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8307100000005

第5章 中华传说之神(4)

有一道士,名叶静能,知道的事挺多。玄宗问他:“果老究竟是什么人?”叶说:“臣知道,但不能说,一说我就会死。若陛下免冠跣足救臣,臣即能活。”玄宗答应了他的要求。叶便说,张果老原是“混沌初分白蝙蝠精。”刚说完,即七孔流血,扑倒在地。玄宗如约前往张住处求之。张果说:“此小儿多口过,不谪之,败天地间事耳。”因为皇帝亲自求情,张果才向叶静能的脸上喷了水,使叶复生。

张果老还有一绝招,他所骑的白驴,一天能行几万里,不骑的时候便可似纸驴那样叠起来,放人巾箱中。要骑的时候用水喷上,即还原样。八仙过海时,他便是踩在纸驴上渡水的。

吕洞宾

原名岩,后改为,字洞宾。在八仙之中,论年龄不是最大;论资格,不是最长;论排名次,中不溜,不前不后。然而他却是主角,是八仙之中的中枢。其它仙人,可以变动,唯他不能变,没有他,八仙群体不但将减色,甚至难以产生持久的社会效应。有关他的故事数量最多。他文武双全,七情六欲最不含糊,敢爱敢恨,还是一位挺浪漫的花花仙人。

传说其母要生他的时候,屋里异香扑鼻,空中仙乐阵阵,一只白鹤自天而下。吕洞宾自小就气度不凡,聪明过人,日记万言,过目成诵,出口成章。

后来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46岁时,游长安,在酒肆遇见一位白袍奇士,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意飘逸,问他姓名。奇士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鹤岭,你跟我一起去吗?”吕洞宾凡心未了,没有答应。这位云房先生就是“钟离权”。

到了晚上,钟离权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云房先生独自为他做饭,这时吕洞宾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极尽荣华。忽然获重罪,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到老后子然一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梦醒。此时钟离权的饭还没做熟,钟离权题诗道:“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肴。”吕洞宾惊道:“难道先生知道我的梦?”钟离权道:“你刚才的梦,生沉万态,荣辱干端,万十岁如一刹那呀!得到的不值得欢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哀,人生就像一场梦。”于是吕洞宾下决心和钟离权学道,并经“十试”的考验。钟离权授他道法,吕洞宾有了道术和天遁剑法,斩妖除害为民造福。

传说吕洞宾的剑术很有名,世人甚至传云,他能飞剑伤人。对此他并不承认,他听到这些话,笑曰:“仙人跟佛家一样,首先应慈悲为怀,哪能随便用剑取人之生命。我虽然有剑,我的剑不同于别人,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他游江淮,曾试灵剑,为人们除去了蛟害。一次,他走到桐城吕亭驿畔,遇一孝妇,为婆婆取水,非常辛苦,每至驿畔,即停下休息。吕洞宾极为感动,对孝妇说:“这附近即有甘泉,以后不必到远处去取水。”遂拔剑划地,泉水涌出。自此那里逢大旱也不枯竭,就因为有“洞宾泉”。

民间还有关于他持有仙丹,并常以药翁形象出现的传说。他的丹药能使水化为酒,又显露了他酒仙的身份。

作为一位“色仙”,虽然“三戏白牡丹”的举动并不光彩,但却给这位仙人平添了几分人情味,倒是并不令人作呕。这桩桃色事件载于《东游记》、《吕仙飞剑记》、《醒世恒言》卷二十一等,元杂剧也有《吕洞宾戏白牡丹》,传说较广,影响较大。根据《东游记》的说法,事情是这样的:吕洞宾一见国色天香的洛阳名妓白牡丹,便心神荡漾,又见这女子有三分仙气,于是下定决心去娶她。他化为风流秀才登门拜访,二人一拍即合,鱼水相投,各显风流,“自夜达旦,两相采战”。吕洞宾本是纯阳,“连宿数晚,云雨多端,并不走泄”。白牡丹大为惊奇,以为遇到了这样一个异人,定当尽力奉承。然而,尽管她使出浑身的解数,曲尽春意,“竞不能得其一泄”。这件事被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得知后,他们三仙共同给白牡丹出了一个主意。第二天,白牡丹与吕洞宾云雨,至其恣意,用手来摸他的两肋,致使吕洞宾忽然产生惊觉,“不及提防,一泄其精”。这个故事还有一层意思,即仙人也难过美人关。有意思的是,作为“诗仙”的吕洞宾,据说有一首诗相当有名气:“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雄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显然,这是在奉劝世人不要贪恋女色,不知是从“三戏白牡丹”中得出的经验,还是明知贪恋女色容易亡身而故犯“三戏白牡丹”?另外,人们还把他想象成一位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男菩萨,特别是越传越神的“吕祖药方”,尤其令百姓感兴趣。

吕洞宾是“八仙‘’群体中最复杂的一位,无论是帝王将相、道教徒、知识分子还是一般市民,都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理想。他几乎能满足各阶层人物的情趣、爱好和需要,真是才、酒、色、气(侠气、仙气、市民气……)样样俱全。人们对传播他的故事,特别兴趣盎然。因此,在八仙之中,名声最大,也最有人间情趣。

他被全真教派奉为祖师以后,几乎在一些大都市都建有吕祖庙。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芮城的永乐宫。该县永乐镇相传是吕洞宾的诞生地,宫内纯阳殿绘有五十二幅连环壁画,名《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概括了他降生、成仙、度世的全部仙迹。

何仙姑

何仙姑,其身世有多种说法。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皆有本地的”何仙姑“。然多传说为何氏女,途遇仙人,赐仙桃或仙枣食之,成仙,不知饥饿。能预知祸福,善轻身飞行。一说乃吕洞宾弟子。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人,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16岁时梦见仙人教她:“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按照仙人的指示,常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在入京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升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征战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几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蓝采和

破衣蓝衫,六銙(kua垮)黑,木腰带,三寸余宽,一足穿靴,一足光着。夏天,衣服里边加棉絮,冬天反而躺在雪地里,呼出的如蒸气。这副打扮,这般行为,若放在现在,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有精神病。但有神仙思想的中世纪,却认为这正是一种仙气的表现。

蓝采和本无籍贯无姓名,正是众多民间歌唱艺人的概括。他们颇具才华,又因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世事观察透彻,常以怪辟的外在表现以抒内心的所思所感。俗人不理解,便以神仙视之。看来,到封建社会中,后期当神仙倒也不难,玩世不恭、戏谑人间,都有成仙得道的一条出路。那条想像的五彩路,似乎比人间的金雀宫阙还更吸引人、更理想、更永恒。

当蓝采和拿着三尺多长的大拍板,沿街卖唱求索之际,男女老少为他的机智谐谑而欢乐。他带醉踏歌,言辞利索,似狂非狂,令人为之绝倒。就是这样一位类似于济公和尚的乞丐,貌似疯颠实清醒,才使人莫测其意。他得钱以后,用长绳穿起来,拖地而行,即使散落地上也不去管它。他除了用以喝酒,便散给穷人。最后,升仙而去。据说:“人有为儿童时见者,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上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又传云,他的师傅是钟离权。蓝非姓,指他所穿的长衫,故名之。

韩湘子

即韩湘,历史上确有其人。《唐书·宰相世系表》云,韩湘,字北渚,大理丞。《全唐诗》上说,韩湘,字清夫,韩愈侄之子。他是韩愈的生孙之说,还见于《除余丛书》。

生性放荡不羁,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在20岁时去洛下探亲的时候,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20多年音讯全无。20年后,忽然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让他入学校和学生们读书,但韩湘子和学生讨论时一言一发,只跟下人赌博。喝醉了就睡在马房中,睡他个三天五日,或露宿街头。韩愈担心不已,问他:人各有所长,就算小贩也有一技之长,你如此胡闹,将来能做什么呢?韩湘子说:我也有一门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韩愈问:你能做什么?当时正值初冬季节,韩湘子令牡丹开花数朵,又聚盆覆土,顷刻又开花。

传说韩湘子跟吕洞宾学道,位列仙班。

曹国舅

相传曹国舅为宋仁宗朝之大国舅,名佾,亦作景休。曹国舅的弟弟贪图美色,绞死赴京应试的秀才,强占其妻。秀才的冤魂向包拯申诉,包公准予查究。曹国舅告知其弟,务必将秀才的妻子置于死地,以绝后患。于是国舅的弟弟投秀才的妻子入井,被她逃脱。途遇曹国舅,误以为是包拯,向曹国舅申诉,曹国舅大惊,令手下用铁鞭打死秀才的妻子。手下以为她已死,把她弃于偏僻的小巷。

秀才的妻子醒了之后,向包公叫冤。包公问明真情后就诈病,当曹国舅来探望包拯的时候,包拯令秀才的妻子出诉,遂将曹国舅监禁。又作假书将国舅弟骗来开封府,将他枷入牢中。曹皇后和宋仁宗亲自来劝包拯释放她的两个弟弟,包拯不从。命令将二国舅处决,宋仁宗只好大赦天下。包公这才将曹国舅放行。

曹国舅获释后,大彻大悟,入山修行,从此遁迹山林。他矢志修道学仙,有一天,钟离权和吕洞宾问他说:你所养的是什么?曹国舅答说:我所养的是道。仙人笑着问:道在哪里呢?曹国舅指着天说:道在天。仙人又问:天在哪儿?曹国舅指着心。钟离权和吕洞宾满意地说: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经洞悟道之真义了。遂授以《还真秘旨》,令他精心修炼。不多久,曹国舅就成仙了。

世人把一位皇亲国戚凑进入仙班子,自有一番苦衷。上层统治者横行无忌,逼杀无辜百姓,人们抱着一丝幻想,希望由仙人点化,使那些恶贯满盈之辈,亦能有所悔悟。当然,用这种办法呼唤人性的复归,本质上具有宗教的欺骗性。所以曹国舅在八仙中,无论怎么排坐次,他总是位居最末。他的形象既无皇亲国戚的威严,亦无隐士的飘逸,更无仙人的灵气,而像一名不伦不类的小官吏。

(十二)龙王

先民对河流湖泊的崇拜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大多只祭祀自己居住区域的河流神。不过,天下虽然没有统一的河流湖海神,但却有统一的名字,那就是龙王。龙作为汉民族创造的“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其原型是生物界现实存在的晰蜴、大蛇、大蛟等水中爬行类动物,这些动物往往在下雨前出来活动,于是,原始人类就把它们和雨这种当时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

唐玄宗时,便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们消除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

旧时专门供奉龙王的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庙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早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江河湖海等水域也各有自己的传统神主宰着。原始人类是逐水草而居的,河流除了提供了他们生存必需的水源外,其中的鱼虾也为他们提供了食物来源;再加河水泛滥又给他们造成无穷无尽的灾难,鳄鱼等水兽也不时地侵袭着人类。在这种情况下,河流崇拜就开始了。在古人看来,河流由特定的神灵操纵着,他有意给人带来福祸,河水泛滥就是河神发怒的表现。为了讨好河神,古人就经常举行隆重的祭祀。此外,河神被人格化之后,民间还产生了为他娶妇的陋习。《史记·滑稽列传》所载的“西门豹治邺”,告诉人们这种陋习是荒唐的。那位西门豹不去给人们讲大道理,而是装着高兴地去参加观看河伯娶妇的仪式,借机说新娘子长得丑陋,而媒人公、媒人婆进入河神宫中报告,请求延缓时间,别选美女,从而让愚昧迷信的人们擦亮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