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8293300000101

第101章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译文”

写字时如果墨磨偏了,是心不在焉;写出来的字如果不谨慎,歪歪斜斜,那是心浮躁不安。学习要专心致志。

“注释”

磨:摩擦,这里指转动研磨。偏:歪,不在中间。端:端正,不偏斜。敬:尊重,有礼貌地对待,谨慎,不怠慢。病: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这里指浮躁,不安定。

拓展故事

王献之学书法

东晋时有位书法家叫王献之,他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为了继承家学,从小就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一次,王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出现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王羲之夫妇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献之问母亲郗

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

母亲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母亲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心正笔正

柳公权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书法家,还是一位为人耿直、敢于直言的人。

有一年,皇帝唐穆宗在一座寺院里,看到了柳公权写的字,心里十分喜爱,很想见一见他,在一起谈论书法。正巧,没过多久,柳公权从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来朝廷办事。唐穆宗听说柳公权来了,就让他来见自己,把他留在朝廷里做了右拾遗。

一天,唐穆宗和柳公权在一起谈论书法,唐穆宗向柳公权请教说:“你的字写得笔法端正、刚劲有力,可我却写不了那么好,怎样用笔才能把字写好呢?”听了唐穆宗的问话,柳公权心想:我早就听说皇上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我何不借这个机会劝劝他呢?

于是,他对唐穆宗说:“写字,先要握正笔。用笔的要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啊!这跟国家大事是一个道理,不用心不行啊!”

听了柳公权的话,唐穆宗知道他是借讲笔法在规劝自己,不由得脸红了起来。

这不过是小节。后来,皇帝换成了唐文宗。有一天,唐文宗同几位大臣在一起谈论国事,柳公权也在场。当大家说到汉文帝很注意俭朴的时候,唐文宗举起自己的衣袖让大家看,并有意自夸地说:“这件衣裳已经洗过三次了,它现在还穿在我的身上。”

在座的一个大臣听了马上奉承说:“陛下,您的俭朴胜过了汉文帝呀!”

其他几位大臣也跟着随声附和起来。只有柳公权在一旁一句话不说。唐文宗见了有些不高兴,就问柳公权:“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呢?”

柳公权看着唐文宗,神情严肃地说:“陛下,您作为天子,最重要的是要选用那些有才德的人,罢免那些没有才德的人。让应该得到奖赏的人得到奖赏,使那些应当受到惩罚的人受到刑罚,这才是天子最宝贵的美德呀!穿件洗过的衣服,固然很好,可不过是细微的小事啊!”唐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一番话,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就高兴地说:“现在文官中最高贵、最荣耀的官职就是中书舍人了,您已经担任了这个官职,按理说,我不应该再让你去当谏议大夫这样的小官了。可是因为您正直敢言,有诤臣的风采,所以,我要委屈您再兼任谏议大夫官职,好让您能够常常提醒我。”

第二天,唐文宗就发布了命令,让柳公权兼任了谏议大夫。

“评析”

这四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时要专心致志,不要心不在焉、浮躁不安,要养成学贵专一的学习态度。

古人写字用毛笔,先磨墨后运笔。磨墨之力,在心不在手,就是“磨墨磨心”。所以磨墨时,若有正确的姿势和行为,可以养成平和、沉着、稳重的心态,写字时,也能迅速进入最佳状态。同样我们在学习时要心端字敬,要专心致志,不要被任何举止影响到内在的心境。古人常说“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实际上是要求人的行为举止要端正,思想才会端正,不然会胡思乱想。做不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行为举止就不端正,心会愈来愈散漫、愈来愈傲慢。同样学习的时候也会不端正,心不在焉。如果磨墨磨偏,那就说明内心不端正;字不正,那就说明心不在焉。古人讲修身从正心开始,学习也是从正心开始,《大学》中有句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做任何事情都要心正,心正了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和身、家、国、天下统一,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思考”

古人十分注重书法,讲究字正腔圆,下笔有神。古训言:“字如其人”、“书品见人品。”所以我们要注重汉字的书写,不仅因为汉字是传承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我华夏子孙传古颂今的宝贵财富,更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人品。那么怎样才能写成一手好字呢?我们就要“写字虽在手,用笔实在心。心里端正,则笔划自然端正”。写字要意在笔先,要胸有成竹,要专心,要有耐心,要有恒心,要锲而不舍,像王献之、柳公权一心练字那样,反复练习,恒定心志,学而不辍,这样才能写一手好字。

名言欣赏

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

2.字如其人、书品见人品。—中国古训

3.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中国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