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突破自我缺陷
8297500000033

第33章 怎样突破自闭型性格缺陷(4)

当当网上书店的联合总裁俞渝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也毫不讳言对亚马逊这个世界最大最知名的网上书店的模仿和学习。她将当当网比做是“学龄前儿童”,而“亚马逊”已经是进入“青春期”了。

英国知名财经杂志《经济学家》年9月曾撰文《当当网在中国成功复制亚马逊》。对于“成功复制”的这种说法,俞渝的态度既现实也洒脱,她说:“中国古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当当’不耻当学生,因为有的学比没的学要好。”

相比之下,当当更在意的是“成功”而不是“复制”。俞渝在实施模仿战略时的心得,即是“要以开阔的心态和眼界去模仿,也在模仿中重新建立适合企业本地化生存的新规则”。

模仿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在处于准备期的1997年前后,俞渝和她的先生分析亚马逊模型,开始筹备、制作书目信息数据库。1997年6月公司注册成立;1997年8月发行“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次年3月,几百家书店和图书馆成为当当的“中国可供书目”用户。在1999年11月,网站投入运营之前,当当已经在模仿亚马逊的商业模式中,开始加入了不得不根据中国国情而制定的本地化变革。

其实从根本上,当当就没有“照抄”亚马逊的心态。至少,当当没有像贝索斯用世界上最长的河来为自己的网站命名,弄个“长江网上书店”、“黄河网上书店”一类的名字。

俞渝说:“从战略层面上讲,我们真正模仿亚马逊的只有两点:一是它是多品种战略,即让顾客有更多选择;另一个就是它的价格战略,样样打折,用低价让顾客在当当得到实惠。”当当目前在网上提供18万种商品,其中4万种左右有库存。而这个数字已经扩展到35万种和8万种。为了将价格降低,以适应中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当当每年都要与供应商进行艰苦的谈判。

俞渝并不否认当当模仿亚马逊,但她同时也强调:“我们的老师绝不只有亚马逊,作为一个‘网上的大卖场’,我们的老师还有家乐福、沃尔玛这些传统零售业者。”

在模仿中重建新规则“用笨方法,从骨子里学”,这是俞渝认为当当之所以能够将网上购物这样的新事物,在中国成功推动的“模仿要义”。其中最核心也是最困难的,就是模仿战略的本地化执行。

无论中国的信息社会化程度、电子支付的手段和观念、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等等,都无法与美国、与亚马逊所处的商业环境相比。因此,创造性的模仿,成为最终模仿战略中的关键,也是必需的环节。

俞渝总结,当当在模仿亚马逊的过程中,根据现实的商业环境,有四点创新:一是收款模式的创新;二是配送环节的创新;三是交货速度的创新;四是服务的创新。

“模仿”的核心是倡导学习精神;模仿的大忌是“照搬”。然而重新建立新规则对管理者能力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在这方面,日本人新田富夫做得非常成功。

20世纪70年代初,新田富夫在一所电气专科学校毕业,进入了一家打火机厂。他平时很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特别是对一些陌生的东西很感兴趣。

那时候,日本的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一次性打火机,可是细心的新田富夫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一篇文章,介绍法国的一家公司在1970年出售过一次性打火机(由此也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出于平时养成的习惯和职业的敏感,他跑遍了很多图书馆和资料室,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些有关一次性打火机的资料。又费了不少的力气,他搞到了几只一次性打火机的样机,之后,他开始对这些样机进行研究。这种一次性打火机是先灌好燃料,然后进行密封,一点也不漏气,经久耐用,携带方便,比火柴强多了。

他发现,每只一次性打火机可以使用1000次,而成本在100日元之内,如果生产形成规模,成本还可以降低。而1000根火柴,售价就是400日元。新田富夫的头脑中那种日本人善于经商的特有智能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模仿生产这种打火机肯定能获得很大的利润。

他经过认真地思索,享受着思维成功的喜悦,就开始与人合作生产。可是,不是因为质量不过关,就是因为打火机漏气,两次都失败了。其他的人都退缩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新田富夫没有后退,一方面是他已经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和精力,另一方面是他认为这件事一定会成功。一次性打火机一定会普及,一定会出现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次性打火机是一件小小的产品,很多人都不屑一顾,但是,经商就是如此,越是没人愿意干的事情,越有可能赚很多的钱。新田富夫没有气馁,而是更信心倍增。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把市场上能购买到的一次性打火机都买了回来,逐个逐个地进行分析比较,细细地解剖……为了获得最新的资料和技术,他还专门去了一趟法国。在新田富夫研究一次性打火机的过程中,模仿与创新的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田富夫终于研究出了用超声波焊接接头的方法,使装液化气的机身高度密封,克服了所有一次性打火机漏气的通病。他还把欧美同类打火机的金属机身改为透明塑料机身,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让消费者随时都可以看到液化气体的剩余量,消除对液化气漏气的担心。新的一次性打火机研究成功了,新田富夫决定自己进行生产,不再与人合伙了。这就是模仿、并在模仿中创新带给他的成功——在模仿中构建生存规则。

10.积极向成功者请教

想要模仿成功,就要懂得如何去吸收他人的智慧和经验,看到一个强过自己的人,就要挖掘他的优秀品质,根植到你自己身上。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这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想: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如飞也似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噌噌噌地从水上漂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噌噌噌地漂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10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

你的上司之所以能成为你的上司,必有他们的过人之处。不要过于自负,不要小瞧任何人!“虚心竹有低头叶”,你要想加入成功者俱乐部,就必须虚心地向成功者请教。

放下你的那颗虚荣心,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你一定能够从他人的意见里发现自己尚有许多不足,而这些不足恰恰是实现成功人生所必须克服的,所谓“以人为鉴”正是这个道理。

你一定要记住:“知道如何听他人说话,知道如何让他人敞开心扉地与你交谈,这是你赶超他人的唯一法宝!”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肯定有许多事物是你个人所无法了解的,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你可以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可以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而你所得到的是别人的好感与支持,哪一个人喜欢别人总是驳斥自己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生中大多数经历是容易忘怀的,记忆中深深烙下的往往是刻骨铭心的经验,所以如果你能有幸倾听他那最可宝贵的东西无疑会极大地丰富自己。

学会倾听,绝对不是一言不发,那样对方马上会感觉是对牛弹琴,索然无味。因此更恰当地说,你应该学会引导对方谈话,诱导他说出他想表露的一些真实的东西和看法。由于虚荣心理,许多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害怕会遭到拒绝。要想让对方开启心扉,应该首先让他消除顾虑。而且别人发现和你在一起很安全,而你又打心眼里赞赏他时,他便可能向你开启心扉。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无形之中便赢得了对方的心,因为对方会觉得自己的情感有人理解,他在内心深处是感激你的,他会全身心地支持你。这对你的成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虚心学习他人最重要的一条是肯定他人的长处。当你真心实意地向他人学习时,首先应该对别人的长处加以肯定。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亮点,每个人都期待别人来发现并欣赏他的闪光之处。一旦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就会把这些东西展现给你。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期待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所以他不可能对自己的长处也加以隐藏,他甚至还加进些炫耀的成分在里面,你都大可不必理会,给他一个展现的机会吧,这样你不仅仅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而且最重要的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人们需要解决问题或是准备一个行动计划时,向他人征求意见或建议是很正常的,但一定要注意你问的人是谁,请教也是一门学问。邓尼说:

“我32岁那年,有一次非常好的赚钱机会,我一整夜都没睡觉,一直在估量着它的利与弊(因为这次机会需要相当可观的一笔投资,而我又必须去借),很自然想听听别人的意见。我与我的法律顾问、会计以及银行经理讨论这件事,而他们都强烈地反对。虽经慎重考虑,我当时还是觉得他们的建议没什么意义。所以我借了钱,并开始干了起来——我也许应该加上,那一次被证实为是非常成功的运作。如果你在征求建议或意见,那么你总是要问问自己,‘这个意见是否值得一听?’要考虑到你所征求的人的阅历和资格。”

你不能把各种各样的问题拿来去请教同一个人,要选择最好的人来指导你。但同时你要确实知道选定的这个人对于你的特殊问题应该是很擅长的。不能把各种各样的问题去请教同一个人。一个人对于所有专业都擅长,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史津铭曾向记者讲述他把握上厕所的时间向世界首富取经的故事:

我在美国听完比尔·盖茨的演讲后,趁着散场时的混乱绕过保镖跟着他进了厕所。我进去时,比尔·盖茨正在洗手,我微笑着上前用英文问候道:“比尔·盖茨先生,您好。很荣幸能在这见到您。请允许我自我介绍,我叫吉利·史。”我趁机递上名片。

比尔·盖茨略为吃惊地看着我,但马上就微笑着擦了擦手,接了名片并伸出右手与我握手:“很高兴见到您,史·吉利先生,我们以前见过吗?您来自中国?噢,欢迎您。”

“谢谢您,比尔·盖茨先生。我想今天是否能占用您一点时间请教您几个问题?”我赶紧抓住机会问。

比尔·盖茨很爽快地点点头。“首先,请问您认为成为世界第一的关键是什么?”

“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地工作。”

“那么,请问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首富呢?”

“国际互联网,是互联网,而且速度第一。把握领先的行业全力投入。”

比尔·盖茨先生在和我走出卫生间时再次看了一下我的英文名片(上面印有某纳米公司名字),然后幽默地扮了个鬼脸对我说:“你和我一样是冒险家,祝你好运!”他带着比尔·盖茨“祝你好运!”的祝福回到中国继续发展他的事业。

史津铭一直力求向所有“世界第一”学习。在几年的时间内,他先后拜访了60多位世界一流的成功人士,如“世界第一推销员”乔·吉拉德、“世界第一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世界第一行销大师”艾尔·赖兹、世界华人成功学权威陈安之等等。从他们身上,他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自己开阔了眼界,也逐步认识到自己正确的选择——纳米行业。史津铭说,他坚信纳米行业最终会形成产业化,虽然某些专家推算说纳米产业化的到来最少还要几十年,但是这起步的几十年总要有人来做才行。

为此,史津铭从原来的公司跳出来,自己筹资成立了一间科技发展公司(因为比尔·盖茨祝他好运,他将公司名字取为“luck”的中文音“纳珂”),与清华大学的“清华科技”合作。史津铭说,他在运用比尔·盖茨的“速度”技巧。他说自己这几年没有白跑,在国外访问现代化企业,与成功企业家交流,向那些“世界第一”学习,有很多成功经验都可以借鉴。

不要满足于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而应寻找各种机会大胆地直接与你周围的、甚至世界上最知名的成功人士接触,获取第一手的宝贵经验,你的成就也一定能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