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艺术史
8307500000001

第1章 绘画艺术(1)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乃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史前绘画

现在对史前绘画的了解都是从出土的彩陶及遍布全国的岩画遗存中得来的,而今天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作品的创作大多出于宗教和巫术的目的,并不是出于审美和欣赏的需要。

一、绘画的萌芽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着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宵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内蒙古阴山岩,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遗址中见到。

二、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有秩序的定居生活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掌握了制陶技术,并且在陶器制作和图案装饰的过程中,提高和丰富了艺术造型的能力。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先在陶坯上彩绘花纹后再烧制而成的彩陶。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老官台义化彩陶的彩绘颜色有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红色和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的白色。在距今6000多年的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半坡类型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紫、红两种彩色颜料锭。老官台文化彩陶上的红色宽带纹用宽笔绘成,而几何图案和符号则用细笔绘成。由于人们进一步掌握了颜料、笔等绘画工具,使绘画的兴起具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秦汉时期的绘画

历时400余年的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汉代宫廷官署及政治性建筑物上多有壁画,用以宣扬礼教,褒扬功臣。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石、画像砖,特别是陆续出土的帛画,对了解此一时期的绘画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汉代绘画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的风格,又有趋于细密臻丽的帛画,生动地塑造了现实、历史及神话人物形象。在表现人物、动物动态,揭示情节高潮,反映现实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成就。

汉代绘画,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画迹来看,可归纳为:(1)帛画,(2)宫廷壁画,(3)墓葬壁(4)画像石、画像砖,(5)漆器上的装饰画,(6)木刻画、木板画,其中木刻画、本板画,在汉代绘画中并不普遍,从目前资料来看,仅江苏盱眙东阳汉墓中,出土了西汉时期的七块木刻画,是一种浅浮雕,独具风格。画的是星象图、泗水捞鼎、杂技百戏等图。另外,在河西一带出土的四块木板画,是用墨在木板上绘成。内容有人物、马和由虎等。

一、壁画

近数十年,从我国各地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壁画,题材极其丰富。其中洛阳老城西北汉墓中的壁画,有《苛政猛于虎》,《二桃杀三士》、《鸿门宴》等著名历史故事。《二桃杀三土》于1957年被发现。画面由八人组成。右边是公孙捷、古冶子、田开趣三大将军,靠中部有一几案,上有一盘,盘中有两桃。田开疆正俯视欲取桃,公孙捷居中,按长剑者为古冶子;画面中央有五人,正中为齐景公,左右各四侍者,其中一人作跪禀姿态。故事取材于《晏子春秋》,大意是说齐景公时,晏婴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力、利用二桃设计杀死公孙捷、古冶子、田开疆三员勇猛过人、骄横自恃并自称为“齐邦二杰”的开繮大将,拔掉齐国心腹之患的故事。飞动的衣纹笔描,更增长了画面的动势。整个画面布局严谨,笔法简练奔放,线条粗犷奔放。表现出故事宣扬忠义、效忠封建统治政权的主题思想,客观反映出封建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权益而互相陷害的残酷性。绘者较好地把握了人物特征,用笔简练、粗矿,色彩沉着而鲜明,是我国汉代壁画艺术的杰出之作。《鸿门宴》,画面人物凡八人,左右各四人。从右侧算起,二人在准备餐事,一人盘膝坐于有脚方炉前烤牛肉。一人立而面向左倾斜,手持杖,目睨火炉,背部悬钩上挂有牛肉并一头牛。火炉之左,二人席地而坐,相向对饮,态颇安详。较肥壮者为项羽,较文雅者当为刘邦,立刘邦之侧为项伯,面向左,目睨视,两脚作分跨势,意在掩护刘邦。虎形画像之左有二人拱手,并肩而立,着紫衣者,貌美如女子,眼向下,似有忧色,头上似有冠,腰带上悬有宝剑,此即张良。着黄褐衣者,无冠,有髭,年较老,面向右,睁目怒视,此即范增。范增之左一人,貌最狞猛,执剑欲刺者,为项庄,是范增让他在席前以舞剑为名,准备刺杀刘邦。画面气韵生动,以有限的画面,画出了紧张的气氛,把人物心理状态,都活脱脱地画了出来。

二、帛画

汉代的帛画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以来,陆续发现的西汉帛画实物资料有:1972年从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发掘出一件籐惊中外的彩绘《西汉帛画》,内容分三个部分,上部代表天,以人首蛇身的女娲为中心,把她描绘为一个头无冠,披长发的妇女形象。上半身着蓝色衣,两手抄在袖中,向左而坐,显得端庄肃穆。足以下作红色的蛇身,环绕这位所谓人类始祖神,‘天帝”,还表现了一系列的“天国”景象:有“鹤寿千秋”的五只仙鹤,有“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的两只飞舞鸿雁。月下一女,似乘龙轻扬而上。有金鸟的太阳和八个小太阳坐落扶桑间。两条巨龙相对飞舞,祥云缭绕。这幅天国图,真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1974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共四幅:(1)“T”字形帛画:中部上端是墓主人出行的场面。身着红袍,戴冠佩剑,为一男性,随从执戟拿矛。(2)棺室西壁的帛画,左上方画一佩剑者立于华盖下,后有一长列侍从,其中又有持盾的士卒和另一列人群。右上方绘有车马行列,右下方也圃有立于华盖下的佩剑者和十余列队侍从3左下方还有鸣金击鼓的乐舞场面。全画现存百余人,数百匹马,数十乘车。

在1976年5月在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墓中出土上的一幅《金雀山帛画》也是西汉帛画。画幅的上部,仅有月中的蟾蜍日中的金乌,象征宇宙浩渺无际的白云,表示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和像“琼阁”的建筑物。画幅下面仅画一只怪兽驾驭两条飞龙。画幅中部,所占比例最大,按上下排列有五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墓主人,为一身躯肥大的老年妇女,四个奴婢或立或跪,听候吩咐。第二个层面,是四男一女正在表演乐舞。第三十层面,是五个官僚或文人前来拜访,拱手互间,第四个层面,是同医和纺绩的生活情景。第五个层面,是三个表演角抵的图象。与马王堆帛地区虽相距千里,而风格颇为相近。

三、漆画

漆画历史悠久,有着与壁画、帛画不同的表现技法。它虽不能和今天的“油画”相提并论,但漆画艺术中应用油漆的方法很重要。长沙出土的漆器很丰富,马王堆一号墓出土了180多件漆画,三号墓出土了316件;近五十年来,从湖北、长沙、四川、贵州、江苏、安徽、甘肃、新疆、陕西、浙江、山东、河北、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等地均发现了丰富多彩的汉代漆器。

1973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八号墓出土了一件西汉漆龟盾,正面画一种人和一神兽。神人做人首,人身。禽足、眼、口、鼻,结构均很清楚,身着十字花纹的宽袖上衣和长裤。怪兽昂首曲身,伸开两足,与神人同一方向,奔走欲疋。龟盾背面,画两个相向而立的人物,亦身穿十字花纹的宽抽上衣和长裤,腰束带,足穿鞋。右一人身佩长剑,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1973年江苏连云港市海州西汉墓也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漆器。其中一件漆器上,彩绘了不同姿态的人物,形象生动。在器盖和器身外壁上,以色为地,用黑漆勾绘出三个男子形象。头顶均束发,系帕头,衣右衽长抽袍。一人似奏乐,一人舞蹈,一人似坐听。三人之间又饰以云气纹,画法新鲜。

就漆绘艺术而言,漆器的漆绘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漆绘内容多与器物造型紧密配合。漆器的彩绘风格主要是线条画与平涂画相结合,这种画法可能是从青铜器上冶铸的平块花纹和线条纹饰发展而来的。由于当时彩绘的工具是毛笔,因此漆器上的彩绘线条显得比较流畅。

四、石刻、碑刻画

画像石、画像砖在两汉间极为兴盛。

所谓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幽艺术。画像砖从制作方法到艺术风格,不完全相同。由于人们感到壁画不能长久保存,故兴起了刻石、雕砖,以期永垂不朽。这种刻画,汉代以前的遗存现在尚未发现。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山鲍宅山凤凰画像,算是最早的刻石。画像石大约废止在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已不多见。两汉厚葬之风盛行,富贵人家迷信神仙,做不成神仙,死后仍欲享乐,便“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盐铁论·散不足论》)。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文物多达1000多件,其中漆器就达300多件,按《盐铁论》所说,文杯(漆器)一具比铜杯贵十倍,而制成一个文杯,要经百人之手,制成一张屏风,要费万人之功。满城汉墓两墓室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刘胜的一件,用玉片2的8片,金丝约1100克,一个玉工十年才能完成。

此外,两个墓室的随葬品共计2800多件,铜器、金银器、玉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应有尽有。如“长信宫灯”作成鎏金的宫女持灯形式的立体雕塑;还有“错金熏炉”、“错金银鸟虫壶”等。墓室本身结构也很宏大,沂南画像石墓,墓门、斗拱、石柱、门额以及石础、石枋等,全用雕刻。特别是墓室四壁,满铺画像石,共计55块,面积约数十平方米。

山东的画像石最多,总数已达1000块以上。山东安丘汉画像石墓,60多幅画面,内容丰富,神话传说,奇禽异兽,历史故事,社会生活无一不有,表现墓主死后“极乐生活”。除现存的武氏祠、郭氏祠外,还有山东肥汉画石像、山东沂南画像石墓等。根据《水经注》所记,汉人李纲、朱舳、鲁峻、蔡昭、张伯雅、曹嵩、盛允、尹俭、王子雅等也有石墓。

河南南阳,西通武关,东受江淮,同时又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皇帝常来巡幸。南阳汉阃馆中陈列了南阳地区的汉画像已达千块之多。四川从秦移民人蜀以后,经济繁荣,富人很多,成都可与长安媲美。因此画像石亦很丰富。作品内容有表现“古代圣贤”孔子及72弟子的像,尧舜禅让图、周公辅成主图,仓颉造字图。

综上所述,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其特点是写实。《淮南子》中说:“寻常之处,谨毛而失貌。”高诱注:“谨细微毛,留意于小,则失其大貌。”即要抓在对象的比例动态,从大处着眼。刻画主要讲究线条,粗细交错,变化转折,简朴拙质,奔放活泼为其特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中国绘画艺术在汉代武帝、明帝时期,因帝王的提倡而盛极一时,皇宫收藏绘画作品极其丰富。但是,到了东汉末年,董卓之乱,献帝西迁,士兵们大量使用绘有图画的缣帛作行囊枨幕。西迁途中,除使用外,还余七十多车备用,但因遇到大雨冲毁路基,车马行人举步维艰,于是,便将所余尽皆遗弃。这是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来有的灾难。对于刚刚兴起的中国绘画艺术,无疑是个严重的打击。之后,诸王混战,民不聊生,一些士族、王室贵族因苦于战乱而借绘画排遣消极情绪。与此同时,佛教进入中国,并迅速蔓延。因沸教思想与当时中国社会思潮吻合,于是形成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佛教题材的绘画盛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