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姓名与人生
8272500000004

第4章 一名惊人天下知(4)

1955年,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价格在20400-24000美元的中档轿车。哥伦比亚大学受委托为新车命名品牌。在舆论调查和动机调查的基础上,专家们收集了上万种品牌设计,并从中选出4个提交公司决策会选择。然而,专家们的意见遭到了冷落,新车型选用了由福特的几个孩子提议的其父亲:EDSEL(艾德赛尔)的名字为品牌名称。这一品牌名称恰好与美国强行推销的一种止咳药“哈德赛尔”相似,使人产生反向联想。结果从1959年11月开始的两年时间里,该车型仅卖出11万量,最后只好停止生产,损失近10亿。

早在医学界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为艾滋病(AIDS)之前的二三十年,“艾兹”(AYDS)公司就已经用“艾兹”的名字生产减肥糖果和薄饼了。本来,当医学界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这种致命疾病冠上同音的“艾滋”之后,“艾兹”公司明智的作风应当是再取新名,然而公司并没有这样做,结果可想而知,一联想到那可怕的绝症,谁还敢问津、公司的产品?最后公司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品牌销声匿迹。

以上实例有失败有成功,不过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名称绝非无关紧要!美国一家权威性咨询机构调查资料表明:有36%的品牌名严重影响销售,有52%的品牌名对销售没多大帮助,只有12%的品牌名能帮助销售。这说明,选择和设计一个有声誉的商标品牌名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一名之改柳暗花明

现实中许多好的品牌名称都不是轻而易举一次性成功的,都是经历了反反复复的策划、选择、比较、更改的结果。任何一个品牌的雀起也不是偶然的,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实力创出来的。莎士比亚虽然说过,玫瑰不论取什么名字,闻起来都是香的。但这话未必正确。试想,如果玫瑰换了另外的名字,你闻起来可能就永远赶不上现在你心目中那枝玫瑰的芳香了。

众所周知的“老板”商标的拥有者——杭州老板集团,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老板商标的。老板集团的前身是余杭县红星五金厂。当初曾用过“红星”商标,也做了不少红星产品的广告,红星牌油烟机的质量很不错,就是不见好的收益。后来经过几年探索,找到了原因:“红星”商标市场上太多了,没有新奇感。他们决定重新注册一个商标,这就是现在的“老版”商标。从此奇迹出现了,经济效益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大出“老板”人的意料之外。老板集团的商标策略是先有好的商标。然后有好的广告宣传。他们认为商标是企业中的“第一世界”是无形资产的投入,知名度越高,无形资本价值就越大。一个普通商标再怎样去宣传,都可能事倍功半。

以生产“容生”牌电冰箱闻名的,是广东省顺德市北溶镇的一家乡镇企业。1983年创建之初名为顺德珠江冰箱厂,1985年更名为珠江冰箱厂。1993年年初,这家企业新投产的“科龙”牌空调器投放市场的同时。工厂又改组为股份制企业,企业便更名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科龙”即科技之龙的意思。几经周折,“科龙”终于创出了自己的天地。

容事达的前身是合肥洗衣机厂,80年代初资产不过300万元,职工仅300余人。当时生产的“佳净牌”洗衣机,因质量差而无人问津;后该名为“百花牌”,生产能力提高到十几万台,但同样只开花,不结果,产品积压,企业经营陷入困境。90年代初改名为“容事达”,意为“事事顺利,吉祥如意”。自改名为“容事达”以后,全厂上下齐心合力,短短几年迅速改变了过去的困境,1997年容事达实现销售收入17.84亿元,洗衣机销量连续三年获得第一。

从上例可知,每更改好一次商标名,企业就很快从山重水复的困境进入柳暗花明的新阶段。当然,如果在刚开张时,就把名字起好,无疑效果最佳。然而,现实常不尽人意,为能选一个好的商标名称,费尽周折,甚至不惜重金起名。

世界上最昂贵的改名应属埃克森(EXXON)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了。该公司创建于1881年,总部在纽约。过去,该公司名为“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简称为标准石油公司。其注册商标是埃索(ESSO),公司的标志是一只猛虎,它凶猛强健,奔跑如飞,象征着埃克森公司旺盛的竞争力和不服输的经营理念。公司为使各国各地分公司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标志,动员了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统计学、美学等多方面的专家,调查了世界上55个国家的语言,研究了一般消费者的心理与感情,通过计算机拟设了约1万个名称,经专家淘汰后剩下8个,这8个名称又用100种以上语言进行搜索,以确保没有歧义。同时走访了7000多人,查阅了1.5万个电话指南,前后历时3年,最后选中埃克森(EXXON)这个名称。这个名称容易记忆,内含叠字,便于拼读。于是,标准石油公司接受了董事会将公司改名为埃克森公司的建议。为了EXXON这个新的品牌名称(也是公司的名称),公司共花费了1亿美元的巨资,这是历史上最昂贵的改名,实践证明,这次改名成功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样绞尽脑汁、不惜重金更名的事例,在世界品牌史中并非个案。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一家权威性调查机构GROSSMAN曾对美国本土内数十万个品牌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美国企业“改名”或“换姓”的家数至少也在平均每年四五千以上!因营运不佳,被迫改名者更是不计其数。

(三)以“名”为金,争创名牌

起名改名的过程尽管充满了艰辛,但并不是无章可循,国内外众多成功品牌为我们树立了认识名牌、创造名牌的典范。长期以来,受旧体制模式的影响,国内众多的企业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品牌意识。备受读者欢迎的《读者文摘》,1993年7月1日因被告知违背商标法而忍痛更名为《读者》,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这不仅仅是更改一个杂志的名称问题,它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按市场规则进行,包括商标名称的策划、登记和使用。名称必须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更新,并学会自我保护。

我国一位着名企业家说过:有钱人尤其是企业法人,货币保值有三种:一是买黄金,二是购置房地产,三是创驰名商标。创驰名商标不仅是“保值储蓄”,而且是增值储蓄,是最为上策。世界着名商标之一“Marlboro(万宝路)”公司的总裁马克斯韦尔宣称:“企业的牌子如同储户的户头,你不断用广告累计其价值,便可享受它的高额利息”。

今天,在品牌林立、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意一个成功的品牌名称更加困难。在国外,厂商命名时都会找专业公司策划。英国环球命名公司一年营业额都在数千万美元以上,分公司更是遍及东京、纽约、米兰、马德里、汉城等地。我国近几年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也出现了许多命名公司。它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牌号名称的趋向。

我国有句俗话:“不怕生坏名,只怕取错名”。名称尽管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但它却最以传播者的“面孔”直接进入消费者心中。因此,对于企业家而言,选择合适的品牌名称,无疑是创造名牌的第一步。

人类正走向知识经济年代,所有商品包括起名都将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着名科学家张振宇和英国皇家科学院士李约瑟十分明确地强调: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的世纪。工业设计融科技、经济、文化、艺术于一身,为企业创造出品质卓越、形象新颖的真正意义上的名牌产品和立于不败之地的名牌企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设计文化的比例越来越大,以设计文化去唤起人们对品牌的爱戴,将成为设计中的一种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