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陈淑英老师大学毕业到我们学校工作两个月的时候,因为学校工作调整,陈老师不再任教9班的信息技术课。那天,陈老师将给这个班的孩子上最后一堂课。
上课铃一响,孩子们很兴奋。仔细一问,孩子们说:“因为我们看到陈老师所以很高兴。”陈老师听了心里甜甜的。随后孩子们的“老师好”是特别的响亮、特别的整齐,这倒让陈老师内心有些不安:孩子们,我应该怎么给你们开口?我到底是现在说,还是快下课的时候说?她很犹豫。
有孩子好像看出了陈老师的犹豫,不禁冒出了一句:“老师,你是不是有话要说?”
略一沉思,陈老师决定还是现在说吧:“亲爱的孩子们,开学以来你们都非常听话,我这里再次表扬你们,你们有着良好的课堂纪律,这是你们的荣誉!”教室内响起一片掌声,孩子们脸上再次显出了笑容。
“但是,但是……”陈老师开始话语不连贯了,她略一停顿,又继续说了下去,“从下周开始,信息技术课时间我们就不能再见面了,由于学校对我的工作做了调整,你们班的课我不上了,改由另外一位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她鼓起勇气,一口气说完。
话音一落,刚才热闹的教室一下陷入了沉寂,所有学生一脸茫然地望着陈老师。孩子们静静地,静静地,长时间不说一句话。这沉寂让陈老师也有些茫然。
“老师,我有话要说。”一个学生打破了宁静,大声地说道,“为什么?”
“因为你们的课程在进行调整。”陈老师解释道,“不管是哪个老师,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保持状态,认真学习。”
教室里又陷入了沉寂。无论是孩子,还是陈老师,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
“老师,我们会想你的!”科代表手也没有举,直接站起来脱口而出,打破了沉静。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是,老师,我们会想你!”
“老师,我们会想你!”
“我们也会想你,老师!”
“科代表的话说出了我们全班同学的心声!”
……
孩子们七嘴八舌说着同样的话,此起彼伏,教室里有些喧闹。然后是轰轰烈烈的掌声。
这样的话语,这样的喧闹,这样的掌声,让陈老师感动着,也让她享受着——刚刚参加工作才两个月的陈老师,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职业幸福。
不知什么时候,泪水已经蓄满了陈老师的眼眶。
……
当天晚上,陈老师把这种幸福的感觉写在了博客里,也就区区几百字,但每一个字都包含着感动。
博文的题目就是:《老师,我们会想你的》。
第二天凌晨——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周二,我起来后习惯性地上网打开老师们的博客浏览。陈淑英这篇朴素的文字便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由陈老师被想念的幸福,想到了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三十年前,想到了历届学生对我的爱与依恋……
陈老师性格文静,为人朴素。当时她工作才两个月,我实在说不出她有什么“感人的事迹”,但她赢得了孩子们的爱,至少说明短短的时间里她为孩子们付出过爱。
我想到陈老师一次似乎微不足道的课堂意外事件处理。那次上课后,同学们坐在电脑前都已经开始操作了,可一个女孩却趴在桌上哭,哭声不大不小,周围大概三个人可以听到。
陈老师把这个女孩叫到最前面,她不停地哭,擦着眼泪。陈老师问:“怎么了?”她不说话,还是哭。陈老师继续问:“怎么了?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她还是一句话不说,哭个没完没了。
陈老师想:我该怎么办呢?她有些急了,但她想到,孩子一定有委屈。于是陈老师帮她转了180度背对着所有同学,并用双手拨开她面前已经被泪水打湿的头发:“告诉我怎么回事,好吗?”然后随手递给她一张湿巾纸,耐心地看着她。
或许女孩还是有些小感动吧,她终于抽泣着说:“我刚才没启动好电脑,他们两个男生就说我‘笨’。”她指了指坐她旁边的两个男生。
哦,是这么回事。陈老师舒了一口气,更加和蔼地对女孩说道:“没事儿,他们就随口一句话,不是想要伤害你。要学会想开些,心胸豁达些,不然以后你得比别人多哭多少次?我们要学会坚强,好吗?”女生渐渐停止了哭泣。
陈老师又走下讲台,问那两个男生:“这台电脑刚才这位女同学是不是不能启动好?”“嗯。”两个男生如无其事地说。“那该怎么办呢?”“帮她启动好。”“对了,我们要帮助同学,是不是?”“嗯。”他们看了看陈老师。“那不能启动电脑是不是等于很笨呢?”“不是。”他们摇摇头。“那请问刚才谁说了‘笨’呢?”最终两个男生都承认了刚才没想那么多,一时说错了话,并诚恳地道了歉,女生也点头表示原谅。
就因为一个“笨”字,女孩不高兴了。在教师看来,这事儿非常小,甚至有些微不足道。但在孩子心中,这事却很大。大与小,关键是站在什么角度看——是以成人的目光去看呢,还是用孩子的眼睛去看?所谓尊重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体会儿童的感受。陈老师做到了。
陈老师当时也把这件小事写进了博客。在文章的结尾,陈老师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想到了教师的一言一行也可能伤害学生,哪怕是无意的伤害。她写道——
同学无意中说的一个“笨”字,小女孩就很在乎、很计较,那么老师的话呢?有时我们老师的一个字和或一个词是不是也在伤害着学生呢?
多么可贵的反思!正是这种反思精神,让陈老师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颗童心,她因此而赢得了童心的依恋,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就在我读《老师,我们会想你的》这篇博文的那天下午,刚好是学校每周的教工大会,我在大会上全文朗读了陈淑英老师的这篇短文,让全校老师分享陈老师的幸福。我当时这样说:“陈老师刚刚大学毕业,工作时间不长,却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当孩子们对陈老师依依不舍的时候,陈老师感到了幸福。教育的幸福,就这么简单!其实,类似的场面好多老师都遇到过,但并不一定所有老师都感到幸福。因此,能否感到教育的幸福,还在于教师本人有没有一颗敏锐、柔软而善感的心。这其实就是一颗童心。随着教龄的增加,我们越能保持这样的一颗心,我们就越幸福。当我们面对孩子的依恋而无动于衷时,幸福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
2012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