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8293300000032

第32章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译文”

在与尊长交往的过程中,尊长站立时,我们应该陪着站立,自己不能先坐下,如果尊长坐下了,吩咐我们坐下,我们才可以坐。

“注释”

命:这里指尊长对于小辈的指示。乃:才。

拓展故事

程门立雪

宋代著名学者杨时,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开始入私塾求学,七岁能写诗,八岁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后考取进士。他一生立志弘扬儒学,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任县令,中途不辞劳苦,绕道到洛阳,拜程颐为师,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来到程颐家时,恰好赶上先生正坐在椅子上闭目休息。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哪里知道,程先生不大一会儿的工夫就睡着了。杨时和同学不敢打扰,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这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对老师一片至诚的恭敬感动了很多后世的读书人,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但据史书记载杨时二人不是立于门外,而是立于门里,并未受到风雪的侵袭,但立于堂上能一直恭敬地等老师醒来确是有其事。无论怎样,杨时对老师的挚诚和尊敬,也令后人敬仰。

玄奘听经

唐朝时著名的高僧学者陈玄奘,小的时候勤学好问,谦恭有礼。八岁的时候,父亲给他讲《孝经》,其中有一段说的是:“曾子听老师讲至德要道的时候,问他话时,他就恭恭敬敬地站起来向老师请教。为什么要站起来呢?是因为要对老师尊敬。天地君亲师,老师和天、地、领导、父母一样,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父亲边讲孝经,边给玄奘讲人生的道理,讲着讲着,抬头看玄奘时,他早已离开座位,恭恭敬敬地站在前面呢。父亲问他为什么站起来了。他说:“曾子听老师讲书站着,表示对老师尊敬,我听父亲讲书怎么敢坐着听呢?”父亲见儿子能这样学以致用,非常欣慰,鼓励他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果然陈玄奘二十八岁时,从京城出发,到天竺取经,将印度古老的佛教经典带回中国,并翻译成汉语,为佛教智慧在中国大地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名垂千古。

“评析”

古代社会,对于和长辈相处的点滴小事都规定了很细的礼节,本节内容讲述的是小辈与长辈在就坐上的礼节。当长者站着的时候,年龄小的晚辈或是辈分小的人不能坐下,也要陪着长辈站着。长辈若是坐下了,我们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可以坐下,只有等到尊长发话了,小辈才可以坐下。如果尊长长时间没有让我们坐,也可能是他忘了让我们坐下,我们也可以申请就坐,得到尊长的允许后,我们再坐下。这件事和现代的礼节是很一致的,现代社会,我们在和尊长相处时,也要注意这个细节。比如你到长辈的家里拜访,进门了,人家会说,快请进,请坐,你才可以按照人家的指示,坐在某个位置。如果长辈还没坐,或还没让你坐,你一下子坐到沙发里,或人家的床上,都是很失礼的。再比如,学生到老师办公室请教,必须恭恭敬敬地站在老师面前,老师没有坐下,学生是不能随随便便坐下的。老师即使坐下了,学生也不能马上就坐下,要等到老师发话让坐下,学生才能坐下。坐下了,也要以恭谨的态度,仔细聆听老师的教诲,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孩子。如果老师没让座,特别是老师还没坐下的情况下,学生就大大咧咧地坐下,很可能会被老师认为没有礼貌。

同样,在工作单位中,我们难免要与领导接触,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在领导办公室,领导站着,下属员工不能坐着,领导坐下了,让下属坐下,下属才能坐下,而且要找准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不能失礼。细节决定成败,有可能坐座位这样的一件小事决定你在领导心中的印象。

“思考”

身在礼仪之邦的华夏儿女,很多人都有先祖遗留下来知礼懂礼的优秀品质。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的理念,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比如,长者在和晚辈谈话,站了很久,长者后来坐下了,但没有叫这位晚辈坐下,长者的头一直仰着与这位晚辈说话,头僵直了很久,还很酸,但一般都会直到长者说:“你快点坐下吧,要不然,我的头会一直仰着,很酸的!”这时这位晚辈才敢坐下来。有的时候,长者让晚辈坐,晚辈也推辞不坐。

在任何时候都要“长者立,幼勿坐”吗?

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的,但是也有例外,比如上述情况。

其实,我们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很多,即使长者不请晚辈坐下,作为晚辈,可以问“我是否可以坐下来”,以免让长者脖子发酸,脑袋发胀。

再比如开会的时候,领导讲话,领导一般都会站着讲,我们作为下属不能一看领导站着呢,也都起立听讲,这就没必要了。还有,老师讲课,现代课堂老师讲课都是站着讲的,我们作为学生,听老师讲课,也不能因为老师没坐,我们就都齐刷刷地站着听课呀。但是可以在上课的时候,下课的时候,以问好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

学习经典,要学以致用,更要活学活用。不能死抠文字,咬文嚼字,要因时而异,因地制宜,这才是万全之策。我们学的是儒家文化先进的内涵,而不是表面功夫。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名言欣赏

1.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子

3.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