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无处不在的力
8282100000013

第13章 探寻其他星系的地球

人们关注银河系的原因之一,是想寻找太阳系以外与地球一样的行星。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指出:在整个银河系中约有2000亿颗恒星,这些恒星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行星。在这些行星中,与地球环境近似的,可能多达100万颗。既然生命能够在地球上产生和演化,那也就可能同样在这些行星上产生和演化,并发展出智慧生物。而其中必定有一部分要比现在的人类文明更为先进。因此,这些天文学家们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别的星球上出现智慧生命完全是可能的。

既然是有可能的,那么问题就是如何找到他们,或者如何让他们找到我们。

4.3.1 飞碟事件

飞碟,即UFO,是英文“不明飞行物”的缩写,也有译作“幽浮”。这个幽灵般的传说一经出现,半个多世纪过去,至今热度不减。

1947年,美国爱达荷州商人肯尼思·阿诺德驾驶私人飞机穿越华盛顿州的Cascade山脉时,看见9个不明飞行物,称其为像从水面飞过的盘子,飞碟由此得名。几天之后的7月4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罗斯威尔发现坠毁的外星飞船,当事者发现了神秘的金属残片与烧焦的外壳。这就是进入工业革命后第一次全面的UFO报告。

1947年7月8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的《每日新闻报》登出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空军在罗斯威尔发现坠落的飞碟残片。”这条新闻马上被《纽约时报》等各大报刊转载,被无线电波传遍世界。这条消息像一枚重磅炸弹,在美国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在距罗斯威尔20千米外的一片牧场上,蜂拥而至的人流受到一排排铁栅栏和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士兵们的阻止拦截……

尽管并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表明那些东西是天外之物,但是也没有人出面澄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人猜测不是军方的秘密飞行物试验,就是敌方的(当时就是指苏联)侦察飞行器。美国当局则乐见人们去做与外星人有关的想象,没有发布任何官方的评价。从此,类似事件不断上演,飞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了各种研究飞碟的专业或民间机构、出版物和电影、电视作品,衍生出了许多“外星人”事件。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关注外星人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是一种把人类掌握的科技,经过文化创作,移载到所谓外星人身上的人类异化的行为。因此,所有描述的外星人形象,基本上都是人类的变形。

但是,在其他星球,生命进化过程千差万别,外星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态很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其掌握的科学技术也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而且这些可能产生智慧生命的星球,离地球的距离都为几千或几万光年。因此,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来访的说法,更是完全不现实的。几乎所有外星人事件或飞碟事件,都是人类在特定环境和文化背景暗示下因视觉误差而产生出来的幻觉。

但是,即使严肃认真的科学家,在否定地球人可以接触到外星人的同时,也都没有否认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因为外星人的存在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接触不到他们并不是他们不存在的理由。外星生命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存在的。因此,各种发现外星人的消息,虽然大都不足为信,却仍有一些被认为可能只是目前科学界尚无法解释,甚至认为是某些不可理解的史前奇迹。这是否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呢?这一切仍然是个谜。

对于目前外星人的存在情况,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可能的设想,这些设想很大胆,现在看来也很离奇,但是谁又能限制人类的想象力呢,也许这些幻想有一天会变成现实中的存在。

解决这些疑惑的唯一办法,就是去找到他们。

4.3.2 金碟计划

对于民间关于外星人的种种猜测和传言,科学家们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同样充满好奇,甚至于有采取行动的冲动。只有找到外星人,与他们建立联系,才能够完美地解答这个全人类最关注的大难题。

美国科学家最先采取了行动,他们仿照地球生意人派发名片以方便建立联系的方法,向外星人发出了“地球名片”。

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5日,美国相继发射了“先驱者”10号和11号行星探测器,这对孪生探测器各携带有一张“地球名片”。

这张“地球名片”是由康奈尔大学的行星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美国国家天文与电离层研究中心主任德里克和艺术家琳达·苏尔兹曼·萨根共同设计的,目的是使可能收到该“名片”的地外文明了解地球人类的信息。“名片”由镀金铝板制成,长13.5厘米(9英寸)、宽7.5厘米(6英寸)。特殊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可以保证它在星际空间中暴露数亿年而不变形、不变质。

为了让外星人能读懂这张“名片”上的信息,科学家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多方位地传达最典型的地球人的信息。

首先是关于地球位置的信息。

这张“名片”传递了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该探测器建造、发射时间的信息。其中,太阳的位置是用它与14颗脉冲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表示的。作为“宇宙的时钟”,脉冲星以长期恒定的速率自转。银河系中脉冲星的数量不多,而脉冲星的精确周期在“名片”中用二进制码描述,据此天文学发达的地外文明可以很容易判断太阳系的位置。为了使地外文明准确地了解到探测器的发射地,“名片”上还绘出了太阳系的图案。太阳与九大行星按由内向外的顺序画出,圆圈的大小代表星体的相对尺寸。从左数第四个小圆圈发出的曲线表示“先驱者”号探测器的太空旅程航迹:由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地球出发,绕过第五颗行星——木星,向太阳系外飞去。

然后是地球上人类的信息。

“名片”上刻有地球上裸体男女的形象,男人举起右手表示向外星人致意。在他们身后,是相同比例的“先驱者”号飞船的轮廓。一旦有地外文明截取这艘飞船,他们就可以根据飞船的比例推断地球人的身材。同时,他们的身高也以氢在1420兆赫的21厘米谱线(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电磁辐射谱线)波长为单位描述为二进制码的形式。

“地球名片”上的图案说明如下:

①左上方两个用横线连接的圆圈,表示地球上第一号元素氢的分子结构及中性氢的超精细跃迁。

②地球男性背后是“先驱者”号探测器的轮廓。

③地球女性右边是与十进制对应的二进制数,表示地球女性的身高。

④下方10个小圆圈表示太阳系,左起第一个为太阳、第十个为冥王星,二进制表示太阳及九大行星间的相对距离。

⑤中间辐射状的符号表示与14颗脉冲星相关联的太阳位置,以及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

目前,“先驱者”10号和11号这两个行星际探测器已经携带“地球名片”飞出冥王星轨道,向太阳系外进发。如果银河系中的智慧生命获得并破译了这张“名片”,就有可能和地球人取得联系。

有趣的是,在外星人还没有收到这张“名片”以前,“名片”的内容就已经有些是过时的了,现在科学家已经将太阳系的行星定位为8个,冥王星由于体积不大(被认为是小行星)和不确定的运行轨道,已经被排除在行星之外。这个定位基本上已经被天文学界接受,如果不排除冥王星,则体积比它还大的几个小行星就也会被排进太阳系行星系列,这会使太阳系行星变为12个或更多。

4.3.3 有声地球名片

在发出“地球名片”以后,科学家觉得还不放心,认为对于智能生物,声音可能是更好的信息传达媒介。于是,又制作了有声地球名片。

1977年8月和9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宇宙探测器各自携带一张直径30.5厘米的镀金铜质唱片,这张唱片是地球人带给地外智慧生命的珍贵礼物,称为“地球之音”。

这对宇宙飞船的大小一样,设计相同,重达820千克。飞船侧面各用几枚精制螺栓固定着一个铝质盒子,盒子里装有一个瓷唱头、一枚钻石唱针和一张镀金铜质唱片。铝盒外包装上刻着用科学语言表达的唱片用法。在“地球之音”的唱片上,录有115幅照片,35种声音,近60种语言的问候语和27首世界著名乐曲等反映地球信息的音像资料。

115幅照片中包括我国的八达岭长城,以及中国人围坐在圆桌前吃宴席的情景。此外还有太阳系、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银河系大小等示意图,卫星、火箭、望远镜等仪器设备和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等;35种声音包括风、雨、雷电声,火箭起飞和交通工具行驶时的声音,以及成人的脚步声和婴幼儿的哭笑声;60种问候语中有3种是我国南方的方言,即闽南话、广东话和客家话;27首著名乐曲中有贝多芬的交响曲,脍炙人口的圆舞曲,以及用古琴演奏的中国乐曲《流水》等。

“地球名片”和“地球之音”唱片将在何时、被哪颗星球上的智慧生物捡拾到呢?我们不得而知。从它们飞行的方向来看,公元4万年时,“旅行者1号”将从一颗很暗的星(AC 793888)附近飞过,随后就将彻底失去联系,永远消失在茫茫的星海中。

而“旅行者2号”将在公元35.8万年时飞越天狼星。如果在这些星及其附近空间存在智慧生物的话,它们有可能被截获。

2013年9月13日凌晨2:00(北京时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新闻发布会正式确认“旅行者1号”进入了星际空间。经过36年的飞行,距离地球已经约187亿千米。如果将这段距离换算成以光速前行的话,截至目前,“旅行者1号”才走了17小时23分07秒。

旅行者自从进入太空之旅,曾经过木星及土星,第一次提供了它们的卫星高解析度清晰照片。它是离地球最远和飞行速度最快的人造飞行器,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飞出了太阳系,首次进入星系空间。“旅行者1号”与其姊妹船“旅行者2号”携带的钚电池(核动力电池)将可以持续工作到2025年。此后将默默无闻地在宇宙中寂寞地游荡,等待着某种“宇宙奇遇”。

这些肩负重任的探测器,即使在宇宙中与“外星人”相遇的机会少得可怜,人类也决不放弃这种努力。由于它们有可能要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难免受到某些意外的侵蚀,为了保护这些地球信息不受损坏,完好地到达宇宙深处可能存在的智慧生物手里,唱片外面还包了一层特制的铝套,可以使唱片保存10亿年而不毁坏。这种良苦的用心,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回报,即使这样,人类也不会放弃努力。这是孤独的地球人与宇宙的抗争,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4.3.4 主动地搜寻

如果外星人有和我们一样的智慧,基于同样的理由,太空中也许会漂浮有他们放出的太空漂瓶。我们应该注意接收这种极为珍贵的信息,并且应该主动去搜寻。

在关于是否有外星人的争论中,支持者存在这样一种推论,即如果存在外星人,那么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渴望和其他文明沟通,其中一种可能的选择是在特殊的频道附近进行通信。而架设在美国西维吉尼亚国家射电天文台的一台直径26米的射电望远镜正是用来接收电波,搜集来自宇宙中某一频段的全部信号。

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根据这个原理推测,如果不遗漏任何信号,宇宙中可能的另一个智慧生命发出的交流信息就必然在其中。他从1960年就开始专注于这一工作。他称这种方法是“大海里捞针”,但仍然值得一试。他相信,假如他们存在,只需对这些数量庞大的信息一一加以分析就能找到外星人。

进入21世纪后,人们努力探寻外星文明的热情不减。不久前,美国科学家启动了一个新计划,他们使用各种天文望远镜,开始有组织有规模地在地球以外的86颗行星上寻找外星人的信息。这86颗星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普勒望远镜从1235颗星球中探测出来的最有可能有外星人的86个。该计划名为“搜寻外星智能”(Search for Extra 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科学家们将全天监视这86颗星球,并收集相关数据。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将使用最敏感的射电望远镜来收集数据,每秒就可扫描1G的数据。但是,即使这样,对于天文数字的数据,只靠少数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来完成,将无限漫长而效率极低。

互联网的出现和在世界的迅速普及,给天文学家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利用全世界的个人计算机,让它们的主人自愿加入一个业余搜寻计划,他们设计了一种计算机屏保程序,世界各地的人们下载这种程序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当计算机闲置并进入屏幕保护状态时,计算机就会自动和互联网中其他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一起来进行运算,并分析这些未知信息。这种被称为“网格计算”的计算方式正是网络社区的基础。

于是,就真的诞生了一种这样的计划,并在全球开始实施。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搜寻外星人信息的计划。

网络计算给了全世界所有普通人一个参与科学实验的机会。天文台将搜集到的信号分成若干段,只要从网络社区的主页下载一个小软件,在计算机空闲时,计算机在屏保状态时就会自动对某一段信号进行一小部分运算。虽然几分钟的屏保时间对运算的帮助非常有限,但全世界各地的热心人士和数以万计的计算机共同享有的几分钟,将会产生令人惊讶的、堪比亿次计算机运算的效率。就拿网络计算的始祖“寻找外星人计划”来说,自从使用了这种网络运算的方法之后,疑似外星文明电波的发现概率被大大提高了。

当然,这个思路也许是对的,但也可能完全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如果所选的电波频带不在外星人使用的频带范围内,这项工作就是无的放矢。

4.3.5 跳出人类形象思维的探寻

一颗陨石掉在苏联的西伯利亚。天文学家找到这颗陨石后,发现它不是普通的天体陨石,而是某种地球上尚未见到过的特殊材料制的壳体,最令人吃惊的是检测到陨石内部有某种有规律的不同于普通电波的脉冲信息传出来。显然,这是一个不幸掉进地球吸力圈内的外星飞船。由于完全没有办法与船内可能存在的生命沟通,又解读不了脉冲信息的含义,因此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打开飞船,虽然有些冒险,但也值得一试。于是科学家想尽办法,用最强力的激光切割工具,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船体,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外星人和有生命的物体,也没有我们熟悉的金属或塑料或导线之类的东西。但是,发现了那个仍在发出信号的类似于芯片的一个密闭的盒子,科学家们打开这个盒子后,信号也就戛然而止。这时科学家们发现,盒子内装的不是我们常见的线路板和芯片,而是一堆像脑组织的物体。原来整个所谓的飞船只不过是一种生物体控制的结构物。随着这个被解剖的天外之物的“死亡”,我们也就失去了了解其真相的机会。

这是一个科学幻想故事。

这个科幻故事的一个重要构思就是外星生物有可能具有比我们更高级的智慧,显示了生物电子技术的一种应用前景。

它也启发我们思考,外星人可能与地球人有完全不同的形态。

4.3.6 关于外星人的另一种思考

外星人的问题不只是科学幻想的问题。

如果只是科学幻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反对关于外星人的任何描述。作者想怎么发挥都是可以的,无可挑剔,无可指责。

但是,如果将外星人作为人类探索的一个课题,把它作为众多学科中的一个领域,就有必要进行讨论甚至争论了。

显然,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的,人类的好奇心促使人们去探索这个问题。同时,这又不仅仅是好奇心的问题。人类的未来也与这个问题息息相关:地球还能承载人类多少年?答案也许就在这种不断努力的探索中。

我和读者一样,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是,以人类的模样和思维去寻找外星人,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包括前面所说的大海捞针似的穷极计算法。

到目前为止,人类所有关于外星人的描述、猜测、幻想,都是以地球人为样本的。这也许是我们寻找外星人的一个误区。

这是因为,至少在我们技术可及的范围内,现在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个与地球相同的星系环境,也就无从谈起找到与地球人一样的外星人。

但是,如果不以地球人为模板来寻找外星人,就有可能别开生面了。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奇形怪状的外星人,只要有头、手、足或口、鼻、眼,那都是类地文明的模仿物,仍然是以地球生态环境为参照物派生出的推测。寻找这类外星人至今都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人们没有放弃,仍在努力当中。

我们一定要换一种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可能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在其他合适的星球,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

当然,这个思路仍然要基于一个共识,那就是宇宙中存在的元素是一样的,即构成宇宙的物质是各种基本粒子构成的元素,各种元素构成了星体。元素的进化或者说自动组装过程在宇宙各地都在上演,不只是地球一种模式。

地球人聪明地发现了元素周期率,了解了元素的构成秘密,进一步明白了世界本质上是各种元素的组合物,包括生命。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本要素的有机物组装发展而来的,以碳为主干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地球生命的特征。

这种特征是地球生态环境所决定的,包括大气、水、大气压和地表温度等。地球的这种元素组装过程,在地球这样的环境中历经几十亿年的发展,达到了今天这种程度。如果元素的自动组装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任何星体上都在演化,就没有理由认为地球生命是生命的唯一形式。

在没有大气层的星球,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的星球,这些被地球人称为死球的地方,元素有没有组装成高级形式的分子的可能性?而且能进一步进化出适应那种极端环境的高分子直到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生命分子?以地球人的常识,我们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据说在南极冰盖下的极冷深海里已经找到了某种细菌。而在某些火山口的附近的高温环境中,也发现有可能生存的微生物。但是,这些仍然是以碳为基本生命材料的生命现象,只不过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极端情况而已,还不是我们所说的新的世界。

这种新的世界是完全与碳主宰的世界不同的世界。

也许元素周期表多少可以暗示这种新世界的可能的状态。在得天独厚的碳元素之后,第二周期的碳族元素是硅。它有着与碳一样的外层电子结构,即最好的稳定性和结构特征,与碳的区别就是多了一层核外电子。这种结构有可能使得硅在另一种物理环境下,有着比碳领先一步的进化优势,或者说在另一种环境下,是硅主宰而不是碳。

发挥一下想象力,那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和社会结构?有怎样的生命现象发生并进化为智能生物?这已经超出了本书关注的范围。

我们期待你来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