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不必太计较
8291900000029

第29章 你永远有待生成——对当下的自己不必太计较(9)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呢?有学者指出,这跟人类存在认识上的暂留问题密切相关。不妨参考视觉暂留,视觉暂留实际上是对神经的一种欺骗,所以当人类认识上存在着不足或是停滞之际,错误就容易从中滋生。除了人的因素外,还跟错误本身的多义性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放宽心,无须计较太多,为失误而惩罚已经知错的自己。

更何况,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磨炼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当我们自信满满地采取行动时,我们永远不可能准确地预见到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最终是否成功,这些尝试都是难能可贵的。实际上,我们通常能够从失误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与其为失误而惩罚已经知错的自己,不如摒弃悔恨,端正改错的态度,并做出改进的行动。

张允和——一位睿智的知识女性,也是我国著名语言专家周有光的夫人。她曾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一生中要做到三件事:“首先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第三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记住这三句话,人生的阴霾会被阳光驱散,人生自然也会变得简单,这时快乐就会接踵而至。”

的确是这样,我们“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生中的诸多烦恼都是自己跟自己较劲,过于自我苛求,稍有失误就开始无休止地自责,甚至会采取多种对健康不利的方法惩罚自己,放纵自己。其实,仔细想想,这样做是何苦呢?长时间沉浸于自怨自艾的状态里,人生许多美好的东西都会悄然离去。到时候不仅会错过晨星,还将错过艳阳。

古时候,在深山中有一座寺庙。寺庙中有师徒二人。师父每天参禅打坐、诵经礼佛;小徒弟除了每天的日课,还要照料师父的饮食起居,并负责打扫寺院。这个小和尚岁数并不大,性格比较顽皮淘气,常常趁砍柴的时间偷偷溜到后山玩耍。对此,师父心知肚明,但也没有责怪过他。

一天,小和尚又去砍柴了。当他走在半路时,忽然从树丛中看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儿。于是,小和尚拿起小鸟儿,正待仔细观察一番,可怜的小鸟儿却眼睛一闭,死在了小和尚的掌心里。小和尚顿时慌了,赶紧默念“阿弥陀佛”,心想:“这小鸟儿也真是的,怎么偏偏我一拿起它,它就一命呜呼了呢!”

接下来,小和尚想挖个坑让小鸟儿“入土为安”,但忽然又认为实在没这个必要;然后,小和尚又将小鸟儿放到地上,但又觉得不妥:“万一被别的动物撕咬了,可如何是好?”小和尚心里如此一寻思,更不晓得该怎么做才好了。

突然,一丝邪念闪入了小和尚的脑海。他想起自己未出家的时候,也曾吃过……想到这,小和尚不由自主地往周遭望了望,俨然自己已经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毕竟岁数不大、修行尚浅,小和尚最终还是未能禁得起诱惑,偷偷点了把火,将小鸟儿烤熟后,入肚了。然后,才又继续向着砍柴的路出发。

夕阳西下,小和尚回到寺庙拜见师父。师父问徒弟:“你今天为什么回来得晚了一些呢?”小和尚支支吾吾地说:“我在山脚下,碰见了几个同龄人。所以,多玩了一会儿。还望师父不要责罚我。”师父笑了笑,然后叮嘱小和尚赶紧吃晚饭,回房好好休息。

半夜里,小和尚想起白天吃小鸟儿的事情,越想越自责,痛恨自己不该破戒,痛恨自己不该对师父撒谎。可是错已铸成,悔之晚矣,小和尚一时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就这样,小和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

天亮了!小和尚翻身穿衣起床,将寺庙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挑水、劈柴都比平时用功。师父看在眼里,但还是什么也没说。

接下来的几天,小和尚依旧如此,每天按时诵经,做事也非常卖力,出去砍柴也早早回来,再不拖延。终于有一天,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跑到师父面前,痛哭流涕,将那天偷吃小鸟儿的事如实汇报。“师父,我知道我错了……”小和尚越哭越伤心,不知怎样才能将这罪过弥补。

师父仔细听完小和尚的讲述,欣慰地笑了,说:“犯错并不可怕。这些天来,你做的忏悔已经够多了,难道不是这样吗?”原来,师父早看透了他的心思,只等他自己醒悟。在老和尚看来,一个人深刻的心理烙印要大大胜过别人的惩罚。

面对不可挽回的失误,捶足顿胸、惩罚自己是于事无补的。倘若让自己的生命陷入过失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为了曾经的过失而不断自责或惩罚自己,那么生命不仅没办法再向前,反倒会向后退。

古语有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在一生中难免会犯错误。有些错误可以纠正,可以挽救,但有些错误就不可挽回了。我们无力扭转的失误,有时候,我们只能听之任之,眼睁睁地看着它发生、发展下去。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因此而惩罚已经知错的自己。正确的态度是,调整好心情,以乐观的姿态迎接新的生活。

记住,不能纵容自己犯错,但也不能将过去的错误看得太重。智者永远不会让曾经的过失成为自己内心中的阴影,更不会拿过去犯下的错误处罚自己。他们面对错误的姿态从来都是,勇敢地从阴影中走出来,进而朝着光明的未来奔去。

人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呢?有学者指出,这跟人类存在认识上的暂留问题密切相关。不妨参考视觉暂留,视觉暂留实际上是对神经的一种欺骗,所以当人类认识上存在着不足或是停滞之际,错误就容易从中滋生。除了人的因素外,还跟错误本身的多义性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放宽心,无须计较太多,为失误而惩罚已经知错的自己。

第13节放下优秀、去除骄傲,定期将自己归零

一个人只有及时卸下荣耀、成功,让自己处于一种“清零”的状态,处于一种毫无负担的状态,方可像一个空杯子一般,倒进智慧,盛放进创造力!因此,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任何事情一旦结束,无论成败,都不妨让它“归零”,把自己打回人生的起点,找出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以全新的姿态开始做另一件事情。千万别被那些成就、经验、利益、学识等看似重要的东西束缚了自己。

定期将自己清零,才能更上一层楼

杯子只有清空了,才能再继续装水。人倘若能够定期将现状归零,将自己清零,轻装前进,或许是种不错的选择。就像冰心所说: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一个人只有摆脱了束缚,才能不断迈步向前。

“这样的庆功会,在我做运动员时每年都开,几乎每次我都要上台讲话。但当我回到台下,我总要告诉自己: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要从头开始。过去做运动员我时时告诫自己忘掉过去的荣誉,轻装上阵,现在做企业我也是这样要求大家:上市只代表过去的业绩,而未来还有更大的挑战要面对。”

对于李宁及600名李宁人来说,2004年是值得庆祝的一年,经过15年的努力和7年的等待,公司终于成功上市。但是,在2005年的春节年会上,李宁作为董事长在台上所讲的不过是上面这一段听上去“毫无激情”的话。

“让我们从头再来”,李宁经常爱说这句话。每一块金牌都是从头再来,从运动员到商人,对李宁更是从头再来。正是抱着一种一切从头再来的归零心态,李宁才能一步步超越自己,超越过去。

那么,何谓“归零心态”呢?其实就是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清空过去,从零开始。杯子清空了,才能再装水;计算器归零了,才能进行新的计算。如果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算,算出一笔糊涂账的概率就会很大。如果一道题的数字很多,算了一部分,也最好归零,再算另一部分,免得中间一数出错,前功尽弃。

一个年轻人跟方丈学禅。一年后,年轻人开始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出师了。有一天方丈让年轻人找来一个水桶,方丈说道:“现在这个水桶是空的,你把它装满石子。”年轻人照办。方丈问:“还能装吗?”小伙子说:“不能装啦,已经装满啦!”方丈笑道:“你取些沙子装在里边!”年轻人照办。方丈又问:“还能装吗?”年轻人答:“这下什么也不能装啦!”方丈又笑一笑说:“打点水来装进去!”小伙子又在桶里加水,加着加着,突然悟到了什么,立刻跪在方丈面前:“师父,我错了。”从此年轻人又开始用心地学禅。

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归零的心态是我们必须首先拥有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样主张成功零库存。只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面对新的挑战。海尔的年销售额数百亿元,张瑞敏从未有一丝飘飘然的感觉,相反,时时处处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要求大家面对成功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谨慎。

父亲与儿子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小树林中散步。他们走到一个拐弯处,父亲突然停下脚步,看着儿子,问:“你有听到什么声音吗?”

儿子侧耳倾听了一阵子,然后回答说:“我听到了鸟儿的鸣叫声。”

“除了小鸟的鸣叫声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父亲继续问。

儿子又仔细侧耳听了听,笑着说:“我还听见了马车的声音呢。”

“是的,是一辆马车,而且是一辆空马车。”

儿子听后,不解地问:“你没有亲眼瞧见马车,为何就能判断出那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回答说:“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马车是不是空的。马车越空,声响就越大。”

儿子想了想,还是一脸疑惑的表情。

父亲进一步对儿子解释道:“就好比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一样,他们总是口若悬河,一心想显示自己很有水平。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贬低别人,以此宣扬自己的卓越与辉煌,其实这样的人最无知,腹内空空。”

是的,一个人只有及时卸下荣耀、成功,让自己处于一种“清零”的状态,处于一种毫无负担的状态,方可像一个空杯子一般,倒进智慧,盛放进创造力!

所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任何事情一旦结束,无论成败,都不妨让它“归零”,把自己打回人生的起点,找出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以全新的姿态开始做另一件事情。千万别被那些成就、经验、利益、学识等看似重要的东西束缚了自己。如果一件事延续的时间很长,也可以分阶段归零。

蛇每年都要蜕皮才能长大;蟹只有脱去原有的外壳,才能换来更坚固的保障;人生没有“归零”点就不会有新的生长点。不会归零就不会创新和循环壮大。只有将自己心中那杯已长满青苔的水倒空,而且要不止一次地倒空,才能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清澈之泉,进而保持个体的生机和活力。

优秀属于过去,别停下更新自己的步伐

有一位博士毕业后被分派到了一家研究所入职。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他知道自己是这个研究所学历最高的,不由自主地沾沾自喜起来。

一天下班后,他闲来无事,便拿起渔具来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边,想着钓钓鱼放松放松自己。过了一会儿,正、副所长也来钓鱼了。他们分别坐在博士的一侧。博士见到他们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了。博士心想:“虽然是所长,但却是本科生,我跟他们没什么好细谈的!他们有我懂得多吗?”

过了一会儿,正所长感叹说自己出来的时候水喝多了,这会儿要去卫生间。于是,他放下钓竿,伸了一个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如履平地般地朝着对面的卫生间走去。博士见状,惊愕不已!水上飘?不是这么牛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卫生间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噌噌噌地从水上“飘”了回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博士生又懒得放下架子询问个究竟,自己可是博士呢!

又过了一会儿,副所长也站起身,走了几步,照样噌噌噌地从水面上“飘”到对面的卫生间。这下子,博士更是犯迷糊了:“不是吧,难道这个研究所是一个功夫高手云集的地方?”

后来,博士也内急了。博士观察到这个池塘两侧有围墙,要到对面卫生间必须得绕十几分钟的远路,但回单位解决内急又不划算,如何是好呢?博士也拉不下脸去请教两位所长。博士憋了好一阵儿后,干脆起身直接往水里跨,边跨边寻思:“我就不信本科生可以过的水面,我博士生就过不去!”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一个倒栽葱,落水了!大呼“救命”!两位所长赶紧将他拉了上来,问他为什么要往水里走。博士说:“为什么你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走过去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中有两排木桩子,因为这几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来这里时间长了,都晓得这木桩的位置,所以能踩着桩子到对面。你为啥不问一声呢?”

这个小故事不管是真实的也好,杜撰的也罢,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显而易见的。有道是:“学无止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如大海一般放低自己的位置,吸收新的知识,广纳不同的观点,去劣存优,清醒地保持自谦上进的态度。就算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应沾沾自喜,轻易就停下更新自己的步伐。要知道,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所学知识只有不断充实与更新,才不至于落伍。

想要更新自己,具备淘汰思维是势在必行的。所谓“淘汰思维”,不是将过去归于空虚,而是为了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将每天都视作崭新的起点开始,重新播撒新的希望,等待新的收获。淘汰思维也并非将所有都一概抛弃,而是为了可以轻装上阵,全神贯注地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在事业上创造新成绩,取得更新、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