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式通胀
8307600000023

第23章 通胀经济的前世今生(4)

3.越南还有调控空间

越南目前徘徊在金融危机的边缘,如果采取适合的宏观调控,还有希望避免经济危机。因为越南经济总量比较小,应该不会对别的国家造成严鼋影响,所以一般来讲,还不至于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4.越南.被弱势美元拖倒的经济体

越南发生经济危机,其根本原因一定是其自身经济体存在问题,但也有外部原因,经济环境是影响其经济走向恶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越南会在什么时间发生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国经济问题会常常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工其传导到别的国家。

同时也给全球经济蒙上了灰色的阴影。发生次贷危机后,美国为了将自身的损失转移出去,大量的印制美钞,加上美联储一直降息的货币政策,推动了美元的贬值。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减少自身外债,对持有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造成掠夺。

美元贬值,直接造成了国际能源期货价格的上涨,国际粮食期货价格的上涨。以至石油、粮食现货价格提高,危及像越南这样依赖能源进口、粮食出口发展经济的新型经济体。而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其原油储备、粮食储备丰富,有抵御国际能源、粮食价格的上涨的最后防线,所以在此轮能源粮食价格上涨战役中处于优势地位。当进入新兴市场的国际热钱达到一定规模后,国际热钱就会对该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一定操控,通过操纵当地金融市场,快速获利。这种热钱的快速出逃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是严重的打击。美元贬值后,国际游资也开始转向高增长的新型市场国家投机,在发现任何不乐观的风吹草动后,总是快速逃出,以保住已经获得的利益,获得最大利润。

越南政府则为了调控高通胀,快速收紧国内货币政策,使一些国内企业资金断流,难以维系。同时,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越南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很快,利润空间快速缩小,很乡企业生存受到威胁。而由于越南放松了对大米出口的限制,粮食出口增多,在发生金融危机的信号下,国内民众开始抢购粮食。一方面是担心粮食价格随CPI增加;另一方面则是担心缺粮。越南的资本项目还是管制的,这将为越南采取行动赢得时间。越南政府如能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挽救市场信心,逐步改善市场情况,越南金融危机或许不会发生。但是,如果民众对越南经济的信心丧失,越南金融危机将不可避免。

高粮价增加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油价破百”的恐慌尚未过去,美国次贷风波的影响又在深度发酵,“大米破千”的影响又令穷国和贫民感到切肤之痛。而受到油价上涨、需求增长和全球变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球食品价格从2007年起就开始急升40%。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在罗马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也曾呼吁世界各国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应对粮食危机。

虽然全球粮食供应偏紧的状况会导致价钱的起伏,但我们要说的是日前大米等粮食价格的上涨,最主要还是价格问题,而不是短缺问题,这种供应的不平衡还不至于造成大范围世界性的粮食危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也表示,这次粮价的上涨是对世界经济的一次额外冲击,但受冲击最大的还是贫困国家,他们必须承受高额物价。

出于对粮食短缺的担心,以及充实库存平抑物价的需要,近期世界一些主要大米生产国都开始纷纷采用停止或削减大米出口的方法,希望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来缓解本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它不仅会引起市场恐慌,同时还会致使粮食供需紧张的前景吸引国际游资的炒作,从而反过来刺激国际市场大米价格进一步大幅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预测全球粮食库存与消费比接近20%,是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其尚未达到18%的警戒线。这一比例的下降并不能绝对的说明粮食短缺,而主要是起一个警示的作用,世界粮食并不短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分布不均。

其实,目前世界粮食产量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平稳的。并且,剔除美元贬值等货币因素,粮食的价位也还不是特别高,所谓粮食危机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理恐慌。价位常常是被炒作上去的,而并不是缺粮,这同20世纪70年代末因为粮食供应跟不上而造成的粮食危机是迥然不同的。“全球粮食库存量只有54天”,这种言论引起了较大反响。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库存天数也并不是一个明显的警戒线,事实是粮食库存与消耗比更能说明问题,而这一个比例虽然是在逐年下降,但还并未到达存消比的警戒线。

那么,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粮价节节攀升呢?在这里我们就分析一下推动粮价上涨的三大需求冈素。

第一,美国等发展生物燃料的需求。这是推动目前粮价上涨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因为发展生物燃料会打破原有的全球粮食供术格局,这一工业需求的出现是导致粮食供应紧张、粮价急剧上升的最主要因素。

这种生物燃料的起因源于2007年1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1975年以来的首个能源法案,规定在2017年生物能产量达到240亿加仑,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美国主要使用玉米提炼工业酒精,美国农民因此更多种植玉米,从而致使小麦和大豆等作物的生产减少,进一步引起价格上涨。

美国的这种做法现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曾长期担任美国农业部高级顾问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说:“发展生物燃料使将8亿有车族和8亿存在饥饿问题的人划为了两个对立面。”

联合国曾把千年发展的目标定为,希望能够在2025年将世界上面临营养不良问题和饥饿的人口下降到6.25亿,但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两位专家预测,如果将生物燃料导致的通胀因素考虑在内,到2025年世界饥饿人口不仅不会下降,而且会增至12亿。

总而言之,发展生物燃料目前成本很高,要靠国家补贴,完全商业化运作尚无利可图。现有的第一代技术即费料,产生的效能也低,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更应该暂缓发展,至少要等到技术成熟之后。而相比较来说,现在更可行的是使用废料如小麦和水稻的秸秆来发展生物能,既不占口粮,也不会占用耕地。

第二,投机需求。过去粮食价格一直是比较平稳的,金融危机转移风险的需要和流动性过剩致使粮食成为被炒作的对象,近年来“粮食金融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第三,基本需求。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食物结构改变,纵素食为主逐渐演变成更多消耗肉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

看待粮食问题不能单纯的仅从经济和市场层面考虑。因为有的时候粮食可能有钱也买不到,这一次大米主产国限制出口的政策就正好验证了这一点,首先粮食生产本身周期长的特点决定其不能马上调整;其次粮食生产还会受到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粮食的供给刚性较大,供需偏紧的状况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我们应该理智的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不过对于部分国家的贫困阶层和低收人群体来讲全球大米等粮食价格急剧攀升。不可否认这显然是个雪上加霜的坏消息,会给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很大压力。粮价上涨对国际社会而言是一个重要和紧急的信号。因为对于发达国家和粮食主产国的消费者来说,大米和食品涨价或许只意味着他们少上几次餐馆而已。但是对于粮食进口国和一些低收入国家的人民来说,情形却完全不一样,这种价格的上升很有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生存,进而也威胁到这些国家的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