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特别聪明或者是什么女神,我只是坚持自己的目标,专心努力做好自己的事。
我觉得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不是智商或其他别的,而是努力的一股韧劲,以及对科研梦想的坚持。我逐渐发现,我所追求的生活,是无时无刻不充满了挑战,永远都有新的东西去学习、去探索,永远都有强大的竞争对手等待我去追赶、去超越。
第十三“风一样的女子”
我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我一直遵循兴趣的发展,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爸妈对我独立性的培养影响至今,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很少会求助他人。
1.快乐童年
妈妈从未逼迫我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一直遵循兴趣的发展,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与大多数城市孩子相比,我的童年无疑是丰富多彩的。我曾经到田地里摘瓜拔草,曾经在旷野中爬树打滚,也曾经在农家小院里观察猪牛羊的活动。回忆起来,那些年真是无忧无虑、欢声笑语。
邻居家的大孩子们经常跑到野地里爬树、烤玉米,每到此时,我总是兴致勃勃地冲出家门,变成一个野孩子。他们教会我吹柳哨、编柳条,还带着我抓刺猬、挖地瓜,我们还尝试过把一株野生西瓜秧移植到家里,后来真的长出了一个小西瓜。有一次听老师讲,大蒜种在土里可以长出蒜苗,我回到家兴奋地跟妈妈说,我们也种蒜苗吧。妈妈带着我铲了一盆土,种下了几颗大蒜,从那以后,我天天给蒜苗浇水,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它长的多高了。很快,我家的餐桌上就有了我种出来的蒜苗,此刻的自豪之情难以言喻。
每到过年的时候,我总要跟着爸爸妈妈回老家,在老家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家养的动物们。那时的我最是新奇这些平常见不到的猪牛羊,妈妈告诉我,我在两岁的时候看到一头猪,吵着非要骑上去,妈妈就抱着我四处追赶这头猪。后来给同学讲起这件趣事,还荣获了“猪骑士”的称号。
户外的生活丰富多彩,永远对我有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妈妈为我打开另一扇门,让我看到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那就是书中的世界。孙悟空、哪吒、马兰花、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跌宕起伏的故事、曲折离奇的命运,我体验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欢笑,为他们流泪。书中的世界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长大后,身边有的同学早早就拿到了钢琴十级证书,但是交流起来,他们都说小时候练琴十分痛苦,无一不羡慕我童年的时光。我也曾经学习乐器和舞蹈,但都是随性而为,妈妈从未逼迫我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从那以后,我一直遵循兴趣的发展,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从我开始上学以来,爸爸妈妈从未要求我考出好成绩。就算我的发挥真的很差劲,他们也会告诉我,考试发挥失常是很正常的事,然后要求我分析试卷上每一道题为什么会出错。我发现大多数错题其实都是粗心,而不是不会做,后来的考试就更加认真,这类错误就少多了。当我跟班上的同学聊起成绩的问题,听到他们的爸爸妈妈都特别重视他们的成绩,考得不好就会很生气时,一边同情他们,一边庆幸我有如此开明的父母。我认为,逼出来的好成绩是以牺牲快乐为前提的,父母要做的不是着眼于孩子的成绩,而是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性格。虽然爸爸妈妈向来不看重我的成绩,但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虽然刚刚入学时的成绩往往并不是最突出的,临毕业时却总能够上升到第一名。
我的童年,充实又快乐!
2.从小要独立
爸妈对我独立性的培养影响至今,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很少会求助他人。
记得初中入学军训以及高中首次住校之前,都需要整理床铺、打扫宿舍、搬运行李等。按照在家的习惯,我都是一个人做这些工作。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高一入学前,那时的宿舍是八人一间,除了我之外,其他几位同学的家长全部到齐,张罗着挂蚊帐、铺被子、打扫卫生。心里觉得有些意外,这些事情怎么能让爸妈做呢?
我开始一个人坐在上铺的床上收拾东西。当我在套被罩时,一个同学的妈妈很同情地问我:孩子,你爸妈去哪儿了?我帮你一下吧。我忙说不用不用。不知为什么,习惯了独立的我此时心里也有了点小失衡,原来别的同学都不用干活啊。后来,妈妈赞扬了我的独立,说我以后会比不独立的同学有出息,我又释然了。
初一的时候,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到一个同学家玩。临近中午,小主人说可以切点儿火腿吃。我打开冰箱,看到里面还有不少蔬菜和肉,就提议说,今天我们自己做饭吧。同学们感到十分诧异,你竟然还会做饭?我说对啊,平时我经常在家做饭。于是乎,我做“上工”,指挥他们给我做“下工”。一个多小时之后,几个热气腾腾的菜上桌了。面对他们敬仰的目光,心中的自豪感难以言喻。到了大学之后,偶然聊到某个女生会做饭,总是引得众人大呼“贤惠”。每到此时,我就会暗想,这不是基本的生活自理要求吗?有什么奇怪的?
爸妈对我独立性的培养影响至今,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很少会求助他人。比如,实验室的大桶水喝光后,我总是扛起水桶下楼提水。保安大叔总是说,你们组的男生都到哪里去了?其实他们都很乐意帮我,只是我并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罢了。
大一下学期,我考了BEC(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九月底接到Wendy老师的电话,通知说我进了华东赛区前十五名,接下来在成都有一个2011-2012年度剑桥商务英语(BEC)亚洲演讲大赛中国区决赛,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吃住全包。我做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便决定前往。
比赛时间是10月22日(周六)上午,根据报销规定,路费只报火车硬卧和动车二等座的价格。令人郁闷的是,上海到成都没有动车,只有特快,耗时28—38个小时不等。浪费时间不说,按照我严重晕车的优良传统非得折磨半死不可。于是,那就坐飞机吧。上海到成都比上海到重庆双程多出800块钱,反正耗时也差不多,那就飞到重庆再倒个动车吧。
到重庆的飞机是周五早晨7:25在虹桥机场起飞,可是这个时间就连地铁首班车也赶不上,打车的话太贵了,抱着毯子机场通宵去吧,趁年轻,就是要折腾。周四晚上11点,我到了虹桥机场T1航站楼外侧的麦当劳。在启程之前,我预料到这次出门会有好多时间在等车或者飞机,浪费掉也太可惜了,就随身带了GRE单词书(那时的我虽然已经考完GRE了,但是好不容易才把词汇量提到20000,任其自然遗忘的话也太可惜了,所以我时常会复习)。很快到了凌晨,身边的人已经趴倒一片,呈现各种pose。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晚上两三点才睡觉,第二天还要早起的话就干脆不要睡了,否则第二天比熬通宵更加昏昏沉沉浑身无力。我正快乐地刷着单词书,坐在旁边桌的叔叔跟我说:“你这么刻苦。”他拿出MP4给我看《天空之城》,说这是他女儿给他下载的呢,女儿喜欢宫崎骏,他就也看。女儿刚上高中不适应,他本来在上海做生意,准备回家陪女儿。
看了一会儿动画,到值机时间了,于是跟叔叔道别进了候机厅。飞机抵达重庆之后,我从机场出来,在七拐八拐的小巷子里走了半个小时,坐了27站公交车去火车站。通宵加上晕机晕车的作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又饿又渴又困又累又晕又恶心的感觉,可真是销魂呐。走进售票厅,我被眼前的人山人海震惊到了。再看滚动屏上的显示,糟了,只剩站票了,我能活着到成都吗……买了当天的站票和回程二等座,我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挪到最近的餐厅。逼着自己咽下一份盒饭后,我跑出来坐在台阶上,吹凉凉的风,等三个小时以后的动车。想想自己接下来的路,一天之内晕遍各种交通工具(当然不包括船),我的人生也就此完整了。
成都东站终于到了,我要去的是西南财经大学温江校区,这两个地方都在郊区,而且中间隔着成都市区。组委会之前为了学生安全考虑,鼓励我们打车从火车站到比赛地点。上了一辆出租车,与司机的对话如下:
我:有发票不?我要报销。
司机1:有啊,手撕的。你要多少给你多少。
我:现在哪还有手撕的啊,不都是机打的吗?
司机1:我们这里就这样啊,跟上海不一样,没有机打的。
掏手机,百度。“从2010年某月某日起,成都开始全面实行出租车机打发票,手撕一律作废。”
我:网上写的是成都用机打发票了啊!
司机1:那是成都市区,郊区的车不是的。
此时明显感觉不对劲,他开了计价器,但是数字跳的飞快,后来竟然一下跳十几块钱,很快过了100往200进发。惨了,这是个黑车。
我:找个路口停车。
司机1:啊?怎么了?
我:哪有计价器跳这么快的啊!你以为我没坐过出租车啊!快点停车我要下去。
司机1:这是高速不能停。现在这么晚了你怎么找车啊?多麻烦啊。
我:我不怕麻烦。
司机1:好吧,下个路口停,现在高速上真不能停。—我替你叫个车吧。
我:不用了,我自己找。
被坑了200元。此时已经过了晚上七点,天色完全暗了,这里很荒凉,只有一小撮摩托车等着拉客。等了十分钟,终于拦到了一辆出租车。
我:我要去温江区。
司机2:120元。
我:不能打表么?
司机2:这成都市内和温江区出租车不是一个体系的,我把你送过去就不能在那边载人了,只能空跑必须加钱。
我:好吧。
司机2:我去加气你先等我一下。
我:好。
趁着这个司机去加气,我赶紧找到加油站的工作人员,问这里到温江司机要120元是正常价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上车奔目的地。
我:我刚从东站打车过来200,是不是被黑了?
司机2:什么?200?!那肯定是被骗了呀。那应该是克隆车。我:成都有很多这样的车吗?
司机2:郊区多啊,查得不严。
晚上七点四十分,到达酒店大厅,终于见到了Wendy老师,心情终于放松了下来。
演讲比赛还算顺利,认识了不少外校的朋友。星期天早饭之后,又开始被各种交通工具折磨。最后于周一凌晨00:05分到达浦东机场。大半夜的实在不想一个人打车,算了,今晚还是在机场过夜,明早首班机场大巴回吧。
7:00发车,前往五角场。小雨转中雨。
首班车人很少,只有三四个人的样子,我坐在后排实在撑不住,睡着了。等我醒的时候,正好听到五角场到了,抓起衣服书包奔下车。惨了,没来得及拿手机。
雨越下越大,找个出租车好难,头发湿透了,浑身冰凉。上了出租车后,我催着司机快去机场大巴的终点站。司机说追不上了,今天星期一,又下雨堵车很厉害。而且到终点站立刻上客发车,不用指望了,你手机肯定没了,我要是你我就不找了,你还浪费打车的钱。我说,不行我一定要找,找不到我就认了。你把我送过去就行,能不能借我你手机用一下?
司机无奈于我的固执,把手机给我。赶紧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到学校啦,我手机没电了,这手机是借了别人的,你们放心。
一路上堵车。到了终点站,我看到了停在那里的机场专线,赶紧问司机,他说首班车走了好久了。我找到调度室说,我手机落在车上了,帮我联系下司机好吗?三个小时以后,我终于拿到了手机。
此时雨越来越大,浑身都淋透了。还好,这一段波折的旅程,终于结束了。
3.要做“女汉子”
自从“女汉子”一词在网络上蹿红之后,我便被同学们冠以这个光荣称号。当然,这里指的是我个性独立坚强、嫉恶如仇。
学校周围的小偷很是猖獗,作为资深受害者,我对这一群体深恶痛绝。在某一次手机被偷之后,我终于不能再忍。虽然我的手机肯定找不到了,但是一定不能放过小偷!我立刻冲到学校的机房,打开人人网,发表了一篇日志:
2011年12月7日(星期二)晚上,我在国定路校门口丢了一部手机,那天下大雨没法找。12月13日,在国定路和政通路交界处,书报亭旁边,就是东区门口旁边,又被偷了,很绝望的好么!!
下面是详细情况。
今天骑车去五角场,回来的时候经过政通路国定路路口,之后一摸口袋手机不见了,然后我就到东校门找保安借手机,打过去果然是“上海移动提醒您……”,表示SIM卡已经被扔掉了,这小偷动作迅速得很。我真的很不甘心,就回到那个路口问附近的人。东区的同学应该知道那里经常坐着几个民工。我就问其中一个,说我刚才手机丢了,他说看到了,不用找了没用的。然后我一再追问那个小偷长什么样子,男的女的,你再见到还能认出来吗,他经常在这边转吗,之类。他一概说不知道不知道。什么?你不是告诉我看到了吗,连性别都分不清啊?!这个时候旁边一个民工也说看到了,还是刚才一个路人告诉他的,小偷偷手机是在马路对面书报亭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