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8319200000007

第7章 生活即教育

教育孩子,首先应让孩子学会生活。早期儿童应通过生动、具体的事物和生活现象获得知识。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必过急地灌输对孩子来说很艰深的东西,可以把教育和知识的学习融于日常的生活中。在确保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自由地生活和探索,这是他们适应社会的基础。

1.教育与生活是统一的

很多教育家(如陶行知)都注意到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之类的观点。这是很有见地的。教育与生活的确是不可分割的,在儿童的教育中也是如此。从心理的发展过程来看,离开了正常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生活环境、学校生活环境和家庭、学校之外的社会生活环境,儿童心理的发展简直难以想象。一个孩子正是在生活中学会了各种社会生存的技能,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适当而有效的社会交往,在解决生活中必须解决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习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育孩子,首先是让孩子学会生活。

许多父母不懂得这一道理,认为书本上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不错,书本上的东西的确重要,因为那里有儿童必须掌握的各种文化符号和规则,包括文字、算术等。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书本上的学习内容也是从生活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算术是一种知识,但这种知识本身就蕴涵于各种生活现象中,可以从这些现象中概括、抽象出来。而且,从早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来看,他们首先也只能对具体的物体(如人、树、苹果)进行运算。如果问一个幼儿:三个人加上两个人是几个人?他们有可能正确地回答,而如果直接问“2 3等于几”?他们就可能感到困难。具体形象思维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思维形式。而对于更小的婴儿,他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能不会预先在头脑中思考太多,而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这是一种直观行动思维。因此,对早期的孩子来说,离开了生动、具体的事物和生活现象,他们就难以获得真正的知识。在孩子的眼里,即使那些文字,也很可能是一个一个、奇奇怪怪的图形。

2.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融于生活

既然如此,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不必过急地灌输对孩子来说很艰深的东西,可以把教育和知识的学习融于日常的生活中。在孩子玩水或洗刷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了解水的知识;在孩子观察自己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知道一系列的数字,例如,他们可以从看到的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耳朵、两只手和胳膊、两只眼睛等,逐渐概括出数字的抽象意义,而无需成人太多的解说。在儿童学用餐具吃饭的过程中,锻炼了手指的动作技能,而手指的动作又促进了脑的发育,进而促进了智力的发展。而且,对儿童来说,餐具最初与成人专门为他们预备的玩具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正是在饮食生活中,才逐渐学会将餐具与玩具区分开,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才学会了对事物进行分类,才学会概括事物的相似性和本质特征。

因此,成人首先应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儿童自由地生活,这对他们来讲,才是自然的。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进行不懈的探索。正因为对这个世界感到无知或知之甚少,他们才需要对自身所及的各种事物进行各种探索,也正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他们才了解了甲是什么,乙是什么,丙是什么,丁是什么,并发现了这些事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另一方面,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才能掌握生存所必需的各种技能或能力,这是他们适应社会的基础。通过打扫房间和整理散乱的东西,他们知道了如何保持环境的整洁,知道了如何维持环境的秩序;通过与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们知道了别人可能有着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感受,逐渐学会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最终知道了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与成人的相处,他们知道了自己与父母、老师及其他成年人的关系,知道了自己相对于成人的“能”与“不能”,也知道了自己对成人应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最终学会了如何与那些“高高在上”的成人相处。

3.让儿童学会生活

成人想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放手,让孩子成为孩子。许多教育专家一再呼吁,要解放儿童,解放儿童的身体和头脑,让儿童能够自由地生活、自由地提问和思考。许多父母急于求成,希望在短期内为孩子灌输很多所谓的知识,而剥夺了让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这是不妥当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似乎能造就“多知”、“多能”的早慧儿童,但可能牺牲了孩子习得各种生活技能的机会。那种离开成人的照顾就无法独立生活的所谓“天才”儿童,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智力的高度发达与生存技能的严重匮乏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事实证明,这种发展的失衡最终带来的常常不是成功,而是失败,不是幸福和快乐,而是痛苦和烦恼。唯有那种在生活中自然发展、均衡发展,将知识、技能和态度教育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孩子,才更可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发展的意义,体验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让孩子获得关于各种事物的知识,而且,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过好每天的生活,在饮食上注意营养的均衡,在学习上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在社会交际中学会与人协调。在生活中获得的这些技能,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这些技能,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获得。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是受具体事物及其形象支持的,他们头脑中的知识是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早期的儿童正是通过操作物体或对物体做出各种动作,才获得知识的。儿童也正是在日常的游戏和人际交往中,逐渐理解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了解了社会规范和道德规则。换言之,正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和道德才逐渐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那些给予了孩子充分的探索自由或生活空间的支持性家庭,更容易培养出聪明、有创造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