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8293300000044

第44章 揖深圆 拜恭敬

“译文”

问候他人时,无论是拱手行礼或跪拜,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

“注释”

揖:作揖,拱手行礼。深圆:指弯腰鞠躬的姿势到位。拜: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

拓展故事

汉明帝敬师

桓荣,字春卿,东汉沛郡龙亢

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做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给老师磕头。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数百名学生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做了妥善安排。

作揖还辱的郦食其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不喜欢读书人,所以有一次故意在召见读书人郦食其时坐在自己的床上,叫婢女帮他洗脚,借此来羞辱郦食其。郦食其看了以后并不生气,反而很有礼貌地向他拱手作揖,说道:“您若想推翻秦朝,就不应该这样无理地接见客人。”刘邦听了十分惭愧,就马上将郦食其请上坐,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评析”

“揖深圆”告诉我们在拱手作揖的时候要毕恭毕敬,姿势要到位。“拜恭敬”告诉我们在跪拜的时候,内心要真诚恭敬,心无旁骛。

古人云:“诚于中,形于外。”意思是内心真诚,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我们的头是最尊贵的部位,把自己最尊贵的头部低下去,这代表一个人内心对他人那份至诚的恭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是人们对对方发自内心的尊重、感恩和仁爱的外在表现。对人恭敬就是对己恭敬。当我们揖深圆、拜恭敬的时候,别人也会对我们恭敬有加。那么古人怎么作揖呢?作揖的正确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则为凶拜,可用于吊丧。目前作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辈之间的,一种是长幼之间的。平辈之间作揖时,双手合抱就可以了,但是晚辈给长辈作揖时必须弯腰,以示恭敬。那么什么是跪拜礼呢?跪拜礼是一种肢体语言的礼节,跪而磕头,要用虔诚的心、到位的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情、恭敬之意。汉明帝刘庄对老师桓荣行跪拜礼,就是表示自己对老师的恭敬之心,他成为我们尊师重教的典范。我国偏远农村还有过年跪拜宗谱或者祭祖的习俗,其原因无非是借此表示对祖先的恭敬和缅怀。尽管现在很少行跪拜礼了,但是作为传统礼仪我们不能丢弃。

“思考”

作揖行礼是中国人特有的见面礼节,目前几乎已经被握手所代替。作为国际上最普通的社交礼仪—握手,是用来表示友谊、热情、良好祝愿或慰问的一种礼节,是从外国引进过来的。中国人正逐渐忘记作揖这一礼节,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感想?

“握手”之礼是随鸦片战争时进入中国的,中国人脱下黄马褂穿上西装革履,也逐渐接受了握手这一礼节。握手有其方便性和增加感情的作用,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譬如说细菌的传播。而作揖正好避免了这一不足,作揖有卫生、文雅、自主性强的优点,不应该被国人所忘记。但是如前所述把普遍的握手改成普遍的作揖已经不可能了。作为传统礼节的作揖,我们应该因时而用,把握手和作揖联合起来使用,需要握手的时候就用握手,以示友好;需要用作揖的时候就用作揖表示自己的恭敬,显示我们的民族特色。

名言欣赏

1.凡相揖,必折腰。——朱熹《童蒙须知》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3.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诺·文·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