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
8314100000019

第19章 奠定蜀国(3)

诸葛亮在荆州,知周瑜已死,便对刘备说:“我得往江东走一趟,以吊丧为由,以安抚东吴将士之心。”

刘备道:“只怕东吴的将士会加害于先生。”

诸葛亮道:“周瑜在时我都不怕,如今还有什么好怕的?”于是带上赵云等500军士便走了。

诸葛亮到了柴桑之后,鲁肃以礼迎接他。周瑜部将都要杀诸葛亮,因看到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诸葛亮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祭酒,跪在地上,口读祭文。

诸葛亮祭完,伏地大哭,泪如泉涌,哀恸不已。众将都相互说道:“人人都说公瑾与诸葛亮和不来,今天看诸葛亮的祭奠之情,恐怕是人们都说错了。”

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也十分感伤,暗暗想到:“诸葛亮本来是个多情的人,而公瑾气量就过窄了,自己害了自己呀!”

鲁肃设宴款待诸葛亮,共同商议御曹之事,两家关系趋于缓和。宴罢,诸葛亮便告辞要回去了。

诸葛亮刚要下船,却见江边有个人,穿着道袍,头戴竹冠,一把抓住诸葛亮大笑道:“你气死周瑜,却又来吊孝,明明是欺负东吴没有人了嘛!”

诸葛亮一看,也不由大笑起来,原来竟是凤雏先生,庞统庞士元。

两人携手一起登船,相互倾心交谈。

交谈中,诸葛亮知道庞统现在在东吴并不得意,便给庞统留下一封信,叮嘱道:“我想孙仲谋必不能重用你。稍有不如意,可来荆州和我一起共同辅佐刘备。这个人宽仁厚德,一定不会辜负兄平生之所学。”

庞统答应了,和诸葛亮告别,诸葛亮回了荆州。

鲁肃在诸葛亮走后思索,刘皇叔有这样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来帮助,对于东吴实在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而他自己的本领却不如孔明的十分之一,为了东吴,应该再找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来协助自己。不由想起了有凤雏之名的庞统。

鲁肃便去见孙权,把自己的意思说了一遍。

第二天,孙权召见庞统,见庞统相貌长的古怪,心中不大欢喜,又见庞统说话态度显得很是骄傲,并未重用庞统。

过不多久,庞统就辞别了鲁肃,离开东吴前往荆州找刘备。临走时,鲁肃也写了一封介绍信,交给庞统带走。

诸葛亮离开柴桑,并没即刻回到荆州,而是趁着吊丧的机会,沿途到各地方巡视。

当庞统到达荆州见刘备的时候,诸葛亮还没有回来。

庞统既没有拿出鲁肃的信函也没有拿出诸葛亮的介绍信,见到刘备只弯腰做了一个揖。

刘备见他“貌陋,心中不悦”,不像诸葛亮是“身高八尺,容貌甚伟”的美男子。

刘备也觉得庞统太没有礼貌,也不会有什么才能,便派庞统到乐阳县做了一个县令。

庞统到了乐阳,整天喝酒,喝醉了就睡觉。

过了十天,恰巧张飞到乐阳巡视,听老百姓说新来的县令只管喝酒睡觉,不理县政。便要治庞统耽误公务的罪名。

庞统说道:“要不了半天,我就可以把10天的事情一下子办完。”说着让部属将10天的公务全部拿来。果然,不到半天统统办完了。

张飞一看,吃了一惊,回去后就告诉了刘备。

刘备看了鲁肃的推荐信,刘备才觉得懊悔,信里告诫刘备“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亦终于他人之所用,实可惜乎哉!”

恰巧诸葛亮也回到了荆州,便将庞统详细地介绍了一番,刘备听后急忙将庞统请了回来。改派为副军师,对诸葛亮柴桑之行更是大加赞赏。

取益州安邦定国

自从结识诸葛亮以来,刘备的政治生涯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不再是盲目地四处闯荡,而是有着一步一步切实可行的战略;他不再被失败的梦魇所缠绕,而是经常品尝着胜利的甜果;他不再是一块被军阀争战的潮水冲来冲去的碎石,而是一块根深蒂固的小洲。

刘表政权中降曹派没有把他排挤出荆州,曹操的几十万大兵没有把他驱赶出荆州,孙吴的明争暗夺也没有使他失去荆州。而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诸葛亮“隆中对”的指导。

诸葛亮帮助刘备根植于荆州。

荆州是诸葛亮的第二故乡。想当初,诸葛亮迫于战火沦为异乡游客时,荆州以它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使他结束了辗转流离的游子生活。

诸葛亮15岁来到荆州,34岁时离开荆州,在这里整整度过20个春秋。

在这20年中,有十年是在隆中隐居,而这十年正是他的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这里的人杰地灵,给了他知识,给了他智慧,也给了他出仕的机缘。

荆州是诸葛亮政治、军事生涯的起步之地。在这里,他遇到了理想中的明主,做出了一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抉择。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集团制定了建立霸业、恢复汉室、实现统一、拯救民生的政略和战略方针。

然而,要达到这个远大的政治目标,就得首先实现跨有荆州、益州的战略计划,以实行两路出击夹攻中原的战略。

而跨有荆、益,首先的前提是据有荆州,只有占领了荆州,才能溯江西上进入益州,也才能使西进巴蜀获得坚实的战略依托。

对于诸葛亮所辅佐的刘备集团来说,没有荆州,便不能实现跨有荆、益的计划,便不能对中原进行钳形夹击,自然也无法实现最终的政治理想。

这才是诸葛亮乃至刘备看重荆州的最深层的原因。

诸葛亮在荆州的20年,大体上可分三个阶段。

从兴平二年到建安十二年,是他借寓荆州和隐居隆中的时期。

从建安十二年到建安十四年,是他辅佐刘备在荆州寻求立足的时期。

从建安十四年到建安十九年诸葛亮奉刘备之命率兵入川时,是他协助刘备治理荆州的时期。

从建安十四年到建安十九年,刘备在荆州的势力和地盘经过了多次变化。

刘表在世时,刘备的势力主要局限于新野、樊城。刘表死后,刘备转而据有江夏郡。

赤壁之战后,刘备一下子占领了荆州南部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地盘最大时又领有南郡。第三次重分荆州后,仍占有荆州的三个郡。

自从占领荆州南部四郡以后,刘备、诸葛亮的威名远播,随着地盘的扩大,需要管理的行政地区不断增加,对管理行政机构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

身为军师的诸葛亮,在协助刘备治理荆州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政治家的杰出才能。

在诸葛亮治理荆州的整整五年中。他积极网罗人才,参与荆州的人事安排,妥善处理与东吴的关系,安抚南部的少数民族,督调诸郡,调发粮赋,为此昼夜操劳。

据史书记载,刘备在荆州期间,归附刘备集团的荆州人士有黄忠、庞统、马良、陈震、丁立、蒋琬、邓方等人。

占领荆州,夺取益州,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描绘的三分天下宏图。只有夺取益州,刘备才能真正站稳脚跟,进而问鼎中原,“兴复汉室”。

建安十六年,一个天赐良机竟然落到刘备和诸葛亮手里。这一年,领益州牧的刘璋听说曹操将要征伐当时占据汉中即今陕西西南的张鲁,心里很紧张,汉中一失,益州也就很危险了。

这时,他手下的两员大将张松和法正就劝他道:“不如将占据荆州的刘备请来攻打张鲁,占领汉中,这样就可以增强抵抗曹操的力量了。”

表面看来,赤壁一战,刘备与曹操已势不两立,刘备领兵抗曹,较之张鲁,当然力量大得多,但刘璋是一个见识浅薄、懦弱无能的人,对待事物只能观其表而不能透其里。

刘备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可谓一个风云人物,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他早已占了两项,即天时与人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恰好给了刘备施展其抱负的历史舞台,此为天时。

赤壁之战后,刘备手下已拥有一大批文臣武将,且皆刘备的患难兄弟,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此人和也。这样,刘备欲成霸王之业,所缺少的正是地利一项。

恰在此时,刘璋却主动要求刘备进川,这无异于拱手送给刘备一个天府之国,补其地利。

刘璋此举正所谓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

当刘璋派法正前往荆州去请刘备时,诸葛亮闻知大喜过望,即刻促使刘备与谋士庞统先领万人大军入蜀,名曰援助刘璋,实则待机而动。

益州是个四塞险固的地方。然而,高山险阻挡不住益州地区文明发展的进程。巴蜀文明的进程,至迟可以上溯到远古传说时期。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争战,天下四分五裂,益州被刘焉、刘璋父子所占据。

但刘焉、刘璋父子都暗弱无能,明眼人早就看出他们不是益州的真正主人。

最早提出取刘璋之位而代之的是诸葛亮,最终把这种设想实现的是诸葛亮所辅佐的刘备势力。

占据益州,意味着取代益州的旧主人,而取代益州旧主人,不但要靠机会,还要靠智慧和实力。机会肯定会有。因为当时益州的形势是:“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体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占领荆州是进占益州的必要准备。只有先占有荆州,进占益州才有一个可靠的起点和根据地。所以,诸葛亮在占领和经营荆州方面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然而,若不及时占有益州,荆州便会失去其战略意义。

荆州是个战略争地,曹操、孙权、刘备都要占领荆州。曹、孙两家都有自己的战略大本营,而对刘备来说,若不占领益州,荆州只是一块孤棋。

正因为荆州是个战略争地,它不适于作刘备的政治中心,政治中心应放在益州。而且诸葛亮在“隆中对”所设想的是对中原实行两路夹击,若不占领益州,单凭荆州一路,进取中原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11年,刘备率几万人马入蜀,进驻葭萌,留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

东吴的孙权自从吃了孔明的几次大亏以后,时时不忘报仇雪耻。现在一听说刘备领兵入川,只留下一部分兵在荆州,孙权就召集文官武将,打算趁刘备不在的机会,夺取荆州。

这时,有一个名叫顾雍的人,向孙权提出建议:“刘备既然到西川,一时要想返回荆州,不但路远,而且又都是山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如派一部分军队,去截断刘备从西川回荆州的归路,再出动大军,去攻打荆州和襄阳。”

“这样,不管孔明、关云长有多大本领,我们一定可以打得他们落花流水,不但可以夺回荆州,还可以占领襄阳等地,这正是我们报仇雪耻、收回失地的最好时机!”

顾雍说完,在座的文官武将一致赞成,连孙权也认为此计大妙:“好,我们开始行动!”

孙权刚说完,忽然从屏风后面走出一个老太太,大声地嚷起来:“这是谁出的混账主意,把他拖出去杀了!这不是摆明了要杀害我女儿?”

原来这女人正是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吴国太继续骂说:“我一辈子就只这么一个女儿,在周瑜的诡计下,嫁给了刘皇叔;现在,你们又要出兵攻打刘皇叔,我女儿的命还保得住吗?”

孙权一听,马上跪下来认错,说道:“我绝不用这缺德的诡计。”

孙权说完,又把文武百官骂了出去,吴国太这才气愤地回到自己房里。

事后,孙权心里非常懊恼,他的部下张昭知道孙权的心事,便去见孙权,贡献一个新的计划。

他在没有说出计划以前,先试探说:“主公的面色,近日来似乎不大好看!”

孙权沮丧地说道:“是啊!都是为了出兵荆、襄的问题。”

“这事容易!主公不妨派一个可靠的人,带领500个军士,偷偷地到荆州去,送一封密函给公主,只说国太病重,要见女儿一面,叫公主马上回来,同时叫公主把刘备的独生子阿斗也带来,将来好叫刘备拿荆州来换回他的儿子。这样,不但不用出兵,荆州可以收回,对于国太也有了交代。即使刘备不肯拿荆州交换阿斗,到那时再出兵,国太也不会反对。”

孙权一听,觉得这计划真是妥善极了,绝不会引起国太的反对,而且也有成功的把握,便决定派极富胆识的武将周善到荆州去。

于是,孙权连夜假造一封国书,交周善带去,国书的大意是,国太病危,要公主火速回来。

第二天清早,周善就带领着500个化装为商人的军士,从水路秘密到荆州去了。

周善到了荆州,见到孙夫人,就把国书交给孙夫人,一面流着泪说,国太的病已经没有希望了,嘴里不断地叫着公主的名字,无论如何公主应该立刻动身回去,好跟国太见最后一面,而且要把阿斗也带去,免得阿斗没有人照料。

孙夫人一听,当然急得要回去,不过,她认为刘皇叔不在家,总得通知军师孔明一声才可以走。

她要周善多等一天,等一切稍加安排以后再走。周善一听,不免着慌起来,对孙夫人说:“孔明要知道了,一定不会放公主的,万一来不及见国太,那可怎么好呢?”

“可是,不通知军师,江面上到处都是荆州水军,怎么走得了呢?”

“那没关系,我带了500军士来,不必担心。”

周善这样一说,孙夫人也就答应了。她马上换好衣服,抱着阿斗,乘车来到江边。

正要开船的时候,忽然岸上有人大呼:“等一等!我们特地来给夫人送行!”

周善一看,认得那人正是赵云,不免吃了一惊,急忙解缆开船。

原来,赵云正在江边巡逻,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立刻前来阻止,不料,周善的船还是开了,赵云只好跳上一艘渔船,拼命地追赶。

当赵云的渔船赶上孙夫人的座船时,周善从船舱里站了出来,下令放箭。

赵云取来长枪,长抢撩处,支支乱箭都应声落到水里,这时,赵云取下挂在腰际的青龙剑,纵身一跳,落到孙夫人的座船,东吴军士个个都给吓倒了,没有人敢动一下,连周善也呆住了。

赵云到了船舱里,只见孙夫人怀里抱着阿斗,他正想开口,孙夫人却先怒气冲冲地责问:“你来干什么?”

“夫人要走,应该先让军师知道。”赵云向孙夫人问道。

孙夫人有些气恼的说道:“我母亲病得很危险,来不及通知军师。”

赵云指着孙夫人怀中的阿斗问道:“那么,夫人为什么要把小主人阿斗也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