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
一生节俭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为政廉洁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屡建奇功,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
诸葛亮五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严格要求子侄等晚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葛子弟一起,转运军粮深山险谷之中。
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瑾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
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
做事大公无私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诸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
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
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洗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鹅毛扇的来历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
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
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
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年谱
181年,诞生于琅邪阳都,即今山东沂南县。
189年,生母章氏去世。
192年,父亲诸葛珪去世。
194年,与弟诸葛均及两个姐姐由叔父诸葛玄收养。赴江东。
195年,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姐弟随叔父赴豫章,即现在的南章。
197年,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姐弟移居隆中。
199年,与友人徐庶等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佐刘备。
208年,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209年,任军师中郎将。
211年,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214年,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215年,整顿巴蜀内政。
218年,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221年,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224年,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225年,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226年,准备兴师讨魏。
227年,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228年,北伐中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229年,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230年,再次北伐。
231年,北伐攻祁山,破司马懿,大败魏将张郃。
233年,在斜谷修造剑阁,屯集粮食。
234年,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终年54岁。
名言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
●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贤的圣德,发扬有抱负的人的志气,不应该随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至于堵塞了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或者做对国家有贡献的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有偏袒和私心,使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用愚昧而不知用计的人去对抗善用谋略的人,这是违背常理;若用善于谋略的人去战胜愚昧的人,则合乎规律,易如反掌;而才智相当的人进行抗争,就要仰赖于把握时机了。
●掌握时机有三种方法:一是事情变化,二是形势变化,三是情势变化。事情变化于我有利,却不能采取措施,这不是聪明的表现;形势状况转变却不能决断,这不是贤能的表现;情势有进展却不能顺势行动,这不是勇敢的表现。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一定要凭借有利的时机来取得胜利。
●让有道德才能的人居于上位,让没有本事的人居于下位,全军上下关系融洽,士兵敬畏服从,互相议论的是勇敢和战斗,互相崇尚的是凶猛威武,而用刑罚和奖赏来互相劝勉,这是取得胜利的征兆。
●如果士兵懒惰怠慢,全军多次被惊扰,下属不遵守礼义信用,人们都不畏惧法规的惩处,而用敌人来互相恐吓,互相交谈的是利益,互相嘱托的是吉凶祸福,则是失败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