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亚洲怎么了?亚洲金融风暴全景透视
8318300000013

第13章 成因篇(3)

日本教授伊藤隆敏博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经济计量研究小组所举行的“金融危机与亚洲经济研讨会”上提出了“中短期游资涌入是引发金融风暴主因”的看法。他认为,引发亚洲金融风暴的原因众多,其中短期游资大量流入是一个重要因素。充裕的游资使得银行有能力放出巨额贷款,从而造成民间借贷过度,并促使金融体系发生动摇。

他指出,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严重受害的泰国、印尼和韩国,都出现一些共同的弊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银行放出过量贷款,而造成银行大量放款的因素是市场的开放和外国游资的不断涌入。

他解释,从1990年至1996年的6年间,由于发达国家利率下跌,再加上国际投资者寻求分散投资,造成大量的游资流入亚洲,尤其是经济增长快速的东南亚国家。流入亚洲的资金,在1990年只有500亿美元,但在1996年这数字已升高到2300亿美元。这些游资,在亚洲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了相当的比例。以泰国和马来西亚来说,游资便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

他说:“造成民间过量借贷,是因为银行过度放款。”他指出,由于这些游资多数是属于短期性质,所以资金的流入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一旦金融危机发生,资金纷纷抽走,势必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并触发“骨牌效应”,使危机像传染病般蔓延开去。

在开放金融市场的情况下,流入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资金数额庞大。以泰国来说,自1993年以来,这项数据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在1995年更高达21%。这种由民间经济所吸入的资金,最终便成为政府构成赤字的负担,而潜伏着引发危机的巨大可能。泰国的金融危机,也和1994年墨西哥的情况一样,给邻近国家带来影响。最后,使所有东南亚国家都受到波及。

许多泰国公司和银行将获得的短期美元贷款用在了办公楼和公寓等无法产生外汇的非生产性长期投资上。由于泰铢实行同美元盯住的政策,泰国的出口品价格上升,出口数量也减少了。这意味着外汇的减少,泰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增加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一旦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泰铢将会因为国际炒家的围攻而失守,因为泰国将需要比自己能通过出口赚取的更多的美元来扞卫泰铢。根据现在的兑换率,泰国的总外债是930亿美元,或相等于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7%。

一旦当美国和欧洲管理的数以千亿美元养老与保险公司基金的基金经理对泰国失去信心时,他们就会抛售在全部东协国的资产,抛售行动拖垮了股市。而当他们把售卖股票所得到的泰铢、零吉(马来西亚货币名称─作者)、印尼盾和菲律宾比索转换成美元时,又进一步促使这些货币的汇率下跌。这么一来,所有东亚货币都急速下滑。金融危机迅即成为了一场信心危机,它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到股市和汇市。

泰国经济问题露败迹

泰国中央银行在1997年7月败下阵来,主要是采用了错误的策略:它既把利率提高,又与投机者在远期汇率市场摆开战场互相角力。提高利率会使投机者借贷当地货币从事投机成本上升,可是与投机所获的利润相比却实在微不足道。更为不利的是,利率升高,使泰国货币的远期汇价比现货价为高,投机者卖期货,可以得到更好价格,等于中央银行在期货市场上自己抬高吸购泰币的成本。

这样的交锋经过无数回合,双方也许各有输赢。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投机者在不断的较量中已能逐渐盘算出泰国的弱点。在1997年上半年间,泰国的外汇只有300多亿美元,而外债却高达800多亿美元,只要耗尽它的外汇储备,这个表面看似坚稳的信心堡垒就一触即崩。

国际投机客看出,泰国政府决策人正一步步地陷入困境而变得手足无措。同时,国际投机客也算准泰国政府宁愿扞卫汇率而不愿让泰铢贬值,因为泰铢贬值会损及这些决策们的相关利益。但是如果不让泰铢贬值而大幅提高利率,势必引发金融机构倒闭,进一步危及弊病丛生的金融体系。

1997年初,旗下掌控数百万美元资金的索罗斯和罗宾逊开始集中火力对准泰铢,买下大量美元远期外汇契约。一般而言,远期外汇在到期时是必须交割的。当然,也有一种无本金远期外汇在到期不需实际交割,只要就差价结算。通常,无本金远期外汇以美元结算。但这些外汇投机客却买下大笔远期外汇,并约定到期获利与否以泰铢付款。

到1997年23月,泰国远期外汇合约需求量剧增,高达150亿美元,其中8、9成是索罗斯他们的“杰作”。远期外汇合约需求量剧增,导致利率飙涨。但泰国央行仍源源不断地向其客户供应远期外汇。这项作法后来被业界认为是一项重大败笔,无异为后来国际投机客攻击泰国汇率埋下列伏笔。

及至1997年5月底,泰政府已损失了50亿巨额美元,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不利于泰国央行。很快,泰国央行作出果断的决定,立即停止提供任何远期外汇。基于东南亚各国央行有买回互助协定,泰国央行即求助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央行,并在数天内在市场上投下100亿美元,买进泰铢,并大幅拉高利率以挤压国际投机客。对于泰央行的这一“硬撼”行为,国际投机客则判断为泰政府的最后垂死挣扎。

泰政府甚至使出了更为激烈的手段,不断威逼利诱泰银行泄漏远期外汇合约客的相关资料,并扬言要起诉那些刊登不利经济消息的记者和报社,警察甚至追踪那些在电台散布不同意见的人。泰政府这一连串反民主行动后来被证明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泰国官员对国际投机客的愤怒此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多投机客开始担懮泰政府会采取玉石俱焚的激烈手法。于是,一些外商银行开始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协助国际投机客把钱汇出去,进出口商在泰铢大贬前也早已作了安排,此举令泰铢贬值大大加速了。至7月2日,泰国人对政府已失去信心,泰铢一泻千里,暴跌18%,并触发连锁效应,东南亚地区货币纷纷下挫,甚至引发全球股市重挫。据《时代杂志》的推估,这一役国际投机家至少获利30亿美元以上。

纽西兰坎特布里大学金融财务学高级讲师陈定远撰文进一步分析了投机客如何狙击亚洲汇市股市的。他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引爆应从该年5月泰铢受袭后开始。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HedgeFund),在攻击英镑墨西哥比索后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1997年5月首次在泰国铢上小试牛刀,开始袭击泰铢。

泰国是对冲基金攻击的最好目标,更显示国际投机客眼光独到。当时泰国外债高筑,贸易赤字庞大,外汇储备不多,而且政治腐败,政局不稳,绝对是攻击的好对象。但当时他们也不是自认稳操胜券的。5月风暴过后,风平浪静了一阵子。人们,也许就连投机客也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前奏,接踵而来的是更大的风暴。5月风暴过后,投机客们坐了下来,分析沽售或抛售泰铢后,泰国和东协国可能的对策。他们的看法是,这些国家的对策不外:1、利用国家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进场吸纳扶持泰铢。投机客会问:他们到底有多少外汇可以支持他们本国的货币呢?泰国的外汇储备并不多,当时约300多亿美元。2、提高利率,以提高投机客借贷泰铢以沽售泰铢的成本,以阻止他们抛售泰铢。投机客也会问:利率提高以后,对股市楼市的影响又如何?

投机客想,这两种招式在凌厉攻势下如何招架?而且投机客洞察到,这两种招式对自己也有巨大杀伤力呢!于是投机客布置好狙击亚洲货币的策略:先是利用外汇掉期,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攻亚洲货币。在进攻时,投机客也做好部署防卫工作,这在金融市场上称为对冲或冲险(即将风险冲掉)。可以作为冲险工具的一般有远期外汇、外汇期权和货币掉期3种,其中又以远期外汇最为发达最为好用,特别是远期外汇里的外汇掉期这个产品。

欲抛售泰铢,除非自己已有泰铢,可向银行借来泰铢,付一定的利息。这样做其实就是用美元买入泰铢现货(即以美元兑成泰铢),只是买了泰铢而美元未付。为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同时卖出泰铢(即以泰铢兑成美元)的远期合约。这样做,实际上是以现货合约掉(调)换成远期合约,在外汇市场也叫做外汇掉期。这种外汇掉期不外是同时买入现货合约卖出远期合约,便是同时卖出现货合约买入远期合约2种。投机客狙击亚洲货币,都以这种外汇掉期为工具。

投机客要攻击某一货币,其沽出的外汇一般都是向银行借来,借钱要付利息。由于他们是财雄势大的基金或投资银行,银行往往都会借给他们。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曾谴责马国一些机构与外国投机客相互勾结,攻击马币,指的就是那些借马币给外国投机客的马国银行。而对这些银行来说,有生意做为何不做?你不做,以后投资者怎还会同你做生意?况且你不做,别人也会做。

投机客利用外汇掉期攻击一国货币,可使该国币值暴跌,除非该国实力雄厚。币值下滑自然也会波及股市。然而投机客还耍出一绝招,目的是迫使股市暴跌。

投机客自然不愿打一场没有把握的仗,这是他们经过仔细策划才出招的杀手。这一绝招是,同时在两个不同市场进行,一是在外汇市场沽售某国货币,二是在期货市场沽售该国期货指数(简称期指)。除日本外,这一招可以施展在香港、台湾与马来西亚。因为香港有恒生指数期货,台湾与马来西亚则各有其综合指数期货在不同的期货市场交易,其他国家如新加坡、泰国、印尼、菲律宾、韩国等国则没有自己的指数期货。这一招用在香港和台湾功效颇大,那里的期指交易较为活跃,容易进行。马来西亚期指市场由于欠缺所需的流动性则不易下手。

在香港展开招式高明。首先,在香港外汇市场抛售港元。投机客知道中国和香港当局必定出来扞卫港元,因为中国和香港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决心扞卫港元和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即将港元兑美元固定汇率维持在7.8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上下。港元一旦被抛售,香港金融管理局不是出来卖美元买港元以扶持港元,便是提高港元利率,这既可提高投机客借贷港元的成本,亦可提高市场对港元的需求,更无需动用到宝贵的外汇储备。

由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局长任志刚惯用提高港元利率这一招,因此香港人戏称它为“任一招”。港元被抛售,对香港金融市场有负面影响,加上利率飙升,股市不猛跌才怪呢!如果注意到西方股市动向的话,便不难发现,近年来股市走势受利率影响巨大,不论市场上传来什么消息,即便是好消息(如失业率下降),只要市场人士推断利率即将上升,则多半会造成股市下滑,何况利率的确大幅度上调呢。1997年10月,由于港元受狙击,金融管理局调高利率,曾以年利率200%借出港元,货币市场上的港元一时匮乏,银行同业隔夜拆息率一度甚至扯升至年利率300%的历史水平。利率暴升直接反映到股市。同一天,香港恒生指数应声猛跌了1400多点,以点数计算,为香港历来之最。

其次,在期货市场沽售恒生期货指数。香港恒生期指交易量颇大,买卖容易进行。大量抛售恒生期指,已给期指极大下滑压力,加上利率飙升,恒生指数和期指便会大幅度滑落,这是投机客的逻辑推断。这里需要指出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两价格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有一个几乎不变的关系,即期货价格下跌,现货价格也下跌;反之亦然。因而投机客可能在股市现货及期货两方面都有赢利。

另外投机客也利用相同策略,在抛售新台币的同时,在新加坡期货市场沽售摩根台湾期指,也有在美国沽售台湾期指。姑不论投机客在外汇市场的赢亏如何,其在期货市场的斩获是巨大的。期货市场交易以按金方式进行,杠杆性极强,赢亏率极高。例如,倘若以恒生期指1万点沽出,在期指下跌至9000点买入,下跌幅度为10%,若按金为5%,则毛收益率为按金的2倍。

事实上,造成亚洲国家如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等汇市股市伤痕,并非由外国投机客一手造成,其中仍有许多我们已经分析或正在分析的国内因素。有的是有人借此机会企图大发国难财,以致风暴更加凌厉;有的是通过统计数字可以证明;有的是有白纸黑字作为佐证;但还有更多的则只能靠我们分析推断,这些也永远无法得到证明。为什么?因为这些国家的制度运作缺乏应有的透明度。

实质上是信心危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3月11日与《新闻周刊》记者的谈话中特别强调,“即使在最佳的情况下,你都必须把东南亚地区的信心损失纳入考虑之中。投资将会减少,乐观看好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