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不必太计较
8291900000013

第13章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功名利禄何必太计较(1)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在这个万物均有生死的时空中,有一部分人能够一下子就活到点子上,有一部分人则一辈子都不着边际。所谓“活到点子上”,就是人们对于生命不需要的财富没有过分的贪欲,对于虚幻的功名能够做到云淡风轻。只有活到点子上,方能够步履轻盈而满心欢喜地度过此生。

第5节当欲望充斥内心时,很难不计较

人的欲望像个无底的黑洞,永远没有填满的一天,就算是赚了亿万财富,倘若心灵被贪欲一味地驱使,也很难不计较,也很难享受到富足的快乐。据《佛所行赞》卷五载:“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虽贫而知足,是则第一富。”清贫的生活,只要心安,每天都是花红柳绿。反观坐拥华厦的巨富,不知回馈社会,福利大众,身陷贪欲的火海,又怎么会听到清脆的鸟语,又怎么会闻到醉人的花香?

野心和欲望,有时也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是一个有‘雄心’的人。”你听了之后肯定会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你在对方眼中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然而,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你听了之后肯定会很反感和排斥。

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国人观念中的“野心”是一个极具贬义色彩的词汇。假如被人说成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则意味着自己给对方的印象不佳,比如,自私、不安分、占有欲强、喜欢霸占别人的东西等。

然而,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野心”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且不计其数的事例都在证明着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美国人约翰·富勒的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他从5岁开始从事劳动,9岁时就已经懂得怎样驱使骡子了。他有一位不甘贫穷的母亲,这位母亲时常对孩子们说:“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爸爸从来就没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和野心。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那么这个家庭注定不会走向富有。”这些话深深打动了富勒的心,他立志要成为百万富翁。岁月荏苒,转眼12年过去了。在这12年中,富勒不断地努力奋斗,终于做成了一家大企业。后来,他还陆续收购了7家企业。

在多次演讲中,富勒谈及自己成功的原因时都会说:“我得益于母亲的激励。她经常告诫我们:‘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爸爸从来就没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和野心。’”与此同时,他还会一再重复他从小立下的志向:“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个公益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美国NBA篮球比赛中那些超级球星也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对胜利对夺冠的欲望非常强烈,远远强于常人。”原因不难看出来,成功的欲望越大,奋斗的动力越大,付出的努力越大,成功的机会越大。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富豪榜上名噪一时,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他自幼就有着强烈的发财“野心”。他曾说:“我始终坚信我会成为富翁,对于这一点,我从来未曾动摇过。”巴菲特成为百万富翁的“欲望”可不是一般的强烈,甚至可以夸张地说,强烈到能够战胜死神。

巴菲特在7岁那年,发了一场高烧,住院了好一阵子。医生最后只好切除了他的盲肠。手术后,巴菲特的身体仍然非常虚弱。就连父亲端来他最爱喝的面汤时,他也不进食一口。医生们担心他活不了多久了。然而,巴菲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会拿起铅笔在纸上写上很多数字。当护士问他:“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巴菲特会郑重其事地说:“这些数字代表着我未来的财富。尽管现在我口袋空空如也,不过有朝一日我一定会变成大富翁的!我也会成为报纸追踪的热点人物。”医生都觉得7岁的巴菲特命不久矣了,但他却从对财富的“野心”中寻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很多小朋友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愿望,但他们经常是随口说说而已。相比之下,小巴菲特想成为百万富翁的愿望却是严肃而认真的。1942年夏天,12岁的巴菲特住在爷爷家里,他经常会到父亲的合伙人福尔克先生家中吃午饭。在福尔克太太准备午饭之际,巴菲特就会从书房中拿下一本投资方面的书翻看。有一次,当巴菲特正大快朵颐地吃着福尔克太太做的鸡汤面时,他忽然一脸严肃地说:“我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假如实现不了,我就站在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来。”福尔克太太闻此吓得一机灵,急忙说:“你这个小孩子,可别再这么说了。”巴菲特望着福尔克太太,“咯咯”地笑出声来。

强大的野心和强烈的欲望能够将人们的潜能激发出来,可以让一个人竭尽全力地去实现自我的超越。当你有足够强烈的欲望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那么,前进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艰难、阻扰、障碍以及挫折都不会成为你的对手。在这个时候,你的欲望有多大,克服困难、战胜阻扰的勇气和力量就有多大,从这种意义上说,欲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接下来,我们不妨再述说一个小故事,看看欲望产生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三哲人之一(其余两位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哲学在当时是非常崇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年轻人来向苏格拉底求教。

一天,有一个年轻人找到苏格拉底,询问起成功的秘诀。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只是带着年轻人来到一条河边。苏格拉底让年轻人跟着自己一起走向河里。当河水淹到他们的脖子时,苏格拉底出其不意地抓住年轻人并将他按入水中,年轻人想要挣出水面,但苏格拉底却拼命将他往水中按,直到他变得无力抗争,脸色发青。这时,苏格拉底不失时机地将他的头拖出水面。年轻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口喘息后,深吸一口气。

苏格拉底对年轻人说:“当你憋在水中的时候,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年轻人回答说:“空气!空气!您为什么如此问我呢?刚才又为什么将我按入水中?差点害我将小命给丢掉了!”苏格拉底笑着说:“当你像渴望空气一样渴望成功,你就能够获得它!没有其他什么秘诀了。我如此行事,正是为了淋漓尽致地将这个道理说清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积极的思想可以吸引正面能量而导致成功,消极思想吸引负面能量而导致失败。现在,不妨扪心自问:“我是否有改变自己的强烈欲望和野心?”“我从早到晚在用什么方式思考,又都产生了哪一种能量?”

无论何时,都不要丢掉野心和欲望!积极状态下的野心和欲望能够让我们的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能够逼得我们竭尽全力去克服遇到的全部障碍,能够让我们果断前进而无后顾之忧。所以,我们应该保持着一种野心和欲望,坚信自己“我能行”!

过度的欲望,会扼制掉生活的恬静

清朝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书画,下属送他一幅宋拓碑帖,冯志圻原封不动地退回。当初,有人曾劝他打开看看,但他连看都没看就还给了人家。有人对他这种做法百思不得其解,他回答说:“这种宝物,只要看一眼就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冯志圻的一番话令人警醒。

一切的欲望与堕落皆源自欲壑难填之心,“封心”了,不过于计较,一切可能导致堕落的土壤和温床就会失却赖以生存的空间,长此以往,即可做到心无杂念,洁身自好,拥有一颗干净整洁的心灵,进而获得长足的幸福。人生在世,总是祸福相依,忧乐相伴。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

人一旦欲望过高,会扼制掉生活的恬静,进而就会“摸”不到幸福了。比如一些人,有了房子之后,便想着再拥有一个更宽大点的;有了私家车之后,便想着换一辆更有档次点的。职称能不能评上,职位能不能升迁;孩子上学,就业分配,甚至自己的衣着打扮都成了追求的目标,搞得成天心力憔悴,焦头烂额。人的欲望越高,幸福度就越低,如此一来,自然减少了许多幸福。

早晨六点多,在列车卧铺的洗手间,有一群男人正在排队洗漱。此时人们多半神情恍惚,彼此间并不交流沟通。

这时,突然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面带微笑地凑了过来。他满心愉悦地向一行人说了声“早安”,但却没有人回应他。随后,他来到小周旁边。当他准备刮胡子时,小周注意到这个男人居然高兴地哼唱起流行歌曲来。小周忍不住问他:“老哥,你貌似心情很好,很幸福的样子,你最近肯定有什么喜事吧?”

“是的,我心情是很好,我生活得也很恬静,因为我并没有过多的欲望。”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让小周听后顿感醍醐灌顶。

有时候,人们欲望太多,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贫穷。人们所拥有的,并非太少,而是欲望太多,所以使自己不满足,甚至产生憎恨、嫉妒、愤怒……

从前,有两位信仰非常虔诚、关系非常要好的教徒。他们为了坚定自己的信仰,计划结伴而行,去遥远的圣山朝圣。于是,他们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了,饥餐渴饮,日行暮歇,发誓不到达圣山朝拜,绝不半途而返。

他们走啊走,走了半个多月之后,在路上遇见一位鹤发童颜的圣者。这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不远万里要前往圣山朝圣,就非常感动地对他们说:“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不过非常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告别了,而在告别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立刻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教徒琢磨着:“这好极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会先说出来,因为假如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得到双倍的礼物!这样对我不公平,我才不做呢!”

而另外一教徒也暗自心想:“我怎么可以傻乎乎地先说出自己的愿望,让他获得加倍的礼物呢?”

就这样,两位教徒彼此开始推让起来,“你先说吧!”“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你比我年龄小,我应该谦让你!”

两位教徒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啰唆啥!你赶紧说啊!”“为什么我先说?我才不呢!”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气呼呼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家伙啊,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甚至把你掐死!”

另外一教徒听到这话,没有想到他的朋友竟然翻脸不认人,恐吓自己!于是心想:“你这么无情无意,我也无须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随后,这个教徒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失明!”

没过多长时间,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看不见东西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随后两只眼睛都失明了!就这样,他们再也不能到达圣山,也无心朝拜了。

很多人跌倒,都跌在了自己私心、贪婪的恶念里。过度的欲望,会扼制掉生活的恬静。我们要引以为戒。

如果所有的人都安于现状,那么,谈何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欲望是人进步的动力。但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他向往的太多。向往本身不是坏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达不到,就会有所失望和不满。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欲望,不能被消除,却可以被驾驭

一位哲人曾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管住自己,天下无敌。”而管住自己,关键是要管住欲望。一个人满足的秘诀,在于知道如何享受自己所拥有的,并能驱除自己能力之外的欲望。所谓一个人“所拥有的”,顾名思义,就是个体以及个体所有能够掌握或体验到的事物,包括个体的身体、健康、财富、人际关系、情感等等。所谓“欲望”,主要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一言以蔽之,就是“想要的”。

毋庸置疑,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指出:“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倘若你摧毁了你的欲望,也许你也就摧毁了你的生活。倘若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或许是非凡之美。”这进一步启示我们,欲望不仅是成功的动力和催化剂,也是人和生命的重要内容。

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讲,欲望也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很多人生活得如此痛苦,缺乏幸福感,关键不在于他们对金钱匮乏,而是为各种无止境的欲望所缠身。

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希望自己所拥有的多多益善,而且以为自己所拥有的越多,幸福指数就会越高。于是,人们努力工作,想方设法获得或占有更多,尤其是物质的财富。可是,人们的欲望也在逐步增长,房子越来越大,甚至越来越多,车子越来越高档,很多富豪已经身价不菲,却仍然挣扎在欲望的漩涡里不能自拔。人们如果对自我欲望不进行控制,就会产生非常大的破坏作用,最后让人们所拥有的变成过眼云烟。

事实上,人和动物一样,对于自己的欲望,是有着自我控制的本能的。而且,绝大部分动物比人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它们的欲望往往与它们的能力成正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机制。欲望是人们不断进取的重要原动力,所以它不能被否定,不能被消除,但却完全可以被我们控制和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