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买房的革命
8293400000067

第67章 后记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作为一个持续十几年密切关注中国的城市化、尤其是高密度大城市化、关注房地产的观察者,一开始是对建筑、对房屋、对城市建设的浓厚兴趣使我情不自禁地关注并投入到房地产领域中,到后来是市场教会了我对该领域的投资觉醒。我并不是这个行业的先知先觉者,但是作为当代中国新时期以来始终笔耕不辍、年平均发表文章四五百篇的时评人,我对中国社会多领域的持续观察和思考可以帮助我在更宏大的视野下思考房地产领域的诸多现象和问题,从而有可能在较为准确地把握时势、时局、时空的大判断前提下,更为靠谱地对房地产业做出更为精准的“小判断”。多年的时事评论生涯使我确信:没有正确的大判断,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小判断。这就正如古人说的:“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很多盲人摸象者,自以为真理在握,然而大浪淘沙,经过时间之砂的磨砺,一转眼那不过是一个个笑柄和悲剧而已!

多年来,房地产领域的唱空派每每被尊为“百姓利益的代言人”,而唱多派则每每被视为“开发商的走狗”甚至是“人民公敌”。然而,事物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解开其中的逻辑和规律链条,才能对房地产领域的问题对症下药。而房地产领域最大的矛盾,是普通民众收入太低而社会上的流动性太高(钱太多),因此,要让房价处在多数老百姓能够承受(不是心理承受而是实际购买力方面的承受能力,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对于买方来说,再便宜的东西也可能嫌贵;而对于卖方来说,再贵他也嫌太便宜)的范围,解决的办法不是压低房价,而是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或者全面收缩流动性。换句话说,社会上钱太多而普通老百姓收入太低,只能说明社会的分配结构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是社会的全局性问题,不是房地产一个领域可以“独善其身”局部解决的问题。

所以,普通老百姓应对高房价,不是对房价喊打喊杀可以解决,而是应该转变观念、冷静分析,尽可能的力量,及时、合理入市,才能规避流动性泛滥导致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与排挤。

这么多年来,我最痛心的是很多老百姓原本钱不多,又缺乏投资经验和理念,偏又多数中国人天生懒惰,不爱思考,所以每每中了“精神按摩”的迷魂汤,在被誉为“百姓利益代言人”的唱空派们忽悠下丧失买房时机,使内地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为投资者的天下。

之所以写了这么一本书,是想揭示真相,让更多看到真相的人们能够“迷途知返”,急起直追。我把我的高密度城市化理念、财商启蒙理念,包括一些实务操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等,都贯穿其中了。细节上的经验教训也许尚未穷尽甚至难免可能有谬误之处,但要做小判断,先做大判断的思维方式,希望能给亲爱的读者有益的启发和思想、财富的盛宴。

这么些年来,每每有朋友问我:现在买房时机是否合适?我都对他们说:短期内,也许会跌,也许会涨(这是神仙都说不准的事情,只涨不跌,意味着抄底。但全世界不论炒股和买房,抄底的大有人大,但真正事先准确判断谷底的几乎不见一个,有的只是碰巧猜中),但中长期看,它一定要涨。如今,那一桩桩一件件都还历历在目,信之者并付诸行动者,现在无一人面临吃后悔药的命运。即使短期内遇到小幅震荡,也比一等再等等抄底进而失去良机甚至永远出局强百倍。实践中,我发现一个极其有趣的经济心理学现象,就是那些等待抄底的人往往都是最终失去机会甚至失去行动力的人。我们当然应该防范和警惕那些价值被高估的东西,但更要防范的也许是这种“抄底心理”对行动能力的杀伤力。

最惊心动魄的是2009年。现在人们知道的是,这是内地房地产史上涨幅最高的一年,全国平均年涨幅高达25%以上,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局部更是高达100%甚至更高。这一年的10月,笔者通知了几位曾委托我帮助他们留意房子的朋友,建议他们在年底前一定要下手。我判断说,年底二手房营业税一定会调整(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普通住宅营业税减免年限由二年改回五年),即使房价因此下挫,也绝对跌不到增加的税费那么多。其中一个朋友判断房价会下跌,另一个朋友则是说和爱人始终抽不出空,还有一个态度暧昧。最终,在最后的两个月,北京的房价疯涨了30%不止。进入2010年以后仍在上涨,“两会”期间在朝野上下的喊打声中涨价有所收敛,两会过后据公开报道的数据又“报复性补涨”11.8%,一手商品房价格最高月涨32.2%。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显示,2010年平3月份,北京商品房整体开盘均价环比2月上涨了34.5%!结果是:40万元在2009年年底前在北京东部三四环间的CBD区域可以买一套小户型(二手房,下同),但到了2010年3月份,40万元在距四环12公里外的通州(五六环之间)都买不到一套小户型了!

而另外一位朋友则很果断地“该出手时就出手”,现在可以在CBD的核心地段、自己的房屋楼下悠闲地喝着咖啡,尽情地享受夕阳的灿烂与温暖。

2010年4月1日,《2010胡润财富报告》在海南三亚发布,《报告》称,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已达87.5万人,相比去年增长6.1%,其中亿万富豪达5.5万人,相比去年增长7.8%。

胡润在发布会上分析说,中国内地富豪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股指上涨、房价上涨和中国2009年GDP的快速增长。《报告》将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商人、高收入人士(如跨国公司高层)、“炒房者”和“职业股民”。

以富豪的长期居住地为划分标准,北京、广东、上海三地的千万富豪数量占中国内地的48%。北京有15.1万位千万富豪和94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一;广东有14.5万位千万富豪和82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二;上海有12.2万位千万富豪和73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三。

“炒房者”和“职业股民”成为“千万俱乐部”的四大类型之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说明在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财产性收入已经越来越超越工资劳务性收入,成为人们财富增长的重要方式甚至是主要方式。

在此背景下,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拥有具备独立产权的、可以随时实现资本化的财产,成为每个国民必须面临的现实课题。否则,他或者她将随时面临的处境是:劳务性收入的增长永远赶不上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增长。

但与此同时,一份“中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最近开始在网上流传。它回顾日本1985~1991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2008年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最后更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2011年崩盘。凤凰网受调查的网友中70%认同此观点。

显然,类似的崩盘论始终在影响着人们的选择。但这么多年来,我们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是,每一次“崩盘论”或者“房价大降论”都会使相当多一批人“高兴得昂首大叫”,“崩盘论”的始作俑者往往也能收获万众瞩目甚至万众景仰的“意见领袖”之江湖地位。但最终,崩盘论往往就像义和团的咒语,被现实的真枪实弹击得粉碎。普通消费者则不断被排挤到城市中心之外,甚至不断被挤到二、三线城市。

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与崩溃前的日本房地产市场相比,的确有很多形似之处,但貌合神离,一是日本楼市泡沫破裂是建立在工业化城市化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而中国的城市化刚刚起步不久,工业化也远未完成,住宅的真实需求(含租赁需求)仍在顽强支撑内地楼市;二是我国住房的贷款比例远低于日本当年。

在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支撑下,从今年2月份的数据看,东亚一线大都市的楼价仍在不断膨胀。各城市不同区位的楼价拉差很大,每平方米人民币3万、5万元只是东亚一线大都市房价的起步价。

2008年度,全球房价最高的十大城市是:蒙特卡罗324752(单位:元/平方米,下同),莫斯科142318,伦敦141657,纽约101687,中国香港100879,巴黎82731,东京81041,新加坡66199,罗马62526,孟买62452.目前,东京中心区域楼价远没有达到当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前12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最高价格(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学会秘书长最近指出,日本东京银座房价最高时曾达到50万美元1平方米)。如果刨除近20年来通货膨胀的因素(我国过去30年平均每年实际通胀率在20%左右),今天的房价跟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今日中国内地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泡沫的确很大,但过于迷信并寄望于泡沫的迅速破裂再来购房,则无疑会使更多的普通购买者遭遇被房地产市场抛弃的命运,从而使楼市进一步成为冒险家的乐园和投资者的游戏。今天,一些投资者已经在轻松地玩“一变二”甚至“一变三”(亦即,将现有的一套已经升值不少的房子卖了,或者抵押贷款,再去按揭买更多的房子)的裂变游戏,可是,我们的一些住房消费者却仍在颤抖着数那手中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点越来越毛的首付款,不知道何时该下手,该不该下手。

女士们,先生们,你跑不过通胀至少也应该跑过那些投资者啊!也只有好好学习投资者,才能够像他们一样跑赢通胀。

我的E-mail:tongdh@vip.sohu.net

我的博客:http://tdh318.blog.sohu.com

2010年4月19日于北京兰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