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点儿闲钱就能发财的创富模式
8257200000020

第20章 一位家具新贵的崛起

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有时候创业也没什么生意经可言,靠的就是吃苦,在吃苦中你就能不断磨练意志,不断找到自我,这样你也就慢慢拥有了智慧和资本,你的身心得到了巨大发展,你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洞察,你就会慢慢走向成功。创业者一旦创业成功无疑是社会的精英,是人上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要吃得苦中苦。上天是公平的,所以有时候创业者记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里我们就有一位年轻的新贵,不到30岁的年龄就在家具业界崭露头角了,他其实就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苦难给了他智慧,给了他勇气,甚至在苦难中他也找到了自己创业的项目。当功成名就后记者问他为什么能一路走下来时,他说:“你问我有什么东西在支撑我,那就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回老家种田,农村里所受的苦经常促使我更加忍耐和坚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他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就是只要有工作就要坚持做下去,不谈报酬,工资低也要坚持,要知道,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忍耐,否则,以后发展的机会也没有了。他就是王宪明。

东奔西走的小工

那一年的秋天,在信阳平桥区湖甸乡一个叫胡楼的村子里,正读初中的王宪明每天下午放学都要跑到自家的地里采摘绿豆。两亩多地的绿豆每天都有许多成熟的黑荚,为了防止黑荚裂开也就只能在一早一晚之间来摘,因为那时候有露水。王宪明足足忙活了20多天才摘完,每天都腰酸背痛。

在出售绿豆的时候,王宪明忍不住问父亲:“这两亩地的绿豆,我前前后后忙乎了20多天,究竟能够卖多少钱啊?”

父亲说:“顶多也就百十来块。”

“啊?!”听了之后,王宪明顿时大失所望,久久愣在那里。

在五个兄弟姐妹当中,王宪明是个“老小”,即使家庭再怎么贫困也应该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的,但那次采摘绿豆的经历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他总觉得呆在农村不会有多大的出路,于是初中毕业之后,王宪明就执拗地辍学外出打工。

临出门的时候,父母对王宪明说:“你出去打工,一定要吃好,把自己的身体搞好,哪怕不给家里寄一分钱,我们都无所谓的。”王宪明点点头,背上背包上路了。

王宪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郑州的一家建筑队里和大沙、抹墙泥。16岁的王宪明对高强度的建筑工地工作非常不适应,每天累得他呕吐。在干了4个月之后,他跟着其他的老乡来到新密的一家私人煤矿。

在这家私人煤矿里,王宪明每天的工作就是来来回回地推煤块。沉重而又艰苦的劳动,比在工地也好不了多少。并且这份工作很快就在王宪明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由于煤矿的条件不是太好,王宪明也买不起正宗的洗发水,只好每天用洗衣粉将就着洗头,结果把满头的黑发都洗得发黄了。

如果说,生活条件不是太好还可以忍受的话,那么工资待遇再不好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可是,在煤矿里累死累活推了7个多月的煤块,王宪明拿到手里的工资合起来还不到1000块钱。

“啃”石头及快乐的鸭司令

极度失望之后,王宪明又跟着一个亲戚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深圳。

在王宪明的印象中,深圳是打工者的天堂,到处都是发财赚钱的机会。但到了深圳之后,王宪明才发现找工作也是非常地不容易。在起初的半个多月里,王宪明一直住在老乡家里。但就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万般无奈之下,王宪明最后去了一家采石场卖苦力。

王宪明又回到了辛苦劳累的日子,可以说这是他从事的最沉重的体力活。采石场的运作是,先将山体炸开,山体被炸药炸开以后,会滚落下来大大小小的石头,有的几吨,有的几百上千吨,而王宪明的工作就是用铁锤把大大小小的石头打碎一点儿,最后把它们统统地送到粉碎机里面。

那么大的铁锤和那么硬的石头,王宪明每下去一锤都震得手臂发麻,但石头仅被“啃”了一点儿,就这么一点儿一点儿地“啃”了将近8个月的石头之后,王宪明总算找到了一份比“啃”石头要清闲得多的工作——养鸭子。

养鸭厂就在石场边上,是香港的一家公司办的。虽然说工资依旧很低,但养鸭子的生活却是很快乐的,王宪明悠哉乐哉地做起了“鸭司令”来。

那段日子相对来说是王宪明一段美好的回忆,首先工作比较清闲,不再累得他晕头晕脑;还有在那里也没有人欺负他,他每天伴着那些鸭子,它们咕咕叫着,看着它们,王宪明也就不知不觉快乐起来。

走进家具业,忍辱负重

但话说回来,当“鸭司令”也不是长久之计,快乐是快乐,但挣不到钱,一个大老爷们老是当“鸭司令”也不像那么回事。于是在养鸭厂做了5个多月的“鸭司令”之后,漂泊不定的王宪明终于寻得机会进了汕头的一家私人家具厂,工作就是在车间里组装各种家具抽屉,工资是一个月180元。

王宪明干得非常卖力,用他当时的话说就是:“再怎么说这也是一门手艺呀。”王宪明很快得到了家具厂老板的赏识,他干得更卖力了。几个月后,老板又在杭州开了一家家具商场,就把王宪明调到那里去做现场安装和调度。

在杭州的时候,王宪明的卖力程度比前面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安装、调度、送货、维修、收款,还是为一起调过来的经理做饭、洗衣服,所有的活都做得无可挑剔。

但这位经理却不安心做工作,常常借故外出游玩。这样一来,王宪明除了要搞好安装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在家具商场里卖东西。有好几回老板突然过来视察,找不到经理,只看到王宪明一个人在那里卖家具,自然而然地认为经理工作不踏实,也就没少训斥他。

如此几回下来,这位经理终于恼羞成怒了,反过来认为是王宪明趁着他不在的时候给老板打小报告,于是就寻思着机会要找他的茬儿。

有一天,王宪明负责安装一个桌子,无意之中把一个螺丝上错了。经理看到之后,先是破口大骂,继而朝蹲在地上的王宪明狠狠地踹了一脚。

王宪明猝不及防,一个骨碌摔倒在地上,但他硬是咬着牙没有吭声,也没有反抗。后来记者采访说起这事时,王宪明是这样说的:“我清楚,如果我发作了,我的工作无论如何也就没有了,那么以后发展的机会也就没有了。所以,我只有忍住一声不吭。”

天道酬勤,王宪明的卖力工作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两年之后,王宪明被老板破格提拔当上了这家家具商场的销售经理,而原来那位经理则被调回汕头去了。又过了一年之后,家具厂的老板在南京开设分公司,就任命王宪明为南京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这个时候,王宪明最大的感受是,“我终于可以不干苦工了!”

王宪明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加油工作。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王宪明把南京分公司的家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时候,汕头家具厂的两个股东闹着要分家,南京分部只好撤销了。汕头总部想把王宪明调回汕头,但是,他想了想之后还是委婉地谢绝了。

这是为什么呢?王宪明是这样说的:“我想继续留在南京做事。”其实言下之意是王宪明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创业的时候了。至于做什么,当然还是家具行业。

甩开膀子创业

这个时候,王宪明手头已经有了15万元的资金,都是他靠着做家具销售的时候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王宪明花1万多元租了一个商场的摊位,准备专门销售全国各地的家具。摊位租好之后,王宪明来到广州的一家大型家具厂,预订市场上比较热销的家具。待一切都办妥了,他就委托一家物流公司负责拉货。

但当时只有20多岁的王宪明显然对人性的洞察不深,低估了创业的风险,拉货司机拉着价值12万元左右的家具神秘地消失了。

王宪明痛不欲生。后来,等到公安局找到那个拉货司机的时候,所有的家具都已经被他变卖挥霍了。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王宪明想通过打官司来让这家物流公司赔偿,但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家物流公司总共的注册资金才有4万元,他们宁可选择关门也不愿意来进行赔偿。

这回王宪明可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为了找司机、打官司,王宪明前前后后花了3万多元,弄到最后却什么也没有追讨回来,而且预先租用的商场也不得不毁约退掉。

对于一个从农村出来的苦命孩子来说,十多万元的钱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如果在农村生活这些钱足够了,1万块钱就可以盖上一所挺有排场的房子。”王宪明永远也忘不了这件事情,他说,“我当时甚至想到了自杀……”

不过对王宪明这样从农村出来打拼的苦孩子来说,最大的资本就是顽强。很快,王宪明就振作起来了。

东山再起

两年之后,王宪明的手里多多少少又积攒了一些钱,找朋友借了一些之后凑够15万元,创办了南京伟豪家具有限公司。

这一回,他把15万元的资金全部投了进去:10万元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家具加工厂,5万元租赁了一个家具商场,除了销售自己生产的一部分家具之外,还代理其他的品牌家具……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南京在家具生产这方面相对比较落后,本地的家具生产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相反,广州等地的家具产品不但价格便宜而且款式新颖,所以我最终选择坚持做代理。”已经在家具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的王宪明,自然是对家具市场了如指掌。

皇天不负有心人,王宪明的苦心经营终于得到了回报。在家具卖场开业的当年,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0万元,第二年达到了1000万元,第三年达到了1500万元,第四年达到了2600万元……

“我靠的是质量,而不是投机。”说起自己的家具生意经,王宪明这样解释道,“我的产品质量好,比如说一张桌子吧,别的产品你摸正面感觉很好,但内层就不能保证了,但是我的产品你把抽屉拉出来看,质量还是好的。我做生意就是这样,实在!”

是的,即便现在的家具事业已经是顺风又顺水,但王宪明依旧还在坚持着过去的一个原则:只要有工作就要坚持做下去,不谈报酬,工资低也要坚持,再低也低不过种田,再苦也苦不过种田,“所以你问我有什么东西在支撑我,那就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回老家种田,农村里所受的苦经常促使我更加忍耐和坚强。”

《中庸》论道

王宪明的成功,与其说有什么方法的话,不如说更具励志色彩。其实也就正如这篇故事开头所引用的一句古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磨难之所以是人的一笔财富,在于在磨难中人能不断地激发潜能,建立信心;还可以不断地了解人性,变得有智慧。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只有战胜了的磨难才是人的一笔财富,人如果没有战胜磨难,那么所遭受的磨难对他来说仅仅是磨难而已。

《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患难,行乎患难。意即君子安于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羡慕这以外的事情。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该做的事。这和王宪明的“只要有工作就要坚持做下去,不谈报酬,工资低也要坚持,再低也低不过种田,再苦也苦不过种田,所以你问我有什么东西在支撑我,那就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回老家种田,农村里所受的苦经常促使我更加忍耐和坚强”这个思想有相通之处,也是成功的法宝。

并且这里我们可以预测,王宪明的成功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因为从磨难中生长起来的智慧是长久的。