新的知识结合自己宝贵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不断优化教育孩子的方法。

其次,进入了信息化、高科技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比我们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更强,我们必须请教于孩子们,在计算机方面很多孩子都是家长的老师,家长必须放下架子承认这一点,并向孩子学习和请教。

最后,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还因为孩子的内心是单纯的、真挚的,大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难免失去那份童真,我们必须要向孩子学习那份单纯和透明,这样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态,才能弄明白孩子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才能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去教育他们。

阿爽的爸爸妈妈是非常睿智的家长,他们先发现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审视自己身上的不足与落伍,于是主动向孩子学习,得到了女儿的尊重与喜爱,不但自己跟上了时代的潮流,也与孩子建立了健康友好的关系,孩子因为父母的摩登和时尚,愿意和父母交流,而且双方有共同的语言,能够很好的沟通。因此,向孩子学习不是幼稚而是一种睿智,孩子可能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成长,而家长向孩子学习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成长,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可以说是最好的模式。

孩子毕竟是不成熟的,身上又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我们必须有一双发现优点的眼睛,努力学习孩子的优点的同时,可以轻易的让孩子改掉缺点,取得进步。人总是喜欢别人表扬自己,学习自己,孩子也不例外,当我诚心诚意的向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也就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就会明白,爸爸妈妈也有不足,他们尚且能向自己学习,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改掉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呢?

家长具有稳定的价值观,有很多宝贵的社会经验,也有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更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这些都是需要孩子一点点学习和具备的,但是那些更新的知识却需要家长向孩子们去请教。家长就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影响孩子建立更健全的人格。

总之,家长与孩子互相学习,也是一种交流,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了平等的关系,孩子得到了尊重和被重视的满足,和父母有了很好的沟通,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导与教诲。

【锦囊妙计】

1、和孩子多聊天,跟他们学习一些他们的口头禅,问问孩子是什么意思,孩子对于大人的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你的发问会不知不觉拉近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2、多学习最新的东西,不妨买几本时尚杂志翻一翻,看看孩子们都关注些什么,计算机都高科技更要有所了解,没事了还可以和孩子探讨有关问题,向他们请教,孩子会觉得自己有个“摩登老妈”和“超级老爸”,让孩子对你刮目相看。

3、买新衣服带着孩子一起去,他们的眼光可能更独到,孩子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他们总是走在时尚的最前端,在买衣服的过程中和孩子交流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时常寻找自己和孩子的差距,某些问题有分歧不能责怪孩子,看看是不是因为两代人的经历不同而造成了看法的不同,及时的交流理解,会很好的消除代沟,获得孩子的信任和好感。

5、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不要总是把我们那个时候怎样挂在嘴边,没事了看看孩子的漫画,听听孩子们的音乐,琢磨一下孩子们爱看的电视连续剧。

6、和孩子学习发短信,上QQ,多用用孩子们喜欢的联络工具,如果孩子有博客的话,没事了也光顾一下,最好能留言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在博客上你会发现孩子又很多东西值得你去学习,一定要把学习的心得体会告诉孩子。

4、信任与鼓励的效果远好于监督与责备

【坏孩子案例】

小莹学钢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动作要领还是没有完全掌握好,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天晚上小莹又在练习手功,妈妈走了过来,开始责备她:上课时老师要学生看他的姿势,你的眼睛却东瞟西瞟;学生、家长进出琴房,你也总会停下手,抬头望望。注意力这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怎么能把琴学好?说你多少次了,就是不听话!

听着妈妈的责备,小莹只是默默的拨弄着键盘。看到这种无声的抗议,妈妈火气更大了,她索性将小莹以前种种不顺从、不听话的事情,全部抖了出来。

其实小莹确实努力过,因为她相信只要功夫下到了,什么梦想都可以实现!可是每次上课,妈妈总是悄悄得来琴房监督她,哪怕是她不经意的一丝分神,都逃不过妈妈的眼睛,当然最终换来的只有妈妈的责备。一次又一次这样的经历,让她觉得背后总是有一双眼睛监视着她,她的神经绷得越来越近,内心也越来越压抑,根本无法安下心好好练琴。

第二天早晨,妈妈又来叫小莹起床去上钢琴课,可得到的回应却令妈妈惊讶不已——小莹说她已经受够了那样的日子,她决定不再去了。

【好孩子案例】

鸣元是班里出了名的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较差,而且迷恋电子游戏,经常出入于网吧,不遵守纪律。在许多老师和父母眼里是个“没希望”的孩子。老师们经常都叫他进办公室,批评他不遵守纪律、不尊重老师、沉迷于电子游戏的种种毛病,每次对老师的批评,他总只是冷漠地说了声:“我知道。”但从来都不改。

班主任意识到他并不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训斥,为什么老让他觉得老师们和父母都只记住他的错误并总是指责他呢?班主任决定换种方式教育他,让他担任一个组的小组长。鸣元虽感到意外,但也没有说什么。在那段时间的工作中表现得很认真负责。每次值日时,他总是将任务分配得井井有条,自己总是做最重最脏的活。班会课上,班主任也及时表扬了他的认真负责,他的劲头更大了,从此无一次顶撞老师,上课也专心听讲,成绩也有很大进步。

第二个学期开学两天了,不见鸣元来报到。一问才知道,假期里他又偷钱去网吧玩游戏了。同学的家长告诉班主任,鸣元怕老师和同学知道这件事,死活不肯来上课。班主任来到鸣元的家,对他说:“前一学期,你表现不错,说明你有决心也有行动。老师知道玩电子游戏的习惯一时半会儿很难彻底改过来,但老师相信你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况且你已经有了个好开头。它需要克服、忍耐,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向善的追求精神,那是办不到的。”鸣元回校后,班主任把新课本给了他,说是给他留着的,希望他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在老师的鼓励下,鸣元的各科成绩特别是数学有了明显提高,有时候都能进入前十名了。他在最后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给班主任写了一封信,信里说:“老师,你的信任和鼓励让我知道自己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坏孩子。现在,我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力争考出好成绩,来报答您对我的教诲。就像您说的那样,我一定行的。”

【比较分析】

在大人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我们怕他们犯错误,所事事都不放心,以总是监督他们.很多孩子总是觉得自己身后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做事情,就像小莹常常是在妈妈的监督下练习钢琴的。小莹开始感觉害怕,慢慢就开始厌恶了。

其实,时时事事监督孩子并不利于孩子的进步,要掌握方式方法,当然教育孩子,要了解孩子的情况,但是并不是总是对他们严密的监视。往往你看得越紧孩子好像越难管了。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当家长总是监督看着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自在,不能安心做事情,也就容易出错了。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经常由父母监督,自己渐渐开始缺乏自信,不能独立的处理问题,甚至缺乏自己的控制能力,不懂得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只能靠父母或者老师的监督。但同时,这样的孩子一方面依赖于别人的监督,另一方面又非常反感别人对自己的监督,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犯错误。

鸣元其实也是受到父母老师严厉监督的孩子,可是却自控能力很差,因为他不相信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缺乏上自控和上进的信心。再加上老师父母的责骂使得他更加丧失信心,挨骂多了心理开始暴躁,厌恶甚至反抗。

孩子总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作为家长不要对孩子的错大惊小怪,更不能惧怕孩子犯错误,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把我方向,需要去积极的引导,但是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去监督去解决,更需要家长去做的是培养孩子怎样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要对孩子多一些信任,放手让他们自子去处理一些问题,当孩子得到家长的信任的时候,他们就会多一份信心和责任感,而这些正是孩子做事情的最大动力和支持。孩子成长和学习,自信是最重要的,当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胜任的时候,就会有更大的勇气去挑战,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尝试。而责任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坚持下来,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能够坚强的面对,比缺乏信任的孩子更有韧性和耐力。家长的信任让孩子有了自己的空间,他们的想法得以彰显,孩子学习进步会更快,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其实,细心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得到家长信任的孩子,就越容易对家长吐露心声,交流意见。这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可能越是放手就越能够更好、更容易的把握孩子的成长动态。监督的太死,管得太严反而让孩子与家长越走越远,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了自己的视线。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听好听的,喜欢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对批评总是有些抵触,虽说忠言逆耳,但是很多时候对于还不大明白、不太成熟的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技巧去教育。孩子从小到大不断的犯错,改正,成长。如果每犯一个错误就就不停的指责,孩子就会一次一次的难受,而时间久了似乎也就有了抵抗力,责骂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反而使得他们逆反,明知道是错的就要继续干下去和家长作对。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是很强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非常脆弱的,当不断的责骂想孩子袭来的时候,他们很痛苦,不会去思考自己的错误,想得最多的是父母严厉的话语。如果家长换一种方式,帮助孩子分析错误,解决问题,并给与他们鼓励的话,孩子就会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教训,也能够更好的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鼓励,让孩子不再畏惧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他们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能积极的去解决。鸣元的转变与老师的信任和鼓励有着重要的关系,正是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让他有了信心、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心态。

因此,每个孩子的智利水平不会相差很多,很多孩子比别的孩子差,就差在了心理上,家长的教育方式上,当孩子再犯错误的时候,提醒自己:信任与鼓励的效果远好于监督与责备,试着换种方式教育孩子,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锦囊妙计】

1、遇事不应过分着急,要懂得和孩子进行适当的沟通,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积极鼓励他们勇敢的去面对这一切。

2、孩子做事的时候,总会产生一些疑惑或是顾虑,作为父母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们能自己处理好身边的事情,切忌在旁指手画脚。

3、为自己的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信任。

4、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有时会重复的做一件值得父母表扬的事情,因为他们最喜欢听到的就是大人们的夸奖,渐渐的优点也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习惯。

5、改变自己的谈话方式,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的目的,同样的事不同的话可能产生的效果会大相径庭,请慎重选择你觉得适合的方式。

5、寻找最好的交流时机与场合

【坏孩子案例】

家耀和爸爸妈妈参加了一个周末BBQ,聚会很热闹,家耀见到了很多好朋友也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大家玩得特别开心。孩子们在一边玩耍,大人们就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孩子的事情,期间不免有家长兴高采烈的讲起孩子取得成绩,家耀的妈妈觉得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于是扭头对家耀说:“家耀,听到阿姨说没有,妹妹每天都要学习外语,你学得怎么样啊?”

家耀心不在焉的应到:“还好了!”

“你怎么心不在焉啊,听到妈妈说话没有?”

“妈妈,我正忙着呢。”

妈妈很生气,觉得孩子太不听话,于是大声说:“家耀,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小孩子又什么可忙的?自己不如妹妹就应该多学习,快点多和妹妹交流交流学习外语的经验。”

家耀有点不好意思了,很不情愿的停下了手里的事情。“算了,让孩子们好好玩吧,难得见一次”其他的叔叔阿姨说道。

妈妈只好停下来又开始聊起天来,等到开始吃饭的时候,又热闹起来,孩子们不免有点放肆,开始说笑打闹,家耀也很开心,还不时的抢妹妹盘子里烤好的食物,妈妈看到开始责备家耀不动礼貌,还说出家耀平时的一大堆毛病。家耀听了突然异常暴躁,扔下手里的东西就跑,妈妈好不容易追回来,搞得好好的一个BBQ不欢而散,家耀的行为让妈妈很失望,觉得他越来越不听话,而家耀也对妈妈心存不满。

【好孩子案例】

毕业典礼上,紫萌由于成绩突出获得了很多的表彰,让爸爸妈妈很是高兴。当紫萌来到爸爸妈妈身边后,很多人都过来表示祝贺,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聊天。很多家长都对紫萌的爸爸妈妈投来羡慕的目光,也一起交流经验、寒暄。一个伯伯问紫萌的爸爸:“孩子从小就这么聪明伶俐吧,在家一定很听话!”紫萌的爸爸笑笑说:“是啊,紫萌学习很努力,我们很省心,对她的表现也比较满意。”然后,爸爸转向紫萌说:“紫萌,希望你再接再厉,上大学后有更突出的表现,好吗?”紫萌使劲点了点头:“嗯,好的!我会加油的。”爸爸也点了点头,说:“嗯,爸爸相信你!”

爸爸在毕业典礼上给予的肯定和希望,紫萌一直都没有忘记,这给了她极大的鼓舞,紫萌说,其实回家后,爸爸还给自己提出了很多不足和缺点,也希望自己做得更好,紫萌很感谢爸爸对自己的教诲,她上大学后总是努力做到最好,改正爸爸曾经提出的缺点,希望不让爸爸失望。

【比较分析】

很多家长希望和孩子交流可是却把握不好时机和场合,还有一些家长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批评,可是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家长们陷入了与孩子交流的困惑,不知如何是好。他们甚至埋怨孩子不懂事,不理解自己的苦心,事实上,很多时候是自己做得不够细心。

孩子也是有感情的,他们有情绪好的时候,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去随心所欲的管教孩子,应该多考虑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首先,与孩子交流要考虑时间,一般情况下认为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或者新时期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这个时候,孩子往往有很多美好的幻想和希望,父母可以通过询问聊天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并使孩子心情舒畅的迎接一个新的开始,父母多给些鼓励和信任,会让孩子自信而充满激情,使孩子以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但是新时期的开始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这个时候给孩子打击会让还孩子失去信心,同样,早晨也不适合批评孩子,一起来就让孩子审视自己身上的缺点,会让孩子觉得一天都不舒服,使他们笼罩在压抑之中,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

另一个选择交流时间的原则就是在家长和子女能够聚在一起,并且拥有比较温馨融洽的气氛,最好这个时间段,父母和孩子都没有做很重要的事情,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交流之中,并且让人感到轻松愉悦,这样的时间交流,孩子可能会说出更多的心里话,能够和父母推心置腹,父母也应该耐心的倾听。

与孩子交流还要选择场合,孩子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父母在公开场合一定要给足孩子面子,并适时提出希望,当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后会感到自豪,心情愉快,这个时候对于父母的希望就会放在心上,并不断的努力,希望在下一次得到更大的鼓励。紫萌的爸爸就很会选择适当的场合,她在紫萌获得很多称赞的时候给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女儿既得到了肯定又不至于骄傲自满,而是无形中有了新的目标,不但满足了紫萌的成就感而且让她认识到在留下一串闪光的脚印后,又踏上可新的起跑线。

公开场合对孩子进行批评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会让孩子觉得尴尬难为情,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严重了还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并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家耀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孩子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开始教育,扫了孩子的兴,而且还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家耀和妹妹比较,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其感到害羞,这样的结果很可能使得孩子丧失信心的同时对妈妈产生怨恨和对抗。紫萌的爸爸也给女儿提出了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但是紫萌的爸爸没有在紫萌最自豪的时候当众泼冷水,而是选择回家以后,既给紫萌留足了面子又及时的让其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紫萌的爸爸是个很懂得孩子的心理的好父亲,懂得考虑孩子的情感和感受。

当孩子遇到感兴趣的事情,也是父母与之交流的好时机,但是这个时候切忌对孩子进行说教,要根据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巧妙的进行引导。比如,很多男孩子喜欢玩游戏,当他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时,可能异常兴奋,这个时候,父母决不能训斥孩子贪玩,而是要表现出好奇,一边问孩子关于游戏的问题,一边教育孩子做事情就像玩游戏一样需要动脑筋,应该赞扬孩子玩游戏很机智,相信他做其它的事情也能够做得更好,同时,告诉孩子,课余时间可以玩游戏消遣,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毫无节制的玩。

与孩子交谈一定不能忽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情绪比较好的时候,比较喜欢多说话也能够很好的沟通,但是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却很难沟通,如果在其烦躁的时候再进行处罚,那无异于火上浇油,完全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当孩子受到委屈、遭受失败或者遇到挫折后,最需要亲人的安慰,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表示理解并给于鼓励,当孩子心存感激之时,再给孩子指出问题并表示永远支持孩子,这样孩子一般很容易接受,并能很快树立起信心。

因此,与孩子沟通选择合适的时机很重要,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条件下可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可是当我们信心一点选对了时机,那么你会发现与孩子的交流原来可以这样简单。

【锦囊妙计】

1、可以选择在吃饭或者睡觉前进行交流,这个时候一家人其乐熔融,有心情也有时间投入到话题之中,可以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达到和孩子很好沟通的效果。

2、每天无论多忙都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听孩子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当孩子放学回家后休息的时候,可能还沉浸在学校的情景之中,他们会兴致勃勃地讲给爸爸妈妈听,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很多孩子在学校的状态,了解孩子的生活。

3、可以选择谈话的场合又很多,不一定是在家里,可以在放学的路上、逛街的时候以及冷饮点,一般越是轻松的地方可能越容易深入到孩子的内心。

4、千万不要在孩子的兴头上教训他们,会扫了孩子的兴,让他们特别厌烦家长的话,而在孩子激动或者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批评孩子还可能使得孩子情绪失控,做出过激的行为。

5、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父母不妨耐心的等待,看孩子是否能够自己承认错误,倘若父母迫不及待的批评孩子可能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或者精神更加紧张和压抑。能让孩子自我批评,而父母扮演宽慰理解的角色更利于孩子的改正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