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走出教学的误区
8316500000038

第38章 学生在逆境中的性格完善(3)

正是因为忍耐和自我控制,真正的英雄品质才臻于完美。伟大的汉普登便具有这种最杰出的忍耐和自我控制的素质,甚至连他的政敌也一致承认他的这些高尚的品质。因而,克拉伦敦把汉普登描绘成一个很少发怒和极其克制的人。他生性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而且,他首先是一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人。他总是和声细语,他的谈话如春风化雨,使人如沐春风,他的内心洋溢着对所有人的爱。他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但是,因为其无可挑剔的品质,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相当有份量。“没有人比他更有魅力……在议会中,他非常节制,他能够极好地控制他的激情和情感。因此,他比其他人更有魅力。”菲力浦·沃里克先生,汉普登的另一位政敌,在一次辩论中,顺便提及了汉普登的巨大的影响力:“如果不是汉普登先生几句极具洞察力的温和的话语及时平息了我们之间的愤怒辩论,使我们将我们之间愤怒的辩论留待第二天早晨,我们恐怕会死命抓住对方的头发,然后彼此用剑刺透对方的心脏。”

强硬的性情并不必然是坏的性情。但是,性情越强硬,就越需要自律和自我控制。

性情强硬可能仅仅意味着一种强烈的和容易激动的热情。如果对这种热情不加控制,那它就会一阵阵地爆发;如果控制或将这种热情置于人们的支配下——就象将蒸汽抑制在蒸汽机之内一样,通过滑阀和控制杆调整和控制其使用——它就会成为一种有益的能量资源。因此,历史上的一些最伟大人物都是一些性格坚强的人,而且,他们往往能同样坚决地将他们的动力置于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之下。

名声赫赫的厄尔·斯特拉福德便是一位动辄发怒和激情满怀的人,为了控制其暴躁的脾气,他一直在努力和自己作斗争。在谈到他的一位朋友,年长的斯克利特里·库克的建议时,厄尔说:“您给我上了一堂非常好的忍耐课,确实,我的年纪和天性使我太容易发怒了,但是,我相信,更多的人生经历将会逐渐改变我这种容易激怒的脾气,并且,只要我能及时的检点自己,我相信我能完全克服这种暴躁脾气。在此期间,起码在这一段时间,我的这种急躁脾气应该说能为人谅解,因为我的激情是为了荣誉、正义和利益。并非总是愤怒,而是激情的滥用,这种激情的滥用是一种应该受到谴责的恶习,是一种对激情不利的恶习。正是这种激情的滥用导致激情失控,泛滥成灾。”库克总是极其诚恳地给厄尔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并提醒他不要沉溺于暴躁脾气之中而不能自拔。

克伦威尔在年轻时也是一个倔强而又暴躁的人——易怒、极不温驯且爱发脾气,但是他也极富青春活力,这种青春活力使极爱调皮捣蛋的他搞了许多恶作剧。在当地镇上,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喜欢惹事生非的人,他似乎迅速地滑向坏路,但就在此时,一种极其严格形式的宗教抑制了他的倔强性格,并使他的这种倔强性格屈从于加尔文派《基督教》的铁的纪律。这样,就给他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激情指明了一个崭新的方向,使他得以将其汹涌澎湃的青春激情投入到公共生活中去,并最终使他成为英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

另一位得益于自律的是伟人华盛顿,其庄严、勇敢、清白和优秀的人格在历史上极富盛名。他对自我情感的克制能力,即使在最困难和最危险的时刻,也是如此之强大,以致于那些不大了解他的人都有这种清晰的印象: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心平气和、镇定自若的人。但是,在本质上,华盛顿却是一个急性子。他的温和、文雅、礼貌以及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都是他严格自我控制和严格自律的结果。他的这种自我控制和自律品质的训练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了。华盛顿的传记作家这样评价华盛顿:“他热烈奔放,极富激情,在他所经历的许多充满诱惑和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他不懈的坚持自我控制的努力使他最终控制了诱惑,克制了激动。”“他的激情如此强烈,以致于有时这种强烈的激情能猛烈地爆发出来,但是,他能在瞬间克制这种强烈的激情。也许自我控制是他最优秀的性格特征。这部分地是由于训练的结果。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似乎在本性上就拥有这种其他人所不具备的魅力。”

做一个良好的自律者

自柏拉图以后,自制力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亦即要能抵挡因命运的冲击产生的情感波涛,不可沦为激情的奴隶。古希腊文称自制为sophroryne,希腊文专家杜博斯解释这个字的意思是:“谨慎、均衡而智慧的生活态度”。罗马与早期的基督教会则称之为节制,意指避免任何过度的情绪反应。其中的关键是均衡而不是情感的压抑,要知道任何一种情感反应都有其意义与价值。人生如果没有激情将成为荒原,失去生命本身的丰富价值。然而,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的,重要的是情感要适度,适时适所。情感太平淡,生命将枯燥而无味,太极端又会成为一种病态。抑郁到了无生趣、过度焦虑、怒不可遏、坐立不安等,则都是病态人格。

克制不愉快的感受正是情感是否幸福的关键,极端的情绪(太强烈或持续太久)是情感不稳定的主因。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只应追求一种情绪,永远快乐的人生未免也太平淡。痛苦也是生命的一个重要成分,痛苦能使灵魂升华。

苦乐同样使人生多彩,重要的是苦乐必须均衡。如果说人心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幸福感便取决于正负情感的比例。这个比喻是有理论根据的。曾有人就数百名男女做过研究,请他们随身带着呼叫器,研究人员不定时提醒他们记录当时的情绪。结果发现,一个人要觉得满足不一定要避开所有不愉快的感受,只是不可让激烈的情绪失控取代所有愉快的感受。一个人即使感到强烈愤怒或沮丧,只要有相当的快乐时光相抵消,还是会有幸福感。

正像人的脑子总是不断会想些什么一样,情绪也是持续存在的,不管是清晨6点或晚上7点,前述的研究对象总会有某种情绪可资记录。当然,一个人不同时候的情绪都是不同的,但如果拿几个月的记录做平均,多少可反映一个人的整体幸福感。对多数人而言,极端的情绪都很少见,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的灰色地带,在情绪的起伏线上不断有一些小小的波纹。

然而,我们仍无时无刻不在做情感管理的工作,尤其是休闲时间。不论是读小说、看电视、选择做什么活动、与谁为伴,都是为了让自己觉得更愉快。自我安慰是一种基本的重要技巧。部分心理分析家,如约翰·包尔比及温尼卡特都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心理技巧。情感较健康的婴儿会学习以成人照顾他们的方式来自我安慰,也因而较不易受情感波动的影响并较易获得健康人格。

由于人脑的特殊构造,我们对自己何时受何种情绪左右殊少控制能力,但我们对情绪持续的久暂确实有些许控制力。寻常的悲伤、忧虑、愤怒并不致造成太大的问题,只要一点耐性与时间,这些情绪通常会慢慢消失。但如果太过强烈又持续过久,则可能流于极端,会形成长期的焦虑、难以遏止的怒气或抑郁。一旦积重难返,可能便需要接受药物或心理治疗。

如果你能判断自己在没有药物协助下承受情绪长期不安的极限,便足见你具备自我调适情感的能力,事实上,2/3的躁郁症患者从未接受治疗。患者时而抑郁无生趣,时而兴奋昂扬,所幸有些药物可达到缓和的效果。躁郁症患者最难缠的地方是,陷入躁狂状态时,常有自大倾向,认为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这类严重的情绪障碍确实需依赖药物的协助。

至于一般性的不快情绪,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克服。凯斯大学心理学家黛安·缇丝曾就400多名男女进行不快情绪的管理研究,发现自我调适的方式多半不是很有效。

研究显示,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一定能摆脱不快情绪。缇丝发现有5%的人是“情绪中立派”,这种人认为任何情绪都是自然的,不管多么不快都应体验,因此从不尝试改变情绪。甚至还有人为了某些理由经常投入不快的情绪,如医师要凝重地向病患者宣布坏消息,社会运动者要积蓄对不义的愤怒才能更有斗志,甚至一个少男可能为了帮助弟弟对付不良少年而故意激起怒气。有些人控制情绪的出发点根本是功利的,例如催收帐款的人可能故意鼓起凶悍之气,以免催债时态度不够强硬,不过这些毕竟是少数特例。绝大多数的人都苦于无法自如地控制情绪,每个人的调适效果也的确因人而异。

6.风度是人的个性外衣

行为举止、风度仪表是一个人外在魅力的主要展现。优雅的行为举止使人风度翩翩。即使最普通的职员,只要他们行为得体,举止规范,自然会使人肃然起敬。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与他自己的风度仪表相关联,注意这些小节并使之规范化,会给你的个性增添无限的光彩。

然而,有些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外在仪表无关紧要。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举止是否优雅、言行是否得体,对于一件事情的成败往往有直接影响。无疑地,优雅的行为举止能使社会交往更加轻松愉快,从而有利于事情的成功。“高尚的品德,”米德尔顿大主教说,“一旦与不雅的仪表举止连在一起,也会使人生厌。”

一个人自己的行为举止与别人对他的尊敬息息相关,在管理支配他人时,它常常比内在的、实质性的品性这类东西具有更大的作用。热情友好、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无疑会使人通身舒畅,在这种友好的交往中,成功往往就会到来。也就是说,亲切友好的行为举止会有助于事业成功。与此相反,不良的行为举止、粗鲁庸俗的言语只会使人顿生厌恶之感,这样一来,什么生意、交易都做不成。第一印象特别重要,而一个人是否有礼貌、讲客气,是否谦恭有礼往往对第一印象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的心都是向举止得体、彬彬有礼的人打开的。

有一句众所周知的格言即“风格塑造人。”但是我们不能说“人塑造风格。”一个人可能显得没有修养,甚至粗鲁无礼,但他也许是一个心地善良、品德优秀的人。如果这种心地善良、品德优秀的人能举止优雅、谦恭有礼,正如真正优雅的绅士一样,那么他们肯定对社会更加有益,在现实生活中能给人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他自己的事业也会更顺利地达到成功。

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也就是说,一个人外在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在本性的表现。它反映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世界、性格性情以及他早已习惯了的社会习俗等等。当然,一些普通的、大众化的礼仪习俗和生活交往方式与一个人本身内在的性格气质关联不大。但这些经过长时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而养成的个人的行为方式,乃是一个人本身性格、气质、禀性的综合反映。因而,这些与个人内在本性相关联的仪表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就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对于一个人优雅的举止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举止优雅的人来说,高尚的情操乃是快乐和愉悦之源。这样看来,情操也如同一个人的天才和成就一样重要,而且,情操对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品性具有更直接的影响。同情心是打开他人心房的金钥匙。它不仅使人温和有礼,谦恭待人,而且使人心智洞开、富有远见。

优雅的行为举止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谦恭有礼和善良友好。从外表上看,礼貌乃是一种表现或交际形式,从本质上讲,礼貌反映着我们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关爱之情。也许一个人并没有必要对他人表示关爱之情,但他却对别人十分礼貌。优雅的举止与得体的行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二者基本是一致的。有一段话说得好:“漂亮的体型比漂亮的脸蛋要好;优雅的行为要胜过阿娜多姿的身段;优雅的举止是最好的艺术,它要胜过任何著名的雕塑或名画。”

真正的礼貌必然源自真诚,必然是出乎内心,不然的话,就不会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印象。缺乏真诚的优雅是不存在的。粗鲁的言行、粗暴的性格与优雅的行为风马牛不相及,优雅的行为举止乃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尽管有人认为,从最完美的形态上说,礼貌正如水一样——“清洁、单纯、无色无味。”但个人的天赋总会这样或那样地掩盖行为举止的缺点,由于个人的天赋、性格不同,人们的行为举止不可能象一副模子里出来的一样,有的人行为较为偏激,富于个人特色,这都是很正常的合乎人性的东西。没有创造性,没有个性,人类生活就没有变化,也就没有了乐趣。

真正的谦恭有礼必出自善良。心地善良的人必然乐于助成他人的幸福,而不愿意让别人痛苦或烦恼。正如友好和善意一样,谦恭有礼自然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谦恭有礼与友善的行为总是合二为一、不可分离。使人感到惊奇的是,斯贝克上尉说,即使生活在非洲腹地的内陆湖泊附近的乌干达民族都具有这种高贵的品性。乌干达人有一句名言说:“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必遭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