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8293300000093

第93章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译文”

如果不去接近那些德行宽厚的人,就会有许多坏处。因为,没有好的模范学习,那些品德恶劣的小人,便会趁机接近,无形中使我们受到影响,我们将逐渐败坏;到最后,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失败,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注释”

无限害:有许多坏处。小人:品德恶劣的人。进:向前。坏:败坏。

拓展故事

齐桓公的教训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晚年生活腐化,宠信小人,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齐桓公有三个宠臣,他们是易牙、竖刁和开方。易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臣子,为了讨好齐桓公和他的卫姬,让他们尝到人肉的味道,竟然把自己刚刚三岁的儿子杀了,做成了肉菜献给齐桓公吃。竖刁本来是侍候齐桓公的一个小童,为了可以随时随地跟随在齐桓公身边取宠,竟主动阉割自己成为宦官。开方是卫国的太子,却放着太子不当,跑来做齐桓公的臣子,十五年不回家看自己的父母,父母死了也不去奔丧。齐桓公认为,易牙爱国君超过爱自己的儿子;竖刁爱国君超过爱自己的身体;开方爱国君超过爱自己的父母。所以他对三个臣子言听计从,十分宠信,国势日趋衰败。宰相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对齐桓公说:“对自己的儿子、父母都不爱的人,对自己身体都不爱惜的人,怎么会真心爱您齐桓公,对您尽忠呢?开方放弃太子的地位来侍候您,可见他的野心有多大!”

齐桓公哪里听得进这些忠告。后来,齐桓公病了,这三个小人原形毕露,公开为非作歹,对病重的齐桓公不理不睬,齐桓公终于被活活饿死了。

交错朋友遗恨终生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有一个人是功不可没的,他就是出谋划策的丞相李斯。天下安定后,他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亲自制定了小篆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可是后来,他与赵高结成了朋友,他俩在秦始皇东巡途中病死后假传遗旨,杀死了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帝,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赵高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当着皇帝的面指鹿为马,为所欲为。李斯后悔当初不该与赵高合谋杀了扶苏,但为时已晚。赵高设计让胡亥撤去了李斯的丞相职务,又把他打入大牢。就在胡亥当政的第二年,李斯先被砍去脚趾,后押赴刑场被腰斩。他的父母、兄弟、妻儿老小三族的所有人全被杀害。

“评析”

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我们要多结交一些思想积极向上,无论是学习品质还是做人的素质都很过高的人,与这样的同学在一起你也会对生活越来越充满希望,并为成就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这里也告诫我们,如果人不能随时提醒自己,不能每天进步,就有无限的害处。这里也讲到“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不能亲近有道德的人,不能亲近好老师,不能经常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涵,有可能我们的心就会往外跑,往外奔驰,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追逐欲望,追求享受。像这些很容易诱惑我们,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接受这些道德的教育,我们的内心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外界的引诱。

亲仁,最主要就是要巩固我们内在的道德。你有道德思想,你有道德涵养,你就懂得明辨是非,你肯定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它讲“不亲仁”,它有无限的害处,有讲不尽的坏处。因为你只要一沾染社会上这种不良的习气,就可以让你一辈子堕落下去。很多不好的朋友,他们就会逐渐地来接触于你。

“小人进,百事坏”。我们就晓得,我们这一生朋友的影响力非常大。有这些不良的朋友围绕在你的周遭,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与你相处你会提升,不良的朋友跟你在一起你会堕落。这里的“百事坏”,就是说这里世间的种种诱惑,它会围绕于你,你一不小心,把持不住,就有可能堕落而自己不知道。

所以“亲仁”这一条也非常重要,告诫我们一定要有道德作为基础,要有圣贤人的这些智慧,作为我们人生的一些历练、一些宝贵的参考。如果没有得到这些学习的话,我们在现今的环境里,就很难把握住自己,很容易受到影响,自己堕落不晓得。接近仁者,你也会参照,就会每天都意识到自己哪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好,知道哪个地方要改正,所以你的过错就会越来越少,而你的品德修养会一天比一天高。而接触小人,就会使他们乘虚而入,进到你的社交圈子里,这样的话,小人就会影响你。你就会被小人的种种不良言行给污染,你一百样事情,都会毁掉。

“思考”

很多同学会跟着别人起哄去打架闹事,事后老师问他们为什么要打架,他们往往会说,是某某叫我去,我就去了。生活中怎样判断对某人应该敬而远之?又怎样判断应该好好亲近跟他学习?这个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朋友,是人际关系中甚为重要的交际对象,有的人与朋友交际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有的甚至反目成仇、相互暗算、攻讦。其实,说到底这都是没有掌握与朋友成功交际的技巧。朋友除了真诚和宽容外,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倾听朋友的诉说。

2.不要单纯追求功利性交往。

3.求人情要适可而止。

4.交际往来要有“度”。

5.不要将朋友理想化。

6.朋友之间也要说“不”。

名言欣赏

1.仁人无敌于天下。—《孟子·尽心下》

2.求仁而得仁,宁怨填沟壑。—文于祥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