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8293300000096

第96章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译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释”

法:方法。三到:指心到、眼到、手到,三者都要具备。信:确实、真的。皆要:都重要。皆,都、全。要,重要、需要。

拓展故事

用心做事会把事做得更好!

清晨,住持方丈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身时,寺里刚好传来阵阵悠扬深沉的钟声,整个山谷似乎都动摇起来。禅师凝神侧耳聆听良久,待钟声一停,忍不住召唤侍者,询问道:“今天早晨敲钟的人是谁?”侍者回答道:“报告方丈,是一个新来参学的小沙弥。”奕尚禅师点了点头,吩咐侍者将这位小沙弥叫来。

奕尚禅师问这个敲钟的小沙弥,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敲钟呢?”

小沙弥不知奕尚禅师为什么特意要见他,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问他,忐忑不安地回答道:“没什么特别心情,只是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这不是你的心里话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只有虔诚的人,才能敲出这种深沉博大的声音。”

小沙弥想了又想,认真地回答道:“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平常听您教导说,敲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犹如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敲钟。就是这样而已。”

奕尚禅师听了很是高兴,他进一步提醒这个小沙弥,道:“往后处理事务时,都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将来你的成就会不可限量!”

后来,这位小沙弥一直记着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敲钟的禅心,终于成为一名得道的高僧,他就是后来继承奕尚禅师衣钵真传的森田悟由禅师。

书市读书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从小酷爱学习,十四岁时被推荐到京师的太学去学习。一年后,学府中的藏书都被他读完了,他便挤时间到书市上去读书。书市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王充就像没有听到一样,只顾专心致志地读书,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卖书的老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当他得知这个孩子就是王充时,高兴地说:“你以后尽管来这里读书好了。”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凳子。后来,博学的王充终于写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巨著—《论衡》。

“评析”

此处古人告诉我们,读书有三个要领,这三个要领都要同时具备,就是“心眼口”。即使是眼睛在看,口也在读,但心如果没有专注在书本上,也是白看白读。所以读书最主要的还是在你的心。心如果没有专注,心有旁骛,心有挂碍,心里头想着其他的事情,这些都会妨碍我们读书的效果。虽然学生很专注地在学习,虽然上课学生的眼睛盯着老师,但是如果老师所说的话学生没有反应,那么我们就知道这个学生上课没有用心去听讲,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要特别地注意在学习之后,自己有没有提升?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学得很认真,可是考试达不到理想分数,所以就灰心了,对自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这样也非常的可惜。

小沙弥敲钟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用心。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所说的一句话:“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用心”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有责任心,能把工作放在心上,对工作负责。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首先要有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是为了挣钱生活,还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一个人为自己负责的基础上,才能有着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态度。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小猫钓鱼》的文章,故事说的是猫妈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妈妈心无旁骛,认真地钓鱼,而小猫呢,看到蝴蝶飞来就去追蝴蝶,看到蜻蜓飞来又去追蜻蜓。等小猫空着手回到河边时,猫妈妈已经钓上了好几条大鱼。在妈妈的教诲下小猫不再三心二意了,蜻蜓飞来了,小猫没理会。蝴蝶飞来了,小猫看也不看一眼,最后鱼儿上钩了,钓上来一条好大的鱼。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办成的,只在于你是否专心做罢了。《弟子规》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方法,久而久之,这种方法就会内化为一种优秀品质,让我们受益终身。

“思考”

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子女非常用功,每天专注在课业上,你看他每天读到三更半夜,可是考出来的成绩却非常差,因此情绪也非常低落。这时候我们要想一想,人为什么很用功,可效果那么差,可以说事倍功半呢?

名言欣赏

1.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张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