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使自己成为政治坚定、工作勤奋、能力突出、作风扎实、品德高尚的合格教师。在工作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4)教师的教学工作分为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课内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等环节。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在备课环节上的要求。
①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及各章节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基础知识的内容和基本训练要求,掌握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生在本学段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及应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学年和学期的教学计划。
②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参阅教学参考书,吸收现代教育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挖掘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因素,认真拟订教学目的,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正确使用教具,科学地设计教案。
③认真写好教案。教案内容应包括: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教学步骤,教法与教具,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课内练习与课外作业,板书设计等。教案应系统、明朗、新颖、实用。
④备课以个人钻研为主,参加集体备课。各科各教师教学要有备课本,做到分课时备课,超前一周备课。严禁上无准备之课和无教案之课。杜绝机械照搬旧教案上新课。
⑤备课要认真、规范。要备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新授课,并且还要有课后小结,以便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具体情况在下面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或弥补。
(2)在授课环节上的要求。
①必须按照课表和作息时间表组织教学,严肃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
②要严格按教学程序进行操作,按各学科独自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既管教又管导。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到把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融为一体。
③讲课应精神饱满,仪表端庄,教态亲切,举止从容,语言清晰、生动,板书工整。
④要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挪用、随意调换课时和拖堂,不在课堂上抽烟,不随意离开课堂或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3)在作业环节上的要求。作业应做到“五要”,即:分量要适中(各学科应根据具体情况按年级定),难易要适度,形式要多样,要求要严格,批改要及时。
(4)在辅导环节上的要求。
①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除加强课堂辅导外,科任教师应与班主任联系,订出下班辅导时间,对学生作有针对性的辅导。
②辅导应区分情况,体现层次,抓好“两头”。
③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中的优秀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发展特长。
④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应抓好“双基”落实,严禁歧视“后进生”。
⑤答疑解难要细心热情,一视同仁。
(5)在成绩考核环节上的要求。
①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不得频繁地进行考试或举行猜题、押题、模拟等考试活动。每学期进行4次考试(或考查),其中含期中、期末各1次。
②考试命题应从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出发,着重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应用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和期中考试由学校教导处统一组织)。
③考试要严肃考纪考风。考试结束后要认真阅卷评分,将成绩及时登记、统计上报、归档,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各科考试同等对待。
(6)教师要积极参加在职进修。
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要通过参加函授、电大、高等教育、自学教育以及到高等院校培训等途径,力争达标。学历合格的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同时通过开展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7)教师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坚持坐班办公。因病因事请假,要履行请假手续,不论时间长短,都必须先向年级主任申诉事由,到教导处登记,经批准后方可离校。审批程序及权限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请假期间需要请人代课,一周以内由年级调配,半月以内由教导处调配,半月以上由主管教学的校长调配。教师请假期间的工资和奖金及代课教师的代课金的给付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8)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教师要钻研教育理论,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且在每学期结束前写出一篇教学工作总结上交学校。平时还要通过相互听课(每周至少1节)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9)不得擅自谋求第二职业。在职教师不得擅自谋求第二职业,未经允许,不得到外校(单位)兼课。未经教导处允许,不得擅自换课或弃课。
2.教师聘任制度
教师聘任制度
(1)以双方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自主确定学校的机构设置和教师结构的比例。教师有权根据本人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2)学校和教师基于平等、合作的原则和意愿签订聘任合同,合同上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聘任双方均有约束力,它以聘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教师按合同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学校按合同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进修、交流等条件,并支付报酬。同时,学校有权对受聘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成绩进行考核,作为提职、调薪、奖惩和能否续聘的依据。在聘期间,无特殊理由和非依法定程序一般不能辞聘或解聘,确需变动时,应提前与当事人协议,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后,方可变更或解除。
(3)聘任双方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教师受聘后,根据聘任合同领取相应的工资,在其职务发生变化后,其职务工资也相应变化。聘任期满后,双方都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校方可依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及岗位需要等决定是否续聘;教师则根据单位工作情况、专业要求等决定去留,充分体现平等自愿的原则。
教师聘任制的形式
教师聘任制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招聘。即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拔具有教师资格的应聘人员。它的程序一般是先由用人单位或地区经人才交流部门批准,然后以广告或启事的形式提出所需人员的条件、工作性质、任务及工资待遇等,通常都要对应聘者进行审查、考核(或考试),充分体现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对符合条件者招聘单位即聘任。招聘与受聘双方应签订聘任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聘任书一经签订,便具有法律效力。
(2)续聘。即聘任期满后,聘任单位与教师继续签订聘任合同。一般是在聘任期间,双方合作愉快,聘任单位仍有工作需要,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双方自愿签订续聘合同。续聘合同的有关规定和协议可与上次聘任相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化。
(3)解聘。即用人单位因某种原因不适宜继续聘任教师,双方解除合同关系。解聘的原因较多,有的是用人单位在聘任后发现受聘者不符合原定聘用条件,有的是受聘者工作中不称职或违反有关规定,等等。由于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因而,用人单位在聘用期限内终止聘任合同、解聘教师时,除有正当理由,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辞聘。即受聘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法定行为。
3.教师激励制度
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效、质量的极为重要的能动性因素。因此,激发、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是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最为基本的手段。要激发、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贯彻加强激励的原则。
根据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学校校长要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或较为强烈的“我要教”的愿望,应该做到:
适当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1)需要是有机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满足的内心状态。
(2)根据这些调查分析,教师的需要有5个方面:一是生活需要,包括工资、住房、医疗等需要;二是学习需要,要求有较好的学习进修条件,取得合格学历,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尊重需要,希望自己的人格、学问受到学生的敬重、同行的尊重、领导的器重;四是政治需要,希望政治上得到充分信任,组织上关心自己的进步、成长;五是成就需要,希望自己的才能、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事业上有所成就,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
(3)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些需要中往往有某一方面的需要为优势需要,它占据着主导地位,制约着其他方面的需要。这要求管理者要全面关心和了解教师的愿望和需要,根据教师需要的特点善于分析并满足优势需要,兼顾其他需要,有效地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4)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因素,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的心理特征,教师的需要有两个显着的特点:
①注重精神需要,成就需要更为强烈。教师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和劳动特点形成了其显着的心理状态。作为群体或个人,教师都具有更强的事业心、责任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求知欲望强,注重信誉,讲求贡献。教师在心理上的这种状态决定了其需要的一大特点是注重精神需要。长期以来,教师之所以能在收入较低、生活清苦的情况下,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地耕耘于教育园地,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更注重精神需要的满足。
②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密切相关。教师注重精神需要,但绝不排斥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指向物质对象的需要,包括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衣、食、住等有关对象的需要。精神需要是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的。
(5)学校校长要正确运用管理理论,并根据教师需要的特点来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做法上应注意:
①要全面关心和了解教师的愿望和需要,把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作为学校管理目标的一个方面,将办好学校同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这里的关键是要对教师的具体需要做出具体的分析,合理的、能够满足的需要,要尽量予以满足,超越现阶段社会发展水平、不可能满足的需要,或者不健康、不正当的需要,要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做好说服工作。
②要处理好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的关系。物质需要对于精神需要具有基础的性质,只讲精神需要,不关心物质利益,就会使精神的东西无所依托。在当前教师平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住房及医疗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基本的物质需要,对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重大的意义。
③要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需要的层次水平。需要有一定的层次。一般而言,社会性需要高于物质需要,成就需要是精神需要的最高层。高层次的需要可以控制和调节低层次的需要,使低层次的需要服从高层次的需要。教师的需要也不例外。学校管理者在满足教师低层次的合理需要的同时,也要通过有效的工作,充分发展教师的精神需要,尤其是成就需要。
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激励因素
根据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能够对工作人员产生激励作用的因素,除上述的适当满足并引导工作人员的合理需要外,还应该不断增强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教师的工作是教育学生的工作。要增强教育工作的激励因素,应该增强这一工作的下述特性:
(1)工作的多样性,即引导教师以多种技能或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这样可以使教师不感到工作单调乏味。
(2)完整性,即尽量让教师系统地担任一个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好是采取“跟班制”,让一个班主任、几位科任教师把一个班的学生从入学送至毕业。最好不要频繁地调动教师的工作。这样做,能使教师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亲切感。
(3)重要性,即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各方面的意义。这样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4)自主性,即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如自己掌握工作进度、工作方法、工作时间等。教师劳动具有个体性与创造性的特点,不宜对教师限制得过繁过死。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主性,会使教师产生高度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5)绩效反馈性,即让教师随时都可以获得自己工作结果的信息,知道自己所做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有成效。
4.教师培训制度
(1)为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过好备课关、课堂教学关、班级管理关,为今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新聘任的青年教师入校后,用两周时间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从备课、上课、写教案、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讲授。
(2)每月由学校教研室组织1次青年教师业务培训,请领导和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