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我们都有忧郁症
8296300000005

第5章 忧郁型人格的行为特征

第一节 忧郁型人格的行为模式

让我们试着为忧郁型人格者的画像补上几笔:如果一个人不希望成为独立的个人,过度依赖别人,便失去了相对的自我价值。他退缩,有取之不尽的同理心、同情心,他们总是为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顾及别人的利益,感同身受直到与对方化为一体。更有甚者,他们同情心泛滥,总是为别人设身处地,虽然这样做没有错误,问题是忧郁型人格者陷入为人着想的泥淖中不可自拔,再也找不到原先的自我;他会因此失去自己的观点,而变成应声虫——可以说他误解了基督教义中的“爱人如己”,将其转变为“爱人胜过爱自己”。

日常生活中琐碎、无关紧要的事很多,会引发忧郁型人格者一些行为上的特征,如果他注意到这些情况的话,就应该可以改善。

比如:一位忧郁型人格者请客,他总是想自己应该独自负责,要让客人相谈甚欢,一旦气氛不够愉悦,他就感到自卑或歉疚。他拼命表现,气氛怎么轻松得起来?他根本没想到,其他人也有责任,一个人很难搞定一切,他觉得应该让大家都“快乐”,自己的责任重大。

对于一位忧郁型人格者,每当他的朋友把他介绍给别人认识时,他的内心便万分煎熬,心情无法放轻松,心头老是纠葛着:这是张新面孔吗,我喜不喜欢这些人呢等问题,去听音乐的时候,他也不自在,很难享受,他想象自己既是台上演奏的人,又是观众,以至于使他的恐惧加倍。他害怕音乐家会出错,观众会失望。总而言之,掌声若不热烈的话,一定会有人失望的。这样一来,他根本无法当他自己,而是莫名其妙地夹在人我之间,他认为自己必须为周围的人着想,了解他们的需要,让人人都满意,他的自我则退缩起来,他这是在拿别人分给他的一丁点儿安全感和情感开玩笑。

有一种人看起来很健康,却会被忧郁型人格袭击,程度从轻微、严重发展到十分严重。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他们的行为模式:沉思、冥想—沉静内向—谦虚、害羞—不敢提出要求、不能坚持己见—懒散、被动—不期待太多(只期待生活安逸如乐园)—不抱持希望—消沉沮丧。

这类人选择自杀的例子并不算少,他们没精打采、做事不积极,或者转往发展某种癖好,短暂地强化自我,把忧郁藏起来。忧郁型人格的具体行为模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伦理方面:严守戒律

在伦理方面,忧郁型人格者严守戒律,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罪恶感又加深了一层。他舍弃、牺牲一切,过着苦行僧的日子,通过此种生活状态把自己从这个世界中抽离出来,时时处于生命的刀锋上,虚实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别。

有忧郁型人格的父母和老师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并且努力为孩子着想,很了解孩子。他们的问题在于,畏惧生命及害怕失去,竭力把孩子留在身边;不太愿意让孩子自由自在地长大,也不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持距离对他们而言很困难,即使迫于情势也狠不下心来。他们宠坏孩子,不鼓励孩子尝试做某些事情,都是因为不愿意失去孩子的爱。他们溺爱、呵护小孩,童年经历过贫困的母亲经常抱持这种想法:“我的孩子要过得更好。”因而难免给得太多。

2.职业方面:倾向母性

职业方面,忧郁型人格倾向母性,愿意从事照顾、协助、服务他人的工作,乐意付出,发挥有耐心又善解人意的特质,从事社会服务、福利、医护、心理治疗、公益事业最为适合。他们善于“等待”,耐心十足,像一位无微不至的园丁。

他们选择以医师、精神层面,以及教育类为业,并不是为了较高的社会地位或优渥的待遇,而是出于心中的呼唤,工作对他们而言并非仅是换取温饱的差事。园丁、森林管理员、餐馆服务员、食品业,以及诸如此类富含母性的职业最适合他们。

3.梦想方面:遥不可及

忧郁型人格者做的梦——如果他们把它当一回事说出来——是主题经常绕着饮食打转,夹杂着失望与绝望,传达出了他们不敢伸手拿食物的心理。他们也有可能做另一种“海盗梦”,幻想自己是小偷或罪犯,为梦想苦苦追寻,原有的意图变得模糊不清,终至偷抢,无法正常取食竟然被扭曲到如此程度。他的自我要求较高,或任凭别人苛求于他,这些是引起他颓丧消沉的主要原因,也都反映在梦中:“我与父亲一起去山中,山路非常陡,我背着背包,父亲的大衣和他的包裹也都背在我身上。”

忧郁型人格者行为模式好的一面表现在细心、乐于助人、体谅人的态度,能够宽容他人,耐心等候,让时机慢慢成熟,从中透露些许利己主义。他依赖自己的感觉,要求很少或根本没有任何要求。放弃一切其实比什么都简单,但是生命就显得沉重得多。他也许会培养出逆向、符合他逻辑的“幽默感”,只要能让人发噱就够了。他变得非常虔诚,不一定表现在宗教方面,而是表现在对人生所抱持的虔诚态度:明知人性软弱,危机四伏,仍然执意做出承诺,并且深爱这样的人生。他们常常是静静的深渊,感情丰沛、深刻、温暖,他们始终如一地拥有这些特质,从中得到愉快的感觉,很少邀功,不太善于谈论自己的专长,认为这只是老天恩赐的礼物,他活在谦卑当中。

第二节 他们在恐惧什么:忧郁型人格不敢说“不”

在忧郁型人格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不敢说“不”更糟糕的事了。这是忧郁型人格者最典型的行为特征。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年轻的女孩儿在咖啡店认识了一个男人,那个男人找她聊天,他讲了自己的状况,男人的离婚、心中的寂寞唤起了她的同情心。他很依赖她,不断要求与她见面,越渐攻占她的心,后来,他希望和她结婚。虽然女孩儿始终不觉得这个男人有吸引力,也不爱他,但她不想让对方失望,因为他很需要她。她应该及时说“不”,一开始就应该婉拒;但她不愿这么做,也没多留心,以至于给了对方希望,当她终于拒绝求婚的时候,心中惴惴不安。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忧郁型人格者的内在世界,比不敢说“不”更糟的事尚未浮出水面:他们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因为涉入太深而忘了自己的立场和权益。面对别人时,他们不太有冲劲儿,不会怀有任何愿望,臣服于别人的愿望比有冲劲儿显然更容易做到。他们习惯帮别人达成心愿,即使并不十分情愿,也会不自觉地拔刀相助。所以,他们很容易卷入别人的事件之中,这个弱点很容易被自私的人利用。看到别人忍辱屈从,他会愧疚不安,加上羞于自己的安逸,而又不敢承认,他们很难从泥淖中拔腿走开。

在忧郁型人格者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斥着这样的行为,就是没有勇气坚持己见,贯彻主张,试着说“不”,成为主体。让步、舍弃、不保护自己,这些已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这种行为模式让他们郁郁寡欢,还以为是自己天性如此,无力改善。虽然医师会开抗忧郁的药物,但是他们自己若看不出导致他们忧郁的外在因素,那他们将会越来越依靠药物,症状虽然可以得到减轻,却无法彻底治愈。

现如今的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其子女十分宠爱。而忧郁型人格者却过分宠爱孩子,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敢说“不”的行为特征。

无论是极度宠爱还是拒绝孩子,最终的结果都很相似:二者都有可能导致忧郁型人格。被溺爱的小孩直到很大了并发现外在的世界中没有人像他母亲一样宠他,也找不到人接替母亲的角色——诸如备受照顾的婚姻关系、国家机构、社会保险等——才懂得害怕,产生危机意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没有随着个人的成长变得坚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染上了忧郁症。

被宠爱的小孩会接受母亲的形象,与母亲的关系影响了他对自己的观点。内化了的敌对、拒绝或苛求的母亲形象通常不是自杀的主因,绝望才是主要原因。绝望深植于小孩的内心深处,他因而排拒自己、恨自己,继而毁掉自己。他无法不恨母亲,然而深深的罪恶感让他宁愿他恨的人是他自己。罪恶感、恨拒他于千里之外的母亲,以及恨自己,这些感觉混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严重忧郁的心理背景。自杀倾向则是杀人意图的偏锋,同时也是对于自己痛恨母亲的一种惩罚。

在乏味和冷漠的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很早就学会了放弃一切。他安静,很容易满足,害羞而且愿意与他人合作,乐得轻松的父母尚且不知忧郁症就躲在后面。这样的小孩习惯退缩,不要求什么,长大后他总是向别人看齐,努力达到别人的要求和期许。在面对这个世界时,他主观意识不足,以至于成为别人的一件“东西”。他永远不可能实现心中的想法,因为他害怕自己太贪心,于是他时时有罪恶感,紧跟而来的是忧郁。所以,很多忧郁型人格者怯于和太多人来往,不知怎么样才能做到满足不同人不同的要求,如果真的可行的话,大概只能让一个人满意吧。有些患者也许借着给别人他们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作为解决之道;他们尝试把爱的赤字升华为乐善好施的行为、普渡众生——而这么做也是因为他们希望被人喜爱或受人赞美,否则,他们不会如此卖力。

显而易见,忧郁型人格者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快乐地“自转”,以及主体发展得不健全。他们的感情如此脆弱,这个世界对他们的要求实在太多,使得他们颓丧,甚至绝望不已。因为自我过于软弱,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有强烈的冲动、愿望或目标,更不用说以圆滑的方式拒绝苛求。纵使他们懂得运用这些技巧,忧郁型人格者因为害怕被抛弃,也会基于良心不安,很难启齿说“不”,他们以为一旦说“不”,报应就会纷至沓来。所以他们唯有沉溺在忧郁中,如果超过忍耐极限就会不自觉地罢工,但也很难逃避心中的谴责。忧郁融化在灵魂深处,永远不敢表达的恨与妒对他们的人生观下了毒,长此以往,他们就必须借着自怨自艾或惩罚自己来赎罪。只要他们持续避免发展自我,一寸一寸地放弃自我,就无法改善现况。能助他们一臂之力的,只有勇于独立自主。

第三节 忧郁型人格还有什么其他行为特征

在本章中,我们讲了忧郁型人格的各种行为特征,除此之外,让我们来看看忧郁型人格还有哪些显著的行为特征。

1.绝望和忧郁型人格

绝望是忧郁型人格的一部分。正如发烧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一个部分一样,它并非意味着整个房间都达到了很高的温度。当忧郁发作时,你的所有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了悲观的事情上,因此,你自然而然地会对未来感到绝望。

和很多消极思想一样,绝望常常与避免失望相伴。你在生活中已经受过伤害,遭遇过拒绝和挫折,现在,你的思维跳出来告诉你,未来毫无希望,所以你也就放弃了努力。你以为这可以减小你的损失,因此,你也不用坚持那份注定没有结果的努力,或是重新燃起只能引起失望的任何希望。忧郁型人格最大的悲剧是自杀——绝望的最后表达方式。

2.自我苛求与忧郁型人格

自我苛求是忧郁型人格的核心特征,其形式就是责怪自己,给自己乱贴标签,憎恨自己,怀疑自己,轻视自己的优点。而且,当你自我苛求时,最小的失误或者最不起眼的不足都会变成你自我厌恶的导火索。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打翻一杯咖啡,你都可能会认为自己变成了一个笨蛋。

自我苛求的问题在于它常常与忧郁的其他许多行为特征混杂在一起。比如:你的大脑可能专注于自我苛求的想法,总想着自己做错了某件事或是犯了某个错。下面是自我苛求的具体特征。

◇反复思虑:我一直在不停地思考着我是如何把事情弄糟的。

◇不公正的比较:我总是把自己和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而且我达不到那些人的标准。

◇无法喜欢各种活动:当我做某事时,我无法从中得到快乐,因为我总是不停地想着我做得多么糟糕。

◇犹豫不决:我无法做决定,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

◇担心后悔:我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因为假如达不到预期目标,我就会后悔。

◇无助:对我来说,做什么事情都难,因为我真的不认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能使现状发生改变。

◇与人隔离:我难以与人相处,因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害怕亲密:我害怕建立婚姻关系,因为一旦人们了解了真实的我,他们就会拒绝我。

◇悲伤:我伤心、沮丧,因为对自己感觉不好。

自我苛求是把双刃剑。如果克服自我苛求,则可以改善你的其他忧郁特征。假如战胜了自我苛求,我们就能战胜绝望,摆脱犹豫不决、与人隔离和反复思虑的状态,所以,对忧郁型人格者来说,这是个好目标,我们由此开始吧。

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自我苛求的扭曲思维,同时附有更加符合实际思维的例子,帮助你摆脱自我苛求。

3.完美主义与忧郁型人格

完美主义表现为标准完全脱离现实,不能忍受过错,无时无刻不在批评自己。但是,某种完美主义也有一些适应性特质。下表中是两种完美主义,来看看忧郁型人格属于哪一种。

忧郁型人格的完美主义大多是适应不良性的。这类完美主义者自尊心很强,心理压力很大。他们担心很多,生活中的乐趣很少。

思考:

总是不想吃饭的苦恼

健康的人体为维持生存,会受控于生理本能,比如摄取必要的食物。而在人陷入忧郁后,控制机能就会失灵,同时食欲也会丧失,一天只吃一餐或两餐也是家常便饭。

据研究统计,所谓的“厌食症”,其患者多半是忧郁型人格者,虽然病因可能是减肥失败或人际关系问题,但其人格却是毋庸置疑的忧郁型人格。此行为只限于饮食方面,其他方面平常看起来相当健康正常。

当忧郁型人格者感到忧郁,特别是早上心情不好时,多半不会吃早餐。就是吃了,也觉得是硬把食物塞进嘴里一般,食不知味。他们通常会说:“我怎么总是不想吃饭啊?”

此外,忧郁型人格者也常出现极端偏食的现象。比如:只吃得下面包,或是只吃得下面食,还有人只有茶泡饭才勉强吃得下。有的人就连点心、零食,也常倾向于只吃单一种类的。其中还有人会变得相当偏好甜食。

此类人食欲不振后,体重自然而然会随之下降。如果一年内体重减少5千克以上,或是一周内体重减少1千克以上,这个人就绝对是忧郁型人格无疑了。

忧郁型人格者除了不想吃饭,在饮食上还有以下行为表现。

1.忽胖忽瘦

忧郁型人格者的消瘦与运动减重不同,此类人会整个人变得消瘦干瘪,总之,看起来绝不是那种苗条健康的样子,而是不健康的消瘦。

忧郁所引发的食欲异常不仅指食欲不振,还包括食欲亢进。他们会吃得特别多,因为心理压抑、恐惧、害怕、失落,所以会吃很多的食物来填充,进而身体又会忽然胖起来。

2.食不下咽

摄食障碍与吞咽障碍本身并非疾病,而是人体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之一。大家不妨一起想想将食物送到胃部的过程:对食物的认知—送进口腔—咀嚼—以舌头将其调整成容易下咽的形状—送至喉头、食道—从食道送至胃部。

在忧郁型人格者中,最容易出现身体表现的就是“肠胃”,也就是食不下咽、摄食障碍、吞咽障碍。这样的行为特征一旦长期持续,很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胃炎”,很容易让人忽略其中潜藏着的“忧郁”的危机。

3.反胃

忧郁一来,我们就会食欲不振或反胃。胃部这种反应其实是由突如其来的强烈忧郁或者慢性忧郁引起的。

当我们承受突如其来的强烈忧郁时,除了会感到不安与紧张外,自律神经的交感神经机能也会转而活跃,身体因此进入“备战”状态,出现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心脏、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加等现象。相反的,血管强烈收缩,减缓血液循环,会造成胃部蠕动停止,胃液分泌也会随之减少。也就是说,忧郁会暂时降低消化机能,造成“反胃”。

另一方面,如果人体持续为忧郁所扰,在备战的交感神经活动时,负责让身体休息的副交感神经也会同时活动起来。也就是说,交感神经意图减缓内脏的血液循环,停止胃部活动,但是副交感神经却发出指令,要求胃部加强蠕动,分泌更多胃液。同时,忧郁的刺激也会促进荷尔蒙的分泌,从而使得胃酸分泌转而旺盛,胃部黏液的分泌量随之下降。胃部各种诸如此类的矛盾活动,最后便以“反胃”的形式表现出来。

进一步而言,这一切都是忧郁造成的。

4.味觉变得异常

忧郁型人格者可能会在吃美味的食物时,表示“味道好怪”。其中有不少人会表示:“这个东西怎么是苦的啊?”这非但不是感觉迟钝,反而是一种由忧郁带来的异常敏感的表现。

忧郁不仅会使忧郁型人格者的心理产生变化,还会使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五感都变得异常敏感。所以在吃东西时,就会感觉味道不一样了。

当你身边有人常说“不想吃饭”时,你就可以判定他是忧郁型人格者了。食物是人活下去的基础,当你有此表现时,可以参考本书第二部分,试着走出忧郁型人格,让自己吃得有滋有味,活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