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健康发育伴随宝宝成长
1 视觉发育
辨色能力增强。新生儿时,似乎只能辨别红色和白色;而到了三、四个月时,则渐渐会双眼长时间盯着黄色、红色、白色、黑色等颜色的东西看了。
2 听觉发育
一到三、四个月,婴儿就能把头转向有响声的方向,也能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比如,当一有开闭开关、电视节目、收音机等声音时,就会转过头来看。听到音乐脸上就会显出高兴的神色;而听到发怒的声音时,脸上就会露出恐怖不安的表情。
3 味觉发育
能分辨母乳的味道,因此如突然喂奶粉,婴儿有时会坚持不喝,这表示婴儿的味觉已有长足的进展,所以要让婴儿改喝奶粉,必须趁早进行。而由第2个月起喂婴儿喝果汁,也正是这个道理。
4 心理发育
到了3个月后,宝宝的表情会变得丰富、生动,经常微笑,尤其有人逗闹时更容易发笑;渐渐地会逐渐改变,只对较亲近的人微笑,表现出选择性的反应。此外也学会了追寻声音,然后表现出愉快、不愉快的表情,如果周围没人,他会感到无聊而以眼睛追寻。
第二节 精心喂养粉嫩宝宝
1 多给宝宝补钙
给宝宝补钙,并非一件说补就补、想补就补的事。婴儿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婴儿专用的补剂究竟应当怎么吃、吃多少,需要严格遵照医嘱办理,不宜擅自做主给孩子乱添加钙剂。不仅是钙剂,从新生儿期开始,为孩子添加的维生素D制剂、鱼肝油口服剂,也都要请教医生,严格按照孩子生长的进程服用,防止出现滥用的问题。
2 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婴儿不能独立进食,所以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症。一般来说,每100克母乳含有维生素C 2~6克,母乳喂养的宝宝基本上不存在维生素C缺乏问题。
但人工喂养的宝宝就不同了,牛奶中维生素C含量本来就少,经过加热煮沸,又会破坏掉一部分,就所剩无几了。所以,要给人工喂养和综合喂养的孩子增加一些绿叶蔬菜汁、番茄汁、橘子汁和鲜水果的果泥等,这些食品中均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
维生素C接触到氧、高温、碱或铜器时,容易被破坏掉。因而,给宝宝制作这些食品时,要用新鲜水果和蔬菜,现做现吃。既要注意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又要避免过多地破坏维生素C的有效成分。
对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每天都要适量添加蔬菜水和新鲜果汁,用以补充维生素C。一般每天两次,在喂奶的间隙哺喂。
3 开始试用勺子喂宝宝
在3~4个月龄,孩子普遍可以开始添加食物,如蛋黄、苹果泥、香蕉泥等固体食物,可以尝试着用小勺子给婴儿喂食物或水。
婴儿能接受勺子喂的水或食物,具有适应新餐具的能力,则说明了宝宝的舌、咽、唇配合协调,渐渐地学会了见到勺子就张口的能力,吞咽时,舌头也不再把食物顶出口唇之外。而且通过勺子接受哺喂、学会使用舌头舔食食物,则能为再长大一些以后学会用勺子吃饭打下基础。
如果婴儿从来没有使用过勺子,宝宝会采用吸吮的方法,小嘴唇嘬起来,舌头用力与口唇配合,采用吸吮的方法来吃勺子中的食物。
在吞咽时,由于口腔嘬起来后,容积变小,会使一部分食物从嘴角流掉。反复用勺子喂哺之后,宝宝就能学会渐渐地用另一种口唇配合方式,来适应吃食物的新餐具。对于勺子的适应能力,也要通过多次的喂哺过程才能学会。
给宝宝使用勺子喂哺,开始会难一些,但是只要多练习,就能学会。
第三节 日常护理清洁宝宝身心
1 警惕宝宝脑部缺氧
在人体所有器官中大脑是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婴儿脑重量占体重的10%左右,而耗氧量却占全身的50%左右。如婴儿发生缺氧,则首先受损的就是大脑。明显脑缺氧可引起抽搐、昏迷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幸存者也将因受损后的大脑恢复困难而致终生残疾及智能低下。这和“大脑易受损期与脑部激增期的发育相一致”的特点有关,两者均是从妊娠25周时开始,持续至出生后2岁。因此,在大脑易受损期发生缺氧或营养缺乏会明显影响脑部发育,进而影响神经及精神运动的发育。
2 选择适合宝宝的玩具
3 个月大的婴儿的世界是一个感知的、触摸的、微笑的和品尝的世界。宝宝喜欢有人逗他玩,给他东西,遇到什么东西还想用小手摸一摸,放到嘴里咬一咬;喜欢被抱着面朝着外面,看他前面数不尽的东西,而且为这些有趣的景象感到惊异,还会以一种可爱甜蜜的微笑来回应。这时父母应该多和他一起游戏玩耍,(1)可选用一些大的彩圈、手镯、脚环、软布球和木块,以及可击打、可抓握的、可发声的塑料玩具和五颜六色的图画卡片,让婴儿去任意活动。
(2)可准备一些各种质地、各种色彩、便于抓握的玩具,如摇铃、乒乓球、核桃、金属小圆盒、不倒翁、小方块积木、小勺、吹塑或橡皮动物、绒球或毛线球等。
(3)响环。3个月大的婴儿已能握着“响环”玩,开始尝试触觉、听觉、视觉或味觉的作用。用手摸摸,体会手上感觉如何;用眼睛看看玩具的各种色彩;用口尝尝玩具的味道;摇动响环时的声音又可训练婴儿的听觉。这类最简单的玩具是开发婴儿智力的第一步。
3 睡倒觉的应对措施
(1)试着限制白天的睡眠时间不要过长,以一次不超过3小时为好。弄醒孩子的办法多种多样:打开衣被换尿布、触摸皮肤、挠脚心、抱起说话等等。
(2)白天有规律地外出玩耍,使孩子适度疲劳;白天睡眠时室内光线不要太暗,可适当有响动。夜间则提供较暗和安静的睡眠环境,帮助孩子区别昼夜。
(3)白天增加活动时间,减少睡眠时间,但不可过分,不要让孩子过于疲劳。如果一时间难以纠正,也不要太着急,忍耐几周就会好的。
4 正确对待宝宝流口水
这个月龄的孩子,越来越招人喜爱了,同时却逐渐增添了一个让妈妈颇感头痛和尴尬的表现——开始流口水,而且总会有口水挂在嘴角边,擦也擦不尽。这种现象,也是婴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现象。
婴儿唾液腺不太发达,口水分泌得较少。宝宝长到3~4个月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均趋于发育成熟,唾液分泌量逐渐增多,而孩子还没有吞咽意识和挂在嘴角边不舒服的感觉,因此,会成天挂着“哈拉子”,让喜欢干净的妈妈很伤脑筋。
有的宝宝到3~4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萌生的牙齿对口腔神经产生刺激,更加会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宝宝口腔较浅,又不会节制口腔内的口水,吞咽功能又差,所以经常会有口水流出口腔;当宝宝从卧位转换成坐位或直立位时,口水就更容易流出来。
此外,一般长到4~6个月大以后,宝宝开始出牙时,由于对三叉神经的刺激,或者由于食物的刺激等,均可能使口水流出口腔,这些都是生理性的,不是病态的。随着宝宝的长大,这种现象会慢慢消除,一般无需治疗,切忌乱投医。
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平时很少流口水,突然口水增多,并伴有不吃奶、哭闹等现象,则有可能与口腔溃疡等疾患有关,这种情况下就要去医院诊治了。
第四节 不懈锻炼增强宝宝体能
1 练习视听
3~4个月龄的孩子,已经具备进行视觉、听觉练习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练习,增强视听能力。
3 个月大的婴儿最喜欢看人脸。人脸既复杂,又清晰,变化无穷,眼睛有光有色,伴随着脸部表情和温和笑语。
要考虑到婴儿视觉功能的日渐成熟,来满足宝宝的要求,促使其视觉的发育。可以在婴儿床或童车的前上方挂一些色彩鲜艳、有声响的玩具,但不宜太多,婴儿不喜欢眼花缭乱。不要挂在正中位置,可以分别挂在两边,距离以50~70厘米为宜。大玩具可以略高、小玩具略低一些,形状可以不同。学会坐以后的婴儿的视野扩大,可以给他一些玩具练习抓握、摇晃。每天可以进行两次有目的的训练。为了发展婴儿的视觉,房间光线要充足,窗户进光和灯光都不宜直射在婴儿的视野内,以免干扰孩子的视线,影响视力。
听比看更能引起宝宝的注意,一点微小的声音都能引起婴儿的警觉。满月以后,婴儿的听觉更加灵敏。听觉随着视觉的集中而完善,为今后的语言发展作好准备。2个月大的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会做出积极反应。
3~4个月龄时,宝宝喜欢听音乐,能找到声源,还能区别不同频率的声音。此期间的婴儿,一般喜欢听催眠曲。孩子在这个月龄,能准确地区分妈妈柔和的呼唤和爸爸较为低频率的声音。5个月开始能分辨成年人发出的声音,听见母亲或亲人的声音会格外高兴、手舞足蹈。6个月时能区别语音的严厉或和蔼,并会有不同反应,叫到名字时会表示兴奋。
训练看和听,开始时可以通过妈妈温柔的逗引和谈话。有时离近一些,有时离远一些,声音高低变化。给宝宝听各种不同的歌曲、音乐,看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
还可以用玩具逗引,做一做“藏猫猫”、抱孩子照镜子等游戏活动。同时在日常穿衣、盥洗等生活照料的过程中,要多和宝宝说话,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宝宝的视觉和听觉。
2 练习学爬
爬,是一个很重要的动作发育。婴儿会爬了,才能自己移动身体到想要去的地方,孩子的活动范围要比坐着、抱着宽阔得多,要去探索周围世界就方便得多。所以,会爬的孩子能学得多,也灵活得多。
用有吸引力的玩具放在宝宝头前方,却让孩子伸手够不着;然后在前面用语言鼓励宝宝努力移动自己的身体向前。一般情况下,孩子往往会向后退,可以用双手推抵住孩子两侧脚底,帮助宝宝向前匍匐移动,等到孩子自己的手能抓到玩具后,会因为取得成功而感到非常高兴。等孩子学会翻身动作和俯卧抬头抬胸动作以后,可以反复进行这样的训练,孩子就能学会熟练地向前爬行。
但是,要特别注意,对待3~4个月龄的孩子,只是让宝宝试一试爬,不宜过早地要求孩子。而且,必须等到孩子学会了俯卧抬头和抬胸动作之后,才可适当地练习爬行。
3 练习独坐
到了这个月龄,婴儿的头和四肢的灵活性加强,独立支撑能力也较好,具备了训练独坐的能力和条件。
训练婴儿独坐的方式,可以用拉坐和靠坐来循序渐进地进行。
把宝宝拉坐,是在婴儿仰卧时,顺好两条腿,然后拉住孩子的双手,轻轻地拉起上半身,达到坐姿,并且保持一定的时间。注意拉婴儿双手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慢。
拉坐起来以后,应当用衣物或者靠垫放到婴儿身体后面,支撑住背部,使孩子的腰部尽可能挺直,与髋部逐渐形成90°角,并且能坚持坐一会儿。
婴儿依靠靠垫扶坐时,头部能伸直,证明颈肌发育良好,能支撑头部的重量。在孩子拉手起坐后,头不会向前倾时,才能进一步练习扶坐。扶坐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如果发现孩子头向前倾或朝后仰,表明孩子颈肌疲劳,应当立即躺下休息。
4 练习抬胸、抓握吊球
(1)挺胸练习 让孩子俯卧在床上或桌子上,用色彩鲜艳的声响玩具在孩子前上方摇响,逗引宝宝抬头、挺胸,然后逐渐把玩具往上方更高处移动,逗引孩子用双手支撑起身体,抬高胸部去看玩具。
初次练习时,可以先轻轻地把婴儿的手臂移动到胸前。如果孩子已经能用单臂支撑身体,伸出另一只手去够拿玩具时,把玩具给孩子拿到手玩。
婴儿在此时,能伸出一只手够取物品,则表明孩子手眼协调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引导孩子够取不同质地的物品,选择木质、塑料、绒布、丝绸材料和形状不同的物件,如方形、圆形、质软、质硬、纸制品、橡皮制品等,促使婴儿手的触觉能力进一步发展。如果婴儿还不能用单手或者用双手抓握物件,可以进行够取抓物练习。
(2)够取、抓握吊球 找一个孩子小手能拿住的小球,如装中药丸的塑料壳,打开后缚上一根粗线,打上结挂在孩子能够取到的地方,如可以吊在婴儿床上方。开始时,婴儿只能用手拍击,球在空中晃荡,能诱导孩子去够取;也有可能使用双手去抱,或者伸长手臂够到拴小球的线才能拿到小球。
如果婴儿还不能使用单手或双手抓住小球,可以握着孩子小手,让宝宝能拿住小球玩一会儿,使孩子保持兴趣、增加信心。然后,止住晃动的小球,让宝宝试着自己用手去抓,通过多次的尝试,渐渐地学会够取和抓握住空中晃动的小球。
够抓到吊着的小球,远比拿到放在桌子上的静物难度大。因为用粗线吊着的小球晃荡不停,目标不固定。所以,孩子够抓到吊球的本领,要比取到静物大得多。若从4个月龄开始训练,一般到5个月龄以后能抓到就不算晚。
够取并抓握住空中吊着的小球,能培养和训练婴儿手眼协调能力,锻炼肌肉和韧带组织,刺激大脑相关区域建立联系,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第五节 启蒙教育开启宝宝智慧
1 模仿——宝宝的最爱
对于日常生活中妈妈和爸爸说的话,宝宝最爱模仿,这种模仿是宝宝学习语言的基础。孩子虽然还不能正确地发音,但会努力学习父母说话的节奏、韵律或整体语感,用自己的声音来重复。
在婴儿的咿呀学语阶段,每天可以面对着宝宝,带着愉快的表情,发出“妈——妈”“爸——爸”等重复音节。而且要引导孩子注意妈妈的口形,每发出一组重复音节后,停下来给孩子张口发声模仿的机会。
到了这个月龄,婴儿已经能够发出五六种简单的声音。孩子说“妈妈”时知道用眼睛看妈妈,说“爸爸”时会用眼睛看爸爸,证明孩子已经开始明白简单的声音所表达的意义,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能把一定的语言代表的意义与认知意识固定和联系起来。
2 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
一般认为,婴儿最初出现明显的记忆现象,是在出生后4~5个月龄时表现出再认能力。每当见到妈妈或者奶瓶时,宝宝会显得十分愉悦。这个月龄的婴儿,已经能认出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件,但是,再认保持的时间很短,只能再认相隔几天的物体。随着发育成长,活动能力和范围的扩大、生理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发展,孩子的再认范围也逐步扩大,记忆对象增多,保持记忆的时间也不断延长。
婴儿能辨认亲人,则表示开始具备了辨认记忆的能力。对身边的亲人会表现出明确的感情记忆,对于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则会保持紧张和警惕的注视,这就证明孩子已经具备了辨认记忆能力。利用宝宝刚刚出现的记忆能力,可以训练孩子多多认识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体。一般来说,婴儿能在出生后10~12周内,认识母亲和物体,15周内认识家庭中的其他亲人们。
认识家庭环境中的亲人、认知家庭环境中的物体,都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发展记忆力的途径。
3 感官刺激有助宝宝脑部发育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有助于婴儿脑部的正常发育:
(1)视觉刺激:可用来促进注意力。
(2)听觉刺激:能促进语言和记忆能力。
(3)味觉刺激:对于学习能力和情感培育很重要。
(4)触觉刺激:促进运动能力。
(5)嗅觉刺激:有助于建立安全感和情感联络。
另外,父母对孩子的爱抚和喜爱对婴儿脑部的健康发育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父母对孩子要多关心、多搂抱、多轻拍、多抚触、多对视、多说话等等。
4 抱一抱宝宝
经常抱一抱孩子,不仅仅是养育问题,也是早期的情绪培育问题。每天都要适当地抱一抱孩子,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反之,则可能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良的影响。
婴儿喜欢听妈妈心跳的声音,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能回忆起自己在妈妈腹中时,那种安全又温暖的情形,这对于孩子的情绪有安抚作用。把孩子抱在怀中,轻轻地拍一拍背部,温柔地抚摸孩子,能使孩子安静下来,不再啼哭。
从3个月以后,抱婴儿就适宜采用直立竖抱的方法。扶住婴儿的头,使孩子直立地趴在妈妈的肩上,能使宝宝视野开阔,孩子往往会好奇地东张西望,忘记哭啼。
抱婴儿的时候,应当让宝宝能看到妈妈的脸。可以采用让孩子面向妈妈的抱法,把一只手放在孩子两腿中间,另一只手围绕着孩子的胸部,这个月龄的孩子已经不用再扶持头部。也可以让孩子骑坐在妈妈的胯部,支撑孩子的重量。如果孩子觉得坐在怀抱里的姿势不够舒服,会自己调整身体的位置。孩子如果觉得不安全时,就会伸出小手紧紧地抱住妈妈。
对于4个月龄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伸出手要抱的能力。妈妈向宝宝伸出手,同时对孩子说:“来,伸出手,让妈妈抱抱!”如果孩子还不知道伸出手,爸爸可以站到孩子身后,帮助宝宝伸出手臂来。如果宝宝知道伸出手是要抱后,要鼓励和表扬,而且要把他抱起来。
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妈妈可以先拍一拍手,再伸出手向着孩子。宝宝伸出手以后,一定要抱起孩子,通过这种动作联系,强化宝宝的认识,把“伸手”和“抱起来”联系起来,形成意识。
5 学习用手势表达
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愿,是3~4个月龄孩子智力发展、自我意识形成的标志之一。
这个月龄,是孩子学习手势表达的最佳时段。可以因势利导地从日常玩耍中,教给孩子学习几种手势表达语汇:
(1)逗一逗 从满3个月龄开始,就可以逐渐训练婴儿做逗一逗手指的游戏,练习伸出手指,双手触碰和按摩。
让婴儿坐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分开两手抓着孩子的双手,捏住宝宝的食指,教孩子把两个食指的指尖对拢,点上几下,然后分开。指尖对点时,说“逗,逗,逗”,点一下,说一次;分开两只手时,说“飞,飞”。做得次数多了以后,只要妈妈说“逗,逗,逗虫虫”,孩子就会用双手指尖对拢,说到“飞,飞了!”时孩子就能张开双手。
(2)“Byebye”——爸爸再见 爸爸离开外出时,对孩子挥手说“再见,Byebye”,教宝宝也挥手学做招手再见的手势。孩子如果不会模仿,妈妈可以拿起宝宝的手臂,边挥边说“爸爸再见”。经常和反复地做练习,孩子就能学会表示再见的挥手手势。学会招手以后,可以让孩子在家人、朋友离开时,主动挥手表示“Byebye”、“再见”。
由此类推,学会用手势表达以后,可以进一步教孩子模仿成年人双手抱拳,做拱手的手势,表示“谢谢”;做双手手掌拍击的动作,表示“欢迎,欢迎!”
但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个月龄的孩子,对于手势表达并不能完全理解,绝大多数孩子要到9~10个月龄时,才能完全做到对成年人的语言指令做出动作反应。因此,训练婴儿用手势表达不同的意义、适当做日常生活中的启智游戏,不宜操之过急。
第六节 疾病防治保证宝宝健壮
1 及时预防接种
孩子在2个月大时已经服用了小儿麻痹糖丸(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的第1丸,3个月大时要服用第2丸。
从本月开始,要给孩子注射三联针(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剂)。这种预防针要打三次,每次间隔30天,在3个月内连续注射完毕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为什么这种针要连续打三次呢?因为注射一次产生的抗体维持的时间较短,必须连续注射才能使机体产生一定的抗体,达到足够的抗病能力。注射三联针后,大部分孩子都有轻度的发热反应,这没关系。如果体温超过38.5℃,可服一次退热药,1~2日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什么情况下不能注射三联针呢?孩子发热不适的情况下暂时不能注射,待病愈后再注射。另外,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脑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的孩子、脑炎后遗症和癫痫的孩子均不能接种,以免发生抽风等意外情况。
2 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小儿常用的水杨酸类退热药,可使末梢血管扩张、发汗从而达到散热、降低体温的作用。而大量出汗使有效循环减少,容易引起虚脱。另外,阿司匹林在血液中可与胆红素结合,有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可能性。婴儿对此药物比较敏感,剂量也不易掌握;用量较大时会刺激和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还可能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造成出血倾向。所以,婴儿发高热时,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早做出诊断;如需要降温,尽量以物理降温为主,不能轻易使用阿司匹林,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更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3 宝宝的地图舌与沟纹舌
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或喂水时,发现宝宝舌头上有一块块浅红色像“地图”模样的东西时,一定会很紧张。地图舌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舌黏膜疾患,之后表现为舌背出现暂时性丝状乳头剥脱消失,初发时为小范围剥脱,之后几个小范围剥脱融合为较大剥脱区。丝状乳头边脱、边修复,形状经常变化,似在“游走”。目前,对地图舌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可适当补充维生素,有的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自然消退。
正常人的舌表面是平整的,没有明显高起和凹陷的部分。但有些人的舌部会出现一道道深沟,构成各种图形,称沟纹舌。一般认为这是舌肌发育不良的先天性畸形,与遗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沟纹舌纹沟加深。一般没有特殊改变时,不需作任何治疗,但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这样可防止口腔感染。
4 防止宝宝窒息
1岁以内的婴儿最容易发生窒息,大一点的孩子单独玩耍时也可能发生窒息。防止窒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塑料袋要保管好,因为孩子有时会将塑料袋套在头上而造成窒息。
(2)不要给婴儿枕大而软的枕头,因有时枕头会堵住孩子的口鼻而造成窒息。用棉被包裹婴儿时,应让孩子的口鼻完全露在外面。
(3)玩具上的绳子不能太长,否则,会绞在孩子的脖子上而引起窒息。
(4)不要给孩子穿大网眼的线衫或系领结的衣服。因为这类衣服会被家具或儿童车上的突出物钩住,甚至紧紧勒住孩子的脖子。
(5)用奶瓶喂奶时,千万不能将奶瓶塞进孩子的嘴里就走开,因为奶呛入孩子的气管可能导致窒息。
(6)不要让孩子玩纽扣、硬币、玻璃弹子或其他小东西,以防进入气管。
(7)不要给婴儿吃炒黄豆、花生米等食物,这类食物容易掉进气管而造成窒息。
发现孩子窒息时,应立即去除引起窒息的原因,如拿掉枕头或解开绳子等。如果婴幼儿气管内掉入异物时,除非是很容易抓住的异物可以用手去取出,一般都不要去取,因为异物很容易滑入气管深部,使孩子更危险。不妨抓住孩子的双腿,倒提起来,并适当用力多次拍打后背的两肩膀之间,这样可使异物掉出来。若出现呼吸困难,应尽快送医院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